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學第二章

行政法學第二章

發布時間: 2022-01-14 20:16:02

㈠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二版)》這門課程第二章的知識點有哪些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二版)》這門課程第二章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行政組織法基本原理、行政主體理論、行政組織的設置與編制、公務員制度、公物法。

㈡ 誰能幫我找到羅豪才主編的行政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第二章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全部內容

想這樣的書很難在這里找到的,
我找關於java的書就一本都找不到。

㈢ 比較行政法的圖書目錄

第一章 法律的傳統、法系和比較研究
第一節 法律的傳統和法系 1
第二節 羅馬日耳曼法系3
一、羅馬法的復興3
二、羅馬日耳曼法系的主要特點8
第三節 普通法法系 11
一、普通法的起源11
二、衡平法的成長13
三、普通法法系的主要特點16
第四節 比較研究20
一、比較研究的范圍和方法20
二、比較研究的效用22
三、行政法的比較研究24
第二章 行政法和行政法學
第一節 行政法的意義和主要特點 27
一、法國行政法的意義和主要特點27
二、英國行政法的意義和主要特點31
三、美國行政法的意義和主要特點 33
第二節 行政法的淵源 39
一、法國行政法的淵源 40
二、英國行政法的淵源 41
三、美國行政法的淵源43
第三節 行政法的基本觀念和原則46
一、法國行政法的基本觀念和原則46
二、英國行政法的基本觀念和原則53
三、美國行政法的基本觀念和原則57
第四節 行政法學75
一、法國的行政法學 75
二、英國的行政法學 77
三、美國的行政法學 79
第三章 行政組織的一般理論
第一節 公共行政的主體:公法人83
一、行政主體的意義和存在的理由 83
二、行政主體的性質84
三、行政主體和行政法上的主體的區別86
四、行政主體的種類86
第二節 國家的形式和政府的形式94
一、國家的形式94
二、政府的形式95
第三節 分權原則99
第四節 中央集權、權力下放和地方分權104
一、中央集權制 105
二、權力下放制 112
三、地方分權制 114
第四章 中央政府
第一節 法國的國家行政組織118
一、1958年的憲法 118
二、總統 120
三、總理 123
四、總統和總理的關系 126
五、部長 129
六、重要的咨詢機構 133
七、中央政府與地方國家行政機關的關系 135
第二節 英國的中央政府141
一、英國憲法的特點 141
二、英王和樞密院147
三、內閣和首相151
四、部長和部 156
五、咨詢機構 160
第三節 美國聯邦政府 161
一、聯邦憲法 161
二、總統171
三、總統的執行機構184
四、內閣190
五、部194
六、獨立規制委員會197
七、政府公司211

㈣ 行政強製法草案的第二章 行政強制的方式和設定

行政強制是指行政機關為了實現行政目的,依據法定職權和程序做出的對相對人的人身、財產和行為採取的強制性措施。2009年8月24日行政強製法草案第三次提請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後,行政強制的相關問題再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主要內容
1、執法主體必須是正式執法人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經同國務院法制辦研究,建議增加兩項內容。草案規定,行政強制措施權不得委託。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正式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
2、行政機關不得夜間執行不得停水停電。
3、行政機關不得在夜間或者節假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違反本法規定,在夜間或者節假日實施強制執行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4、行政機關不得對居民生活採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行政決定。
5、不得查扣公民個人及其家屬的生活必需品。
6、草案的內容照顧到了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問題,在規定行政強制有查封、扣押權力的同時,也規定不得查封、扣押公民個人及其家屬的生活必需品。
7、實施行政強制措施不得影響企業正常經營。
8、行政機關依法查詢企業的財物賬簿、交易記錄、業務往來等事項,不得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並應當保守所知悉的企業商業秘密。
9、查封、扣押限於涉案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不得查封、扣押與違法行為無關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10、行政強制執行不排斥「執行和解」。行政強制執行可達成執行協議,也就是說,行政強制執行不排斥「執行和解」。草案規定,實施行政強制執行,行政機關可以在不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情況下,與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
11、行政強制行為在引起強制原因的具體行政行為被當事人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下,一般應暫停強制行為。但為了公共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需要可以強制執行,被執行人可以對此提出行政復議,復議期間不暫停執行。

