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

發布時間: 2020-12-20 21:59:34

⑴ 行政訴訟被告可以是

B不作為行政訴訟對來象,源這個是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沒有為什麼。第二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更多公考資訊請查看安徽人才信息網http://www.ahrcw.com

⑵ 行政訴訟法第25條中的厲害關系人怎麼理解

行政行為影響到的相關人,比如具體行政行為損害了其利益、增加了其義務的,在行政訴訟法解釋(2000)8號裡面說到了

⑶ 行政訴訟費收取標准應該是多少

應該收來取專遞費,行政訴訟受理費自按以下標准繳納:《訴訟費用交納辦法》(五)行政案件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1. 商標、專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納100元;

  2. 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納50元。註:行政賠償案件不收費。

  3. 財產案件根據訴訟請求的金額或者價額,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計交納

  4. 不超過1萬元:每件交納50元

  5. 超過1萬元至10萬元訴訟標的額×2.5%-200元

  6. 超過10萬元至20萬元

(3)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費用是行政訴訟當事人進行行政訴訟,依照法律規定,由當事人負擔的、向人民法院交納的費用。包括二類:

一是案件受理費,即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時當事人應當交納的費用,如一審案件受理費、二審案件受理費和申請執行費;

二是其他訴訟費用,如鑒定費、勘驗費、證人補貼和差旅費、公告費、訴訟資料副本製作費、執行中的其他費用以及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由當事人支付的其他費用。中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及行政機關,進行行政訴訟,都須依法向人民法院交納訴訟費用;外國人、無國籍人和外國組織在中國領域內進行行政訴訟,也須依法交納訴訟費用。

⑷ 法院發回重審和直接改判有什麼區別,那些時候可以直接改判

1、原因不同:認為原來的判決存在「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等實體性錯誤或程序性錯誤違反法定程序時,發回重審;事實認定錯誤、適用法律錯誤時,依法改判;

2、難度不同:發回重審相對而言對被告難度大。

3、結果不同:直接改判,判決為終審判決,立即生效。旨在對錯誤的判決、裁定直接糾正,以保證國家法律的正確實施;發回原重審,撤銷原來的審理結果,重新組成合議庭,適用一審程序審理,判決後可上訴。

處理情形如下: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

(二)原判決適用法律錯誤的,依法改判;

(三)原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或者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當事人對重審案件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

(4)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擴展閱讀:

發回重審的理由有如下幾點: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程序違法。

二審時,如果當事人增加了訴訟請求,二審法院會主持調解,調解不成也不會處理新增加的訴訟請求,但應當告知當事人另行訴訟。

如果被上訴人在答辯狀中提出了新的訴訟請求,這不能算是新的訴訟請求。因為並未提出上訴,法院不會將個人的答辯認定為新的訴訟請求,不會因此而導致發回重審。

⑸ 行政訴訟法第54條第二項第一款的規定

修改後的第五十四條 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內律另有規定的容除外。
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修改前的第五十四條 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具體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判決維持。
(二)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1.主要證據不足的;
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3.違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職權的;
5.濫用職權的。

⑹ 行政訴訟法2017修訂的內容有哪些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做了修改。

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具體修正內容如下:

第二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拓展資料:

行政訴訟法是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並建立資產階級國家以後的產物。現代國家的行政法,同刑法、民法不同,大多數國家的許多行政法律文件中,都既規定了實體法規范,又同時規定了相應的程序法規范。而在刑法領域和民法領域中,實體法同程序法已基本分開,形成了刑法、刑事訴訟法和民法、民事訴訟法等相對獨立的法律部門。

中國行政訴訟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法典中比較集中地規定的一些行政訴訟法律規范,和分散規定在其他許多法律、法規中的行政訴訟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

參考資料: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⑺ 問:《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行政行為的相對人……」這個「相對人」是指哪個

指的是執法對象。或者說是處罰對象。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如下:

第三十七條 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製作筆錄。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以下簡稱《行政處罰法》)自1996年10月1日施行以來,對於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持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行政處罰法是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規定製定的法律。

處罰原則

處罰法定原則是行政合法性原則在行政處罰行為中的集中體現。主要內容是:

1.處罰依據是法定的;

2.實施處罰的主體是法定的;

3.實施處罰的職權是法定的;

4.處罰程序是法定的。

⑼ 共同被告的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第三款規定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版公民、法權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這是對行政訴訟參與人身上的確定

熱點內容
1992年婚姻法年齡 發布:2025-05-15 01:35:03 瀏覽:267
民法典解讀2 發布:2025-05-15 01:30:00 瀏覽:323
婚姻法的法律意義 發布:2025-05-15 01:28:17 瀏覽:638
法律援助結案報告怎麼寫 發布:2025-05-15 01:27:30 瀏覽:297
四川司法體制改革 發布:2025-05-15 01:27:27 瀏覽:316
勞動法全文2013年最新 發布:2025-05-15 01:26:09 瀏覽:379
民間寫的調解書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5 01:24:35 瀏覽:830
司法局福田 發布:2025-05-15 01:15:12 瀏覽:888
婚姻法一女兩夫2018 發布:2025-05-15 01:13:44 瀏覽:620
建設項目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15 01:04:22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