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法合一
1. 被告能否向法院申請追加第三人
從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來看,追加當事人是指人民法院發現對訴訟標的具有共同權利或義務的當事人未參加訴訟時,依照職權追加其為案件的原告或被告的訴訟行為。此項工作並非每一案件在審理前的准備過程中都必須經過的程序,追加當事人只存在於必要的共同訴訟中,普通的共同訴訟不會發生追加當事人的問題。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以共同訴訟人之間對訴訟標的的關系,可分為必要的共同訴訟和普通的共同訴訟。若爭議的訴訟標的是同一的共同訴訟,是必要的共同訴訟;爭議的訴訟標的是同種類的共同訴訟,則是普通的共同訴訟。所謂必要的共同訴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為兩人以上。這是共同訴訟的本質特徵,也是區分共同訴訟與單獨訴訟的標准。訴訟主體為二人以上的多數當事人這一特徵,給共同訴訟帶來了一系列獨特的問題,如共同訴訟人中一人來參加訴訟當事人是否適格,多數當事人訴訟行為的關系如何等。
二、訴訟標的是共同的。只要多數當事人在同一訴訟程序中進行訴訟,就能夠構成共同訴訟,即使多數當事人在同一訴訟程序中相互獨立地各實施各的訴訟行為,也不妨礙成立共同訴訟。
例如,合夥關系中基於合夥財產的訴訟,共同繼承人基於被繼承財產的訴訟。在實體法律關系中,當事人存在共同的利害關系,享有共同的權利或者承擔共同的義務,這體現在訴訟法律關系中即訴訟標的是共同的,它要求共同訴訟人必須一同起訴或應訴;未一同起訴或應訴的,應予以追加。對於必要的共同訴訟,法院應當合並審理,且作出合一判決,避免因分別審理和判決導致分割實體權利義務的內在聯系,造成相互矛盾的判決。
所謂普通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兩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的,法院將其合並審理的訴訟。訴訟標的是同種類的,是指各個共同訴訟人與對方當事人爭議的法律關系的性質相同,即他們各自享有的權利或承擔的義務屬於同一類型。例如,加害人對數人實施了加害行為,數個受害人作為共同訴訟人分別向加害人提出損害賠償請求。在普通的共同訴訟中,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都是各自獨立的,只是因為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或者在性質上是同一類型的,基於審判上的便利,法院予以合並審理。普通的共同訴訟中,當事人之間沒有共同的權利義務關系,不是必須共同參加訴訟,因此,不會產生追加當事人問題,人民法院也不得擅自追加。
2. 怎麼注銷一個公司,要具體每個流程的操作
首先:去北京工商局注銷公司的國、地稅登記證:先到國稅部門拿表格,按照上面的要求填寫,簽字,蓋章,繳納發票,補稅,等到收回國稅稅務證,你會接收一張國稅注銷稅務登記通知書;其次拿著通知書,到地稅去填寫表格,補稅後同樣會有通知書給到你,如果公司有稅務問題,需要提供所有的報表憑證賬本以及銀行對賬單。
公司注銷流程
下面是北京公司注銷需要准備的材料:
一、到公司主管工商局辦理公司注銷備案:
1、營業執照復印件;
2、股東大會決議;
3、公司原始檔案;
4、去工商局領取表格。
二、登報報告:
1、公司營業執照復印件、公司股東會決議復印件;
2、法人代表身份證復印件;
3、公告內容(注銷前成立的清算組,准備注銷請各債權債務人自見報45日內到我公司清算小組辦理債權債務事宜);
三、登報報告在45個工作日後,再次到工商局辦理注銷申請:
1、公司營業執照原件(正副本);
2、稅務注銷證明文件;
3、公司股東會決議;
4、公司清算報告;
5、工商局領取的表格;
6、公司原始檔案;
四、到質監局注銷代碼證:
1、營業執照注銷證明文件
2、代碼證原件(正副本)
以上就是北京公司注銷的步驟以及准備的資料。
3. 破產法是集實體與程序內容合一的綜合性法律嗎
破產法既涉及實體法律,如破產中的合同的處理,合同法,勞動人事關系處理,勞版動法,勞動合同法,破產權犯罪,刑法等,有涉及程序問題,破產程序,民事訴訟中的財產保全,凍結和扣押等等。
破產法包含廣泛,是集實體與程序內容合一的綜合性法律
4. 誰能找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法 兩者合一的中英文對照。。萬分感謝
海商法有中英對照版的實體書,網上找估計很難,有版權問題。
海事訴訟法的話嘛……中國沒有海事訴訟法法典,海事訴訟相關規定散見於民訴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海商法及相關司法解釋。
5. 案子在檢察院:檢查院要公訴到法院時候才會簽認罪並認罰嗎
為推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全面有效落實,近日,我院牽頭與閬中市人民法院、公安局、司法局會簽《關於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細則》共29條,從五個方面對該類案件辦理中的具體要求進行了細化規范。
NO1
明確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的適用條件。 《細則》按照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明確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的適用條件、適用范圍,並明確了應當慎重適用的侵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犯罪性質惡劣、主觀惡性大、慣犯累犯等情形。
NO2
明確了從寬幅度標准和量刑幅度范圍。 《細則》明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越早自願認罪認罰的,應當給予越大的從寬幅度,《細則》要求,對於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檢察機關提出的量刑建議幅度應當不超過6個月,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提出確定刑期的量刑建議;對於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量刑建議幅度應當提出不超過二年。
NO3
明確了權利告知及程序啟動、回轉等機制。 在權利告知方面,《細則》明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均應當進行認罪認罰從寬的權利告知;人民檢察院將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委託辯護人告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告知法律文書「三書合一」。在程序啟動方面,《細則》規定,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認罪認罰的,公安機關應在起訴意見書中載明;在審查起訴階段認罪認罰的,檢察機關應立即啟動相關程序;在審判階段認罪認罰的,人民法院應告知人民檢察院,由人民檢察院審查後提出量刑建議、簽署具結書,再移送人民法院按認罪認罰案件程序辦理。在程序回轉方面,《細則》分別對審查起訴階段、起訴後法院開庭審理前、庭審過程中人民檢察院終止認罪認罰程序的情形進行了細化規定。
NO4
明確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中速裁程序的適用。 《細則》規定,對適用速裁的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人民檢察院一般在受理後10日內提起公訴,對可能判處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罰的案件可延長至15日;人民法院一般應當在10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罰的案件可延長至15日;速裁程序庭審不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當庭宣判,但應當當庭核實被告人認罪認罰及適用速裁程序的意見,在宣判前聽取被告人最後陳述;速裁程序庭審可以採取多案集中開庭,集中核實被告人身份,分別聽取被告人最後陳述,集中宣判的方式。
NO5
明確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的審判監督及風險防控機制。 《細則》要求,在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中,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未採納其指控罪名和量刑建議確有錯誤的,應當區別情況提出糾正意見或者抗訴。對被告人僅以量刑問題為由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及時向被告人進行說明並建議其撤訴,經說明被告人仍堅持上訴的,人民檢察院應依法提出抗訴。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應當建立健全認罪認罰案件風險防控機制,將自願性審查、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作為重點,堅決杜絕刑訊逼供、暴力取證或者權錢交易、放縱犯罪等情形。
此外,《細則》還就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的法律援助、社區矯正調查評估、文書製作以及公、檢、法、司之間的協調配合等進行了詳細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