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行政法學研究會
『壹』 好律師獵律網創始人趙憲明參與主編的《建設「法治中國」有突出貢獻百名法學家》,都有哪些人專家委員
「好律師」作為編委會委員單位,好律師創始人:趙憲明先生為編委會委員;參與出版《建設「法治中國」有突出貢獻百名法學家》一書《影響中國法治建設進程的百位法學家編委會》由法學泰斗李步雲任主任,江平: 前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張文顯:中國法學會專職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為顧問;委員為:
李林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
王利明 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
趙秉志 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原則
卞建林 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
馬懷德 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
韓大元 中國憲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
莫紀宏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
吳玉章 中國法律史學會會長、前中國社會科學雜志副主編
黃進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沈四寶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法學研究會會長
何勤華 中國外國法制史學會會長、前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
顧功耘 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
卓則淵 中國法理學、行為法學會副會長、中央黨校政法部主任
趙憲明 好律師網(前身為獵律網,戰略升級為好律師網)創始人
『貳』 章劍生的研究領域及著作
研究領域:行政法學 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國家行政學院行政法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鄭州大學中國土地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浙江省人民政府專家法律顧問
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中共浙江省政法委特邀督查員
浙江省人民政府應急管理專家組成員
浙江省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浙江省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人大地方立法咨詢專家
浙江省公安廳法律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浙江警察學院客座教授
浙江省警察協會特邀理事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立法咨詢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杭州市交警支隊法律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杭州市交通局法律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法律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法院法律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政府法律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寧波市人民政府行政立法專家庫成員
浙江省寧波市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專家庫成員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臨安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溫嶺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金華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浙江省衢州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浙江澤大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 《行政程序法學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行政程序法比較研究》(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行政訴訟法基本理論》(中國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
《行政行為說明理由判解》(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行政監督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現代行政法基本理論》(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行政聽證制度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公正與效率——法院如何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中國法學》1994年第2期
《有關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幾個理論問題探討》,《中國法學》1998年第2期
《現代行政程序的成因與功能分析》,《中國法學》2001年第1期
《現代行政法基本原則之重構》,《中國法學》2003年第3期
《知情權及其保障——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為例》,《中國法學》2008年第4期
《履行法定職責判決論》,《中國法學》2011年第1期
《判決重作具體行政行為》,《法學研究》1996年第6期
《行政行為說明理由》,《法學研究》1998年第3期
《「違反法定程序」之審查標准研究》,《法學研究》2009年第2期
《論利益衡量方法在行政訴訟確認違法判決中的適用》,《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2期
《「行政慣例」在現代行政法法源中的地位》,《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10期
《依法審判中的「行政法規」》,《憲法學、行政法學》(人大復印)2012年第12期
《陽光下的「陰影」——〈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不公開事項」之法理分析》,《憲法學、行政法學》(人大復印)2010年第4期
