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行政訴訟法的產生
⑴ 行政訴訟法是什麼時間開始實施的
一九八九年四月四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自一九九O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⑵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什麼時間頒布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於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專過。
根據2014年11月屬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修正。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2)新中國行政訴訟法的產生擴展閱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⑶ 行政訴訟法的淵源主要有哪幾種
我國廣義即實質意義的行政訴訟法的淵源主要有:
1.憲法中有關行政訴訟的專法律規范屬。
2.行政訴訟法典。
3.《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4.民事訴訟法典。
5.單行法律、法規
6.國際條約。
7.法律解釋。
⑷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行政訴訟法》於什麼時候實施
1989 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新中國的第一部行政訴訟法。
⑸ 多選題;我國《行政訴訟法》的淵源包括()。
我國廣義即實質意義的行政訴訟法的淵源主要有:
1.憲法中有關行政訴訟的法律規范。
2.行政訴訟法典。即全國人大1989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3.《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中的有關規定。
4.民事訴訟法典。因為《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比較簡單,《民事訴訟法》規定比較具體,許多內容在《行政訴訟法》當中沒有規定,而在《民事訴訟法》中做了詳細的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時,僅僅依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是不夠的,還要去參照《民事訴訟法》當中的規定。比如說關於期間的計算,關於送達的問題,關於法院審理程序的問題。特別是關於集團訴訟的規定,《民事訴訟法》當中作了非常詳細的規定,而《行政訴訟法》根本就沒有規定,這就造成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有很多不便。行政訴訟當中有很多內容沒有規定,就必須參照《民事訴訟法》當中的規定。所以,《民事訴訟法》中某些規定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依據。
5.單行法律、法規。《行政訴訟法》第11條第2款規定:「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第37條規定:「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第38條規定,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等等。因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中有關行政訴訟的規定,也屬於行政訴訟法的一部分。
6.國際條約。在涉外行政訴訟中,要適用我國參加的國際條約和行政協定(我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7.法律解釋。主要是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最高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法》的司法解釋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的規定》。
⑹ 《行政訴訟法》歷史意義
1988年3月,一位勇敢的浙江農民包鄭照因不服蒼南縣政府強行拆除其樓房的處罰決定,成了共和國歷史上第一個將縣政府推上被告席的農民。無數新聞傳媒為之沸騰了,無數中國人為之深深震驚了,富於歷史巧合的是,就在農民包鄭照作出這一頗具悲壯色彩的人生抗爭後不久,在共和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行政訴訟法》,在1989年4月4日召開的七屆全國人大第2次會議上破土而出。在中國歷史上,《行政訴訟法》破天荒地全面確立了「民告官」制度,這對數千年來信奉「民不可以告官」的中國人所帶來的心理沖擊和思想震動,用石破天驚來形容亦不為過,隨之,無數遭受行政權不法侵害的中國普通百姓,紛紛將行政機關告上了法庭。據統計:《行政訴訟法》出台前的1983年至1989年3月,全國各級法院受理的行政訴訟案僅為18萬多件,而從1989年4月《行政訴訟法》頒布後至1990年10月,僅僅一年半時間,全國各級法院受理的一審行政訴訟案就已達到17萬多件。1998年與1989年相比,受理的行政訴訟案更是猛增了10倍!《行政訴訟法》的出台,也從根本上改造了行政機關的思維定勢,一向說一不二的行政機關開始意識到:普通百姓不再是可以隨意捏來捏去的橡皮泥。從此以後,諸多的行政機關開始小心翼翼地在法制的軌道上執法,以避免被推上法庭的危險。也正是從《行政訴訟法》開始,監督權力、保護人權的現代民主法治思想成了行政立法的重要准則,此後,《行政訴訟法》、《行政監察法》、《行政復議法》等重要法律紛紛問世,這些「控權」行政法,不僅是現代法制的經典標志,也閃爍著共和國民主法治建設最為耀眼的星光。
行政訴訟既是民主政治的產物,也是民主政治的內容。首先,民主意味著政府由人民代表機關產生,服從人民代表機關制定的法律,政府行為如違反法律的規定,必須受到追究。追究的主體除了人民代表機關外,還必須有專門的常設的機關,這主要就是法院(行政法院或普通法院)。其次,民主意味著政府權力接受監督和制約,沒有監督和制約的權力必然變成專制的權力。而民主監督、制約機制的基礎環節是人民,但人民必須通過享有國家權力的專門機關並遵循適當的法律程序實現監督和制約(權力必須以權力制約,監督必須有序和規范地進行、否則,人民的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等都不能發揮實際的制約、監督效用)。此外,民主,特別是現代民主,還意味著保護少數,意味著對受到政府違法行為侵犯的相對人的制度化救濟。民主的重要形式雖然是少數服從多數,但並不等於多數專制,多數壓制少數。少數人的利益必須通過適當的法律途徑予以保護,特別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政府違法行為侵犯後,法律必須為之提供相應的救濟途徑。因為政府侵犯相對人的權益並不會使它失去大多數人對它的信任,導致代表機關的罷免等政治程序。為了保護政府行為侵犯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通過法律設置制度化的救濟機制顯然是必要的。沒有這種救濟機制的民主是不完善的民主,是不能完全真正反映全體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民主。
⑺ 新的行政訴訟法出台了嗎什麼時候開始適用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1日表決通過關於修改行政內訴訟法的決定。其中規容定,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
現行行政訴訟法於1990年10月1日起實施,此次為該法實施24年來的首次大修。去年12月23日,該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六次會議審議,歷經三次審議通過。修改後的行訴法將於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自什麼時候起施行
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規定的施行日期:
第一百零三條 本法自1990年10月版1日起施行。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誕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於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由此誕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並該法在最後一條規定: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⑼ 行政訴訟法是哪一年正式實施的
《來行政訴訟法》於1989年4月自4日由七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同日公布,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法典分為11章,75條,規定了制定這部基本法律的目的和貫穿適用於整個法典的一些基本原則;什麼樣的行政案件由哪一級法院來管轄;可以告到法院去的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圍;行政訴訟各種參加人和他(它)們在訴訟中的法律地位、權利、義務;行政訴訟證據的種類及其有關的一些問題;行政案件的起訴程序、受理程序、審理程序、裁判程序和判決、裁定的執行程序 ;制止妨害行政訴訟行為的必要措施 ;由國家(政府)名義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的行政賠償制度;有關涉外行政訴訟的一些原則;以及訴訟費用和施行日期等問題。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2014年11月1日表決通過了修改行政訴訟法的決定。這是行政訴訟法自1989年制定後作出的首次修改。
⑽ 我國《行政訴訟法》是什麼時候通過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89年4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六號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在此之前沒有行政訴訟法。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