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中未告知訴訟期限

行政訴訟法中未告知訴訟期限

發布時間: 2022-01-17 20:07:20

㈠ 《行政訴訟法》對起訴期限如何規定

第四十一條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版其合法權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四十二條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㈡ 《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時間是六個月內還是五年內

六個月內。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已於2015年5月1日起開始施行,其中第46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48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於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況耽誤起訴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2)行政訴訟法中未告知訴訟期限擴展閱讀:

超過最長起訴期限的抗辯舉證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4條第三款規定,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主張超過最長起訴期限的舉證責任在被告一方(即行政機關)。

如果被告主張起訴人超過最長起訴期限,則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包括舉證證明行政行為是何時因何事、何因、何依據作出的行政行為,是否告知、送達當事人,是否告知當事人訴權,當事人是否知道或者應當行政行為的內容,當事人何時開始行使訴權等方面。

否則,法院即可依據舉證責任分配判定被告舉證不能,不支持被告關於起訴期限的抗辯。就原告而言,自然就可以輕松迴避最長起訴期限的適用了。當然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

㈢ 提起行政訴訟未告知訴權和起訴期限怎麼辦

首先,起訴期限的起算舊行政訴訟法規定是「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提出,而新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是「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對比新舊行訴法規定,除了起訴期限發生變化外,用詞也發生了變化,增加了「應當知道」。

如何確定起訴期限的起算日期,即如何理解新行訴法第四十六條,沒有明確的司法解釋。原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十三條如何理解的復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內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是指有證據表明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或者根據一般規律推定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即勞動爭議發生之日。「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是勞動爭議仲裁申訴時效的開始。因此,「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不應從侵權行為終結之日起計算。」

因此,筆者認為根據行訴法第四十六條之規定,行政訴訟期限起算日期為有證據表明當事人知道行政行為的日期。

其次,原行訴法解釋第四十一條,對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未告知當事人訴權和起訴期限的,作了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才計算起訴期限的規定。適用原行訴法解釋第四十一條的前提是行政機關未告知當事人的訴權或者起訴期限,起訴期限起算日是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

㈣ 行政訴訟時效法律是怎麼規定的

行政訴訟時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的規定如下:

第三十八內條公民、法人或者其容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復議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九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由人民法院決定。

㈤ 行政訴訟的起訴期限

起訴期限:

(3)起訴期限的延長(《行政訴訟法》第48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於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

【提示】如,被限制人身自由。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況耽誤起訴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10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提示】如,生病、交通阻礙、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尚未確定。

㈥ 新行政訴訟法 若復議機關超過法定期限不予答復,行政相對人可採取什麼措施

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㈦ 行政機關作岀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為多長

按照最高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法的司法解釋第41條可以這樣理解:
(1)一般情況下,行回政相對人應該答在知道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到人民法院起訴。

(2)但是行政機關沒有告知相對人可以在3個月內到法院起訴的,就可以適用司法解釋第41條,實際41條有2層含義,一方面是相對人應該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之日起3個月內進行起訴,另一方面是,如果不知道或者無從知道訴權,起訴期限則是從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2年內進行起訴,否則就過了訴訟時效。

㈧ 行政訴訟法的訴訟時效一般為多少

6個月。
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專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屬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熱點內容
青年法治講堂 發布:2025-09-02 19:25:35 瀏覽:910
南陽宛城區法律援助電話 發布:2025-09-02 19:25:28 瀏覽:916
濱州法院小區 發布:2025-09-02 19:24:50 瀏覽:352
立法的科學原則含義 發布:2025-09-02 19:22:05 瀏覽:701
叫女方墮胎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02 19:21:55 瀏覽:479
法治熱報網 發布:2025-09-02 19:21:55 瀏覽:230
南京綠化法規 發布:2025-09-02 19:07:45 瀏覽:469
佛佛法治怒 發布:2025-09-02 18:54:08 瀏覽:441
民事訴訟法教學課件 發布:2025-09-02 18:49:06 瀏覽:974
小學生法律知識競賽活動簡訊 發布:2025-09-02 18:48:58 瀏覽: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