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待崗規定

勞動法待崗規定

發布時間: 2020-12-20 21:34:39

勞動法有規定待崗嗎一般不超過多長時間

勞動法並沒有規定待崗的,《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勞部發 1994 480號)第12條規定:

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報酬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若勞動者沒有提供正常勞動,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1)勞動法待崗規定擴展閱讀

待崗的情況

一是勞動者違反相關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給企業造成了損失,企業為懲戒該勞動者,根據文件的規定或者約定,安排勞動者在一定限期內待崗,待崗期間支付一定的生活費用。

二是企業因生產經營困難無法安排職工崗位,暫時性安排職工下崗但超過一個月的時間,在度過困難時期後再考慮安排職工重新上崗。待崗期間,職工可以領取一定的生活費,並由企業繼續為其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用。

三是企業由於改制或者被兼並、收購其他企業或者與其他企業合並的情況下,需要對機構或者崗位進行調整,暫時無法安排勞動者工作,但按照法律規定企業又不能隨意解除勞動者的合同,在這種情況下,各地的政策一般明確企業可以安排職工待崗,待崗期間不僅需要支付生活費,還應該為職工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用。

❷ 強行要求待崗符合勞動法嗎

1.公司解除合同應支付補償金和通知金。
2.自願解除合同沒有補償金。內
3.合同期滿不續簽容也應支付補償金。
4.待崗應支付待崗工資和繳納社保。待崗工資不能低於當地最低工資的80%。
5.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足額支付補償金和通知金。

❸ 根據勞動法規定待崗人員是否享受工傷保險

職工待崗期間,用人單位依然要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依然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不過,職工待崗期間,並不工作,只有參加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和公共利益受到傷害的,視同工傷,其他情形,不能認定為工傷和視同工傷。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❹ 勞動法有規定待崗嗎一般不超過多長時間

1、勞動法沒有規定待崗的具體時間,也沒有規定不能超過多久,只是規定待崗回期間的工資的
2、《答工資支付條例》:第三十五
條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用人單位停工、停產,未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最長三十日)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正常工作時間支付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據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按照雙方新約定的標准支付工資;用人單位沒有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應當按照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支付勞動者生活費,生活費發放至企業復工、復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

❺ 勞動法中是否有關於「待崗、放長假」方面的規定

勞動法在這方面並沒有明確的規定。有學徒期間或者轉正期間最低工作標準的制定。國家法定節假日加班的有關規定。。待崗,放長假這些只是企業自主的行為。

❻ 新勞動法規定有沒有關於待崗的問題

根據1994年勞動部發抄的489號文件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中規定了在非勞動者原因造成停工、停產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工資。
第十二條 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若勞動者沒有提供正常勞動,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❼ 勞動法待崗工資有哪些規定

勞動復法待崗工資按照雙方新制約定的標准支付工資,但不得低於本市最低工資標准。

拓展資料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二條: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條:本規定所稱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各種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報酬。

第四條:工資支付主要包括:工資支付項目、工資支付水平、工資支付形式、工資支付對象、工資支付時間以及特殊情況下的工資支付。

第五條:工資應當以法定貨幣支付。不得以實物及有價證券替代貨幣支付。

第六條:用人單位應將工資支付給勞動者本人。勞動者本人因故不能領取工資時,可由其親屬或委託他人代領。

熱點內容
1992年婚姻法年齡 發布:2025-05-15 01:35:03 瀏覽:267
民法典解讀2 發布:2025-05-15 01:30:00 瀏覽:323
婚姻法的法律意義 發布:2025-05-15 01:28:17 瀏覽:638
法律援助結案報告怎麼寫 發布:2025-05-15 01:27:30 瀏覽:297
四川司法體制改革 發布:2025-05-15 01:27:27 瀏覽:316
勞動法全文2013年最新 發布:2025-05-15 01:26:09 瀏覽:379
民間寫的調解書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5 01:24:35 瀏覽:830
司法局福田 發布:2025-05-15 01:15:12 瀏覽:888
婚姻法一女兩夫2018 發布:2025-05-15 01:13:44 瀏覽:620
建設項目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15 01:04:22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