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事訴訟法不足
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⑵ 以前判決的證據不足,現在又出現新的證據符合刑事訴訟法的哪一條
刑事訴訟法中哪些法條體現了疑罪從無原則: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三)版項規定,證據不權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三)項規定,「缺乏罪證的自訴案件,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裁定駁回。第十二條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第一百四十條第四款規定,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的,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第七十四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規定的偵查羈押……期限內辦結,需要繼續查證、審理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第一百三十條規定「在偵查過程中發現不應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撤銷案件…… 第五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對於發現不應當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
⑶ 在刑事訴訟中法院審理階段發現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該怎麼辦
在刑事訴訟中法院審理階段發現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的相關規定:
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1、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2、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
3、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3)新刑事訴訟法不足擴展閱讀
案例:
被告人張某與被害人劉某由於生活瑣事發生矛盾。2002年10月6日,被害方糾集親朋好友共9人,攜帶木棒與刀具前往被告人家「出氣」。碰巧被告人在家也正和很多親戚聚會,他們看到被害方來勢洶洶時都想奪路而逃。經過一場「混戰」,被害方「一死四傷」、被告方有若幹人受傷。
經過偵查機關立案偵查,檢察官對張某以故意殺人罪起訴至法院。庭審中,被告人的辯護律師對控訴方的證據提出種種質疑,並指出證據幾乎都是被害方的人證,殺人工具至今沒有發現,證據單一而不充分且有作假之嫌疑,因此主張被告人無罪。
因此,法院把案件退回檢察院補充偵查。檢察院迫於證據不足的壓力以及被告人可能無罪釋放的風險,主動向法院提出,只要給被告人定個罪名,什麼樣的量刑都可以,法院就向被告人的律師作出承諾,只要被告人承認自己有罪,可以判緩刑立即「放人」。
最後被告方同意檢察官、法官的意見,他也被定為「故意傷害罪」,但有正當防衛、認罪態度好、配合審理工作的事由而判處緩刑。
⑷ 刑事訴訟法的那些法條有不足
沒有規定「米蘭達」原則,沒有明確寫明無罪推定、疑罪從無,對於律師限制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