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賠償的基數

勞動法賠償的基數

發布時間: 2022-02-27 07:49:44

㈠ 新勞動合同法補償金的計算

經濟補償金計算標准:勞動合同法規定,經濟補償金計算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此處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經濟補償金分段計算: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簽訂,試行後解除的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2008年1月1日起計算,勞動合同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經濟補償金計算年限:對於因用人單位的合並、兼並、合資、單位改變性質、法人改變名稱等原因而改變工作單位的,其改制前的工作時間可以計算為「在本單位的工作時間。另外,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的,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為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單位已經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新用人單位在依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計算支付經濟補償的工作年限時,不再計算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
經濟補償金計算基數:經濟補償金中的月平均工資是指勞動者在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月實際平均工資,而不僅僅是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基本工資。根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資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㈡ 按勞動法,如何計算工資賠償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二條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給。第三條用人單位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於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勞動部關於印發《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的通知第十八條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的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工資支付發生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依法向勞動爭議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勞動法賠償的基數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並可支付賠償金: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三)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四)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五)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㈢ 勞動法賠償二倍條件

用人單位應當支付二倍工資,包括二種情形:
一、違法解除合同應當支付的賠償金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八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合同的,勞動者可以主張繼續履行合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經濟補償金的二倍支付賠償金。
按《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金按勞動者本單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個月本人工資,滿半年不滿一年的時間按一年支付,不滿半年的按半年支付,坐高支付年限十二年。計算經濟補償金的本人工資,指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合同前十二個月本人平均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計件工資、各種補貼、津貼、加班工資、獎金和特殊情形下支付的工資。本人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低於最低工資的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二、未簽合同的二倍工資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從用工滿一個月的次日起支付二倍工資,截止時間為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一日;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自用工之日滿一個月的次日起至滿一年的前一日止應當支付兩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因此支付的二倍工資勞動者正常勞動工資報酬為基數。

㈣ 勞動法社保繳納基數

看你的說法,肯定你是想離職,但是又簽了培訓協議約定了服務期,你想以公司少繳納社保為由解除合同。根據本人剛剛的實踐,給你幾點建議作為參考:

1.對於社保繳納基數這個問題,國內絕大多數公司都沒有按照勞動法來繳納,即以勞動者上個月實際月收入作為基數繳納。不過即使是違法,勞動局和社保基金管理局目前也沒有去管,可能是考慮國內企業負擔問題,同時他們也沒那麼多人手,太多企業都違法了。但是,只要你去社保局主張,社保局會支持你的,准備好勞動合同和工資記錄去社保局投訴就行了,一般30天內可以補繳到位。

2.目前不能以公司少繳納社保作為理由,要求解除勞動合同,勞動局暫時不會管社保這塊的東西,你以這個理由要求解除合同的話,勞動局也不會支持你。

3.關於你的培訓協議,你主要關注下培訓的內容、形式和公司投入的費用。很多公司很簡單的崗前培訓也會要求簽培訓協議,其實這個協議簽了也沒有用。但是如果公司真的花錢對你進行了很專業的技能培訓,比如送你到專業培訓機構或請專業機構來公司培訓的話,在簽了培訓協議的前提下,你如果提前離職是應該賠償的,只是賠償數額跟投入費用之間的比例不能太離譜。由於沒有看到你實際的培訓協議,不能給你更多建議。但是培訓協議是目前阻止你離職的唯一問題,你可以到勞動局的法律援助中心咨詢下,免費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㈤ 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基數如何確定

《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後,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工資」標准如何確定?實踐中很多用人單位在計算經濟補償時,以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或基本工資作為計算基數,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這就必須理解「工資」的含義。 工資計算基數:《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53條規定,《勞動法》中的「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實踐中勞動者的工資一般有基本工資、應發工資、實發工資之分。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應當以勞動者的應發工資作為基數,而不是以基本工資、實發工資為基數。基本工資僅僅是勞動者工資的一部分,顯然不能作為經濟補償的計算基數,而實發工資並不能真實體現勞動者的工資水平,比如,用人單位不按規定支付加班費、剋扣工資等違法行為都可導致實發工資低於勞動者實際的工資,顯然也不能作為經濟補償的計算基數。《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㈥ 勞動法,有關於辭退補償金的基數問題,我們這個應該要求以什麼做為基數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在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希望可以幫到你!

㈦ 勞動法規定的經濟補償或賠償等計算時,是按基本工資的基礎上計算還是我每月拿到的工資總額上計算呢

《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㈧ 2015勞動法年假補償款基數

主動離職一般沒有經濟補償,被動離職可以按實際工齡申請補償;
不過如果公司在你在職期間確實沒有按實際工資繳納社保,到是可以申請仲裁;不過最後也就是給你補上社保。

㈨ 中國勞動法!出現勞動事故問題!賠償金額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應當認定為工傷,正式僱工依據《工傷保險條例》規定享受工傷醫療待遇,非法用工依據《工傷保險條例》與《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規定一次性賠償,在勞動能力鑒定之前進行治療期間的生活費、醫療費、護理費、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及所需的交通費等費用,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標准和范圍,全部由傷殘職工或童工所在單位支付。一次性賠償金數額應當在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職工或童工死亡或者經勞動能力鑒定後確定。勞動能力鑒定按屬地原則由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辦理,勞動能力鑒定費用由傷亡職工或者童工所在單位支付。

按照規定,一次性賠償金按以下標准支付:一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6倍,二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4倍,三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2倍,四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0倍,五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8倍,六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6倍,七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4倍,八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3倍,九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2倍,十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倍;死亡的為賠償基數的10倍。

賠償基數是指單位所在地工傷保險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

㈩ 勞動法賠償金標准

一、入職第2個月開始未簽訂勞動合同期間,你可以要求支付雙倍工資;

二、用人單位解除與你的勞動關系(或者說辭退、開除你)分以下三種情況,你自己對照下屬於哪種情況,應該支付經濟補償或賠償而沒有支付給你的,可以在1年內申請勞動仲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用人單位與你解除勞動關系,沒有任何理由,也沒有支付任何經濟補償的,你沒有過錯不存在《勞動合同法》39條規定的情形,可以認定該用人單位行為屬於《勞動合同法》87條規定的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情形,應該支付你賠償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你2個月的本人工資,2N;

2、用人單位依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19條規定情形與你解除勞動關系的,其中符合《勞動合同法》46條規定的,應該支付你經濟補償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你一個月本人工資,N;符合《勞動合同法》第40條,並且沒有提前1個月通知你的還應多支付1個月工資作為代通知金,N+1;

3、你存在《勞動合同法》39條的規定的情況,用人單位與你解除勞動關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經濟補償,也不需要提前通知你;但是,這需要用人單位舉證並且書面通知你解除勞動關系。


相關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39、40、46、47、82、87條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19條


熱點內容
奶粉銷售法規 發布:2025-08-18 08:27:13 瀏覽:841
政策的法律效力期限 發布:2025-08-18 08:14:52 瀏覽:546
決策法官 發布:2025-08-18 07:54:23 瀏覽:115
山東省勞動法 發布:2025-08-18 07:54:14 瀏覽:91
武漢佘法院 發布:2025-08-18 07:36:55 瀏覽:222
司法領帶 發布:2025-08-18 07:36:54 瀏覽:1
城東區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5-08-18 07:31:21 瀏覽:437
司法鑒定所簡介 發布:2025-08-18 07:23:23 瀏覽:228
道德講堂三字經 發布:2025-08-18 07:23:18 瀏覽:491
法治萬載 發布:2025-08-18 07:22:06 瀏覽: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