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關於工傷的案例
1. 勞動法工傷條保險例第二十條第三款具體是什麼
工傷保險條例第20條第三款: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
2. 基於勞動法的工傷賠償的案件分析
1、案情介紹
申請人:張某,委託代理人:廖洪濤,四川蜀旺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四川某某建築勞務有限公司
2012年8月,申請人在被申請人承建的某項目商住樓二期工地上班時不慎受傷,被送往成都市某醫院住院治療8天,經診斷:1、左手食指背側電鋸傷伴伸指肌腱斷裂;2、左手拇指遠端缺損傷。申請人還稱其住院期間,被申請人沒有派人對其進行護理,也沒有支付伙食補助費。2013年1月經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為工傷。2013年4月經成都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傷情為傷殘玖級。
申請人於2013年6月申請仲裁,雙流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後組成獨任庭,於2013年7月開庭審理,申請人委託代理人已到庭,被申請人未到庭。現已審理終結。
仲裁請求: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81000元(9000元×9個月);2、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19110元(3185元x 6個月);3、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31850元(3185元×10個月);4、住院伙食補助費400元(50元x8天);5、停工留薪期工資20400元(300元×68天);6、護理費400元(50元×8天);7、營養費400元(50元×8天);8、差旅費597元,9、鑒定費439元。
被申請人未作答辯,經勞動仲裁委員會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審理。
2、法律分析
勞動仲裁委員會認為:申請人因工受傷的事實清楚,被申請人應當按照《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規定支付申請人工傷待遇。關於工資標準的問題,申請人主張工資按9000元/月計算,而被申請人未提供任何證據證明申請人的實際工資收入情況,應承擔舉證不利後果,故勞動仲裁委員會予以採信申請人的主張。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符合條例規定,勞動仲裁委員會予以支持;一次性工傷醫療和傷殘就業補助金,符合條例規定,勞動仲裁委員會予以支持;住院伙食補助費,根據四川省政府《關於貫徹實施國務院關於修改<工傷保險條例>決定的通知》(川府發 [2011]28號)第三條的規定,勞動仲裁委員會認可申請人每天享有16元的住院伙食補助費用;停工留薪福利待遇,參照《成都市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管理辦法(暫行)》及其附件2的標准,勞動仲裁委員會認可申請人享有2個月的停工留薪期;由於條例未規定護理標准,結合申請人的實際傷情,勞動仲裁委員會認可申請人每天享受50元的護理費;營養費,沒有法律依據,勞動仲裁委員會不予支持;申請人主張的差旅費即申請人為申請工傷認定而產生的查檔費和交通費,查檔費163元,應由被申請人承擔,交通費,沒有法律依據,勞動仲裁委員會不予支持;鑒定費,應由被申請人承擔。
3、判決結果
被申請人應支付申請人的工傷待遇為:一次性傷殘補助金81000元(9000元×9個月)、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1911 0元(3185元/月×6個月)、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31850元(3185元/月×10個月)、住院伙食補助費128元(16元×8天)、停工留薪福利待遇18000元(9000元×2個月)、護理費400元( 50元×8天)、查檔費163元、鑒定費439元,以上合計151090元。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實施國務院關於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的通知》。「川府發[2011] 28號」第二條,《成都市人民政府轉發省政府關於貫徹實施國務院關於修改<工傷保險條例>決定通知的通知》成府函[2 01 2]112號第三條之規定,仲裁裁決如下:
一、被申請人四川某某建築勞務有限公司於本裁決書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一次性支付申請人張某工傷待遇共計151090元。
二、駁回申請人的其它申請請求。
當事人對本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4、律師建議
在發生工傷事故後,若對方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應當積極的尋求法律幫助,因為勞動工傷賠償程序繁瑣、時間較長,勞動者在眾多的法律環節中只要是一步走錯,就必須承擔起敗訴的風險。
3. 關於工傷期的傷休及工資賠償的勞動法
工傷醫療期內,不必去單位報到,單位必須支付你正常上班的工資
如果不在醫療期內,就得回去上班,否則就是曠工,可以不必支付工資,還可以開除你
4. 勞動法案例分析
1、李某可以申請工傷。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條 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下列情形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一)在合理時間內往返於工作地與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單位宿舍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二)在合理時間內往返於工作地與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三)從事屬於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且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四)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八條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一)工傷認定申請表;(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第十九條第二款,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本案中,李某在下班回家途中被一輛大貨車從後面掛倒,大貨車應負主要責任,李某的工傷證明材料,如果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應由用人單位舉證證明,而李某是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請工傷的。
2、單位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一)項,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第二條 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第三條 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第五條 企業職工在醫療期內,其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費和醫療待遇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本案中,李某處於醫療期,因此單位不能在醫療期內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3、李某可以要求工資。
根據《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9條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是指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1—4級傷殘。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5. 勞動法 工傷賠償問題
1.工傷當時有無報警,如果報警,請保留出警記錄,你們單位應該在30日內申請工傷認定,如果單位沒有去申請,你們可以在一年內,申請工傷認定。
2.工傷認定所需資料: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八條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3.工傷認定後,你們的住院治療費用,由公司承擔,而且你們停工治療期間,公司發放正常工資。如果在異地治療,還需發放差補。
4.如果因為工傷引發的勞動力喪失,還應該去做勞動能力鑒定。
5.根據勞動能力鑒定結果,有不同級別的賠償。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三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第三十四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五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4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准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並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五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2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0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8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六條 工傷職工工傷復發,確認需要治療的,享受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和第三十一條規定的工傷待遇。
第三十七條 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的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直系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6. 勞動法案例
(1)在本案中,某餐飲有限公司提出只能先簽訂個月的試用合同,試用合格後再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是否合法?為什麼?
