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里關於職工獎懲條例
⑴ 人事方面的:請問勞動法是否有寫公司獎懲員工的相關規定
職工獎懲不在勞動法里,應該在職工獎懲條例裡面,你公司這樣做,屬於企業內部規章,事先要進行公示,公示期間,可以聽取員工意見,如果沒有不同意見,公示期滿後執行,
⑵ 《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唉```
⑶ 新勞動法關於對員工罰款有規定嗎
1、勞動法有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克服勞動者工資的。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
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3、《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
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3)勞動法里關於職工獎懲條例擴展閱讀:
根據《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單位對職工的處罰有行政處分或者經濟處罰。其中,對職工的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留用察看,開除。有下列特殊事情之一者,予以警告:
1、未經許可,擅自在廠內推銷物品者。
2、上班時間,躲卧休息,擅離崗位,怠忽工作者。
3、因個人過失致發生工作錯誤,情節輕微者。
4、妨害生產工作或團體秩序,情節輕微者。
5、不服從主管人員合理指導,情節輕微者。
6、不按規定穿著服裝或佩掛規定標志或穿拖鞋上班者。
7、不能適時完成重大或特殊交辦任務者。
綜上所述,有時候員工會因為工作疏忽失誤給公司帶來一定損失,有的企業設立獎勵和懲罰機制,對違反規定的員工罰款。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沒有法律依據。一般來說,公司對員工處罰措施有警告、撤職及開除等。通過罰款來加強管理並不是一個好的辦法。
⑷ 勞動法里有沒有對工人的罰款條例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條 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沒有其他罰款條例。
⑸ 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廢止後 還能罰款嗎
2008年1月15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明確規定《企業職工獎懲條例》自2008年1月15日廢止。理由是被《勞動合同法》、《勞動法》取代。
該條例的廢止,對用人單位的人事管理帶來一定的影響,使用人單位的管理權空間有所縮小。在處理程序上,《勞動合同法》、《勞動法》均無具體規定,《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尚有部分規定,廢止後,對職工亦有部分影響。
企業在管理理念與方式上應作相應調整。
員工在企業需要遵守企業相應規章制度並完成規定的崗位職責。若員工違反相應規章制度或沒有完成相應崗位職責,企業可依據內部規章制度與其解除勞動合同。因此,隨著該條例廢止,企業應當杜絕過去依靠行政手段、領導意志對員工進行管理的現象。
獎懲辦法是企業用工自主權的體現,應由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制訂。但部分企業一直以《企業職工獎懲條例》來管理員工,沒有結合自身實際制訂內部獎懲辦法。該條例廢止,國家規定的處罰方式與情形就失去了法律支持。
該條例雖然只適用於國有或集體企業,但很多其他性質的企業也深受影響。該條例的廢止,使得對員工的開除、除名、辭退、罰款的規定失去了法律依據。
在日常管理上,很多企業內部規章制度都有對員工進行罰款的規定。該條例的廢止,使得對員工罰款的處理完全喪失了法律依據,即企業無權對員工進行罰款。因此企業對員工最大的處罰權就是解除其勞動合同,無權再對員工進行行政上的處罰。
⑹ 《企業職工獎懲條例 》是否廢止,又有新的法律法規嗎
2008年1月15日,國務院抄發襲布《國務院關於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明確規定《企業職工獎懲條例》自2008年1月15日廢止。理由是被《勞動合同法》、《勞動法》取代。
按《勞動法》和了《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勞動法》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勞動合同法》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⑺ 勞動規定中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是否還有效
1、勞動規定中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已經失效的。工資支付暫行規定還有效的專。
2、國屬務院關於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為了更好地適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要求,國務院對截至2006年底現行行政法規共655件進行了全面清理。經過清理,國務院決定:
一、對主要內容被新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所代替的49件行政法規,予以廢止。(目錄見附件1)
二、對適用期已過或者調整對象已經消失,實際上已經失效的43件行政法規,宣布失效。(目錄見附件2)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附件:1.國務院決定廢止的行政法規目錄(49件)
2.國務院決定宣布失效的行政法規目錄(43件)[1]
附件1:國務院決定廢止的行政法規目錄(49件)
序號:17
法規名稱:企業職工獎懲條例
公布機關及日期:1982年4月10日國務院公布
說明:已被199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8號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07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5號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代替。[1]
⑻ 關於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廢止問題
1、用人單位做的規章制度如果進行了公示的話,是有效的。
法條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⑼ 關於新勞動法對企業員工崗位違規處罰規定
法律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工資,造成經濟損失的除外,即使造成經濟損失,扣款也不超過月工資的20%,1200罰款600已經超過這個額度了,是違法行為,具體如下: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
(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
(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9)勞動法里關於職工獎懲條例擴展閱讀:
用人單位違規扣除工資是可以依法要求補償的,具體如下: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八條 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的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⑽ 有關新的《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實施後,原先的職工獎懲條例還能用嗎
剛剛查證了一下,你列的這兩個文件,都已經廢止了
企業職工獎懲條例是根據中華人版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權516號《國務院關於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廢止的
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是2001年10月6日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廢止2000年底以前發布的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廢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