行政設定
行政強制的設定:
(一)設定權
行政強制措施的設定
(1)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
(2)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凍結存款匯款」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3)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於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以及扣押財物」的行政強制措施;
(4)「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如規章)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5)法律對行政強制措施的對象、條件、種類作了規定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作出擴大規定。
(二)設定程序及評價
1.起草法律草案、法規草案,擬設定行政強制的,起草單位應當採取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說明設定該行政強制的必要性、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聽取及採納意見的情況。
2.評價
(1)設定機關:「應當」定期對其設定的行政強制進行評價,並對不適當的行政強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2)實施機關:「可以」對已設定的行政強制的實施情況及存在的必要性適時進行評價,並將意見報告該行政強制的設定機關。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行政強制的設定機關和實施機關」就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
實施種類
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2、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3、扣押財物;
4、凍結存款、匯款;
5、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㈤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二版)》這門課程有多少章節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二版)》這門課程有7章內容,包括:第一章行政法概述、第二章行政組織法、第三章行政行為總論、第四章行政執法概論、第五章其他行政行為、第六章行政復議、第七章新行政訴訟法。

㈥ 行政法學的行政法學

書名:行政法學(最新版)
圖書編號:1252369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定價:18.0
ISBN:780208129
作者:賈勁偉
出版日期:2005-03-01
版次:1
開本:32開
簡介:
本書是與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行政法學》自學考試大綱、教材相配套的輔導用書。
編寫依據:
1.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頒布的《行政法學自學考試大綱》;
2.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組編的教材《行政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羅豪才主編)。
3.2005年1月1日前,國家頒布實施的法律、行政法規和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
4.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活頁文叢《行政法學》。
本書的特點:
1.以考試大綱規定的考核知識點及能力層次為線索,按最新體例分章節進行編寫。每章均列有考點透視,並將每一章節可能出現的所有考核知識按考試題型編寫同步跟蹤強化訓練題,以便考生扎實、准確掌握本章內容。
2.對每一章的重點、難點部分進行解答並舉例點評,又將本章最近出現過的考題進行分析,每章又附有知識網路圖,這對於考生全面把握教材內容,掌握重點、難點,正確解答各種題型,富有切實的指導意義。
3.附錄部分包括兩套模擬試題、一套最新全真試題及參考答案,以便考生及時了解最新考試動態及方向。
目錄:
第一章緒論
考點透視
同步跟蹤強化訓練
參考答案
重點難點舉例點評
歷年考題分析
知識網路圖
第二章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考點透視
同步跟蹤強化訓練
參考答案
重點難點舉例點評
歷年考題分析
知識網路圖
第三章行政行為概述
考點透視
同步跟蹤強化訓練
參考答案
重點難點舉例點評
歷年考題分析
知識網路圖
第四章抽象行政行為
考點透視
同步跟蹤強化訓練
參考答案
重點難點舉例點評
歷年考題分析
知識網路圖
第五章具體行政行為
考點透視
同步跟蹤強化訓練
參考答案
重點難點舉例點評
歷年考題分析
知識網路圖
第六章行政合同
考點透視
同步跟蹤強化訓練
參考答案
重點難點舉例點評
歷年考題分析
知識網路圖
第七章行政指導
考點透視
同步跟蹤強化訓練
參考答案
重點難點舉例點評
歷年考題分析
知識網路圖
第八章行政程序法
考點透視
同步跟蹤強化訓練
參考答案
重點難點舉例點評
歷年考題分析
知識網路圖
第九章行政違法與行政責任
考點透視
同步跟蹤強化訓練
參考答案
重點難點舉例點評
歷年考題分析
知識網路圖
第十章行政賠償
考點透視
同步跟蹤強化訓練
參考答案
重點難點舉例點評
歷年考題分析
知識網路圖
第十一章行政復議
考點透視
同步跟蹤強化訓練
參考答案
重點難點舉例點評
歷年考題分析
知識網路圖
第十二章司法審查
考點透視
同步跟蹤強化訓練
參考答案
重點難點舉例點評
歷年考題分析
知識網路圖
附錄:
模擬試題(一)
模擬試題(一)參考答案
模擬試題(二)
模擬試題(二)參考答案
2004年(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行政法學試卷
2004年(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行政法學試卷參考答案
為什麼逾千萬自考生如此信賴北大燕園
讀者信息反饋卡

㈦ 請教下面兩個問題區別 《行政法學》 第二章 行政行為合法的要件有哪些 第三章 試述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要件

我個人覺得吧。。這兩個問題應該是側重點不同
第一個問題,應該就是問合法的要件有什麼,只要說出有什麼就可以了。
第二個問題應該是論述性質,就是要論述一下合法性要件的意義,價值等等的比較深層次的討論。

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章疑問

一、「地方性行政法規」中地方性指省一級的地方。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法規;地方法規是省級人大制定的法規;部委、省級政府、較大市可以制定規章。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新設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新設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部委、省級政府、較大市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上限一般為三萬);無論法規或規章,上級部門有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二、「前款規定的」是部委的定語,特指部委,不包含省級政府、省級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較大市政府,因為上述部門均有權制定政府規章。(不過本人認為,這個定語即便不加也同樣不會引起歧義)
如有其他疑問我們可以繼續探討。

