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關系中的行政主體的權利
⑴ 如何理解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權利和義務不對等
你好,來這個問題至少源可以從3個方面來談:
行政機關掌握是否根據行政職權發起行政行為的主動性,而行政相對人可以通過聲明申請要求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行為。但行政行為中,應聲請的行為種類遠少於依職權的行為。
行政機關依職權的行為一經作出,推定有效,具有法律上的執行力。行政相對人的聲明、申請和要求,都是被動的,都要依賴於行政機關的許可、登記和審批,方可具有法律效力。
行政機關掌握大批行政相對人所不具備的資源,可以動用大批人財物投入到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中,在信息方面,較之相對人更是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所有的權利都要具有實現的途徑,顯然行政機關的途徑遠較行政相對人更加開闊。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你。
⑵ 行政主體就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對嗎
不對。行政主體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一部分。
在中國行政法學領域,行政主體是指享版有行政職權,以自己權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
我國行政法學界對行政主體與行政法主體、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關系有著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對行政法主體和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人認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亦稱行政法主體,或稱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它是指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組織或個人。也有人認為,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監督主體。在這層意義上,行政法主體是指受行政法規范的調整,享有行政法上權利並承擔相應義務的組織或者個人。學術界之所以會存在對同一概念的如此分歧,主要源於各自視角不同。後者的特點在於強調了監督行政法律關系及該關系中的監督主體,雖然沒有跳出「行政法律關系」的范疇,與前者沒有本質上的差異,但從表述的角度看更為明確和全面,尤其是在探討「行政主體」這個概念時,採用後者的觀點更有利於在與行政相對方相對應的關繫上把握之。簡而言之,行政法主體中包括行政法律關系主體,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中包括行政主體,行政主體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特殊的一方主體。
⑶ 怎樣理解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性
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不平等性,實際上是為了實現雙方在法律上的實質平等而對雙專方權利屬進行的不對等分配,是一種「平等下的不對等」。
行使行政權的行政主體始終處於主導地位,行政法律關系地位的「不對等性」既不能簡單的解釋為行政主體的命令和行政相對人的服從,也不能簡單的被理解為行政主體一方只行使權利而作為另一方當事人的行政相對人只履行義務這種權利和義務不對應的情況。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七條規定:「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3)行政法律關系中的行政主體的權利擴展閱讀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
1、在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
(1)行政法律關系雙方中必有一方主體是行政主體,不然法律關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關系。
(2)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不能由另一方當事人代替,各自的地位和法律角色是確定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對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體。
2、具有不對等性。
3、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是法定的。
4、所引起的爭議在解決方式及程序上具有特殊性。
⑷ 行政法律關系中的行政主體
這個課本上的話沒有錯,「國家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也叫行政主體」這是叫行政委託,行政委託比較特殊,不同於行政授權,當法律授予其行政主體資格,它是行政主體;而當法律沒有授予它行政主體資格時,它就不是行政主體。你看此時的表述是「受委託執行某些管理任務」,就是說只是授予某項權力給它,並沒給它這個主體的資格。這是行政法律關系的特殊之處。
⑸ 行政法律關系特徵的主體權利義務的對應性與不對等性
關於行政法律關系中雙方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問題,一直是我國法學界存在爭議的問題版。許多行政法學權家主張行政法律關系地位具有不平等性,其中行使行政權的行政主體始終處於主導地位。行政法律關系地位的「不對等性」既不能簡單的解釋為行政主體的命令和行政相對人的服從,也不能簡單的被理解為行政主體一方只行使權利而作為另一方當事人的行政相對人只履行義務這種權利和義務不對應的情況。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不平等性,實際上是為了實現雙方在法律上的實質平等而對雙方權利進行的不對等分配,是一種「平等下的不對等」。
⑹ 行政法主體和行政主體的關系
行政法主體又稱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是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版承擔者,具體包權括執掌行政權的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即行政管理過程中的被管理者)。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職權,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
因此,行政法主體的范圍大於行政主體,行政主體只是行政法主體的一種,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佔主導地位。
⑺ 行政法主體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區別是什麼
行政法主體是用行政法規范來調整的,而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行為過程中回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答
⑻ 如何確定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的地位
1、行政法主體中包括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2、行政法律關系專主體:行政主體和屬行政相對方;
3、行政法主體包括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主體。
4、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監督主體:如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時,人民法院就是行政法主體。又如行政復議中的上級行政機關等
4、行政主體:行政機關不等於行政主體,除行政機關外
⑼ 行政法律關系中的行政主體包括什麼
行政主體主要包括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其他社會公權力組織。
如果說行政法律關系中的主體就還包括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行政相對人。
⑽ 行政法律關系中的行政主體
這個課本上的話沒有錯,「國家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也叫行政主體」這是叫行政委託,行政委託比較特殊,不同於行政授權,當法律授予其行政主體資格,它是行政主體;而當法律沒有授予它行政主體資格時,它就不是行政主體。你看此時的表述是「受委託執行某些管理任務」,就是說只是授予某項權力給它,並沒給它這個主體的資格。這是行政法律關系的特殊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