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的案例

民事訴訟法的案例

發布時間: 2020-12-20 12:58:04

㈠ 民事訴訟法的案例分析怎麼做

太原市某區人民法院對該案有管轄權,理由是:本案屬於因合同糾紛提起的民事訴訟.《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履行地是指合同規定履行義務和接受該義務的地點.本案中,北京實達公司在太原與唐山電機總廠簽訂購銷合同,約定由唐山電機總廠供給北京實達公司汽輪發電機組一套,安裝調試地為太原發電廠,因此,太原發電廠可以認為是合同履行地.故,太原市某區人民法院對該案有管轄權.

太原發電廠不能成為本案第三人.理由如下:民事訴訟第三人是指對原告和被告所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或者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與案件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到正在進行的訴訟中去的人.本案中,太原發電廠對原告和被告所爭議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請求權,不能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同時,它與案件處理結果也沒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不能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因為,所謂"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指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與原告或者被告之間存在某一民事法律關系,根據這一法律關系,如果該方當事人敗訴,他應該承擔民事責任.本案中,存在兩個合同關系,存在兩個違約行為,北京實達公司的違約責任來源於其與唐山電機總廠的合同關系,太原發電廠的違約責任來源於北京實達公司與太原發電廠的合同關系,唐山電機總廠與太原發電廠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太原發電廠的民事責任並非來源於唐山電機總廠和北京實達公司地訴訟,與他們之間的訴訟也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

㈡ 民事訴訟法的案例分析

下落不明的公民在人民法院宣告他死亡後如果重新出現,人民法版院應當依據民事權訴訟法規定,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申請,作出如下處理決定:
1.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人民法院經查明確系本人重新出現,應當作出新判決。新判決的內容是撤銷原判決和其他必要的事項。
2.關於財產的處理。新判決作出後,被宣告死亡的財產代管人應當向被宣告失蹤又重新出現的人返還財產。被宣告死亡又重新出現的人如果要求返還被繼承的財產,繼承人應當返還原物;原物不在的,應當給予適當補償;發生爭議的,另外起訴,由人民法院按民事案件審判。本案中,因為劉淑蘭已將3間北房及不用傢具等賣給他人,他人是善意取得,不能向他人要求返還了,只能要求劉淑蘭予以補償。
3.關於婚姻關系。在宣告死亡後配偶已婚的,原婚姻關系不能自然恢復。

㈢ 民事訴訟法案例

1、仍應受理。超過訴訟時效喪失的是勝訴權,而不是訴權。

2、立案之日起五專日內將起訴狀副屬本發送被告,
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被告提出答辯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
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後,應當在三日內告知當事人。
認真審核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

3、缺席審理。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4、中止訴訟。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

㈣ 案例三:民事訴訟法案例

1,本案中,一對夫婦死亡,因其遺產繼承問題而發生糾紛,夫婦二人有已出嫁長女李版梅、次子李可、權長子李明、長女李梅、次女李娜數位法定繼承人,次子李可起訴請求分割父母的遺房,長女李梅明確表示放棄繼承權,次女李娜不明確表示棄權,又不願參加訴訟.另有案外人於某主張自己是房屋的共同所有權人.

2,本案焦點在於長女李梅、次女李娜二位繼承人應如何處理,李娜則既不明確表示棄權、又不願參加訴訟的行為應如何認定,於某的要求能否為法院認可,他們在本案中訴訟地位該如何列明.

3,本案法律適用主要<<民訴意見>>第58條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56條之規定

4,本案李可是原告,李明之妻張麗為被告,長女李梅、次女李娜為必要必要共同訴訟人.民事訴訟法規定,應當追加的原告,已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可不予以追加,因李梅明確表示放棄繼承權,所以,法院可以不予以追加.對於次女李娜,既不明確表示棄權,又不願參加訴訟,民事訴訟法規定應視為沒有放棄權利,應當予以追加.對於某,應其對房屋有獨立的實體權利,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人民法院應予追加,在本案中,其訴訟地位應為參加之訴訟的原告.