《反思與越超——中國行政主體理論批判》,《憲法學、行政法學》(人大復印)2009年第4期
《現代行政法的任務及其實現》,《憲法學、行政法學》(人大復印)2007年第4期
《行政處罰中當事人之協助》,《憲法學、行政法學》(人大復印)2006年第10期
《行政許可的內涵及其展開》,《憲法學、行政法學》(人大復印)2004第7期
《作為現代行政法上不成文法源的「典型案件」》,《浙江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論行政迴避制度》,《浙江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
《論行政程序法上公正原則》,《浙江大學學報》2000年第6期
《兩大法系行政程序法觀念之比較》,《比較法研究》1997年第1期 主編《行政程序法學》(司法部全國高等法律職業教育統編教材)
主編《行政訴訟法學》(求是法科統編教材)
參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參編《行政訴訟法學》(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參編《行政訴訟法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規劃教材)
參編《行政訴訟法教程》(司法部成人高等教材法學通用教材)
參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高等學校法學統編教材) 行政規劃中公眾參與原理與制度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以人為本與中國行政執法的人本分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子項目)
健全權力運行制約與監督機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子項目)
行政程序法研究(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課題)
中國行政聽證制度研究(國家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
行政程序的正當性研究(浙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強所」項目)
「杭州市西溪濕地保護條例」立法研究(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政府委託項目)
「杭州市直機關滿意單位不滿意單位評選條例」立法研究(杭州市人民政府委託項目) 《行政程序法學原理》獲第七屆浙江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行政訴訟法基本理論》獲第九屆浙江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行政強製法研究》叢書獲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三等獎(司法部)(合作)
《行政強製法研究》叢書獲第十二屆浙江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合作)
《行政強製法研究》叢書獲得浙江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合作)
《中外行政法規資料分解與比較》獲第十三屆浙江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合作)
『叄』 馬懷德的主要成就
馬懷德是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監察學會副會長。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國家司法考試協調委員會委員,發改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民政部、衛生部、北京市、山東省、福建省、湖南省人民政府顧問或專家咨詢委員。
198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1993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系中國首位行政訴訟法博士。曾赴美國耶魯大學、波士頓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作訪問學者。
出版學術專著、合著二十餘部,專著有《行政法制度建構與判例研究》、《國家賠償法的理論與實務》、《行政許可》。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百餘篇。承擔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規劃項目、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司法部及北京市科研課題。
直接參與《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立法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強製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工作。曾於2005年12月為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體學習講授「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經濟法律制度」,多次為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作依法行政講座。系人事部等七部委「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得第四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獎」,霍英東基金會優秀青年教師獎,首都勞動獎章,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才,享受國務院批準的政府特殊津貼。
『肆』 袁曙宏的學術簡歷
1984 安徽大學讀本科、碩士;1984-1990 安徽大學法律系任教,86年底任講師、87年底任國家法教研室副主任; 1987-1988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任訪問學者; 1990-1993 北京大學法律系脫產攻讀博士學位; 1993-1995 北京大學法律系兼職副教授,司法部中國律師事務中心投資部主任,中國租賃有限公司法律部主任; 1995-1997 北京大學法律系兼職教授,北京大學法律系依法治國研究所主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聯律師事務所主任; 1997-2001 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教授,法學部副主任兼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2001-2003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主任兼任法學部副主任2003 年8月—2009年4月任國家行政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副部長級)2009年4月任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被評為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5 年 12 月被選為亞太地區行政院校聯合會主席。
