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不告不理

刑事訴訟法不告不理

發布時間: 2022-02-10 08:34:14

❶ 不告不理原則出自哪一法條

學界一般認為,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原則是處理法條競合的最基本原則

不同法律間的法條競合時,應嚴格適用特別法優先原則,同一法律的法條竟合時,可分為從屬競合和交叉竟合,前者適用特別法條優先原則,後者適用全面法優先原則,當特別法條、全面法條不能做到罰當其罪時,適用重法優先原則,法律如有特殊規定的,依規定。全面評價原則明顯不符合罪刑相適應原則時,應允許適用重法優於輕法原則。

❷ 請問刑事案件"不起訴"和"不追究責任"有什麼區別

1、法律責任不同。不起訴一般是由檢察院決定的,但保留其責任。不追究責任就是此次事件不在跟你有任何關系。

2、應付責任不同。檢察院不起訴不代表此次事件到此結束,可能會繼續移交給公安機關處理。不追究責任就是此次事件結束。

按照中國刑事訴訟法,不追究刑事責任的包括: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其他法律,法令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凡符合上述情況之一者,已收案的不予立案:已立案的應予撤銷;偵查終結的不予起訴。

(2)刑事訴訟法不告不理擴展閱讀:

民事案件一般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則,即當事人不主動向國家司法機關請求,國家司法機關一般不介入干預當事人之間的糾紛。而刑事案件一般都有國家刑事司法機關主動介入,受害人或者群眾報案、舉報後,公安、檢察機關即會介入偵查。

然後由檢察院代表國家對被告人提起公訴,由法院作為法律的裁判者進行公正的審判從而達到制裁犯罪人和保護人民的刑法目的。

參考資料:網路-不追求刑事責任

❸ 為什麼侵佔罪不告不理

一、為什麼侵佔罪不告不理?
因為侵佔罪是自訴類型的案件,只有當事人提出救濟請求,人民法院才會啟動救濟程序。
二、侵佔罪告訴形式在操作上存在弊端。
(1)親屬間的侵佔案件,自訴人沒有告訴。
對委託物的非法佔有案件,存在被害人沒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的現象。這類案件,被害人和被告人往往存在一定的信任關系,或是親屬、朋友,或是委託確定的人。該情況下,雖能確定具體的被告人,但是多數被害人礙於面子或者出於家庭倫理、人情等原因,不願意提起刑事訴訟。當然被害人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行使返還請求權,請求侵佔人返還不當得利。
對於親屬間發生的侵佔,我國台灣地區刑法第324條規定「直系血親、配偶或同財共居親屬之間犯侵佔罪的,得免其刑;其他五親等內血親或三親等內嫡親之間犯侵佔罪的,須告訴乃論」 。我國司法實踐中也承認這一獨特性。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四項規定:「偷拿自己家的財物或者近親屬的財物,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對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處罰時也應與社會上作案的有所區別。」 既然盜竊罪親屬間作案可不追究刑事責任,那麼根據舉重以明輕的原則,親屬間的侵佔罪不按照犯罪處理,被害人放棄自訴的權利也是可以理解的。
(2)被害人難以確定被告人。
根據法律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自訴案件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有適格的自訴人。(二)有明確的被告人、具體的訴訟請求。(三)屬於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自訴案件范圍。(四)被害人有證據證明。(五)屬於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的。也就是說,自訴人想要提起自訴,就必須自行收集、滿足上述五種條件。
就上述條件(二)來看,對於委託物的佔有,被害人與被告人之間存在一定的委託關系,至少是可以明確確定被告人。但是遺忘物、埋藏物是自訴人非基於自願而對財物脫離的佔有,雙方不認識,自訴人無法確定被告人,這往往需要藉助一定的偵查手段。但由於自訴人自身能力受限,不享有偵查機關的特殊偵查手段和方式,向當地有關公安部門請求幫助的時,又因不屬於其管轄范圍而遭拒。同時法院對此類案件也不具有偵查犯罪行為的特殊手段,以致被害人因找不到被告人而無法提起自訴。
(3)被害人調查取證難。
1998年出台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14條明確排除了公安機關對自訴案件的管轄。而侵佔罪成立的證據包括四方面:
一是被告人的自身信息證據。在埋藏物、遺忘物的情況下,公安機關不介入,被害人單憑自身的力量,很難查到被告人,當被告人都難以確定時,對方的身份、姓名、住址更不知該從何確定,當然也就難以進入訴訟程序。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86條、第188條的規定,即使被害人向法院告訴,法院也會以沒有明確的被告人為由裁定駁回起訴。
二是財物被對方佔用的證據。侵佔罪案件的性質決定了被害人不能像偵查機關一樣適用搜查、扣押、查封、詢問等強制措施和偵查手段來獲取相關證據,再加上自訴人缺乏偵破案件的專業技術條件,無法提供確實證據。而公安機關又沒有管轄權,如果採取上述手段來偵查的話又缺乏法律依據來支撐,可能還會構成濫用職權罪。
三是自訴人與被告人所佔用財物之間的所有或合法佔有的物權關系之證據。這是侵佔行為人產生交還義務的基礎,而這種證據,有時很容易拿到,比如正好有人證可以證明或者被害人對財物的細節特徵記憶清楚又或者是屬於登記過的票證。但是對於錢財這樣的種類物有時又很難證明和取得。
四是被告人拒不交還的證據。 侵佔罪的定罪要求:主觀上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客觀上有將委託物、遺忘物、埋藏物占為己有,拒不退還的行為。所以受害人還需要提供被告人已知權利人依法請求返還權利時無正當理由拒不交還的證據。這就需要被害人證明自己曾向被告人主張過權利。實踐中,這一證據並不好取得。比如一個法律意識不太強的被害人通過電話主張權利,但是又沒有錄音保存,被告人為了逃避責任而矢口否認,那麼被害人也就百口莫辯。
以上四個方面的證據如有一項不具備或者證明力不足的話,將會導致法院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駁回起訴,這樣顯然不利於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所以取證難是侵佔罪自訴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4)證明財物數額達到立案標准難。
依照《刑法》第270條之規定,構成此罪的標准為「數額較大」,但是目前尚無統一對該罪「數額較大」的金額認定的司法解釋。實踐中,有的中、高級法院自己確立標准,有的比照其他定罪數額,導致司法的不統一。比如有的比照盜竊罪「數額較大」的標准,以500-2000元為起點,有的比照職務侵佔罪的數額較大標准,以5000元-20000元為起點。同時還存在一種情況,如被告人侵佔的是一台筆記本電腦,價格5000元左右,但是電腦里的數據可能涉及到商業秘密,其價值上萬元,這就造成了被害人的損失遠大於侵佔的數額,此時,又該如何認定本案的侵佔數額呢?是按電腦的價格定數額較大,還是按照其具備的價值定其他嚴重情節?目前,沒有相關條文對此進行規定。所以說,自訴人要證明被侵佔的財物是否達到了定罪起點無疑又是一個證明難點。
根據刑法的規定,侵佔罪不告不理。在現實生活中,侵佔行為的實施者是被侵佔者的親屬,此時,為了不把鄰里關系弄得很僵硬,權益受到侵害的主體不會向人民法院起訴,者無意不利於我國法制建設的發展,故而我國立法需要增加必須告訴的規定。

