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與民事訴訟法的關系

民事與民事訴訟法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0-12-20 22:58:11

1. 請問民法通則與民事訴訟法有區別嗎謝謝!

有區別。《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這是兩個法律。前者是回實體法,後者是程序法。

(一答)《民法通則》

《民法通則》是我國最基本的民法,它是用來調整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是實體法。

(二)《民事訴訟法》

法規定的是當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發生糾紛以後,向法院起訴應該遵循的程序。是程序法。

2. 民法和民事訴訟法的區別是什麼

一、復概念上的區別民法通則是制我國對民事活動(即指公民或者法人為了一定的目的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行為)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民事訴訟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關於調整民事訴訟活動,確定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
二、保障權利方面民法通則保障民事權利;民事訴訟法則是從訴訟程序上保障公民通過司法獲得救濟的權利。
三、所屬的法律分類不同民法通則屬於實體法,民事訴訟法則屬於程序法。二者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當然以上民法通則與民事訴訟法的區別絕不是二者區別的全貌,僅僅是一些較為明顯的區別。

3. 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關系是

民事訴訟法與相鄰實體法的關系如何?答:(要點)民事訴訟法與相鄰實體法是形式回和內容的關答系。形式離不開內容,內容要用一定的形式來表現。民事實體法和民事訴訟法是相互獨立、相互配套的法律,實體法是規范民事行為,調整一定社會關系的有效武器,而民事訴訟法則是表現實體法行使力的法律形式,二者相互依存。

4. 婚姻法與民事訴訟法的關系

盡管婚姻法與民法存在著很多的區別,但是他們之間的聯系又是絕對不能輕視的:
第一,民法的一般原理、原則大都適用於婚姻法。雖然婚姻法與民法有很大區別,但是他們調整的對象都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及身份關系,民法經歷了長久的發展過程總結了一系列相對完備的基本原理與原則,由於調整對象的相似性,諸如平等、自願等最基本的原理與原則也大多一樣適用於婚姻法。這是婚姻法與民法相同相容的基礎。在具體的法律條文上,我國民法通則中的有關公民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監護、宣告失蹤等規定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中也同樣具有直接或間接的依據與適用作用。
第二,從法律發展的趨勢上看,婚姻法也會向民法繼續靠攏。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經濟關系越來越成為法律調整的中心,身份關系在法律調整中被逐漸弱化,婚姻法在調整內容上也由以前的單純側重調整身份關系轉為兼顧調整財產關系,因此婚姻法必然會因內容的發展變化而逐漸向民法靠攏。
第三,從調整方式上來講,婚姻法必須藉助於民法的調整方式。法律調整社會關系必須以行為為調整對象,而婚姻法是相對典型的身份法,以調整身份關系為主,而身份關系很難被直接地調整,婚姻法現在在調整方式的立法上並不發達,所以婚姻法要想真正有效地調整婚姻家庭關系,必須藉助調整方式立法發達的民法。此外,我國民法通則中的諸如公民享有婚姻自主權、禁止干涉婚姻自由等規定是專為調整婚姻家庭關系而制定的。
第四,從法律部門之間的內容平衡來看,婚姻法如果獨立為一個法律部門的話,以其現有的法律規范很難與其他法律部門平衡;而婚姻法若不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唯有與民法更為接近,才能夠與其他的民事法律共同構成完整的私法部門。順應我國民法典緊鑼密鼓准備出台的現實需要,服務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現實,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婚姻法從屬於民法的法律體系地位,准確把握其民事特別法的定位,在未來的婚姻立法工作中,指導對現行婚姻法的修改與完善,使我國婚姻法更好地發揮維護家庭和睦,保障社會和諧的積極作用

5. 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關系

「訴訟法」是程序法、是保障「實體法」得以貫徹執行的途徑。

  1. 民事訴訟法是維護民事實體法能夠得以貫徹執行的程序保障。

  2. 民事訴訟法是維護民事實體法權益和地位的基本保障。

6. 民事訴訟法與民法的關系

民法復是調整平等主體制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一系列法律規范的總稱,而民事訴訟法是用來調整平等民事主體間關於民事權利義務的民事社會糾紛一系列的法律;民法是實體法律用於規范具體的權利義務,民訴則是用於規范民事糾紛活動和民事訴訟關系屬於程序法,