『伍』 薛剛凌的學術論文
在《中國法學》、《政法論壇》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共計70餘篇:
1. 《行政體制改革基本問題研究——兼論行政體制改革與行政法治的關系》,載《中國行政管理》2006年第11期;
2. 《社會自治規則探討》,載《行政法學研究》2006年第1期;
3. 《行政法的主體論》,載《憲政與行政法治發展報告》,2006年5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 《開創公法學科的奠基之作》,載《法制日報》2006年5月25日第11版;
5. 《行政法發展模式之檢討與重構》,載《公民與法》2006年第3期;
6. 《將公共財政納入法治軌道》,載《中國審計》2006年第2期;
7. 《論府際關系的法律調整》,載《中國法學》2005年第5期;
8. 《土地徵收補償制度研究》,載《政法論壇》,2005年第2期;
9. 《價格聽證制度研究》,載《憲法與行政法治評論》2005年第2卷;
10. 《論行政程序制度的理性價值》,載《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11. 《BOT項目中特許經營人的風險防範及利益保護研究》,載《浙江學刊》2005年第5期;
12. 《地方政府是否有權管轄中央企業資產》,載《法制日報》2005年10月13日;
13. 《立法機關和社會如何形成良性互動》,載《法制日報》2005年8月15日;
14. 《行政訴訟法修訂之結構模式研究》,載《訴訟法論文集》,2005年9月;
15. 《依法管理和監督各類社會組織》,載《人民日報》2005年12月6日;
16. 《依法行政與行政體制改革》,載《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17. 《行政合同訴訟研究》,載《訴訟法學研究》2004年第7卷;
18. 《國家治理的理性選擇》,載《紫光閣》2004年第8期;
19. 《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4年年會及第七屆海峽兩岸行政法研討會綜述》,載《中國法學》2004年第6期;
20. 《論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上)》,載《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第4期;
21. 《論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下)》,載《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第5期;
22. 《論公務員錄用平等之保護》,載《依法治國新視點》,2004年9月;
23. 《從認識到規范——悄悄走近的特許經營制度》,載《法制日報》2004年2月19日;
24. 《車牌拍賣是否違法》,載《法制日報》2004年5月19日;
25. 《誰應對三警員的損害負責》,載《人民公安》2004年第4期;
26. 《國家賠償為何如此艱難?》,載《法制日報》2004年8月10日;
27. 《公共服務中的特許經營》,載《公共服務創新》,2004年12月,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28. 《論行政訴訟法的修改和完善》,載《政法論壇》2003年第1期;
29. 《公聽代表人制度研究》,載《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2003年第3期全文轉載,並收入《中國行政法學精萃(2004年卷)》;
30. 《行政訴訟被告制度之檢討》,載《訴訟法的理論與實踐》2003年卷;
31. 《農村法治發展之思考》,載《湖南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
32. 《「行政審判制度改革」調查報告》(上),載《訴訟法學研究》2003年第4卷;
33. 《「行政審判制度改革」調查報告》(下),載《訴訟法學研究》2003年第5卷;
34. 《法治的呼喚:對孫志剛案的行政法學思考》,載《中國訴訟法判解》2003年第1期;
35. 《美國行政裁決替代法》,譯文,載《公法研究》2003年第2輯;
36. 《美國規章協調制定法》,譯文,載《公法研究》2003年第2輯;
37. 《行政判決制度研究》,載《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38. 《地方制度研究新思路:中央與地方應用法律相規范》,載《中國行政管理》2003年第2期;
39. 《第五屆東亞行政法學術研討會綜述》,載《行政法學研究》2003年第2期;
40. 《行業腐敗,是誰惹的禍?》,載《時代潮》2003年第1期;
41. 《民營化:公共行政改革的重要路徑》,載《法制日報》2003年2月13日;
42. 《居民身份證制度透析》,載《法制與新聞》2003年8月;
43. 《軍事法學是法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載《法制日報》2003年12月11日;
44. 《行政訴訟類型研究》,載《訴訟法學研究》2002年第1期;
45. 《WTO與行政組織法的改革》,載《政法論壇》2002年第1期;
46. 《行政法理論與實踐關系研究》,載《行政法學研究》2002年第1期;
47. 《中央行政組織法律問題之探討》,載《公法研究》2002年第1期;
48. 《地方行政組織法完善與構想》,載《東吳法學》2002年第1期;
49. 《WTO與中國行政法研討會綜述》,載《中國法學》2002年第3期
50. 《完善行政權力運行機制的思考》,載《中國行政管理》2002年第4期;
51. 《行政授權與行政委託之探討》,載《法學雜志》2002年第3期;
52. 《審視個人與國家的關系》,載《法制日報》2002年1月20日;
53. 《法官與法官文化》,載《法制日報》2002年4月21日;
54. 《重構行政判決制度》,載《法制日報》2002年3月3日;
55. 《程序與法治》,載《法制日報》2002年8月18日;
56. 《行政組織法基本原則之探討》,載《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第2期;
57. 《中美行政執行制度比較》,載《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第1期;
58. 《行政主體之再思考》,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2期;
59. 《機構改革也需要法律規制》,載《法制日報》2001年1月28日;
60. 《論行政權》,載《政法論壇》2001年第4期;
61. 《第四屆東亞與海峽兩岸行政法學研討會綜述》,載《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第1期;
62. 《〈WTO與中國行政法的改革〉國際研討會綜述》,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5期;
63. 《第五屆海峽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會綜述》,載《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第4期;
64. 《行政訴權的價值》,載《法制日報》2000年9月24日;
65. 《行政法基本原則研究》,載《行政法學研究》1999年第1期;
66. 《行政訴訟十年回顧》,載《行政法學研究》1999年第4期;