❹ 刑事訴訟不告不理的條件

您好,刑事訴訟中不告不理的案件即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輕微刑事案件,也就是刑事自訴案件。關於自訴案件(不告不理)的條件和范圍,依據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包括下列案件:(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另依據刑訴法的司法解釋,其中,(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具體具體包括:⒈侮辱、誹謗案; 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 ⒊虐待案; ⒋侵佔案。(二)人民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包括:⒈故意傷害案;⒉非法侵入住宅案;⒊侵犯通信自由案;⒋重婚案;⒌遺棄案;⒍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⒎侵犯知識產權案;(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且有證據證明曾經提出控告,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❺ 刑事訴訟法中 不告不理原則的適用范圍是什麼~

1、適用不告不理原則的案件是自訴案件,依據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條規定,自訴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2、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具體具體包括:

(1)侮辱、誹謗案;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

(3)虐待案;

(4)侵佔案。

3、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包括:

(1)刑法第234條第1款規定的故意傷害案。通常這類案件被稱為輕傷案。

(2)刑法第245條規定的非法侵入住宅案。

(3)刑法第252條規定的侵犯通信自由案。

(4)刑法第258條規定的重婚案。

(5)刑法第261條規定的遺棄案。

(6)刑法分則第3章第1節規定的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7)刑法分則第3章第7節規定的侵犯知識產權案,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除外。

(8)屬於刑法分則第4章、第5章規定的,對被告人可能判處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

(5)刑事訴訟法不告不理擴展閱讀:

1、刑事訴訟中不告不理的案件即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輕微刑事案件,也就是刑事自訴案件。

2、不告不理原則是法院審理的基本原則之一,作為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表現為法院審理民事糾紛的范圍(訴訟內容與標的)由當事人確定,法院無權變更、撤銷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❻ 自訴案件 和 不告不理案件 的區別是啥

從法理的角度來講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往往我們認為自訴案件指的是刑事案件中的屬於自訴案件的部分,而不告不理案件,是相對於民法不告不理原則而言的,我們一般認為民事案件都屬於不告不理案件。

❼ 刑法中不告不理是什麼

不告不理:對未經起訴的事情法院不予受理的訴訟原則。

根據相關法條,純粹的不告不理包括下列罪名: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包括: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1、侮辱、誹謗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的,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

3、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

4、侵佔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的)。

(7)刑事訴訟法不告不理擴展閱讀:

我國現行不告不理原則理論及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不告不理原則會刺激人們做出違法侵權的行為。比如,權利人不知道自己被侵權時,當然也不會起訴侵權人。這樣的話,只要行為人為侵權行為時,盡量不讓權利人知道就可以了。這就會刺激人的僥幸心裡,為侵權行為時盡量不讓權利人知道。

