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安家費

勞動法安家費

發布時間: 2022-02-11 00:13:34

❶ 按照勞動法,一個月的工資是怎麼算出來的

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

(一)計時工資;

(二)計件工資;

(三)獎金;

(四)津貼和補貼;

(五)加班加點工資;

(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下列各項不列入工資總額的范圍:

(一)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有關規定頒發的發明創造獎、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以及支付給運動員、教練員的獎金;

(二)有關勞動保險和職工福利方面的各項費用;

(三)有關離休、退休、退職人員待遇的各項支出;

(四)勞動保護的各項支出;

(五)稿費、講課費及其他專門工作報酬;

(六)出差伙食補助費、誤餐補助、調動工作的旅費和安家費;

(七)對自帶工具、牲畜來企業工作職工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的補償費用;

(八)實行租賃經營單位的承租人的風險性補償收入;

(九)對購買本企業股票和債券的職工所支付的股息(包括股金分紅)和利息;

(十)勞動合同制職工解除勞動合同時由企業支付的醫療補助費、生活補助費等;

(十一)因錄用臨時工而在工資以外向提供勞動力單位支付的手續費或管理費;

(十二)支付給家庭工人的加工費和按加工訂貨辦法支付給承包單位的發包費用;

(十三)支付給參加企業勞動的在校學生的補貼;

(十四)計劃生育獨生子女補貼。

(1)勞動法安家費擴展閱讀:

月計薪天數、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方法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❷ 辭職 安家費 違約金

一、給安家費不屬於支付違約金的法定情形;
二、勞動法只規定了兩種支付違約金的情形:
1、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並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約定違約金,勞動者違反的情況下,需要支付違約金;
2、勞動者涉及到保密事項和競業限制的情況下,也存在支付違約金的情形
三、法律依據:
1、《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二條【服務期】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2、《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保密義務和競業限制】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❸ 勞動法里提到的 扣罰員工額度不得超過月薪的20%,月薪指什麼

1.月薪包含崗位工資、績效工資、職能工資以及獎金提成。

根據《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文件第3條規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15條中所稱「剋扣」系指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扣減勞動者應得工資(即在勞動者已提供正常勞動前提下用人單位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應當支付給勞動者的全部勞動報酬。

2.企業規章制度應遵循以下民主程序,進行公示。實務中,用人單位會採用告知確認書、規章制度培訓、員工手冊簽收、公告欄張貼等方式履行告知義務。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4條規定,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應經民主程序制定並向勞動者公示。企業規章制度應遵循以下民主程序: (一)召開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討論;(二)提出方案與意見,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平等協商;(三)公示。公示程序是指用人單位需履行告知義務,保障員工對與其密切相關的規章制度的知情權。

  •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9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4條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3)勞動法安家費擴展閱讀: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16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公司能扣款的前提是公司能夠舉證員工的行為造成了公司損失,且能夠提供損失計算的依據及經濟損失的數額。如果無法舉證,就算是客觀上存在損失也不能直接從員工工資中扣款,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

參考資料:

汝州市人民政府-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

中國人社-勞動合同法

黑龍江龍江縣法院網-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解釋

中國人社-勞動法

杭州人社-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❹ 我在去年畢業後一家國企工作,當時簽的5年勞動合同,公司付給我2000的安家費。

問:我在去年畢業後一家國企工作,當時簽的5年勞動合同,公司付給我2000的安家費。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試用期間要簽訂勞動合同嗎?

「試用期」是伴隨著勞動法的出台而出現的。勞動法規定,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但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在勞動合同中約定試用期,一方面可以維護用人單位的利益,為每個工作崗位找到合適的勞動者,試用期就是供用人單位考察勞動者是否適合其工作崗位的一項制度,給企業考察勞動者是否與錄用要求相一致的時間,避免用人單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試用期不簽勞動合同的現象原來比較普遍,《勞動合同法》實施後,因為存在不簽勞動合同就要支付雙倍工資的問題,因此,用人單位對此比較重視,紛紛與員工簽定勞動合同,但是實踐中,沒有與員工簽定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還是有很多。

很多未與員工簽定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普遍認為既然是試用期,等試用了以後再簽也不遲,不試用怎麼知道員工是否是單位需要招聘的人呢。這種認識和想法是錯誤的。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條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規定,試用期包含在合同期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因此,未訂立勞動合同,也就不存在試用期。

❺ 工作近一年辦理離職,公司讓我退還1000元安家費,這是當初入職時公司發放的,請問這是否合理合法

你好。
1對於是否退還你安家費法律上沒有涉及,你仔細看當初勞動合同中有沒有涉及到,員工辭職後要退還安家費的情況。假如有涉及應該退還,沒有的話看看協商一下。

2你不屬於向單位要補償金的條件。因為你是主動辭職。不是單位辭退。只有單位主動辭退的,勞動者才享有索要相應經濟補償金的情況。
參見法條:
勞動部《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勞部發〈1996〉354號第二十條規定:勞動者按照《勞動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我是知道id 律政盲流。很高興為您解答
如有疑問歡迎追問
如有參考價值請採納

❻ 安家費是否退還 勞動法的有關規定

扣留你的個人證件是違法的,你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

❼ 拖欠博士安家費,離職後可否要回

您好。按《勞動法》的規定,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如安家費未寫入勞動合同當中的則不具備法律效力。同時,按照《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發布的招聘廣告應當屬於要約邀請。而要約邀請對發出人是不產生約束力,其可以不履行。另,因勞動合同沒有締約過失責任,所以用人單位也無需賠償。但其虛假招聘信息違反《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的相關規定,可由相關部門進行行政處罰。所以,關於安家費建議您與用人單位協商處理最好。有不明請追問,祝好。

❽ 安家費算不算在勞動法裁員年平均工資補償中

不算,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
(一)計時工資;
(二)計件工資;
(三)獎金;
(四)津貼和補貼;
(五)加班加點工資;
(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❾ 請問企業合同制員工到法定退休年齡、滿10年有安家費嗎

勞動法沒有相關的規定。退休後可以領取退休金。

❿ 我是醫學博士,簽了一個醫院,給安家費10萬,工作一年後就給,如果提前走人,每年賠付3萬。現在工作兩

這種協議本身就不符合勞動法,沒有效力的。你不用賠,就讓他去告。

熱點內容
工會法和勞動法競合 發布:2025-08-21 23:16:34 瀏覽:962
刑法的法律特徵 發布:2025-08-21 23:13:53 瀏覽:877
企業負責人和法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1 23:13:51 瀏覽:904
法院行政轉崗 發布:2025-08-21 23:05:36 瀏覽:700
臨沂律師排名 發布:2025-08-21 22:51:34 瀏覽:733
中國法律知識競賽題目及答案 發布:2025-08-21 22:48:11 瀏覽:984
2015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 發布:2025-08-21 22:30:37 瀏覽:583
民法典最新規范 發布:2025-08-21 22:29:39 瀏覽:75
民法第106 發布:2025-08-21 22:28:47 瀏覽:288
華政國際經濟法期末考試 發布:2025-08-21 22:28:36 瀏覽: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