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按照勞動法提前30天提交辭呈

按照勞動法提前30天提交辭呈

發布時間: 2022-01-14 06:45:24

A. 按勞動法辭職提前30天公司不批怎麼辦

1、可以在30天之後離職。
2、按規定,只要履行了通知義務,員工離職是不需要用人單位批準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B. 如果按國家勞動法規定提前30天辭職公司是不是還要扣違約金

1、按國家勞動法規定提前30天辭職,公司要不要扣違約金,要看用人單位有沒有出資對勞動者進行專項技術培訓,如果用人單位有出資的話,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用人單位可以要求承擔一定比例的費用,如果用人單位未出資進行培訓的,不得要求勞動者承擔違約金的。
2、《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第二十五條除本法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

C. 我已按照勞動法規定提前30日提交辭職報告,公司還要扣違約金,合理嗎

按照上海市的規定和你列舉的《浙江省勞動合同辦法》第十六條,我認為如果你沒有在合同或其他協議上與單位約定服務期的話,法律已經把你的情況排除在支付違約金之外了。
PS:單位拖欠工資也是你依法隨時解除勞動合同的依據,當然,上了仲裁庭你要舉證。

引用:
中國只有三個省市對違約金的設立規定了條件,是上海、江蘇、浙江
這三個地方的對設立違約金的情況的規定大同小異:
上海(2002/5/1起生效):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的違約行為設定違約金的,僅限於下列情形:
(一)違反服務期約定的;
(二)違反保守商業秘密約定的。
違約金數額應當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則約定。
江蘇(2003/12/1起生效):第十八條 當事人可以對雙方的違約行為約定違約金。
約定違約金應當遵循公平原則,根據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等因素合理確定。
對勞動者的違約行為約定違約金的,僅限於下列情形:
(一)違反服務期約定的;
(二)違反保守商業秘密或者競業限制約定的。
浙江(2003/1/1起生效):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的違約行為設定違約金的,僅限於下列情形:
(一)違反服務期約定的;
(二)違反保守商業秘密約定的;
(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可以設定違約金的其他情形。
違約金額的設定應當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則。
增加一個省:安徽【生效日期】2004-05-01

第十五條 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違約金。約定違約金應當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則。

勞動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方可對其違約金作出約定:

(一)違反勞動合同期限約定的;

(二)違反保守商業秘密約定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對勞動者約定違約金的其他情形

——勞動法苑,樓主有鏈接

D. 按勞動法辭職提前30天提交申請,請問這30天是指工作日嗎

通常情況下三十日是計算正常的休息時間,也就是30個自然天,並非工作日,算不算提交當天也要看公司有沒有詳細規定。如果您2月28日離職,建議在1月28日提出申請。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新勞動法中關於辭職的規定:

1、提前30天通知解除被稱為「任意解除權」,是勞動法對員工的特別保護,其理論基礎是不得強迫勞動,只要員工不願幹了,企業沒有任何權利強留員工。

2、勞動合同法生效前,企業可以和員工約定違約責任,雖然不能強迫留人,但可以通過違約金這種經濟手段來留人。但勞合法以明確禁止了服務期和競業禁止之外的任何違約金,企業已無能為力。

3、需強調的是,企業雖然沒有收違約金的權利了,但仍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4)按照勞動法提前30天提交辭呈擴展閱讀:

「離職要提前三十天通知」的誤區

誤區一

勞動者在試用期內辭職,應當提前30天通知用人單位。

《勞動合同法》第37條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3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注意提前通知的時間只要3天即可,而不是30天。法律賦予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有著較為自由的就業選擇權,便於對用人單位進行考察是否合適。

誤區二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需要提前30天通知勞動者。

《勞動合同法》第36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提出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只要是在平等自願基礎上作出同意的真實意思表示,雙方就可以立即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無需事先提前通知。

誤區三

勞動合同期滿用人單位不再續簽合同的,需要提前30天通知勞動者方可終止勞動合同。

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期滿,屬於勞動合同終止的情形之一。勞動合同期滿,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續簽勞動合同,無需提前30天通知勞動者。用人單位沒有提前通知的法定義務。