(二)由於對不告不理原則的界定學界存在爭議,界定的爭議會導致司法適用中產生的爭議,由此影響司法的公正性,使司法在人們心中的統一性和權威性打折扣。

如理論一致認為在一審中法院審理案件時,受不告不理原則的約束,不經當事人的告訴法院不得受理案件,並且在審理中也要受當事人提出的訴訟請求范圍的約束,不得審理訴訟請求范圍以外的問題。然而實踐中二審法院在審理案件時通常不受這一原則的制約。

(三)不告不理在於保障當事人對於其民事權利的處分權,應充分體現當事人的意志,該原則在適用中會與其他一些法律規定事項相沖突。

❽ 訴訟法中的不告不理怎麼理解

(一)不告不理是法律規定的「告訴才處理」的俗話,意思是說當你的合法權益內受到侵害容時,你要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要求執法機關依法保護你的合法權益後,執法機關才對你的請求進行受理處理。
反之,雖然你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但是你沒有請求執法機關處理的,就視為你已經放棄了維護你的合法權益的權利,執法機關就不予處理,就叫「不告不理」。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包括:
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1、侮辱、誹謗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的,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
3、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
4、侵佔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的)。

❾ 刑事訴訟法——名詞辨析題

1刑事訴訟http://ke..com/view/424857.html?wtp=tt
刑事訴訟法http://ke..com/view/32303.html

刑事訴訟是指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偵查機關在當事人以及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被追訴者刑事責任問題的訴訟活動
訴訟法就是關於如何打官司方面的法律規定
2審查起訴http://ke..com/view/591244.htm
提起公訴http://ke..com/view/244674.htm
審查起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起訴的案件和自行偵查終結的案件進行審查,依法決定是否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不起訴或者撤銷案件的訴訟活動。
提起公訴,作為起訴的一種類型,是指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起訴的案件,進行全面審查,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進行審判的一項訴訟活動。
3彈劾式訴訟http://ke..com/view/377432.htm
糾問式訴訟http://ke..com/view/377431.htm

彈劾式訴訟又稱「控訴式訴訟」。主要實行於奴隸制民主共和國和封建制初期一些國家的一種訴訟形式。

糾問式訴訟其對稱為「控訴式訴訟」,又稱「審問式訴訟」。發端於羅馬帝國時期,盛行於中世紀後期歐洲大陸國家的君主專制時期和中國古代封建專制社會。

❿ 《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6款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這與刑法的規定相呼應,目的是為了嚴格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不認為是犯罪的即不構成犯罪,當然不能追究刑事責任。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刑法》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在追訴期限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特赦是一種恩赦制度,是國家針對特殊的罪犯赦免其刑罰的制度,特赦令具有特別法的效力。經特赦令免除了刑罰的人,不再因同一犯罪事實而再次受到追究。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我國刑法規定,侮辱罪、誹謗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罪,告訴才處理,不告不理。被害人有權利決定對這幾類犯罪行為是否追訴,國家不主動追訴。如果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沒有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能主動進行審判,公安機關也不能主動進行偵查取證;如果自訴人在人民法院判決宣告前撤回告訴的,應當允許。即對此類犯罪,公安司法機關不得主動追究。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刑事訴訟追訴的對象,是刑事訴訟中最為重要的一類訴訟參與人。由於我國實行「罪責自負、罪不株連」的刑法原則,一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訴訟即告終止。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免予追究刑事責任即一個人的行為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已構成了犯罪,但由於具有某些情節或者特殊情況,其他法律規定免除刑事責任的,也不予追究。

因此,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原則,在訴訟過程中是一個處處決定案件進程的標准和尺度。在立案審查時,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如果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以上六種情形之一的,就應作出不立案的決定;在偵查階段發現的,偵查機關就應撤銷案件;在審查起訴階段發現的,檢察機關就應作出不起訴決定;在審判階段,人民法院如果認定屬第一種情形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屬於其他五種情形的,應裁定終止審理,宣告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在司法實踐中,實行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原則,可以保證國家追訴權統一、正確地實施,防止對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人錯誤地進行追究,從而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可以節約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法的法律責任有什麼 發布:2025-08-22 01:54:08 瀏覽:253
上海居家養老服務條例 發布:2025-08-22 01:53:58 瀏覽:187
cctv12社會與法頻道二維碼 發布:2025-08-22 01:53:08 瀏覽:546
四治法治 發布:2025-08-22 01:48:56 瀏覽:70
准則條例選人用人 發布:2025-08-22 01:48:02 瀏覽:905
黑明星要付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2 01:35:54 瀏覽:5
司法局是干什麼的地方 發布:2025-08-22 01:24:24 瀏覽:930
刑事訴訟法第82條內容 發布:2025-08-22 01:10:27 瀏覽:29
法律上負道德責任 發布:2025-08-22 01:10:26 瀏覽:513
法院罰金不交 發布:2025-08-22 01:01:12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