㈤ 民事訴訟法的案例分析

1、訴訟標復的是陳某與崔制某的婚姻關系;
2、本案應由B區法院管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3條第二款之規定,本案屬於對下落不明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應該由原告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管轄,因崔某經常在B區居住,因此應由B區法院管轄;
3、法院做法的錯誤有:一、B區法院接到A區法院移送後,認為無管轄權又移送回B區,二、B區法院審理本案應組成合議庭審理,三、B區法院對原告崔某提出的迴避申請沒有進行處理,四、原告崔某僅起訴離婚,法院沒有權利依職權宣告陳某為失蹤人。五、對下落不明人應該公告送達法律文書,交給其父母不能視為送達。
4、張某應該以陳某和崔某為被告提起訴訟。民事訴訟法規定,個體工商戶實際經營人與登記的不一致的以登記人和實際經營人為共同被告。
5、B區法院對張三的起訴沒有管轄權,因個體工商戶的實際經營地在A區,應由A區法院管轄。

㈥ 有關民事訴訟法的案例

張某系一農戶,娶妻劉某,生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張某以務農為生計,用自己的收入蓋了十六間磚房並依法辦理了相關房產手續,該十六間房產都在張某的名下。後來兒女都長大,大兒子結婚後兩年生了一個兒子,小兒子沒有結婚,兩個兒子和張某夫婦住在一起。女兒結婚後生了一兒一女兩個兒子,女兒住在其丈夫家中。

1990 年春天,為了進城購買春耕的種子和化肥,張某向同村的李某家借了一輛客貨車和大兒子小兒子一起進城,當時化肥和種子都比較緊缺,因此在進城之前,張某寫信給他經常采購化肥和種子的何某,信中稱張某決定購買若干化肥和種子,要求何某為他保留該批貨物,因為以往在化肥和中子緊缺的情況下張某都是通過寫信的方式向何某訂貨的,因此未等到何某的回函張某就帶著兩個兒子進程采購貨物了。但是途中因為張某駕車不慎並且山路濕滑該客貨車不幸翻落,被人發現時,張某和兩個兒子都已經死亡,該客貨車也已經完全報廢。後來經過了解,李某的該客貨車在當年並未依照規定進行年檢和保險。

事故發生後,張某一家都非常的悲痛,在辦理完張某和兩個兒子的後事之後,劉某決定將家產予以分配,劉某認為,該十六間房產是其丈夫的,因此都應該歸她所有,她同意將其中的一間房產借給大兒媳婦和孫子住,但是她提出如果大兒媳婦再嫁就要把這間房子騰出來,而對於女兒,她認為女兒已經嫁人了是「潑出去的水」沒有資格再回娘家分財產。女兒對此很不滿意,向劉某提出要求繼承張某的房產,雙方協商未果,女兒向劉某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人民法院確定她的繼承權和繼承份額。此時,同村的李某找到劉某要求劉某賠償其客貨車的損失,劉某答復他車是張某損壞的,「現在人都死了,還有什麼可賠的」,拒絕賠償,於是李某也向劉某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劉某賠償其客貨車的損失。過了一段時間,城裡的何某來信詢問張某何時進城購買化肥和種子,但是劉某並未予以答復,後來何某親自來找劉某,劉某告知其張某已經死亡,現在不需要這批化肥和種子了,但是何某堅持要求劉某支付該化肥和種子的費用並提貨,因為何某為了給張某留著這批貨,在當時化肥和種子很緊缺的情況下仍然沒有賣出該批貨,現在購買的時節已經過了如果劉某不購買該批貨物,該批貨物將無法出售。但是劉某認為,貨物是張某訂購的,現在張某已經死亡她不應該承擔責任,而且當時張某給何某寫信表示需要這批貨物時何某也沒有給明確的答復,她當然可以不再購買。幾經反復,何某的這批化肥和種子終於還是沒有賣出去,造成了何某的損失,何某於是也向劉某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劉某支付該化肥和種子的貨款。

當地人民法院在接到這三份起訴狀之後,認為被告是同一個人,因此可以將這三個案件合並審理,於是法院以傳票的形式通知三個案件的當事人同時參加訴訟。以法官蔡某組成的合議庭一審對三個案件進行了合並審理,對於張某女兒的訴求,合議庭認為男女平等,張某的女兒也有合法的繼承權,張某的遺產由劉某和張某的女兒共同繼承,一人一半,因此判決劉某將八間房產交付張某的女兒作為她合法繼承的遺產,另外八間歸劉某所有;對於李某的訴求,合議庭認為李某未按照相關規定辦理車輛年檢和保險手續,本身存在過錯,但是張某確實毀壞了李某的車輛,考慮到張某的收入主要用於張某和劉某的生活使用,因此劉某作為張某的妻子應當承擔全部的賠償責任,因此法院判決劉某從其繼承的遺產中賠償李某車損的一半,價值按照李某購車時的車價和相關費用的總數計算;對於何某的訴求,合議庭認為張某寫信要求何某保留貨物,但是何某並沒有及時答復,雙方並沒有成立合同關系,因此何某的損失劉某不應賠償。