7. 民法和民事訴訟法的區別。。

民法是實體法,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這是二者最主要的區別。

1、概念上的區別。

民法通則是我國對民事活動(即指公民或者法人為了一定的目的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行為)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民事訴訟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關於調整民事訴訟活動,確定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

2、保障權利方面。

民法通則保障民事權利;民事訴訟法則是從訴訟程序上保障公民通過司法獲得救濟的權利。

3、所屬的法律分類不同。

民法通則屬於實體法,民事訴訟法則屬於程序法。二者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

4、規定的義務和全力不同。

民法是規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義務和權利,而民事訴訟法則是規定公民通過怎樣的手段、方法、程序去保障權利的實現、義務的履行。

比如關於合同的問題,《民法》規定什麼樣的合同是有效的,而《民事訴訟法》就是根據民法的相關規定通過法庭審理等手段,以判決等形式明確某一具體合同是否合法。

5、解決的問題不同。

民事訴訟法解決的是程序方面的問題,而實體法解決的是現實的生活中遇到問題我們怎麼去解決。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民事訴訟法發是調整訴訟活動的。

(7)民事與民事訴訟法的關系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與民法是和諧統一的有機整體,它們以體現民眾的基本意志為立足點,以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為共同目標,以民事訴訟為集中表現方式,互相銜接、互相影響、互相作用。

法的分類,就是以一定的標准將法與法之間的界限廓清,法的分類問題解訣的就是法與法之間的一種界限和邏輯結構的問題,是法理的一個基本內容。目前我國學界上法的分類范圍從形式或技術上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法的一般分類;二是法的特殊分類。

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分類就是一種法的一般分類方法,是以法所規定的內容不同為標准進行的分類。

所謂的實體法就是一般規定主體的權利、義務或職權、職責關系為主要內容的法,如民法、刑法行政法

而所謂的程序法就是通常以保證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得以實現或保證主體的職權和指責的履行所需的程序或手續為主要內容的法,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

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分類是基於他們的主要內容而成立的,這種分類並不是絕對的,一-方就不會設計另一方的內容,而是相對的。

同樣的道理,關於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之間也存在類似的關聯,民法和民事訴訟法並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溝壑,二者之間有著不可割開的內部聯系。因此,正確把握二者這層關系對於正確認定他們的關系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8. 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的關系是什麼

1、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起訴和審理期限不同

《民法通則》規定 ;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 」特殊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或二十年。《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 , 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 , 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2、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中訴訟權利不同

在民事訴訟中由於主體的可變動性雙方當事人都有起訴、反訴和撤訴的權利,在處分權上,民事訴訟的主體享有很強的自由性, 這體現在起訴的不同階段當事人都可以按照自由意願變更或者調解自己的訴訟請求,這在民事訴訟法中的可調解也可體現。

在行政訴訟中由於主體的確定性,即只能是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因此起訴、撤訴的權利只存在與原告,同樣被告也無反訴權。在處分方面被告也無權任意變更其之前所作的行政行為,同樣,行政訴訟中不允許調解也是訴訟權利不同的體現。

3、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舉證責任不同

在民事訴訟法中舉證責任歸屬於提出主張的當事人,即誰主張誰舉證。而行政訴訟法中規定被告應付證明責任。

4、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的性質與任務不同

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 , 審理和解決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等的活動 , 以及在這些活動中產生的訴訟關系。民事訴訟是解決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主要解決的是私權利之間的糾紛。

行政訴訟則是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當事人的基本權益,依照訴訟法規定,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訴訟法的任務也不是單純解決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糾紛,同時,通過行政相對人的行政訴訟也可以起到監督與完善行政立法與執法的後果。

(8)民事與民事訴訟法的關系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的區別:

1、二者受理的機關不同。行政訴訟由法院受理;行政復議由行政機關受理。一般由原行政機關的上級機關受理,特殊情況下,由本級行政機關受理。

2、二者解決爭議的性質不同。人民法院處理行政訴訟案件屬於司法行為,適用行政訴訟法;行政機關處理行政爭議屬於行政行為的范圍,應當適用行政復議法。

3、二者適用的程序不同。行政復議適用行政復議程序,而行政訴訟適用行政訴訟程序。行政復議程序簡便、迅速、廉價,但公正性有限;行政訴訟程序復雜且需要更多的成本,但公正的可靠性大。行政復議實行一裁終局制度;而行政訴訟實行二審終審制度等。

4、二者的審查強度不同。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原則上法院只能對行政主體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而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行政復議機關可以對行政主體行為的合法性和適當性進行審查。

5、二者的受理和審查范圍不同。《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對於受理范圍均做了比較詳細的規定。從列舉事項來看,《行政復議法》的受案范圍要廣於《行政訴訟法》。

此外,《行政復議法》還規定對國務院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等規范性文件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審查申請。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監督,且各有所長,不能互相取代。因此,現代國家一般都同時創設這兩種制度。在具體的制度設計上,或將行政復議作為行政訴訟的前置階段;或由當事人選擇救濟途徑,或在當事人選擇復議救濟途徑之後,仍允許其提起行政訴訟。

9. 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區別

1、二者規定內容之別

從規定內容上分析,民事訴訟法為程序法,是有關法院司法程序的法律;民商法是實體法,是規定和確認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主要內容的法律。

二者表現為手段與目的的關系,即民事訴訟法要以民事實體法為依託,民事實體法又需要民事訴訟法來保障。

2、二者規定內容有實體與程序之別

(1)民事實體法無需所謂辯論原則、監督檢查這類偏於程序意義上的原則;

(2)民事訴訟法由於其程序法的剛性也不適於適用公序良俗原則;

(3)誠實信用原則在二者中的適用存在差異,民事實體法中,其重在補充法律漏洞,彌補成文法的不足,而民事訴訟法中民事訴訟的嚴格性決定了誠信原則應該改力求具體化。

3、二者基本原則之別

民事訴訟法可調解民事糾紛、糾正相悖於民事實體法精神、目的的個案,可視作民事實體法的延伸:民事實體法律崇尚平等、誠信、意思自治,民事訴訟法中也分別有訴訟地位平等、誠實信用、處分原則與其相對應。

(9)民事與民事訴訟法的關系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關系:

從功能實現角度探究,二者能相互促進,共同實現對公民民事權益保護、維護社會秩序的終極目標。

一方面,民事訴訟法是民事實體法內在生命力的表現,訴訟制度是解決民事糾紛最終、最有效、最權威的方式,當民事實體法規定的內容沒有得到實施,民事訴訟法對其進行個案糾正以保證民事實體法規定的有效落實。

另一方面,民事訴訟法的適用以民事實體法規定為基礎,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民事實體法的一些規定也有助於民事訴訟的進行。

10. 民法與民事訴訟法的區別

前者是實體來法,規定的是源具體民事關系,民事責任等。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後者是程序法,保護當事人行使民事訴訟權利,保證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施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熱點內容
信訪條例作文 發布:2025-05-14 18:46:24 瀏覽:19
長春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14 18:45:35 瀏覽:664
社會與法見涼山 發布:2025-05-14 18:39:32 瀏覽:844
山東省法律援助網上平台 發布:2025-05-14 18:39:27 瀏覽:450
樂平樂港法院 發布:2025-05-14 18:37:17 瀏覽:486
廣告表演者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4 18:29:30 瀏覽:743
道德經輕諾 發布:2025-05-14 18:29:27 瀏覽:506
澳門包圍立法會 發布:2025-05-14 18:23:22 瀏覽:621
法院周慶 發布:2025-05-14 18:22:31 瀏覽:615
上海政法學院咋樣 發布:2025-05-14 18:22:18 瀏覽: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