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214條
⑴ 新刑事訴訟法新在哪裡
1.第2條,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刑事訴訟法
2.第33條--37條被告或嫌疑人委託辯護人及辯專護律師有新的權利.
3.第62條,證屬人作證的保護措施.
4.第83條,兩種犯罪拘留後可不通知家屬.
5.第142條,可以凍結債券,股票,基金.
6.第148--152條,技術偵查措施.
7.第165條,拘留的期限延長了.
8.第188條,證人拒絕作證可訓誡或拘留
9.第202條,214條,232條,一審二審及簡易程序延長期限.
10.第271條,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
11.第277條,當事人和解的公訴程序.
12.第280條,逃匿,死亡嫌疑人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
13.第284條,精神病人的強制醫療程序.
⑵ 提供我國刑法中針對老年人的條款和原則
一、我來國的憲法及其他有關的法源律中有保護婦女、兒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的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9條第4款規定:「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
其他相關的法律也有類似的規定。
二、目前我國的刑法典中,只有針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性的條款,而沒有針對老年人的條款。凡年滿18歲以上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均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老年人也不例外。
三、我國的刑法上雖然沒有針對老年人的條款,但是,《刑事訴訟法》、兩高一部的《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等相關的法律中,在對刑事處罰的執行上,老年人可以因為其年老體弱,失去社會危害性的危害性、失去自理能力,而得到更優惠的刑罰待遇,可以更容易獲得假釋、保外就醫、暫予監外執行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214條4款:「對於被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罪犯,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⑶ 取保侯審和監外執行有什麼區別
1、兩者本質不同
監外執行,是指被判處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由於其具有不宜收監執行的特殊原因,按照法律規定,將其交付一定機關,在監外來執行刑罰的一種執行辦法。
取保候審,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對未被逮捕或逮捕後需要變更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防止其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並出具保證書,保證隨傳隨到,對其不予羈押或暫時解除其羈押的一種強制措施。
2、兩者適用人群不同
監外執行適用於判決生效後符合法定條件的服刑人員;而取保侯審適用於涉嫌犯罪被拘留或逮捕後符合法定條件的嫌疑犯或被告人。
3、兩者執行地方不同
取保候審是在審判前,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採取的強制措施,最後不一定定罪;監外執行,是法院判決定罪量刑後,因符合條件,不在監獄或看守所,而在外面執行刑罰。
(3)刑事訴訟法214條擴展閱讀:
與國外的保釋制度相比,中國的取保候審制度有其自身的特點。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取保候審是指公檢法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依法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交納保證金,擔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偵查和審判,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方法。
這種強制措施既可以不羈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其照顧家庭或者從事原來的工作和勞動,為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又可以使他們感到國家和社會對他們的關懷,還可以減少國家用於在押人犯的生活、管理費用等項開支,從而減輕羈押場所的工作壓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根據案件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傳、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六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⑷ 民事訴訟簡易程序與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審限有何區別
只有時間長短的區別,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一內條 人民法院適用簡容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二十日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可以延長至一個半月。
(4)刑事訴訟法214條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簡易程序和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使用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的民事案件,適用本章規定。
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前款規定以外的民事案件,當事人雙方也可以約定適用簡易程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一十四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審判:
(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
(二)被告人承認自己所犯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的;
(三)被告人對適用簡易程序沒有異議的。
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建議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
⑸ 搶劫可以監外執行嗎 被判了4年
對於暫予監外執行的適用條件,刑事訴訟法第214條作了明確規定,即必須具備下列情形之一: 1.罪犯有嚴重疾病需保外就醫。對於適用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的罪犯,或者自傷自殘的罪犯,不得保外就醫。對於罪犯確有嚴重疾病,必須保外就醫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開具證明文件,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審批。發現被保外就醫的罪犯不符合保外就醫條件的,或者嚴重違反有關保外就醫規定的,應當及時收監執行。 2.罪犯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的嬰兒。哺乳期限按嬰兒出生後1年計算。 3.罪犯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 有相當部分的人不知道緩刑和監外執行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而將二者相混淆。我們只要仔細看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簡稱《刑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簡稱《刑訴法》)規定,就不難明白其差異,也就知道朱萍和程實為何會有不同的「待遇」了。《刑法》第72條規定:「對於被判處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這是對緩刑的定義。