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依職權追加第三人
1. 民事訴訟法追加第三人怎樣寫
民事訴訟追加原告起訴時,可以直接列第三人。
《合同法司法解釋一》第十六條:「債權人以次債務人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代位權訴訟,未將債務人列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債務人為第三人。」
2. 法官能不能強行讓原告追加第三人
法官不會強行讓原告追加第三人,因為沒有那個必要,法院完全可以依職權追加,何必非得強行要原告去追加呢?退一步講,如果第三人應當參加訴訟,第三人不申請追加,法院也不依職權追加,出現問題的後果還是由原告承擔,比如第三人申請再審等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七十三條
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申請理由成立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3. 民事案件上訴中可否追加第三人
民事案件上訴中可以申請追加第三人,二審法院可以進行調解;如果調解不成,而該第三人又是必須參加訴訟的,會發回一審法院重新審理。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二條 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第一百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七十二條 共有財產權受到他人侵害,部分共有權人起訴的,其他共有權人為共同訴訟人。
第七十三條
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申請理由成立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第七十四條
人民法院追加共同訴訟的當事人時,應當通知其他當事人。應當追加的原告,已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可不予追加;既不願意參加訴訟,又不放棄實體權利的,仍應追加為共同原告,其不參加訴訟,不影響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和依法作出判決。
第三百二十七條 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或者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第一審程序中未參加訴訟,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予以調解;調解不成的,發回重審。
4. 被告能否向法院申請追加第三人
是可以的。原被告,及與案件審理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都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法院也可以依職權,要求第三人參加訴訟。
對於在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發現第三人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訴訟請求而沒有提起訴訟的,不管原告同不同意追加,人民法院均應該依職權通知追加該第三人。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申請參加。第三人認為對當事人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雖無獨立的訴訟請求,但認為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厲害關系,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參加訴訟。
原告申請追加。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原告發現遺漏了應該參加訴訟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該第三人參加訴訟。
被告申請追加,原告同意的可以追加。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發現原告遺漏了應該參加訴訟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該第三人參加訴訟,原告不同意追加的,視為已放棄對該第三人的訴訟請求。
人民法院依職權追加。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人民法院發現原告遺漏了應該參加訴訟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依職權追加該第三人。
(4)民事訴訟法依職權追加第三人擴展閱讀: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六條 訴訟第三人和第三人異議之訴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5. 在什麼情況下法院追加第三人請列明所有情況
民事訴訟;
民事訴訟中第三人的確定和追加
一是追加第三人的申請應當符合形式要件且材料齊全。申請人應當向法院遞交追加第三人的書面申請,申請中應列明被追加的第三人的基本情況、說明追加理由,並提供相應的證據材料。
二是在合理的期限內提出追加第三人申請。法律對追加第三人的具體申請期限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一般認為應當在一審法庭辯論結束前提出,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根據該條規定,筆者認為申請人申請追加第三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使法院有一定的程序控制餘地,避免訴訟的拖延,縮短審理期限。
三是被追加的第三人應符合嚴格的條件。對於第三人應符合什麼樣的條件,法律並非在什麼情況下都明確進行了規定,如何確定第三人主要依靠法官對立法精神的理解,對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的認識。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1、被追加的第三人與原被告正在進行的民事訴訟的法律關系在主體、權利義務和法律事實上要有牽連。2、被追加的第三人是造成原被告之間糾紛形成的主要過錯方,不追加其參加訴訟就不能分清當事人之間責任的大小;3、被追加的第三人不參加訴訟,案件事實難以查清。
四是追加第三人的操作程序。申請人在合理期限內向法院遞交書面申請並提供相應證據後,法院應當進行認真的審查,必要時可以聽取當事人的陳述,認為申請人提供的證據證明案件有追加必要的,要及時追加,並以筆錄的形式告知原告、被告,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第三人參加訴訟,同時將起訴狀、答辯狀、追加申請等應訴手續送達被追加的第三人;對遞交了書面申請,但沒有說明追加理由,也沒有提供相關證據的,或者提供了相關證據,但經法院審查,被追加的第三人與原被告已經開始的訴訟沒有牽連,沒有追加必要的,應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7條的規定,裁定駁回申請人的申請,不予追加,該裁定法律沒有賦予當事人上訴權。
同時,為了減少法律適用中的爭議與分歧,筆者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修改中明確第三人的追加原則,細化工作規范,增強可操作性,給予第三人以程序上或實體上的明確保護。
6. 【追加第三人】法院應該如何追加第三人
對於在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發現第三人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訴訟請求而沒有提起訴訟的,不管原告同不同意追加,人民法院均應該依職權通知追加該第三人。
該第三人已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可不予追加;既不願意參加訴訟,又不放棄實體權利的第三人,人民法院仍應依職權追加為第三人,其不參加訴訟,不影響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和依法作出判決。
依據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六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5條規定:「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成為當事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申請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第66條規定:「在訴訟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提出上訴。但該第三人在一審中無權對案件的管轄權提出異議,無權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或者申請撤訴。
