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關於迴避的若干規定

民事訴訟法關於迴避的若干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2-11 21:16:46

Ⅰ 民事訴訟法迴避規定的法定原因有

法律分析:有下列法定原因:

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系的。

2、本人或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4、與辦案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同胞兄弟姐妹關系的。

5、本人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這些其他關系包括了姻親、同學、

6、審判人員、監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

7、凡在一個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工作的人員,不得再參與該案其他程序的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七條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

Ⅱ 民事訴訟法迴避制度的作用

民事訴訟法迴避制度內容: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親屬或者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Ⅲ 民事訴訟迴避制度

為大家整理編輯民事訴訟法中的迴避制度的相關內容。

一、迴避主體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45條規定,迴避的對象包括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對於審判人員的范圍,《若干規定》明確為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其他人員包括人民陪審員、執行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勘驗人員。

二、迴避方式和程序

《民事訴訟法》粼5條規定,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必須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可見我國迴避制度的方式是自行迴避和申請迴避並用。自行迴避即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在法律規定的情形出現時,應主動退出該案件的審判及其他相關工作;申請迴避則是僅屬於當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的權利,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應當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申請,說明理由,如果迴避事由是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三、迴避事由

《民事訴訟法》粼5條規定了三種情況可作為迴避事由: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二是與本案有利害關系;三是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的。但是《民事訴訟法》並沒有對「利害關系」、「其他關系」、「可能影響」等較為模糊的詞語具體規定。學術界中,一般認為「與本案有利害關系」主要是指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涉及相關人員的利益;「其關系」是指在前兩種情形之外的某種關系,諸如老上級、老部下、老同事、老同學、老朋友等;有可能影響秉公辦案的,但是必須以「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為前提條件,不能不加分析的一律迴避。」除了這三種情形,《若干規定》還增加了若干種情形,如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訴訟代理人的;審判人員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同時還規定了參與五種不法行為的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也必須迴避。雖然這些情形也可以概括為「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的」,但是更為明確的法律規定對司法實踐的統一無疑是有巨大幫助的。同時,這些補充性質的規定,也為完善民事訴訟迴避事由提供了思路和啟示。

四、迴避的法律後果

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該案的工作,除非需要採取緊急措施;但被駁回申請的當事人申請復議的,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該案的工作。關於「緊急措施」的范圍,法律缺乏明確的界定,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為,主要是指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迴避的另一個法律後果,是法院作出迴避決定後,被決定迴避的人員已完成的有關工作是否有效。對此,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有學者認為對被決定迴避的人員已完成的訴訟行為應當一律規定為無效,也有學者認為應當區別情況對待,若審判人員被決定迴避,則由審判長或更換後的審判長對該迴避人員所作的訴訟行為進行審查,違反法定程序的行為才被認定無效,但鑒定行為一律無效。」筆者認為兩種思路各有利弊,本文將在其後闡述自己的觀點。

五、違反迴避制度的法律責任

《民事訴訟法》並沒有對違反迴避制度的法律後果及法律責任作出明確規定,但是在第153條、第179條涉及上訴案件、再審案件的法律條文中有如下內容「原判決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由此可見,應當迴避而未迴避的案件由於程序的不合法,效力也是有瑕疵的。但是在上訴案件中,如果僅違反法定程序,而未影響案件實體判決、裁定的,並不在發回重審的范圍之列。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我國重實體、輕程序的司法理念。慶幸的是,這種做法在《若干規定》中被修正過來,《若干規定》第6條對違反法定程序、不執行迴避的情形作出了「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規定。

Ⅳ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審判人員應當迴避的情形包括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系的;(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四)與本案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的;(五)本人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Ⅳ 民事訴訟法是否可以申請法院迴避

當事來人可以申請迴避的人員不自僅限於審理本案的審判人員(包括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如
果本案的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有法律規定的必須迴避的情況,當事人也可要
求他們迴避。對執行人員在執行過程中的迴避問題參照申請審判人員迴避的規定執行。
當上述可適用迴避的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
系或者與訴訟代理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時,必須迴避。另外,如其
本人或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本人與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關系從而可能影響案件公
正處理的,也必須迴避。這里所說的「其他關系」是指除了與案件有利害關系和與當事人有
近親屬關系之外的特殊親密或有仇嫌關系,從而足以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情況。
所以,法院只要有管轄權,就能審理,而不存在申請法院迴避的說法。
佛山唐達律師(廣東傑泰律師事務所)

Ⅵ 民事訴訟法迴避程序是什麼

法律分析:迴避制度,是指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判,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第四十七條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通知復議申請人。

Ⅶ 關於民事訴訟迴避的問題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熱點內容
法學小法師 發布:2025-08-21 18:23:40 瀏覽:675
商法范健第四版ppt 發布:2025-08-21 18:19:21 瀏覽:407
司考訴訟法用薄講義 發布:2025-08-21 18:19:19 瀏覽:5
轉發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1 18:17:56 瀏覽:402
電信條例修改 發布:2025-08-21 17:43:25 瀏覽:479
律師說法欄目 發布:2025-08-21 17:40:33 瀏覽:466
違反公司法的會計法律風險 發布:2025-08-21 17:30:59 瀏覽:448
勞動法強化實踐作業 發布:2025-08-21 17:30:21 瀏覽:314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 發布:2025-08-21 17:21:11 瀏覽:804
陽曲司法局 發布:2025-08-21 17:20:55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