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證人出庭
Ⅰ 民事訴訟證人必須出庭嗎
不是必須要出庭作證。
根據第五十六條《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之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
根據第五十七條《民事訴訟法》,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客觀陳述其親身感知的事實。證人為聾啞人的,可以其他表達方式作證。證人作證時,不得使用猜測、推斷或者評論性的語言。
根據第五十八條《民事訴訟法》,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證人進行詢問。證人不得旁聽法庭審理;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讓證人進行對質。
(1)民事訴訟法證人出庭擴展閱讀: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1、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2、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3、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4、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個人認為,具體個案中需根據證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判定。
另外,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當事人申請證人作證的,由該當事人先行墊付;當事人沒有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作證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
參考來源:東方紅林區法院網-民事訴訟中證人是否必須出庭作證
Ⅱ 民事訴訟證人出庭程序
法律分析:1、申請證人出庭作證與通知證人出庭作證。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程序,是指為說明印證本方主張,參加訴訟者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法庭作出決定允許本方證人出庭作證的程序。2、查明證人身份、交代法律責任及證人保證。證人到庭後,應由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查明證人身份,成年人應向法庭交驗身份證。3、證人陳述事實、法庭質證和法庭補充詢問。證人寫下保證書後即由證人陳述其所知的、與本案有關的事實。在進行法庭質證時由證人接受訴訟各方的詢問,即主詢問程序和反詢問程序。4、證人退庭。證人在回答完訴訟各方及法官所提的所有問題後,法官應最後詢問證人是否還有話要說,如有,法官應視證人陳述的具體內容,恢復該證人作證情況的適用程序,如沒有,法官則應當宣布證人作證完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三條 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提供書面證言、使用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Ⅲ 民事訴訟證人出庭規定
民事訴訟證人出庭的規定為: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三條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Ⅳ 當庭申請證人出庭可以嗎
法律分析:不行,《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三條規定,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提供書面證言、使用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所謂「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民訴證據規定》」)第五十六條的規定,是指有以下情形: (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 (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 (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 (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三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Ⅳ 民事訴訟申請證人出庭程序是什麼
法律分析:
我國民事訴訟中證人出庭作證的程序初具輪廓。具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⒈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10日前提出;
⒉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進行審查,如果予以准許的,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承擔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
⒊證人出庭後、作證前,審判人員要告知其作證的權利和義務;
⒋證人接受當事人的質詢以及審判人員的詢問;必要時,可以讓證人相互進行對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作為我國第一個有關證據方面的專門司法解釋,其對人民法院民商事審判起到了很強的指導作用。該規則首次明確地規定了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對證人證言進行認證時,對於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不得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從而使證人必須出庭作證牢牢根植於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心中。
Ⅵ 民事訴訟可以強制證人出庭嗎
法律分析:法院可以強制證人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三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Ⅶ 證人出庭作證的規定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第一,證人有出庭作證的義務。民事訴訟法第72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證據規定》第68條第1款也明確,人民法院應當要求證人出庭作證,接受審判人員和當事人的詢問。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一定情況下,證人在法庭審理前的調查、詢問程序中陳述的證言具有與庭審中陳述同樣的可信性。法院庭前審理的准備階段或者法院調查、詢問等程序是在法院主持下進行的,證人也是在雙方當事人在場的情況下陳述證言,雙方當事人均可以就案件的有關問題向證人詢問,此時證人所作的陳述,應當具有庭審中陳述同樣的法律效果。基於此,《證據規定》第68條第1款規定,證人在審理前的准備階段或者人民法院調查、詢問等雙方當事人在場時陳述證言的,視為出庭作證。
同時,為了貫徹契約精神,雙方當事人同意證人以其他方式作證並經法院准許的,證人可以不出庭作證。在符合該規定確立的條件下,證人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在新冠肺炎疫情當下,證人通過視聽傳輸技術作證的方式被不少法院所採用。需要提示的是,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是現代科技發展的產物,與書面證言和視聽資料相比,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具有即時性、互動性的優點,能夠更為全面地反映證人作證的現場情況,並能夠使質證和詢問證人的程序及時展開,有利於保障證人證言的真實性,從而有助於法庭正確地認證該證人證言。
第二,法院的通知是證人出庭作證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民事訴訟法第73條規定,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證據規定》第70條規定,人民法院准許證人出庭作證申請的,應當向證人送達通知書並告知雙方當事人。但是司法實踐中,經常出現當事人未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而是直接攜證人出席庭審,提出要求證人作證的申請,或者申請的證人與到場的證人不一致等情形,這種情況既損害了庭審的嚴肅性,也無法保障證人證言的客觀真實性。因此,《證據規定》明確,法院向證人送達通知書,是證人獲准出庭作證的標志。原則上未經法院通知,證人不能出庭作證。但如果雙方當事人均同意未經法院通知的證人出庭作證,經法院准許,可以作為例外情形。
第三,無正當理由未出庭的證人以書面等方式提供的證言,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關於何為「正當理由」,可參考民事訴訟法第73條所列舉的四種情形: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證人出庭作證最直接的目的在於對其證言得以有效質證,有利於法官查明案件事實,在此基礎上正確適用法律,從而確保作出公正裁判。證人不出庭不利於案件事實的查明,對司法公共利益有一定的損害。特殊情況下允許證人不出庭作證,是在司法利益和證人利益之間的平衡選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一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Ⅷ 證人出庭作證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司法機構有保護好證人的權利與安全的義務。對於不出庭的證人,國家有權使用強制手段迫使證人出庭作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二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第七十三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