拓展資料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申請參加。第三人認為對當事人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雖無獨立的訴訟請求,但認為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厲害關系,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參加訴訟。
原告申請追加。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原告發現遺漏了應該參加訴訟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該第三人參加訴訟。
被告申請追加,原告同意的可以追加。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發現原告遺漏了應該參加訴訟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該第三人參加訴訟,原告不同意追加的,視為已放棄對該第三人的訴訟請求。
人民法院依職權追加。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人民法院發現原告遺漏了應該參加訴訟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依職權追加該第三人。
正確追加第三人,可以有效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糾紛,防止訴累,在審判實踐中一定要認真對待、准確適用,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7. 民事訴訟中被告可以追加第三人為被告嗎
在民事訴訟中,原告根據自己利益的需要,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下,可內以申請追加被告。容"被告追加被告"的申請能否得到支持,主要有以下三個條件:
1、被追加的被告是否是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
3、是否在規定的期限內申請追加(關於追加被告的期限,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在審判實踐中一般在一審程序的法庭辯論終結前進行)。
8. 什麼情況下可以追加第三人
《法解釋》第十六條 債權人以次債務人為被告向人民法院年起代位權訴訟,未將債務人列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債務人為第三人。
第二十七條 債權人轉讓權利後,債務人與受讓人之間因履行發生糾紛訴至人民法院,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權利提出抗辯的,可以將債權人列為第三人。
第二十八條經債權人同意,債務人轉移義務後,受讓人與債權人之間因履行發生糾紛訴至人民法院,受讓人就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權利提出抗辯的,可以將債務人列為第三人。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將其在中的權利義務一並轉讓給受讓人,對方與受讓人因履行發生糾紛訴至人民法院,對方就權利義務提出抗辯的,可以將出讓人列為第三人。
《擔保法解釋》第一百二十七條債務人對債權人提起訴訟,債權人提起反訴的,保證人可以作為第三加訴訟。
《民訴意見》65、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成為當事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申請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9. 追加共同被告和追加訴訟第三人有什麼區別
區別
1、爭議的標的
共同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普通共同被告的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的。
訴訟第三人:與本訴的標的不是共同的,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2、訴訟地位不同
共同被告:共同被告都是被告的地位。
訴訟第三人:第三人在訴訟中具有獨立的訴訟地位,或者作為第三方當事人,與本訴中的原被告進行訴訟;或者輔助一方當事人,與另一方當事人進行訴訟。
3、參訴方式不同
共同被告:共同被告是因為被訴而加入到訴訟。
訴訟第三人:第三人是參加到他人正在進行的訴訟中。
(9)民事訴訟法依職權追加第三人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
共同被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普通的共同訴訟中,法院根據原告提出申請,許可追加。但此種追加新被告必須要經過被告和擬新追加的被告明示同意,所以在實踐中發生爭議的較少。
另一類是在必要的共同訴訟中,法院依照職權追加被告,(包括原、被告提出追加申請或建議,法院根據案件審理情況依職權追加被告)無須各方同意。
《民訴法》解釋第57條,被告有權申請追加共同被告。對此,人民法院應當從以下方面進行審查:
1、是否必要的共同訴訟。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共同所有、共同繼承、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訟。
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由於法律賦予原告選擇確定被告的訴訟權利,那麼訴誰、不訴誰應當尊重原告的意見。
對於被告提出追加共同被告的申請,人民法院經審查認定確屬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當事人的,應當行使法官釋明權,告知原告並徵求其意見。
原告同意追加的,裁定準許;原告不同意追加的,可以借鑒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訴訟中,列為第三人參與訴訟。
訴訟中的第三人
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具有獨立請求權,或者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而參加到訴訟中的人。
訴訟中的第三人分為兩種: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享有全部或一部實體權利,提出訴訟請求而參加訴訟的人,稱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的實體權利,只是參加到當事人一方進行訴訟,以維護自己利益的人,稱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實體權利不是獨立的,而是與當事人一方有共同權利或義務的人(見共同訴訟),不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10. 訴訟中如何追加第三人
訴訟中追加第三人,必須由申請人向法院遞交追加第三人的書面申請,申請應當符合形式要件且材料齊全,申請中應列明被追加的第三人的基本情況、說明追加理由,並提供相應的證據材料。同時,要在合理的期限內提出追加第三人申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根據該條規定,申請人申請追加第三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使法院有一定的程序控制餘地,避免訴訟的拖延,縮短審理期限。
追加第三人的操作流程:
1、申請人在合理期限內向法院遞交書面申請並提供相應證據;
2、法院審查,必要時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判定申請人提供的證據證明案件是否有必要追加;
3、法院判定有必要追加第三人的,會以筆錄的形式告知原告、被告,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第三人參加訴訟;
4、法院將起訴狀、答辯狀、追加申請等應訴手續送達被追加的第三人;
5、法院判定沒有必要追加第三人的,會裁定駁回申請人的申請,不予追加,該裁定法律沒有賦予當事人上訴權。
(10)民事訴訟法依職權追加第三人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第三人的特徵
1、對原告、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請求權,或者案件處理結果可能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根據。
2、第三人參加訴訟,必須以原告、被告之間的訴訟正在進行為前提,如果原、被告之間的訴訟尚未開始,或者原、被告之間的訴訟已經結束,即人民法院對案件已經審理終結,任何人都不可能通過訴訟而成為第三人。
3.第三人是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這種利害關系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與來自本訴的原告和被告的侵害或爭議;二是來自法院對訴訟的處理結果。
二、民事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的目的在於簡化訴訟程序,徹底解決彼此有聯系的糾紛;在於維護自己的權益。第三人參加訴訟即不是為了維護原告的利益,也不是為了維護被告的利益,即便有時參加到當事人一方進行訴訟,也不是為了維護參加一方當事人的利益,而是以自己的名義,為維護自己的權益參加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