本案是一個關於繼承和合同關系的案例,對於本案的分析,還是要先理順其中存在的法律關系,再對各個法律關系進行分析從而確定各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以此為基礎來評價當地人民法院的判決。

一、張某死亡之後其遺產繼承的法律關系,這里主要是哪些財產是張某的遺產,哪些人有繼承權,各繼承人的繼承份額是多少。

(一)確定張某的遺產范圍,即哪些財產是張某的遺產。根據案例所述,該十六間房產均在張某名下,但是這樣並不意味著該十六間房產均歸張某所有,雖然在房屋產權證明文件上並沒有標明劉某作為房屋所有權人或者共有人,但是根據婚姻法的規定,除了下列財產之外均應視為夫妻共有財產:

1、一方的婚前財產;

2、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而且根據繼承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有約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餘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因此,該十六間房產中有八間房產因張某和劉某的夫妻關系應屬於劉某所有,其他的八間房產應當作為張某的遺產由合法繼承人予以繼承。

(二),應當確定哪些人對張某的遺產有繼承權。根據繼承法的規定,繼承人分為兩個順序,第一順序的繼承人為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的繼承人為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喪偶的兒媳對公、婆,喪偶的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而且只有在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情況下第二順序繼承人才有繼承權。同時繼承法明確規定繼承權男女平等。因此,劉某和張某的女兒肯定應當有繼承權。但是,由於張某的兩個兒子和張某一同死亡而且無法確定死亡的先後順序,那麼他們之間的遺產繼承關系如何確定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 相互有繼承關系的幾個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確定死亡先後時間的,推定沒有繼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繼承人的,如幾個死亡人輩份不同,推定長輩先死亡;幾個死亡人輩份相同,推定同時死亡,彼此不發生繼承,由他們各自的繼承人分別繼承。 」本案中因為無法確認張某和兩個兒子的死亡順序,根據上述規定應當推定張某先死亡。因此,本案中張某的財產應當有如下繼承人:劉某、張某的兩個兒子和張某的女兒。

(三),在確定了張某遺產范圍和有權繼承人之後應當確定該遺產如何分配。張某的遺產為八間房產,由劉某、張某的兩個兒子和張某的女兒平均分配,各得二間。由於張某的兩個兒子也已經死亡,張某大兒子的遺產應當首先分出一半即一間房產作為夫妻財產歸張某大兒子的妻子所有(理由如前所述),另一間房產由張某大兒子的妻子、張某大兒子的兒子和劉某平均繼承。根據繼承法第三十條的規定:「夫妻一方死亡後另一方再婚的,有權處分所繼承的財產,任何人不得干涉。」因此劉某告訴大兒媳婦如果再婚就騰出房產的要求顯屬違法。張某二兒子的遺產,根據繼承法的規定應當由劉某繼承。因此,僅就遺產繼承考慮,張某的遺產繼承完畢後,劉某應當取得十二間房產的所有權;張某的大兒媳婦應當取得一間房產的所有權;張某的孫子應當與其母和劉某共同所有一間房產;張某的女兒分得兩間房產。

二、張某對李某客貨車毀損的責任以及賠償的問題。

張某向李某借客貨車並造成該車輛全損,張某應當對此承擔賠償責任,由於張某死亡,因此根據繼承法應當由張某的繼承人從張某的遺產中先行支付該賠償款。根據當地法院的判決,這里有幾個問題需要探討一下:

(一),李某隻起訴劉某請求賠償法院應否認可。造成李某車輛毀損的責任人是張某,由於張某的死亡,才導致李某起訴張某的繼承人從張某的遺產中支付該筆賠償款,賠付的最終責任財產仍然是張某的財產,張某的繼承人在李某車輛毀損這一事件上並無過錯,只是基於繼承關系和繼承財產的處分才成為本案的被告,或者說張某的繼承人是因為繼承關系而成為張某的代理人參與關於可能對張某財產加以處分的司法程序。而本案中,劉某、張某的女兒都是張某財產的合法繼承人,李某對車損賠付提起的訴訟,法院應當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追加張某的女兒為共同被告。而對於張某的大兒媳婦和張某的孫子,他們雖然實際上因為張某死亡基於繼承關系取得了張某的財產,但由於本案中他們對於張某的財產並沒有直接的繼承權利,而是基於他們和張某大兒子的婚姻關系和對張某大兒子的繼承關系取得的,因此張某的大兒媳婦和孫子不應當列為李某訴訟的共同被告。

