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公訴
A. 刑事訴訟法第172條提起公訴會判刑嗎
按照刑事訴訟法第條提起公訴,法院會開庭審判,如果構成犯罪的就會判刑。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1)刑事訴訟法公訴擴展閱讀:
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條件
1.提起公訴的實體條件。實體條件包括兩個:一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二是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所謂犯罪事實已經查清,是指檢察機關對下列事實已經查證屬實:
(1)確定犯罪嫌疑人實施的行為是犯罪,而不是合法行為或者一般違法行為的事實;
(2)確定被告人應當負刑事責任,而不是不負刑事責任或者可以免除刑事責任的事實,例如犯罪嫌疑人的年齡、精神狀況等;
(3)確定犯罪嫌疑人實施的是某一種或某幾種性質的犯罪的事實;
(4)確定對犯罪嫌疑人應當或者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從重處罰的量刑情節的事實。查清上述事實,就符合犯罪嫌疑人的事實已經查清的條件。
證據確實、充分,是指指控的犯罪事實都有相應的證據予以證明,且證據之間、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不存在矛盾,足以排除非被告人作案的可能性。
2.提起公訴的程序條件。根據法律規定和訴訟的實際需要,提起公訴必須具備兩項程序條件:(1)檢察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具有管轄權;(2)被告人在案。
3.提起公訴的政策條件。提起公訴的政策條件是實現公訴個別化的要求。當犯罪情節輕微、依法可以起訴也可以不起訴的情況下,檢察機關應當貫徹國家的刑事政策,綜合考慮犯罪的性質、情節、後果、被害人態度及社會影響等因素。如果認為提起公訴更符合公共利益,即應提起公訴;反之,應當不起訴。
B.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哪一種案件直接由檢察院提起公訴
刑事訴訟法
第十八條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第一百六十七條 凡需要提起公訴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第十一節 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
第一百六十二條 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適用本章規定。
第一百六十三條 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中符合本法第七十九條、第八十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情形,需要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人民檢察院作出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一百六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第一百六十五條 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十四日以內作出決定。在特殊情況下,決定逮捕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三日。對不需要逮捕的,應當立即釋放;對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一百六十六條 人民檢察院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作出提起公訴、不起訴或者撤銷案件的決定。
C. 刑事訴訟法提起公訴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刑事訴訟法》第三章 提起公訴
第一百六十七條 凡需要提起公訴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第一百六十八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的時候,必須查明:
(一)犯罪事實、情節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犯罪性質和罪名的認定是否正確;
(二)有無遺漏罪行和其他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
(三)是否屬於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
(四)有無附帶民事訴訟;
(五)偵查活動是否合法。
第一百六十九條 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
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案件,改變管轄的,從改變後的人民檢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第一百七十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聽取辯護人、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意見,並記錄在案。辯護人、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
第一百七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法庭審判所必需的證據材料;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說明。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對於需要補充偵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自行偵查。
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二次為限。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檢察院後,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對於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D. 公訴刑事案件,可以自訴嗎
你這情況屬於事後達成了協議,屬於法律上的自濟行為,現在就協議提起民事訴訟較為合適。
刑事自訴案件的一審程序,與公訴案件基本相同。但由於自訴案件主要是直接侵害公民個人合法權益的輕微刑事案件,《刑事訴訟法》對這類案件的審判程序作了一些特殊規定:
(1)對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起訴的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
(2)對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起訴的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後應製作調解書,調解書送達雙方當事人後即發生法律效力,但對於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偵查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的案件,不適用調解。
(3)自訴案件在審理過程中,宣告判決前,自訴人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對當事人自行和解的應記錄在案,對自訴人申請撤訴的一般應予准許。但自訴人撤訴後除有正當理由外,不得就同一案件再行起訴。
(4)開庭時,自訴人經兩次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應按撤訴處理。
(5)自訴案件的被告人在訴訟過程中可以對自訴人提起反訴,反訴適用自訴的規定,提起反訴必須具備下列條件:提起反訴的是本案被告或其法定代理人;反訴提起的時間是在法院對自訴案件宣告判決前;反訴的對象是本案的自訴人,反訴的內容同自訴人起訴的事實有關。反訴案件應當與自訴一並審理,自訴人撤訴的,不影響反訴案件的繼續審理,如果對雙方當事人都必須判處刑罰,應根據各自應負的罪責分別判處,不能互相抵銷刑罰。
E. 提出公訴的條件是什麼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提起公訴的條件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專證據確實、充屬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F.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之規定提起公訴
刑事訴訟法第抄一百七十二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作為盜竊罪是不可能觸犯這一條規定的,只能是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檢察機關適用此規定,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並移交相關證據材料。
G. 人民檢察院對於刑事案件不予公訴的情形是什麼
人民檢察院辦理不起訴案件質量標准(試行)》
[2007]高檢訴發63號 高檢院公訴廳2007年6月19日發布
為了依法行使不起訴權,保證不起訴案件的辦案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和《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的有關規定,結合檢察機關不起訴工作實際,制定本標准。
一、符合下列條件的,屬於達到不起訴案件質量標准:
(一)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第四款決定不起訴的案件:
人民檢察院對於經過補充偵查並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經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1.據以定罪的證據存在疑問,無法查證屬實的;
2.犯罪構成要件事實缺乏必要的證據予以證明的;
3.據以定罪的證據之間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據證據得出的結論具有其他可能性的。
(二)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款決定不起訴的案件
人民檢察院對於犯罪嫌疑人有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六種情形之一的,經檢察長決定,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嫌疑人沒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或者犯罪事實並非犯罪嫌疑人所為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書面說明理由將案件退回偵查機關作撤案處理或者重新偵查;偵查機關堅持移送的,經檢察長決定,人民檢察院可以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作不起訴處理。
(三)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二款決定不起訴的案件
人民檢察院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經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符合上述條件,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決定不起訴:
1.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老年犯罪嫌疑人,主觀惡性較小、社會危害不大的;
2.因親友、鄰里及同學同事之間糾紛引發的輕微犯罪中的犯罪嫌疑人,認罪悔過、賠禮道歉、積極賠償損失並得到被害人諒解或者雙方達成和解並切實履行,社會危害不大的;
3.初次實施輕微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主觀惡性較小的;
4.因生活無著偶然實施盜竊等輕微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人身危險性不大的;
5.群體性事件引起的刑事犯罪中的犯罪嫌疑人,屬於一般參與者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應適用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二款作不起訴決定:
1.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的;
2.一人犯數罪的;
3.犯罪嫌疑人有脫逃行為或者構成累犯的;
4.犯罪嫌疑人系共同犯罪中的主犯,而從犯已被提起公訴或者已被判處刑罰的;
5.共同犯罪中的同案犯,一並起訴、審理更為適宜的;
6.犯罪後訂立攻守同盟,毀滅證據,逃避或者對抗偵查的;
7.因犯罪行為給國家或者集體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者有嚴重政治影響的;
8.需要人民檢察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
9.其他不應當適用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二款作不起訴處理的。
(四)其他情形
1.關於案件事實和證據的認定、法律適用、訴訟程序、法律監督等方面的質量標准,參照《人民檢察院辦理起訴案件質量標准(試行)》中「辦理起訴案件質量標准」部分的相關規定執行;
2.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辦案方式應符合有關規定;
3.對需要進行公開審查的不起訴案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公開審查;
(7)刑事訴訟法公訴擴展閱讀:
法定不起訴,是指《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款規定: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這種情形我們稱之為絕對不起訴,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法定不起訴適用於以下六種情形: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撤回告訴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參考資料:網路-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