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對等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對等

發布時間: 2022-01-06 07:04:13

A. 36 .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在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2 分)

是。國家行政機關作為一方,其地位優於當事人。

B. 求行政法主體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區別

簡要概括:

1、行政法主體中包括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2、行政法律關系主體: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

3、行政法主體包括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主體。

4、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監督主體:如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時,人民法院就是行政法主體。又如行政復議中的上級行政機關等

4、行政主體:行政機關不等於行政主體,除行政機關外,一定的行政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依照法定授權,也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公務員並不是行政主體。

一、行政的概念

指國家行政機關和其他公共行政組織對國家與公共事務的決策、組織、管理和調控。

二、行政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1、行政法是國家重要的部門法之一,是調整行政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或是調整因行政主體行使其職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

兩層含義:

(一)行政法是國家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

(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

2、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

三、行政法關系概念和分類

(一)行政法關系:指經過行政法(實體、程序)調整之後,具備了權利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

(二)主要有兩類法律關系:

1、行政法律關系:指經過行政法調整之後,具備了權利義務內容的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亦稱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指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人)。

2、監督行政法律關系:指在監督行政行為的過程中,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形成的,受行政法規范調整的各種關系。

四、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和行政法主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1、行政法主體包括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主體。

(一)行政主體享有並行使國家行政權力,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特殊主體,在具體法律關系中佔有主導地位。

(二)行政相對方也是行政法上權力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另一主體。

2、監督行政法律關系:指在監督行政行為的過程中,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形成的,受行政法規范調整的各種關系。

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特徵:

第一、一種多重、復雜的法律關系。

第二、包含著行政訴訟法律關系。

第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具有非對等性。行政主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較多的權利,承擔較少義務,而在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較少權利,承擔較多義務

C. 怎樣理解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性

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不平等性,實際上是為了實現雙方在法律上的實質平等而對雙專方權利屬進行的不對等分配,是一種「平等下的不對等」。

行使行政權的行政主體始終處於主導地位,行政法律關系地位的「不對等性」既不能簡單的解釋為行政主體的命令和行政相對人的服從,也不能簡單的被理解為行政主體一方只行使權利而作為另一方當事人的行政相對人只履行義務這種權利和義務不對應的情況。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七條規定:「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3)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對等擴展閱讀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

1、在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

(1)行政法律關系雙方中必有一方主體是行政主體,不然法律關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關系。

(2)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不能由另一方當事人代替,各自的地位和法律角色是確定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對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體。

2、具有不對等性。

3、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是法定的。

4、所引起的爭議在解決方式及程序上具有特殊性。

D. 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具有不對等性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一、主體雙方各自權利義務性質不完全相同。
二、主體雙方權利義務的數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權利義務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特徵:
1、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機關或者根據法律的授權代行某種行政職能的社會組織。
2、行政法律關系的成立往往以行政機關單方面的的行為為根據。
3、作為主體的一方行政機關可以直接運用國家強制力強制對方當事人履行義務或接受制。
4、主體之間的爭議通常通過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決。

E. 所謂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就是指以國家行政機關為主的行政主體,所以行政法律關系具有明顯的不對等性

錯。
問題在於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不單單為以國家行政機關為主的行政主體,還包括行政相對人。沒有相對方,就談不上對等或者不對等。

F. 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指意思表示、強制權單方面對嗎

行政法律關系地位的「不對等性」既不能簡單的解釋為行政主體的命令和行政相對人的服從,也不能簡單的被理解為行政主體一方只行使權利而作為另一方當事人的行政相對人只履行義務這種權利和義務不對應的情況。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不平等性,實際上是為了實現雙方在法律上的實質平等而對雙方權利進行的不對等分配,是一種「平等下的不對等」。

G. 如何理解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權利和義務不對等

你好,來這個問題至少源可以從3個方面來談:

  1. 行政機關掌握是否根據行政職權發起行政行為的主動性,而行政相對人可以通過聲明申請要求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行為。但行政行為中,應聲請的行為種類遠少於依職權的行為。

  2. 行政機關依職權的行為一經作出,推定有效,具有法律上的執行力。行政相對人的聲明、申請和要求,都是被動的,都要依賴於行政機關的許可、登記和審批,方可具有法律效力

  3. 行政機關掌握大批行政相對人所不具備的資源,可以動用大批人財物投入到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中,在信息方面,較之相對人更是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所有的權利都要具有實現的途徑,顯然行政機關的途徑遠較行政相對人更加開闊。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你。

H. 行政法律關系特徵的主體權利義務的對應性與不對等性

關於行政法律關系中雙方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問題,一直是我國法學界存在爭議的問題。許多行政法學家主張行政法律關系地位具有不平等性,其中行使行政權的行政主體始終處於主導地位。行政法律關系地位的「不對等性」既不能簡單的解釋為行政主體的命令和行政相對人的服從,也不能簡單的被理解為行政主體一方只行使權利而作為另一方當事人的行政相對人只履行義務這種權利和義務不對應的情況。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不平等性,實際上是為了實現雙方在法律上的實質平等而對雙方權利進行的不對等分配,是一種「平等下的不對等」。

I. 想問一下行政法律關系特徵中內容具有不對等性、統一性是什麼意思

不對等是指作為行政機關的一方和行政相對人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數量上也是不回對等的。統一性答是指做出行政行為的依據是一樣的,同樣的事情會有相同的結果。
行政機關作為國家機關是公權力的代表,他和相對人當然是不平等的,申請人是指行政相對人,被申請人是行政機關

熱點內容
2016司法所工作總結 發布:2025-09-11 08:21:31 瀏覽:580
建築類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1 08:19:57 瀏覽:478
民法通則第97 發布:2025-09-11 08:06:30 瀏覽:502
行政法位階及沖突 發布:2025-09-11 07:54:55 瀏覽:10
離婚自由對婚姻法的意義 發布:2025-09-11 07:53:26 瀏覽:941
四川省小作坊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11 07:53:19 瀏覽:866
法律援助律師執業管理 發布:2025-09-11 07:51:10 瀏覽:656
道德很差 發布:2025-09-11 07:45:39 瀏覽:37
司法確已 發布:2025-09-11 07:34:27 瀏覽:684
道德形象 發布:2025-09-11 07:00:25 瀏覽: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