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知情不知情如何舉證

刑事訴訟法知情不知情如何舉證

發布時間: 2022-01-27 21:01:43

A. 刑事訴訟法辯護人能否當庭舉證

刑事訴訟法辯護人能否當庭舉證
辯護人是指接受被追訴一方委託或者受人民法院指定,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辯護權以維護其合法權益的人。辯護人既可以是律師,也可以是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還可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但指定辯護的只能是律師。辯護人具有獨立的訴訟地位,他既不從屬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不從屬於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辯護人可以當庭出示被告人無罪、罪輕的相關證據,公訴人對於這些證據是否採信需要當庭發表質證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二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

《中國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 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中國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條 公訴人、辯護人應當向法庭出示物證,讓當事人辨認,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意見、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當庭宣讀。審判人員應當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B. 詐騙知情不知情怎麼判定

法律分析:是否知情,不僅要看本人如何供述及辯解,還要看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證人如何證明、被害人如何指控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一百九十二條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C. 不知情證據如何提供

至於不知情證據,當事人可提供相關線索或者證據來直接證明其不知情,或者證明到某些客觀事實可以間接證明其主觀不知情的證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D. 怎麼證明自己不知情銷贓

關於證明自己不知情消贓,依據我國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證明行為人的行為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舉證責任,由公訴機關即檢察院負擔。被告人無需證明自己的行為不構成犯罪。但是在檢察院已經提出證據,被告人可以提供證據否認指控。如以正常的市場價格購買相關物品,此前並不認識出售人員或者購買時具有對方合法的憑證等等。

法律依據

我國《刑法》相關規定,第三百一十二條【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E. 參與案子但是不知情可不可以辦免予起訴怎麼辦理

免予起訴,不是按參與案子知不知情來看的。嚴格的講,你完全不知情,應該是無罪的。但實際操作中,既然你參與了,就很難證明你知不知情,所以很多情況實際中要復雜一些。

不起訴是檢察機關對刑事案件進行審查後,認為不具備起訴條件或不適宜提起公訴所作出的不將案件移送法院進行審判而終止訴訟的決定。

主要有犯罪情節較輕,或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輔助作用的。有重大立功表現或自首並有立功表現的。

《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2款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刑事訴訟法》第140條第4款規定,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的,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訴的決定。這種不起訴的適用前提是案件必須經過補充偵查。
根據最高檢察院的規定,有下列情況,屬於證據不足,可以不起訴
(1)據以定罪的證據存在疑問,無法查證屬實的;
(2)犯罪構成要件事實缺乏必要的證據予以證明的
(3)據以定罪的證據之間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據證據得出的結論具有其他可能性的。

免予起訴的定義是,已經構成犯罪了,但依法不需要判處刑罰或可免除刑罰的被告人所作出的不提請人民法院審判而終結訴訟的處理決定。

而人民檢察院,對自己偵查終結的案件和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起訴的案件,都可以,都有權做出免予起訴的決定。

免予起訴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① 被告人的行為已構成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②被告人具有不需要判處刑罰或免除刑罰的情節。不需要判處刑罰指犯罪情節輕微,對社會危害不大,認罪態度較好的。可以免除刑罰包括以下9種情況:① 在中國領域外犯罪,依刑法應負刑事責任,但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②聾啞人或盲人犯罪的。③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的。④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的。⑤預備犯罪的。⑥中止犯罪的。⑦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輔助作用的從犯。⑧被脅迫、被誘騙參加犯罪的。⑨犯罪較輕自首的,或雖犯罪較重但在犯罪後自首並有立功表現的。免予起訴的案件,必須製作免予起訴決定書。免予起訴的決定應當公開宣布,並將免予起訴決定書交給被告人及其所在單位,以及被害人、移送起訴的公安機關。被告人如果在押,應當立即釋放。被害人或被告人如果不服,可在收到免予起訴決定書後 7 日內向人民檢察院申訴 ,人民檢察院應將復查結果告知被害人或被告人

刑事訴訟,主要是檢察院的事,檢察院才有權力決定是否起訴,當然,他要依法行使權利。不是憑高不高興。

請採納,謝謝

F. 法律上對不知情的認定

法律分析: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所有的案件事實都需要有證據來支撐。證據是指依照訴訟規則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證據對於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法院查明案件事實,依法正確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證據問題是訴訟的核心問題,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審判過程中,都需要通過證據和證據形成的證據鏈再現還原事件的本來面目,依據充足的證據而作出的裁判才有可能是公正的裁判。想要證明當事人對案件情況不知情,與證明其他事實所需要對證據並沒有什麼區別。比如證人證言能夠證明當事人對案件事實不知情,或者有相關物證如監控錄音錄像等能證明當事人案發的時候並不在場,用來證明當事人對案件不知情也都是可以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一)物證;(二)書證;(三)證人證言;(四)被害人陳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六)鑒定意見;(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G. 需要舉證自己不知情嗎

法律分析:需要舉證自己不知情。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可知,想要證明當事人對案件情況不知情,與證明其他事實所需要對證據並沒有什麼區別。比如證人證言能夠證明當事人對案件事實不知情,或者有相關物證如監控錄音錄像等能證明當事人案發的時候並不在場,用來證明當事人對案件不知情也都是可以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一)物證;(二)書證;(三)證人證言;(四)被害人陳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六)鑒定意見;(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H. 不知情證據如何提供

法律分析: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可以提供相關線索或者證據來直接證明其不知情,比如書證、物證或者證人都是可以的。根據規定,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I. 怎麼證明收贓不知情以及哪些可以作為證據

法律分析:找知情的人證,或者能夠證明的書證、物證以及視聽資料等。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一)物證;(二)書證;(三)證人證言;(四)被害人陳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六)鑒定意見;(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熱點內容
經濟法第五版重點 發布:2025-08-26 05:02:17 瀏覽:629
道德講堂活動記錄12次 發布:2025-08-26 05:01:39 瀏覽:578
房地產法規精品課程 發布:2025-08-26 05:01:00 瀏覽:730
自考勞動法的概念 發布:2025-08-26 04:49:34 瀏覽:419
2017行政法有改動么 發布:2025-08-26 04:49:33 瀏覽:899
刑事訴訟法中偵查的定義 發布:2025-08-26 04:44:28 瀏覽:683
判斷道德的標準是什麼 發布:2025-08-26 04:39:27 瀏覽:812
國際商法自治性研究 發布:2025-08-26 04:05:21 瀏覽:872
法學院王淼 發布:2025-08-26 04:02:14 瀏覽:582
如實供述刑事訴訟法第幾條 發布:2025-08-26 03:36:03 瀏覽: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