---------------------------------
回答,是否合法取決於將來會和員工簽訂的合同期限。根據我國勞動法規定:
第十九條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也就是說,如果公司訂立的合同期限在三年以上,可以簽訂三個月的使用合同,但正式合同未滿三年的話則不合法。
(2)在本案中,如果王女士與某餐飲有限公司簽訂了一年期的勞動合同,試用期應當是多長時間?
回答:應當是試用期不超過一個月,見上法條。
(3)對於勞動者在試用期內的工資支付標准問題,勞動合同法是如何規定的?
回答: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二十條: 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
案例二:2008年5月,某公司在人才市場招聘一名營銷部門經理,在該公司的招聘條件中,明確要求應聘者必須具有市場營銷本科學歷。男青年劉某持某大學頒發市場營銷專業本科文憑前來應聘,在招聘中,公司根據劉某提供的有關畢業證書和相關從業經歷,決定聘用劉某。公司與被聘用的劉某簽訂了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中約定:劉某月薪3000元、勞動合同期限為3年。勞動合同簽訂後,劉某正式開始進入公司工作,但是,在工作中,公司發現劉某的能力與學識都捉襟見肘,與其學歷明顯不符。公司經過調查,發現其文憑純系偽造,遂以「勞動合同無效」為由將劉某解僱。劉某不服,提出:或者繼續履行合同,或者給付提前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
請結合上述材料,撰文詳細敘述:
(1)在本案中,公司與劉某所簽訂的勞動合同是否有效?為什麼?
回答:屬於無效合同。
根據我國勞動法規定:
第二十六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由此可見,劉某的做法已經構成使用欺詐方式訂立勞動合同,符合二十六條的規定,因此合同無效。
(2)如果公司與劉某所簽訂的勞動合同無效,對於劉某已經付出的勞動,公司是否應當向劉某支付勞動報酬?為什麼?
回答:應當支付報酬。根據我國勞動法第二十八條 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3)如果公司解除與劉某的勞動合同,是否需要提前通知劉某?為什麼?
回答:不需要。
根據我國勞動法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其中第五項為: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即劉某欺詐行為導致合同無效,符合這項規定的內容。而用人單位必須提前通知的解除合同情形是第四十條規定的勞動者無過錯情況,第三十九條可以直接解除。
********************************************
案例三:(1)公司未與張某簽訂勞動合同,張某是否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為什麼?
回答:享受。
根據我國勞動法第十四條第三款: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張某在公司工作多年,應視為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因此應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2)公司未給張某繳納工傷保險,張某是否應當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為什麼?
答:應當。
根據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各類企業、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第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
公司應為其所有員工繳納工傷保險,當然也包括張某。不得以未繳納保險為由拒絕提供員工的工傷保險待遇,否則應負相關法律責任。
(3)在本案中,加害人已經對張某的損失進行了賠償,張某是否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為什麼?