67. 《東亞行政法研究會第三屆年會暨行政程序法國際研討會綜述》,載《中國法學》1999年第1期;
68. 《行政訴訟受案標准研究》,載《法商研究》1998年第1期;
69. 《處理行政、民事爭議重合案件的程序探討》,載《法律科學》1998年第6期;
70. 《我國行政主體理論之檢討》,載《政法論壇》1998年第6期;
71. 《行政組織法與依法行政》,載《行政法學研究》1998年第1期;
72. 《市場經濟與行政法的發展思路》,1998年9月,載中國政法大學科研處編《優秀論文集》;
73. 《論行政法的目的、手段和體系》,載《政法論壇》1997年第3期;
74. 《對行政訴訟審查范圍的幾點思考》,載《行政法學研究》1997年第2期;
75. 《論行政組織法的幾個基本問題》,載《中國行政法學新理念》,1997年11月,中國方正出版社;
76. 《關於行政處罰主體制度的思考》,載《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4期;
77. 《論行政行為與事實行為》,載《政法論壇》1993年第4期;
78. 《行政機關編製法論綱》,載《法學研究》1993年第3期;
79. 《論行政機關的不作為引起的訴訟》,載《法學雜志》1993年第1期。
『陸』 省法學會是什麼單位裡面是行政編嗎去那兒工作如何
工作可以的。裡面是行政編。
中國法學會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縣(市)法學會和各全國性學科,專業,專門研究會聯合組成的人民團體,所以省法學會也是一個人民團體。
為適應互聯網信息化發展形勢,實現對廣大中國法學會會員入會信息的科學管理,並為廣大會員提供良好服務,中國法學會於2014年8月建立了會員管理系統。經過一年多的試運營,中國法學會會員管理系統於近日正式開通並投入使用。
中國法學會會員管理系統的開通使用,實現了在網上即可辦理提交入會申請、個人信息修改、查詢審核情況反饋以及下載列印會員證書等功能,為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辦理申請加入中國法學會會員隊伍業務提供了便利。
(6)湖南省行政法學研究會擴展閱讀:
省法學會注意事項:
申請人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具有較強的法學研究能力,對申請課題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並能夠承擔實質性研究任務。
申請人須具有正高級職稱或局級以上的行政職務。提倡課題組由法學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組成並實際承擔研究任務。
申請人須隨申請書一並提交職稱資格證書復印件或任職證明各一份。獲得博士學位者,請提交博士學位證書復印件一份。
每位主持人只能申報一項課題,且作為課題組成員只限參加中國法學會本專項課題一個課題組。超過的,按不合格申請處理。
『柒』 李牧的個人簡介
武漢理工大學文法學院院長,教授,經濟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憲法學、行政法等方向的研究。曾就讀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專業,分別獲得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後從事博士後研究。兼任中國法學會會員、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理事,湖北省憲法研究會、地方立法研究會、行政法研究會等學會常務理事。先後在《法商研究》、《法學評論》等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一部,主編和參編教材5部,主持和參加國家級、省部級等縱向課題10餘項、橫向課題10餘項。獲得國家精品課程、「湖北法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湖北省教研成果獎等。第四屆「湖北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
『捌』 中國法學會就是中國法學協會嗎是屬於中國科學院的下屬單位嗎
沒有中國法學協會的說法也沒有這個團體,只有中國法學會。
中國法學會不是任何機構部門的下屬單位。它是在民政部依法登記注冊的人民團體,是法學界、法律界的全國性群眾團體和學術團體,同時也是全國性法學社團業務主管單位。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兵馬司胡同63號
電話:010-66132315 010-66182129
另外說個事情:中國科學院是研究自然科學的,法學屬於社會科學,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有個法學研究所。
『玖』 行政法的紅皮書是哪個編寫的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及本書(第二、三版)編寫分工
(以撰寫章節先後為序)姜明安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監察學會常務理事。主要著作有:《行政法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行政法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版)、《行政訴訟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行政執法研究》(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論文有:《論行政自由裁量權及其法律控制》(載《法學研究》1993年第1期)、《行政的現代化與行政程序制度》(載《中外法學》1998年第1期)、《新世紀行政法發展的走向》(載《中國法學》2002年第1期)、《行政的「疆域」與行政法的功能》(載《求是學刊》2002年第3期)、《公眾參與與行政法治》(載《中國法學》2004年第2期)等。
撰寫本書第1—10章,負責全書的審稿、統稿。
葉必豐法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行政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初版、2003年修訂版)、《行政法的人文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應申請行政行為判解》(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行政行為的效力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行政規范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論文有:《論行政行為的公定力》(載《法學研究》1995年第5期)、《行政行為確定力研究》(載《中國法學》1996年第3期)、《現代行政行為的理念》(載《法律科學》1999年第6期)、《行政規范法律地位的制度論證》(載《中國法學》2003年第5期)等。
撰寫本書第11—13章。