㈨ 行政法學課上要抄的法條:拜託各位幫忙找一下~不勝感激

法條全文如下,自己挑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主席令[1999]第十六號
頒布時間:1999-4-29發文單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1999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防止和糾正違法的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行政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作出行政復議決定,適用本法。

第三條 依照本法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的行政機關是行政復議機關。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具體辦理行政復議事項,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行政復議申請;

(二)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取證,查閱文件和資料;

(三)審查申請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與適當,擬訂行政復議決定;

(四)處理或者轉送對本法第七條所列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

(五)對行政機關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依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提出處理建議;

(六)辦理因不服行政復議決定提起行政訴訟的應訴事項;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四條 行政復議機關履行行政復議職責,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原則,堅持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

第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是法律規定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的除外。

第二章 行政復議范圍

第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照本法申請行政復議:

(一)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

(二)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行政強制措施決定不服的;

(三)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許可證、執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變更、中止、撤銷的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合法的經營自主權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變更或者廢止農業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徵收財物、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八)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執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或者申請行政機關審批、登記有關事項,行政機關沒有依法辦理的;

(九)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受教育權利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沒有依法履行的;

(十)申請行政機關依法發放撫恤金、社會保險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費,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放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第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一)國務院部門的規定;

(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

(三)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

前款所列規定不含國務院部、委員會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規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

第八條 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事處理決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出申訴。

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章 行政復議申請

第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第十條 依照本法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申請人。

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申請行政復議。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同申請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申請人。

申請人、第三人可以委託代理人代為參加行政復議。

第十一條 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口頭申請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當場記錄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行政復議請求、申請行政復議的主要事實、理由和時間。

第十二條 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由申請人選擇,可以向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對海關、金融、國稅、外匯管理等實行垂直領導的行政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第十三條 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對省、自治區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關所屬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該派出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第十四條 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最終裁決。

第十五條 對本法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規定以外的其他行政機關、組織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按照下列規定申請行政復議:

(一)對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設立該派出機關的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二)對政府工作部門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以自己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設立該派出機構的部門或者該部門的本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三)對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分別向直接管理該組織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或者國務院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四)對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以共同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五)對被撤銷的行政機關在撤銷前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請人也可以向具體行政行為發生地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由接受申請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第十八條的規定辦理。

第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機關已經依法受理的,或者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在法定行政復議期限內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已經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請行政復議。

第四章 行政復議受理

第十七條 行政復議機關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後,應當在五日內進行審查,對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不予受理,並書面告知申請人;對符合本法規定,但是不屬於本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復議機關提出。

除前款規定外,行政復議申請自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收到之日起即為受理。

第十八條 依照本法第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接受行政復議申請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對依照本法第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屬於其他行政復議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自接到該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七日內,轉送有關行政復議機關,並告知申請人。接受轉送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第十七條的規定辦理。

第十九條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復議機關決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後超過行政復議期限不作答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決定書之日起或者行政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無正當理由不予受理的,上級行政機關應當責令其受理;必要時,上級行政機關也可以直接受理。

第二十一條 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執行:

(一)被申請人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三)申請人申請停止執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其要求合理,決定停止執行的;

(四)法律規定停止執行的。

第五章 行政復議決定

第二十二條 行政復議原則上採取書面審查的辦法,但是申請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情況,聽取申請人、被申請人和第三人的意見。

第二十三條 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應當自行政復議申請受理之日起七日內,將行政復議申請書副本或者行政復議申請筆錄復印件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申請書副本或者申請筆錄復印件之日起十日內,提出書面答復,並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

申請人、第三人可以查閱被申請人提出的書面答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行政復議機關不得拒絕。

第二十四條 在行政復議過程中,被申請人不得自行向申請人和其他有關組織或者個人收集證據。

第二十五條 行政復議決定作出前,申請人要求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經說明理由,可以撤回;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行政復議終止。

第二十六條 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一並提出對本法第七條所列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的,行政復議機關對該規定有權處理的,應當在三十日內依法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在七日內按照法定程序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法處理,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應當在六十日內依法處理。處理期間,中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

第二十七條 行政復議機關在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時,認為其依據不合法,本機關有權處理的,應當在三十日內依法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在七日內按照法定程序轉送有權處理的國家機關依法處理。處理期間,中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

第二十八條 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應當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提出意見,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同意或者集體討論通過後,按照下列規定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一)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依據正確,程序合法,內容適當的,決定維持;

(二)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決定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三)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決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撤銷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可以責令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1.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

2.適用依據錯誤的;

3.違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濫用職權的;