回答:享有。
加害人對張某的損失賠償是承擔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與張某的工傷保險性質不同,並不沖突。
7. 勞動法關於工傷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一:工傷認定
(一):工傷條件
符合下列規定的,認定為工傷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
(二)醉酒導致傷亡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在上下班途中,自己摔傷的不算工傷。只有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的,才可以認定為工傷。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進城務工農民因工傷亡的,應否適用《工傷保險條例》請示的答復((2010)行他字第10號)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報送的《關於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進城務工農民工作時間內受傷是否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的請示》收悉。經研究,原則同意你院的傾向性意見。即:用人單位聘用的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務工農民,在工作時間內、因工作原因傷亡的,應當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工傷認定。
(二)工傷時限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申請期限可延長至30日。工傷職工或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一般來說,職工工傷保險待遇申請應當經企業簽字後報送。但如遇企業不簽字的情況,工傷職工或其親屬可以直接報送申請。
(三):材料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四)工傷認定申請表填表說明:
1、用鋼筆或簽字筆填寫,字體工整清楚。
2、申請人為用人單位的,在首頁申請人處加蓋單位公章。
3、受傷害部位一欄填寫受傷害的具體部位。
4、診斷時間一欄,職業病者,按職業病確診時間填寫;受傷或死亡的,按初診時間填寫。
5、受傷害經過簡述,應寫明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當時所從事的工作,受傷害的原因以及傷害部位和程度。職業病患者應寫明在何單位從事何種有害作業,起止時間,確診結果。
6、申請人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時,應當提交受傷害職工的居民身份證;醫療機構出具的職工受傷害時初診診斷證明書,或者依法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職工受傷害或者診斷患職業病時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聘用合同或者其他存在勞動、人事關系的證明。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還應當分別提交相應證據:
(一)職工死亡的,提交死亡證明;
(二)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提交公安部門的證明或者其他相關證明;
(三)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提交公安部門的證明或者相關部門的證明;
(四)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提交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其他相關部門的證明;
(五)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提交醫療機構的搶救證明;
(六)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提交民政部門或者其他相關部門的證明;
(七)屬於因戰、因公負傷致殘的轉業、復員軍人,舊傷復發的,提交《革命傷殘軍人證》及勞動能力鑒定機構對舊傷復發的確認。
7、申請事項欄,應寫明受傷害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提出工傷認定申請並簽字。
8、用人單位意見欄,應簽署是否同意申請工傷,所填情況是否屬實,經辦人簽字並加蓋單位公章。
9、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審查資料和受理意見欄,應填寫補正材料或是否受理的意見。
10、此表一式二份,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申請人各留存一份。
(三)工傷評級說明
1:私人所做傷殘鑒定評級沒有任何法律效力,即便做了,也是一張廢紙
2:建議去專門的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傷殘鑒定有專門的規定
3:如果想自己先看看能不能評級,可以參照傷殘鑒定標准
4:版面原因,這里就不列出傷殘鑒定標准,請自行查閱
5:對於問題中所述,誰都無法給你准確說你是什麼傷殘,因為傷殘需要有醫療報告。
二:工傷認定程序
一:申請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四)工傷認定申請表填表說明:
1、用鋼筆或簽字筆填寫,字體工整清楚。
2、申請人為用人單位的,在首頁申請人處加蓋單位公章。
3、受傷害部位一欄填寫受傷害的具體部位。
4、診斷時間一欄,職業病者,按職業病確診時間填寫;受傷或死亡的,按初診時間填寫。
5、受傷害經過簡述,應寫明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當時所從事的工作,受傷害的原因以及傷害部位和程度。職業病患者應寫明在何單位從事何種有害作業,起止時間,確診結果。
6、申請人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時,應當提交受傷害職工的居民身份證;醫療機構出具的職工受傷害時初診診斷證明書,或者依法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職工受傷害或者診斷患職業病時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聘用合同或者其他存在勞動、人事關系的證明。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還應當分別提交相應證據:
(一)職工死亡的,提交死亡證明;
(二)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提交公安部門的證明或者其他相關證明;
(三)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提交公安部門的證明或者相關部門的證明;
(四)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提交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其他相關部門的證明;
(五)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提交醫療機構的搶救證明;
(六)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提交民政部門或者其他相關部門的證明;
(七)屬於因戰、因公負傷致殘的轉業、復員軍人,舊傷復發的,提交《革命傷殘軍人證》及勞動能力鑒定機構對舊傷復發的確認。
7、申請事項欄,應寫明受傷害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提出工傷認定申請並簽字。
8、用人單位意見欄,應簽署是否同意申請工傷,所填情況是否屬實,經辦人簽字並加蓋單位公章。
9、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審查資料和受理意見欄,應填寫補正材料或是否受理的意見。
10、此表一式二份,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申請人各留存一份。
二:審核
工傷認定申請材料審核: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後,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折疊核實
工傷認定調查核實: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根據審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鑒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