楊建順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1980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1982年赴日留學,1986年畢業於築波大學,獲社會科學學士學位;1988年獲一橋大學法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一橋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93年回國後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主要著作有:《日本行政法通論》(中國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等,譯著有:《日本行政法》(南博方著,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行政法》(鹽野宏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等;主要論文有:《規制行政與行政責任》(載《中國法學》1996年第2期)、《論行政法的特點》(載《法制與社會發展》1998年第3期)和《行政裁量的運作及其監督》(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1期)等。
撰寫本書第14—15章。
章劍生浙江大學法學院教授。主要著作有:《行政程序法學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行政程序法比較研究》(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行政訴訟法基本理論》(中國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行政監督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論文有:《判決重作具體行政行為》(載《法學研究》1996年第6期)、《行政行為說明理由》(載《法學研究》1998年第3期)、《有關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幾個理論問題探討》(載《中國法學》1998年第2期)、《現代行政訴訟的成因與功能分析》(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1期)、《現代行政法基本原則之重構》(載《中國法學》2003年第3期)等。
撰寫本書第16—17、19—22章。
於安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法學教授,任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政策科學研究會理事,司法部國家司法考試命題委員會委員。主要著作有:《外商投資特許權項目協議與行政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德國行政法》(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WTO協定國內實施讀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政府采購制度的發展與立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降低政府規制——經濟全球化時代的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論文有:《WTO協定的國內實施問題》(載《中國法學》2000年第3期)、《WTO政府采購協定的幾個問題》(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2期)、《加入世貿組織與政府職能轉變的法律問題》(載《求是》2002年第24期)、《中國對反傾銷措施的司法審查》(載《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制定緊急狀態法的基本問題》(載《法學雜志》2004年第4期)等。
撰寫本書第18章。
王寶明國家行政學院法學教研部教授,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青少年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憲法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斯拉丘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主要著作有:《行政程序與行政訴訟》(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行政法學論綱》(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抽象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合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中國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讀本》(合著,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4年版)等;主要論文有:《行政立法評述》(載《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美國行政機關與美國憲法實施的監督》(載《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第1期)、《行政程序立法論綱》(載《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中國公務員立法的合理取向》(載《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行政許可法的實施與政府的因應》(載《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等。
撰寫本書第23、28、31—32章。
江必新法學博士,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行政訴訟法疑難問題探討》(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1年版)、《國家賠償法原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中國行政訴訟制度之發展》(金城出版社2001年版)、《WTO與行政法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WTO與司法審查》(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論文有:《論行政訴訟中的司法變更權》(載《法學研究》1988年第6期)、《國家賠償法價值論》(載《法學雜志》1994年第4期)、《司法解釋對行政法學理論的發展》(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4期)、《先地方後中央:中國行政程序立法的一種思路》(載《現代法學》2003年第2期)、《緊急狀態與行政法治》(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2期)等。
撰寫本書第24、30章。