(二),李某未對車輛進行年檢和保險的過錯是否可以作為張某的繼承人減免賠付責任的適法理由。筆者認為,李某未對車輛進行年檢和保險確實違反了有關車輛管理的規定,但這是李某和當地車輛管理部門的行政管理關系的過錯,該過錯並沒有影響李某和張某之間出借和賠償的民事關系,法院在審理張某是否應當在雙方租借關系中對可歸則於張某的原因導致的車輛毀壞承擔責任及承擔多大責任的民事案件中,不應當將李某在行政管理關系中的過錯作為張某減免民事賠付責任的適法理由。因此,張某的繼承人應當以張某的遺產為限對李某的車輛毀損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三),賠償金額的確定標准問題。法院判決中的賠付標準是以李某購買車輛時的價款和辦理車輛牌照手續的相關費用的總和來計算,本案中所述李某未對其車輛進行年檢和保險,應當認定這輛客貨車至少已經使用一年以上,作為一種可磨損的消耗品,車輛價值在其使用之後應當有相應的貶損,法院應當考慮已經使用的車輛價值的折舊問題,以該車輛的價值和辦理手續的相關費用減除成本折舊之後計算張某應當賠付的款項。如果原被告一方或者雙方對價值確定存在爭議,還應當由法律認可的機構對該車輛當時的實際價值進行評估。

三、張某向何某致函的法律關系。張某向何某致函要求何某為其預留春耕的化肥和種子,這一行為應當屬於要約。何某確實在當時化肥和種子都很緊缺的情況下為了照顧老客戶為張某預留了這些物品,但是並沒有以合同法上一般的承諾方式??通知的方式作出,因此何某提起訴訟的關鍵問題即是何某的行為是否為有效的承諾,張某遭遇不幸之後,劉某在何某的催促之下告知其張某要求何某預留的貨物不再需要是否為有效的要約撤銷,張某和何某的合同關系是否成立。

(一),根據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由於張某和何某是常年的貿易夥伴,彼此之間有一定的交易習慣和交易默契,因此何某有理由相信該要約的有效性並且根據雙方一貫的交易習慣只要預留該批貨物張某就會按期采購,而且根據張某的指示何某不需要通知張某,只要將相應數量的化肥和中子准備好等待張某前來購買就可以了,雖然這是一種不作為的行為方式,但是也確實符合張某要約(信函)中的明確指示,所以對於合同法第二十二條所述的「通過行為作出承諾」中的「行為」我們當然也可以認定為包括不作為的方式。

(二),根據合同法第十八條和第十九條的規定,要約撤銷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但是如下情況要約不得撤銷:「(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二) 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如上所述,雖然何某並沒有發出承諾通知,但是根據雙方的交易習慣以及張某在要約中的指示,何某實際上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雖然是不作為方式,但是在當時的市場條件下,何某完全可以將該批貨物出售而不至積壓受損,因此劉某的撤銷要約的行為是無效的。因此,張某與何某的合同關系已經成立並且有效,張某的意外不幸不能作為何某損失的免責事由,何某的損失應當從張某的遺產中先行支付。

四、法院對上述三個案件的審理。

(一),法院合並審理上述三個案件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 2 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可見,合並審理應當符合一定的條件,三個案件的訴訟標的是共同的??張某的遺產,雖然他們對該訴訟標的的訴求即他們對訴訟標的的權利義務並不一致,但是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也認可了這種共同訴訟的合法性,但是三個案件的被告是同一人並不能成為合並審理的適法理由,因此該法院合並合理三個案件的理由不能成立。而且法院合並審理這三個案件並沒有經過三個案件的當事人同意應屬程序違法,因此該法院合並審理不符合法律規定。

(二),法院對於張某女兒的繼承權的確認和繼承份額的確認損害了張某大兒媳婦和孫子的權利。關於張某女兒的繼承份額在前面已經闡述了,法院認定的份額有誤。此處要探討的是法院的這一判決是否損害了張某大兒媳婦和孫子的權利。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張某大兒媳婦和孫子應當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他們沒有要求參加訴訟,人民法院應當通知他們參加訴訟,即使他們沒有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在判決分割張某遺產時,也應當根據繼承法的規定確定他們的繼承份額,而不應當因為他們沒有參加訴訟而剝奪了他們的繼承權利。

關於該法院判決的其他不當之處在前面的分析中已有詳述,此不贅言。

㈦ 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我的理解,對於管轄權異議,二審裁定已經生效,就不能對原審法院回提出答管轄權異議(除非申請再審)。

原告不服原審判決,提起上訴後,二審法院僅應就實體部分(事實和法律適用)進行審理。根據民訴規定,事實清楚、法律適用錯誤的,依法改判;事實認定錯誤,或者事實認定不清,證據不足,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申,或者查清事實後依法改判。