誤區四

勞動者有嚴重違紀或嚴重失職造成用人單位重大損害的,用人單位提前30天通知勞動者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9條規定:勞動者存有嚴重違紀,或嚴重失職造成用人單位重大損害等過失性情形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該解除行為是即時性的,無需提前30天。

E. 勞動法辭職必須要提前30天

如果你入職後還在試用期,那提前3天通知用人單位就行,到時就可以結算工資走人了;如果超過了試用期,按規定應提前30天向用人單位提交書面的辭職申請,到時就可以結算工資走人了,如果你不走流程,不來上班,單位可能以你曠工扣罰你的工資。

F. 公司規定提前30天申請辭職,如果想提前走, 可以嗎國家的《勞動法》關於這方面有什麼規定

提前三十天通知單位辭職,離職時單位要出具解除勞動合同相關證明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七條 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五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G. 我按照勞動法提前30天以書面形式向原單位遞交了離職申請,但是領導不批。請問我可以在30天之後離開嗎

1、可以在復30天之後離職。
2、按制規定,只要履行了通知義務,員工離職是不需要用人單位批準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H. 按勞動法規定,提前30天提出書面辭呈,就可辦理辭職。

問:按勞動法規定,提前30天提出書面辭呈,就可辦理辭職。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員工試用期期間離職只要提前三天,轉正員工提前一個月提出。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 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I. 按照勞動法規定提前30天向公司遞交書面辭職申請,請問公司可以在30天內解除勞動合同嗎

這是公司和員工權利義務的關系,勞動法規只規定了義務,並沒有約定權利怎麼行使。
員工辭職,有義務提前30天提出,員工提出辭職後,就等於放棄了在這家公司繼續服務的權利,權利的行使就轉移到了單位一方,單位有權要求你上班到最後一天,也有權要求你立即辦理手續走人,這個時候等於放棄了要求員工繼續服務的權利,這是法律允許的。

反之也一樣,單位提出解除勞動關系,有義務提前30天通知員工,等於放棄了繼續使用員工的權利,員工有權利繼續工作到最後一天,也有權利選擇放棄繼續工作到30天的權利,選擇立即走人。

所以國家規定,員工辭職必須提前30天,單位辭退也必須提前30天。一方提出後,級喪失了自己的權利,另一方也可以選擇放棄自己的權利,不用服務到最後一天。員工辭職和單位辭退後,都沒有權利要求對方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了,只能等待對方的處理了。

所以,本問題的結論是,單位可以在30天內,隨時解除勞動關系。

J. 新勞動法中關於辭職的規定,只需要提前30天遞交辭職報告就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1、提前30天通知解除被稱為「任意解除權」,是勞動法對員工的特別保護,其理論基礎是不得強迫勞動,只要員工不願幹了,企業沒有任何權利強留員工。
2、勞動合同法生效前,企業可以和員工約定違約責任,雖然不能強迫留人,但可以通過違約金這種經濟手段來留人。但勞合法以明確禁止了服務期和競業禁止之外的任何違約金,企業已無能為力。
3、個人認為勞合法這種規定有些過頭了,是在鼓勵勞動者任意違約,對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很不利。
4、需強調的是,企業雖然沒有收違約金的權利了,但仍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熱點內容
施工員被別人簽字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02 19:51:21 瀏覽:281
關於網路轉發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02 19:51:13 瀏覽:697
青年法治講堂 發布:2025-09-02 19:25:35 瀏覽:910
南陽宛城區法律援助電話 發布:2025-09-02 19:25:28 瀏覽:916
濱州法院小區 發布:2025-09-02 19:24:50 瀏覽:352
立法的科學原則含義 發布:2025-09-02 19:22:05 瀏覽:701
叫女方墮胎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02 19:21:55 瀏覽:479
法治熱報網 發布:2025-09-02 19:21:55 瀏覽:230
南京綠化法規 發布:2025-09-02 19:07:45 瀏覽:469
佛佛法治怒 發布:2025-09-02 18:54:08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