5.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的。

(四)被申請人不按照本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提出書面答復、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的,視為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決定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復議機關責令被申請人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申請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二十九條 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提出行政賠償請求,行政復議機關對符合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應當給予賠償的,在決定撤銷、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時,應當同時決定被申請人依法給予賠償。

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沒有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行政復議機關在依法決定撤銷或者變更罰款,撤銷違法集資、沒收財物、徵收財物、攤派費用以及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具體行政行為時,應當同時責令被申請人返還財產,解除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措施,或者賠償相應的價款。

第三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根據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區劃的勘定、調整或者徵用土地的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

第三十一條 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於六十日的除外。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並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

行政復議機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應當製作行政復議決定書,並加蓋印章。

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第三十二條 被申請人應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

被申請人不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或者有關上級行政機關應當責令其限期履行。

第三十三條 申請人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的,或者不履行最終裁決的行政復議決定的,按照下列規定分別處理: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決定,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二)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決定,由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強制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四條 行政復議機關違反本法規定,無正當理由不予受理依法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或者不按照規定轉送行政復議申請的,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的行政處分;經責令受理仍不受理或者不按照規定轉送行政復議申請,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三十五條 行政復議機關工作人員在行政復議活動中,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瀆職、失職行為的,依法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的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 被申請人違反本法規定,不提出書面答復或者不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或者阻撓、變相阻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申請行政復議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的行政處分;進行報復陷害的,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 被申請人不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的行政處分;經責令履行仍拒不履行的,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三十八條 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發現有無正當理由不予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不按照規定期限作出行政復議決定、徇私舞弊、對申請人打擊報復或者不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等情形的,應當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建議,有關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處理。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九條 行政復議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不得向申請人收取任何費用。行政復議活動所需經費,應當列入本機關的行政經費,由本級財政予以保障。

第四十條 行政復議期間的計算和行政復議文書的送達,依照民事訴訟法關於期間、送達的規定執行。

本法關於行政復議期間有關「五日」、「七日」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節假日。

第四十一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申請行政復議,適用本法。

第四十二條 本法施行前公布的法律有關行政復議的規定與本法的規定不一致的,以本法的規定為准。

第四十三條 本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1990年12月24日國務院發布、1994年10月9日國務院修訂發布的《行政復議條例》同時廢止。

㈩ 行政法學的基礎系列

書名:行政法學 21 世紀法學基礎課系列
圖書編號:315266
出版社:北大
定價:29.0
ISBN:730103401
作者:羅豪才
出版日期:2001-09-02
版次:1
開本:16開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行政法的概念
一、行政的涵義
二、行政權力與公民權利
三、行政法的概念
四、行政法的淵源
五、行政法的分類
六、行政法的特點
第二節行政法關系
一、行政法律關系
二、監督行政法律關系
第三節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一、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涵義
二、行政合法性原則
三、行政合理性原則
四、行政應急性原則
第四節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二、行政法的作用
第五節行政法學的發展及其學科體系
一、行政法與行政法學
二、國外行政法學的發展概況
三、我國行政法學的發展概況
四、本書的體系安排
第二章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第一節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概述
一、行政主體
二、行政相對方
第二節國家行政機關
一、國家行政機關的概念、性質和特徵
二、國家行政機關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三、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國家行政機關
第三節被授權的組織和被委託的組織和個人
一、行政授權和行政委託
二、行政機關以外行政主體的具體形態
三、被委託的組織和個人
第四節公務員
一、公務員的概念和范圍
二、公務員法律關系
三、公務員的權利
四、公務員的義務
五、公務員的責任
第五節行政相對方
一、實體法上的地位
二、程序法上的權利
第三章行政行為概述
第四章抽象行政行為
第五章具體行政行為
第六章行政合同
第七章行政指導
第八章行政程序法
第九章行政違法與行政責任
第十章行政賠償
第十一章行政復議
第十二章司法審查
附錄
主要參考書目

熱點內容
施工員被別人簽字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02 19:51:21 瀏覽:281
關於網路轉發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02 19:51:13 瀏覽:697
青年法治講堂 發布:2025-09-02 19:25:35 瀏覽:910
南陽宛城區法律援助電話 發布:2025-09-02 19:25:28 瀏覽:916
濱州法院小區 發布:2025-09-02 19:24:50 瀏覽:352
立法的科學原則含義 發布:2025-09-02 19:22:05 瀏覽:701
叫女方墮胎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02 19:21:55 瀏覽:479
法治熱報網 發布:2025-09-02 19:21:55 瀏覽:230
南京綠化法規 發布:2025-09-02 19:07:45 瀏覽:469
佛佛法治怒 發布:2025-09-02 18:54:08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