因此,我認為二審法院應該改判,或者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㈧ 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

該問題不涉及舉證責任倒置問題,適用一般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當主張人所提版供的證據不能證明自權己主張的時候,舉證人承擔舉證不利後果;舉證人所提供證據不能有效對抗對方的抗辯證據時,其實質依然是主張人所提供的證據不能證明自己主張,舉證責任依然應歸屬舉證人。不負舉證責任的一方當事人肯定不承擔舉證責任的,而只承擔抗辯證據不足的責任。也就是說當抗辯證據不足或沒有抗辯證據時,自然應該抗辯方承擔責任。在問題中,實質是舉證人不能證明自己提出的證據的真實性,在這情況下,抗辯人無需抗辯也應屬舉證人舉證不利,怎麼會雙方承擔舉證不利的責任呢?
另外說點題外的,醫院的結論不能證明行為人行為和受害人結果的因果關系,醫院結論只能證明受害人只要發生摔倒的事實就會引起脛骨骨折,也就是說醫院結論的意義僅在於說明一件事實:只要受害人摔倒,就極大可能會骨折。如果說醫院結論能證明受害人的身體情況是不論有無外界因素都會摔倒的話,那肯定足以排除行為和結果的因果關系,但事實醫院結論不能起到這作用。
在此情況下,該案是不是適用公平原則更為合適呢?

㈨ 民事訴訟法案例

1、劉某在本案中不是當事人。《合同法》第49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本案中采購員劉某的行為就屬於表見代理。表見代理形成的法律關系是本人與第三人之間的買賣合同關系,因此,當事人應當是貿易公司和服裝廠。至於劉某,可以作為證人。在貿易公司承擔合同義務後,因劉某的行為給貿易公司造成損失,貿易公司可以依據劉某的侵權行為另行起訴。起訴依據是民法通則有關侵權行為的規定。
2、當事人自願在執行程序中達成的和解協議合法有效。依據的是《民事訴訟法》第121條的規定:「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詳見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有關規定「86.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可以自願達成和解協議,變更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履行義務主體、標的物及其數額、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和解協議一般應當採取書面形式。執行人員應將和解協議副本附卷。無書面協議的,執行人員應將和解協議的內容記入筆錄,並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蓋章。」「87.當事人之間達成的和解協議合法有效並已履行完畢的,人民法院作執行結案處理。」可見,和解協議得以履行的,執行程序將不會再啟動。
3、合法。當事人達成的和解協議不具備強制執行力,也不具有撤銷原生效法律文書的效力。主要依據是《民事訴訟法》第121條的明確規定的「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4、仍然適用申請執行期限的規定。《民事訴訟法》第219條:「申請執行的期限,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一年,雙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六個月。前款規定的期限,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詳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266、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在執行中雙方自願達成的和解協議,對方當事人申請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人民法院應當恢復執行,但和解協議已履行的部分應當扣除。和解協議已經履行完畢的,人民法院不予恢復執行。」「267、申請恢復執行原法律文書,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九條申請執行期限的規定。申請執行期限因達成執行中的和解協議而中止,其期限自和解協議所定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連續計算。」

㈩ 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

1 此案抄件應通過訴訟解決。因為這起糾紛不屬於仲裁范圍。2 E縣法院有管轄權。因為在雙方簽訂的合同裡面雙方都同意E縣法院有管轄權。3 C縣法院有管轄權。合同中有約定。4 F縣法院無管轄權。因為F縣只是加工廠的分廠和發貨地,不是合同中約定的解決地點和時間發生、結果地 。5 D縣法院無管轄權。D縣只是交貨的地點。不是時間發生地、結果地,不是合同約定的解決地點。6 A縣法院有管轄權。加工廠的注冊地、被告居住地在A縣,A縣有管轄權。

熱點內容
勞動法里男生的護理假有多少天 發布:2025-05-16 04:46:31 瀏覽:69
司法局介紹 發布:2025-05-16 04:37:41 瀏覽:120
集團巡視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6 04:32:50 瀏覽:520
勞動合同法曠工怎麼扣錢 發布:2025-05-16 04:31:21 瀏覽:27
民事訴訟法證據的若干規定釋義 發布:2025-05-16 04:26:47 瀏覽:762
涉外仲裁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6 04:26:09 瀏覽:901
深圳市燃氣協會安全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16 04:08:59 瀏覽:413
月湖區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5-05-16 03:44:37 瀏覽:931
豬肉公司規章制度範本百度文庫 發布:2025-05-16 03:42:58 瀏覽:945
最高法院公報 發布:2025-05-16 03:42:29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