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三:中止
中止:
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
四:決定
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五:送達
工傷認定結論送達: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工傷認定決定作出之日起20日內,將《認定工傷決定書》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送達受傷害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用人單位,並抄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認定工傷決定書》和《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的送達參照民事法律有關送達的規定執行。
1:關於王寶強離婚案件,需要說明的是單純的出軌不是法定的賠償事由。但是如果出軌的情況達到了重婚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況,那麼王寶強可以要求損害賠償。當然,這種賠償有物質損害和精神損害兩類,但是在本案中,基本上物質損害估計可能沒有
2:在現有的情況看,王寶強應該沒有法定賠償事由,因為馬諾的行為不符合婚姻法中重婚的情形,所謂的重婚是指有配偶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行為。也不符合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
3:至於民間所謂的凈身出戶在民法中沒有此類概念,也就是說凈身出戶沒有法律依據,如果一個渣男出軌,渣男完全可以不凈身出戶。
4:對於出軌導致凈身出戶或者少分財產等等,一般都是因為道德層面所引發的羞恥心,然後導致對方在某一方面作出讓步。
5:法律依據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工傷賠償
如果符合工傷條件,應當按以下規定賠償
1:工傷工資照發,報銷醫葯費,一般沒有獎金和績效獎勵。
2;接受工傷醫療期間的工資按月支付;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護理費傷殘津貼一次性發放。
3:相關法律:《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一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第三十四條 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准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
第三十五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第三十六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准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並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七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8. 勞動法 工傷!詳細見補充說明!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一定是工傷。
1)在醫療期間享受如下待遇:
① 工傷職工符合規定治療工傷或職業病所需的掛號費、住院費、醫療費等醫療費用全額報銷。
② 工傷職工需要住院治療的,由單位按照省內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三分之二發給住院伙食補助費;經批准轉外地治療的,所需交通住宿費用由單位按照職工因工出差標准報銷。
③ 工傷職工在醫療期內停發工資,改為由單位按月發給工傷津貼,標准相當於工傷職工受傷前的本人工資。
2)職工工傷或患職業病評定傷殘等級後,享受以下待遇;
①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的,應退出生產(工作)崗位,並享受以下待遇:發給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按照傷殘職工本人工資計發,分別為:24個月、22個月、20個月、18個月的標准。
同時按月發給傷殘撫恤金,分別為傷殘職工本人工資的90%、85%、80%、75%.評上護理依賴等級者,按月發給護理費,標准按完全、大部分、部分護理依賴三個等級,分別為當地上一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30%.完全護理依賴者中特別嚴重的按60%發給。
易地安家的,由所在單位一次性發給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個月的安家補助費,途中所需車船費、住宿費、行李搬運費和伙食補助費均由所在單位按照因公出差標准報銷。
② 傷殘等級被鑒定為五級至十級的,原則上由單位安排適當工作,並享受以下待遇:
發給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分別為傷殘職工本人工資16個月、14個月、12個月、10個月、8個月、6個月的標准。
傷殘程度被評為五至六級且單位難以安排工作的,經本人同意,可以退出生產、工作崗位,由單位辦理因工緻殘內退手續,並按月發給相當於本人工資70%的傷殘撫恤金。在此期間單位和個人繼續繳納社會保險費,直至符合退休條件時,按照規定辦理退休。
傷殘程度被評為七級至十級,職工本人願意自謀職業並經單位同意的,或者勞動合同期滿終止合同後本人願意另行擇業的,可以由單位發給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或者傷殘回鄉安置費。標准分別為20個月、18個月、12個月、6個月,同時終止工傷保險關系。
傷殘程度被評為七級至十級的,在勞動合同期內,單位確實難以安排適當工作、職工本人又不願意自謀職業的,由單位根據傷殘等級分別按月發給相當於職工本人工資60%、50%、40%、30%的生活費。
9. 中國勞動法對工傷怎麼規定
工傷是指勞動者在從事職業活動或者與職業活動有關的活動時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傷害和職業病傷害。又稱為產業傷害、職業傷害、工業傷害、工作傷害。
工傷賠償標准,又稱工傷保險待遇標准。是指工傷職工、工亡職工親屬依法應當享受的賠償項目和標准。未參加工傷保險期間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
那麼,勞動法規定的工傷認定標准有哪些呢?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這里的「工作時間」是指法律規定的或者單位要求職工工作的時間,如果單位在合法的前提下對其職工的工作時間有特殊要求,單位確定的時間就是工作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因工作受傷可認定為工傷,及「工傷」是由於工作直接或間接引起的傷害。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即遭受事故傷害時,只要認定與工作有關聯性即應認定是工傷;比如地震、廠區失火、車間房屋倒塌以及單位其他設施不安全導致的傷害。
(四)患職業病的。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般包括職業中毒、塵肺、物理因素職業病、職業性傳染病、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病、職業性耳鼻喉疾病、職業性腫瘤及其他職業病。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這里的"因工外出",是指職工不在本單位的工作范圍內,由於工作需要被領導指派到本單位以外的工作.這里的"外出"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到本單位以外,但是還在本地范圍內;二是指不僅離開了本單位,並且到外地去了."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是指由於工作原因直接或間接造成的傷害,包括事故傷害、暴力傷害和其他形式的傷害。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需要注意的是,職工雖不在本崗位勞動,但由於單位的設施和設備不完善、勞動條件或勞動環境不良、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職工傷害的,也應當認定為工傷。例如,由於單位鍋爐房的開水管安裝不牢固,導致職工在打開水的過程中被開水燙傷,職工的這種傷害應認定為工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