對緩刑的期限,《刑法》第73條規定:「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2個月。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1年。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另外,《刑法》第76條及第77條規定:「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由公安機關考察,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配合,如果沒有本法第77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並公開予以宣告。」「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69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對於監外執行,《刑訴法》第214條是這樣規定的:「對於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1、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2、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刑訴法》第216條還規定:「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消失後,罪犯刑期未滿的,應當及時收監。」由此可見,緩刑與監外執行有4點不同:1、監外執行適用於被判處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緩刑適用的范圍則小於監外執行。2、監外執行以有礙關押執行的法定情況,也就是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等為條件。而緩刑則是以不致再危害社會為條件。3、監外執行是在判決確定以後才適用的變通執行方法,在判決宣告和刑罰執行期間均可適用,並不具有考驗期。而緩刑則是附條件的不執行原判決刑罰的制度,在判決刑罰的同時即可宣告。4、適用監外執行的條件一經消失,即應收監外執行,差別只是執行的場所不同。而緩刑只有在考驗期限內再犯新罪或者被發現漏罪,或者違反法律、法規或者有關規定的,才能撤銷緩刑,收監執行刑罰,除此這外不再執行原判刑罰。程實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由於其在緩刑考驗期限內沒有撤銷緩刑的事由出現,因而未被收監,而朱萍因懷孕而暫於監外執行,由於其已過哺乳期,根據《刑訴法》第216條的規定,監外執行的情形消失,就要收監了。
⑹ 關於李剛兒子被判結果的疑問 請懂法律的前輩回答 要理性的答案 謝謝!!
因為他爸是李剛 ,所以,不知道我的答案你能否滿意 。
一、監外執行的概念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14條規定:「對於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據以都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一)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都嬰兒都婦女。」
由此可見,監外執行是指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因其具有法律規定的某種特殊情況,而依法將其放在監獄外不執行的制度。監外執行的對象是只能是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或無期徒刑的罪犯不得適用監外執行。由於監獄關押對象的特定性,本節所講的監外執行僅是有期徒刑犯的監外執行。
根據有關法規規定,有嚴重慢性疾病,長期醫治無效的;年齡在60歲以上,身體有疾病,已經失去危害社會的可能的;身體殘疾、失去勞動能力的。但是,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14條規定:對於適用保外就醫可能以社會危害性的罪犯,或者自傷自殘的罪犯,不得保外就醫。
⑺ 刑事拘留監外執行的條件包括哪些
監外執行是刑事訴訟法中一種刑罰執行程序,通常針對的都是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因此,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採取了刑事拘留的話,此時一般是不符合監外執行的條件的,但此時可以申請取保候審。
一、刑事拘留取保候審滿足以下條件:
(一)取保候審的申請: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有權提出取保候審申請的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和聘請的律師。
(二)取保候審的適用條件: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1、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3、依法應當逮捕,但因患有嚴重疾病,或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不宜逮捕的;
4、對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經過訊問、審查,認為需要逮捕但證據不足的;
5、已被逮捕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偵查羈押、審查起訴、一審、二審期限內不能結案,採取取保候審方法沒有社會危害性的;
6、對持有有效護照或者其它有效出境證件,可能出境逃避偵查,但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7、提請批准逮捕後,檢察機關不批准逮捕,需要復議、復核的;
8、移送起訴後,檢察機關決定不起訴,需要復議、復核的;
二、被取保候審人的義務
《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了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的義務,有以下幾項:
1、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正當理由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有正當理由需離開所居住的市、縣的,應當經執行機關批准。如果取保候審是由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決定的,執行機關在批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離開所居住的市、縣前,應當徵得決定機關同意。
2、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取保只是手段,候審才是目的,因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義務在接到傳訊後及時到案。
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4、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執行機關在執行取保候審時,應當告知被取保候審人必須遵守上述規定,以及違反規定或者在取保候審期間重新犯罪應當承擔的後果。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規定的,已經交納保證金的,沒收保證金。區別情形,還可以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對其監視居住、予以逮捕。
⑻ 交通肇事罪
刑法133條:違反交通運輸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它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事訴訟法214條:對於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一)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二)懷孕的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刑法72條: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
如你所述,她應該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能會監外執行,可能緩刑;有必要請律師,律師能更好的維護她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