劉恆經濟學博士,中山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廣東省行政法學研究會總幹事。主要著作有:《公安行政復議導論》(中山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行政救濟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外資並購行為與政府規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行政行為法律適用判解》(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論文有:《試論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權》(載《法商研究》1995年第2期)、《論行政立法權》(載《法學評論》1995年第4期)、《行政訴權面臨的若干問題及對策》(載《學術研究》1997年第1期)、《略論外資並購中國企業的法律規制途徑》(載《現代法學》1998年第2期)、《政府信息公開立法問題探析》(載《中山大學學報》2001年第6期)等。
撰寫本書第25—27、29章。
湛中樂法學博士,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行政學院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政策科學研究會理事。主要著作有:《環境行政法》(主編,中國人事出版社1993年版)、《公安行政法》(主編,中國人事出版社1994年版)、《高等教育與行政訴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法治國家與行政法治》(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權利保障與權力制約》(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論文有:《論行政法規、行政規章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載《中國法學》1992年第2期)、《論完善我國的行政立法程序》(載《中國法學》1994年第3期)、《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及其司法運用》(載《行政法學研究》2002年第5期)、《中國加入WTO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載《中外法學》2003年第2期)、《行政過程論》(載《行政法論叢》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等。
撰寫本書第33、37—38章。
薛剛凌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專家組委員、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政策科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主要著作有:《國家賠償法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行政訴權研究》(華文出版社1999年版)、《變遷時代的行政法思考》(學苑出版社2002年版)、《行政組織法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論文有:《行政主體之再思考》(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2期)、《行政訴訟制度的改革與完善》(載《政法論壇》2003年第2期)等。
撰寫本書第34—36章。
『拾』 徐繼敏的個人簡介
徐繼敏, 1965年12月出生,四川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教研室主任,教授,法學博士,行政法、行政訴訟法方向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政府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行政法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行政法、行政訴訟法、證據學、行政體制改革。
兼任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大學兼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任重慶市人民政府立法評審委員、成都仲裁委員會委員、重慶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兼任四川省律師協會行政法與勞動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四川川達律師事務所律師,任四川省德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金堂縣人民政府等單位法律顧問。
曾任海南省華南熱帶作物學院助教,中共四川省委第二黨校、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法學部副主任、主任。曾任四川省武勝縣司法局副局長、四川省雅安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1996年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行政處罰法實施環境研究」,2006年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行政程序證據規則研究」。2012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省直管縣』改革法治保障研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多項,主持省部級重點及一般課題多項。科研成果曾獲省部級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
在《中國法學》、《四川大學學報》、《現代法學》、《清華法學》、《行政法學研究》等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逾60餘篇。在法律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等出版《行政處罰法的理論與實踐》、《行政證據通論》、《行政程序證據規則研究》、《行政程序證據規則與案例》、《行政證據學基本問題研究》等個人學術專著。主編教材《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行政法學》等分別在重慶大學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3年參與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起草,2004年主持為重慶市人民政府起草《重慶市依法行政五年工作規劃》和《重慶市招標投標條例》,廣泛參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立法論證及重大案件討論。為各類廳級培訓班和處級培訓班、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重慶市公安局、四川省公安廳、四川德陽市人民政府等講授「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辦事」、「行政強製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執法熱點與難點問題」、「依法行政新理念」、「行政程序證據規則與調查取證」、「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法治政府建設與執法風險防範」、「檢察監督」等法治講座逾200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