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越級起訴

行政訴訟法越級起訴

發布時間: 2022-02-10 10:26:50

1. 為什麼公民不能越級訴狀

中國的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都對法院受理案件的規則進行了明確規定,不同類型的案子都有對應的級別和地域的法院進行管轄,不能越級起訴。

2. 行政訴訟法另行起訴

民法院裁定準許原告撤訴後,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就是撤回起訴後無正當理由就不能再起訴了。
如果案情有新證據或新的事實且又沒有過起訴的期限,這種情況下原告撤訴後能再起訴。
相關法律依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裁定準許原告撤訴後,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准予撤訴的裁定確有錯誤,原告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審判監督程序撤銷原准予撤訴的裁定,重新對案件進行審理。
第三十七條 原告或者上訴人未按規定的期限預交案件受理費,又不提出緩交、減交、免交申請,或者提出申請未獲批準的,按自動撤訴處理。在按撤訴處理後,原告或者上訴人在法定期限內再次起訴或者上訴,並依法解決訴訟費預交問題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四條 當事人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四)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3. 打官司的時候可以越級上訴嗎為什麼

在打官司的時候,是不可以越級起訴的,關於這一規定,在我國的法律中是做有了明確的規定的。因為在我國的法律中,對於一些案件的審理,都有著不同的級別的管轄區域。也就是說,不同的案件都會有不同的地方進行審理,在整個法律的層面上,法律工作者他們有自己的層面,相當於在社會中的各司其職。對於不同的案件,都會有不同的級別進行管轄,這在我國的法律中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

從上面來看,我們應該遵法守法,並且要學會用法,不當一個法盲,也要確保自己的利益。

4.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一般說超過六個月就不能告了,

人民、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源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5. 行政訴訟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知道來作出行政行為,很自容易理解,比如經查處,你的建築屬於違建,有關部門對你送達了處罰決定,處罰決定就是一個行政行為,送達給你就是證明你已經知道了該行政行為作出,一般處罰決定最後都會告知救濟途徑。
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一般需要結合證據進行綜合認定,有些行政行為作出實施只告知了行政相對人,只是在實施過程中其他當事人會認為損害其合法利益,但是在該行政行為都已經實施完畢了很久過後才提出,那麼就很容易過了起訴時效,即使你起訴了,法院也會根據現有證據認定你在當時屬於應當知道該行政行為,又沒有正當理由超期(比如不可抗力因素),會裁定駁回起訴或者不予受理。

6. 《行政訴訟法》第43條「由於不屬於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如何理解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本條是對人民法院發送起訴狀副本和被告提供答辯狀的規定。本條規定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向被告發送起訴狀副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後,人民法院經過審查,認為可以受理,就應在立案之日起的五日內將原告的起訴狀副本發送給被告。被告了解了原告起訴的內容,就能據此准備好答辯。二、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材料並提出答辯狀。被告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其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材料和法律、法規等依據,以便讓人民法院了解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根據。另外,被告可以就原告起訴的內容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辯狀。答辯狀是被告對於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訴訟請求進行反駁的訴訟文書。根據本條規定,被告應在收到原告起訴狀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材料和答辯狀。三、人民法院向原告發送答辯狀。為了使原告知道行政機關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理由和依據,本條規定人民法院應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此項規定有助於當事人實行辯論原則,促使當事人在法庭上就爭議的問題充分闡述自己的主張和提供證據,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針對訴訟中有的被告不提供答辯狀的實際情況,本條規定被告不提出或不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的正常審理。

7. 《行政訴訟法》對起訴期限如何規定

第四十一條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版其合法權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四十二條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8. 《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時間是六個月內還是五年內

六個月內。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已於2015年5月1日起開始施行,其中第46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48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於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況耽誤起訴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8)行政訴訟法越級起訴擴展閱讀:

超過最長起訴期限的抗辯舉證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4條第三款規定,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主張超過最長起訴期限的舉證責任在被告一方(即行政機關)。

如果被告主張起訴人超過最長起訴期限,則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包括舉證證明行政行為是何時因何事、何因、何依據作出的行政行為,是否告知、送達當事人,是否告知當事人訴權,當事人是否知道或者應當行政行為的內容,當事人何時開始行使訴權等方面。

否則,法院即可依據舉證責任分配判定被告舉證不能,不支持被告關於起訴期限的抗辯。就原告而言,自然就可以輕松迴避最長起訴期限的適用了。當然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

9. 行政訴訟法中什麼情況可以上級投訴

對於不接收起訴狀、接收起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以及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起訴狀內容的,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投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法律規定: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
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狀,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書應當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起訴狀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並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不得未經指導和釋明即以起訴不符合條件為由不接收起訴狀。
對於不接收起訴狀、接收起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以及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起訴狀內容的,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投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10. 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對於以下起訴( )不予受理。

復a、c、d、e

a國家立法行為,制不屬於行政訴訟范圍。

c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決定不屬於行政訴訟范圍
d屬於民事案件
e司法行為,非行政行為
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不予受理的案件】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法的法律責任有什麼 發布:2025-08-22 01:54:08 瀏覽:253
上海居家養老服務條例 發布:2025-08-22 01:53:58 瀏覽:187
cctv12社會與法頻道二維碼 發布:2025-08-22 01:53:08 瀏覽:546
四治法治 發布:2025-08-22 01:48:56 瀏覽:70
准則條例選人用人 發布:2025-08-22 01:48:02 瀏覽:905
黑明星要付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2 01:35:54 瀏覽:5
司法局是干什麼的地方 發布:2025-08-22 01:24:24 瀏覽:930
刑事訴訟法第82條內容 發布:2025-08-22 01:10:27 瀏覽:29
法律上負道德責任 發布:2025-08-22 01:10:26 瀏覽:513
法院罰金不交 發布:2025-08-22 01:01:12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