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41條

行政訴訟法41條

發布時間: 2022-01-23 22:01:18

㈠ <行政訴訟法解釋>41條,第一款,與<行政訴訟法>39條!前一個是兩年,後一個是3個月.怎麼理解!!

<行政訴訟法解釋>41條的兩年是指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內他組織訴權或者起容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沒有製作相關的司法文書並送達當事人,當事人通過其他途徑知道內容後的期限。
<行政訴訟法>39條的3個月.是指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製作相關得司法文書並送達當事人,並告知當事人起訴期限是3個月的為3個月。

㈡ 行政訴訟法41條42條怎樣理解

第四十一條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認為具體行專政行為侵犯其合法屬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起訴的主體要有關、被告要明確、管轄要正確

第四十二條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法院7日內給消息,可以上訴

這不就是字面意思嗎,有啥理解的??

㈢ 行政訴訟解釋 41條 起訴期限是多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四十一條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㈣ <行政訴訟法解釋>41條第二款,怎麼理解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對如何理解《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請示的答復
(2008年3月17日,[2007]行他字第25號)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浙高法行函(2007)1號《關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應當如何確定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但後來知道了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而不知道訴權和起訴期限的,應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的規定確定起訴期限,但最長不得超過該解釋第四十二條規定的期間。
此復
http://hi..com/bdxs0519150/blog/item/e13c4af799301443342acc68.html?timeStamp=1297986585984

㈤ 憲法第四十一條與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的不同應該怎麼理解

您好!

從您所引用的憲法四十一條的字面解釋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其體現方式有「申訴、控告或者檢舉」。這樣看來,行政訴訟是該權利的其中一種體現方式,除行政訴訟外還有檢舉等其他方式。

您所引用的行政訴訟法四十一條所規定的則是關於行政訴訟的起訴條件。為提起行政訴訟,原告必須是自身權益受到侵害的主體(在美國法律中類似的概念稱為「standing」)。

因此關於您所假設的行政行為不當、但公民並未受到權益侵害的情況,由於該公民自身權益並未受到侵害,其無法根據行政訴訟法提起行政訴訟。但根據憲法,該公民還有檢舉等其他的救濟方式。

上述為本人拙見,歡迎指教。

關於您的問題補充:

在法律級別上,憲法是中國的最高法,其所規定的內容是國家性質、政府組織形式、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其他的法律在憲法以下,稱為部門法,另外還有行政法規等又在部門法以下。

而基於憲法所賦予的公民權利以及所賦予的國家機構職能,各部門法(包括行政訴訟法)和行政法規進行具體的立法和規定。這點上正如樓下所說。而且這些規定符合憲法所規定的原則即可(即不與憲法的原則相違背)。

在你的問題中,憲法四十一條所述的公民權利其形式可有多種,行政訴訟只是其中一種,憲法並沒有說這是唯一的形式,反而列舉了其他形式。在判斷是否適合提起行政訴訟時,則要依作為具體部門法的行政訴訟法以及行政法。因此邏輯上和法理上這兩條完全沒有矛盾。

㈥ 法律問題:誰知道最高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法解釋的第四十一條......

第四十一條第一款是針對對行政機關作出決定時,而不服該決定的相對人進內行行政起訴的規定容。因為行政決定是法律文書,該法律條款規定雷同於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書的再審期限的法律規定,該規定只限於相對人進行行政起訴的期限。所以,針對的對象是行政機關作出決定時的相對人。
第四十二條是針對行政機關為相對人作出決定後,侵犯了其他利害關系人合法權利而作出的規定。該規定立法宗旨充分體現了人民法院懲治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腐敗,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利的決心。只要行政機關對此不及時進行自我糾正,涉及不動產的受害人在二十年內、其他受害人在五年內隨時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捍衛自己的合法權利,人民法院都將依法審判。所以,針對的對象是行政機關作出決定後的受害人(即:利害關系人)。

針對的性質都是保護各方的合法權益。

有些審判機關將以上法律條款故意顛倒是非,把受害人當作相對人來對待,在適用以上法律條款時一概而論(只適用第四十一條),是很多受害人在起訴時被擋在門外或者受理後被踢出門外,受害人是真正受不到法律保護的。

㈦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第四項

人民法院受案范圍針對的是具體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行政機關的居間行為(也內就是裁決行為)和內容部行為(公務員內部處分)不受理。法院管轄一般就是行政機關做出行政行為所在地法院管轄。涉及到行政復議的還得分情況。樓下幫我補充。

㈧ 《行政訴訟法解釋》第41條和第42條的問題

《行政訴訟法解釋》第41條和第42條如下:
(1)第四十一條行政機關作出具體版行政行為時,未告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2)第四十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㈨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41條42條怎麼理解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總共才27條……

㈩ 如何理解《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中的第40條、41條、42條,它們之間有何區別和聯系

區別是:
40條規定的是起訴時間延長 的法定情形;
41條規定的是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訴訟案件的版立案條件和要求權;
42條規定的是對人民法院作出不予受理裁定的救濟手段。
聯系是:
盡量在40條規定的時間內到法院起訴,起訴的實質條件符合41條之規定,法院才會受理。如果法院做出不予受理裁定,原告可以通過上訴進行救濟。

熱點內容
古代經商法則 發布:2025-08-29 02:31:00 瀏覽:45
刑事訴訟法一百二條 發布:2025-08-29 02:29:39 瀏覽:734
委託代表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9 02:19:25 瀏覽:84
新婚姻法關於房產的法律 發布:2025-08-29 02:13:03 瀏覽:271
廣東徐聞法院 發布:2025-08-29 02:12:28 瀏覽:415
監理總監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9 02:12:27 瀏覽:245
黑邦法規5 發布:2025-08-29 02:11:37 瀏覽:166
董保華勞動法 發布:2025-08-29 02:06:32 瀏覽:45
民事訴訟中偽證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9 01:53:35 瀏覽:716
法的社會作用包括什麼作用是什麼 發布:2025-08-29 01:53:32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