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勞動法中全民是什麼意思
Ⅰ 社保裡面的全民是什麼意思
社保裡面的全民是原來人們常說的「全民所有制企業」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國有企業」。
Ⅱ 新勞動法中對於大集體和全民有明確規定么
1、95年實施的是《勞動法》,08年實施的是《勞動合同法》,兩者不存在「新」與「舊」的不同(即不存在「新勞動法」)。
2、「大集體」和「全民」等稱謂是95年勞動法實施之前我國計劃經濟時期使用頻率較高的詞,但95年勞動法實施後,企業大量開始實施改制(涉及勞動者的就是身份的轉變),相應勞動者與企業間間也相應實施合同制。因此上述等稱謂也越來越僅具有「歷史意義」。
3、現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一般為勞動合同關系,區別與「大集體」「全民」等,現在勞動合同分為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4、關於不同勞動者之間如存在不平等待遇現象,如果有違同工同酬的可以向勞動部門投訴要求解決。
註:
a、《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實施後,同一工種已不再有大集體與全民、農民工與正式工的差別,在同一企業工作的勞動者應當同工同酬。
b、同工同酬作為一項分配原則也有相對性,即使相同崗位的勞動者之間也有資歷、能力、經驗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勞動報酬只要大體相同就不違反同工同酬的原則。
c、同工同酬的權利是勞動者的憲法權利。
5、勞動合同法中的集體合同不是指大集體。
註:
a、集體合同是工會(或職工代表)代表職工與企業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經協商談判訂立的書面協議。
b、集體合同制度的主要意義在於:
第一、由工會代表全體勞動者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同用人單位相抗衡,爭取到公平合理的勞動條件(集體勞動條件是本單位內的最低個人勞動條件)。
第二、勞動關系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個人勞動合同只需就特殊情況作出規定即可,簡化了勞動合同的內容,降低簽訂勞動合同的成本。
http://hi..com/lawyer0796/blog/item/df574b358d954949251f148b.html/cmtid/37863cd28f65680a3af3cfd4#37863cd28f65680a3af3cfd4
Ⅲ 勞動法是全民通用嗎
不是的,首先在年齡方面,勞動法規定了年齡段,只有在16-50(女性)60(男性)的勞動者才受到勞動法的保護。
其次,只有勞動者與勞動法規定的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才受到勞動法的保護。如,私人之間的僱傭就不能適用勞動法。
還有許多……不能詳盡……
Ⅳ 什麼是全民所有制職工身份
全民所有制職工是指在實行勞動合同制前就在該全民企業工作的員工,當時也叫做「正式工」與之相對的是「臨時工」。可是,自從1995年實行《勞動法》以後,就不存在這一差別了,統一都叫做「勞動合同制用工」了。
全民所有制企業是指企業財產屬於全民所有的,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商品生產和經營單位。全民所有制企業又稱為國有企業,但廣義的國有企業還包括國家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和國有獨資公司,全民所有制企業只是國有企業的一種。
自從1995年實行《勞動法》以後,全民所有制企業也依法實行了勞動合同制用工制度,即國有企業與勞動者之間也是勞動合同關系,適用《勞動法》調整,所以,全民所有制企業的員工工資報酬也是以勞動合同的方式確定的,在重新簽訂合同時或合同期間內由企業與員工協商一致,也是可以調整的。
(4)在勞動法中全民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是社會全體成員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一種公有制形式,同工業、交通運輸業中高度社會化的生產力相適應的。
它的特點是:在全社會范圍內,全體勞動者在生產資料所有關繫上是平等的,這不僅排除利用全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來剝削別人,而且排除了由於生產資料佔有上的不平等而引起的生活富裕程度的過份懸殊,並為在全社會范圍內有計劃地組織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提供了可能。
但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相對於共產主義階段的全社會所有制來說,還是一種不成熟的全社會所有制。這是因為國營企業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單位,還有自己的局部利益。
因此,企業經營好壞還同企業的局部利益和職工個人利益緊密聯系。只有到了共產主義階段,生產資料的全民所有制,才完全成熟為全社會所有制。
參考資料:全民所有制-網路
Ⅳ 事業單位的合同制工人和全民工人的定義和區別
都是屬於工人,事業單位現在就是在編和非在編的區別,工作一般屬於編制外,單位外聘的工作人員,都是沒有編制的。
勞動法中沒有「全民工人」這種用工方式。 合同制」即現行的勞動合同制度。但這一制度不僅是國企實行,其他各類企業也是實行勞動合同制的。
Ⅵ 最新勞動法是否規定全民合同制是正式的職工嗎
一,《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沒有做出正式或非正式的規定。
二,對於全民(央企,國企),外資,私營,個體都是屬於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合同」。
Ⅶ 新勞動法規定全民合同制了嗎
可以這么說,要求用人單位必須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非全日制用工除外
Ⅷ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有什麼區別
在生活中因為勞動的關系,我們經常聽到《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這兩種法律,
一、《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概念上的區別: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相聯系的其他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勞動法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獨立部門。
勞動合同法,是指關於勞動合同的法律,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勞動合同法一般是指所有關於勞動合同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上的勞動合同法就是指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勞動法》是勞動保障立法體系中的基準法,是《勞動合同法》的立法根據。可以說是《勞動合同法》的母法。
二、《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的總體區別
(一)、《勞動合同法》和《勞動法》名稱不同
前者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後者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在立法層次上,同為法律,在企業和勞動者中容易把勞動法稱為勞動法,把勞動合同法稱為新勞動法。
從立法歷程上對比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
199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八號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沒有作出任何的修改。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
2007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五號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二)、從立法內容上作出對比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立法內容
勞動合同法共分13章107條,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促進就業
第三章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
第四章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五章工資
第六章勞動安全衛生
第七章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
第八章職業培訓
第九章社會保險和福利
第十章勞動爭議
第十一章監督檢查
第十二章法律責任
第十三章附則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內容
勞動合同法被俗稱為新「勞動法」。新「勞動法」對勞動合同制度做了進一步完善。
勞動合同法共分8章98條,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勞動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第四章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第五章特別規定
第一節集體合同
第二節勞務派遣
第三節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監督檢查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八章附則
總體上來說:《勞動法》是勞動保障立法體系中的基準法,是《勞動合同法》的立法根據。可以說是《勞動合同法》的母法。在實際應用中兩者還是存在希望為的差別的
Ⅸ 社保的全民、勞務工、合同工什麼意思
1、全民:社保裡面的全民是原來人們常說的「全民所有制企業」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國有企業」。
2、合同工:工人直接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直接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關系;所有的福利待遇均在你單位享受,所有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的義務都由你單位來承擔。
3、勞務工:工人與勞務公司簽訂勞動合同,與用人單位簽訂上崗協議,與用人單位不產生直接的勞動關系;福利待遇由你單位與該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的派遣單位共同承擔。
(9)在勞動法中全民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社會保險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2、辦理社保中"職工性質"為勞務工和合同工的差別是合同工是與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的,單位要交社保,今後遇到問題適用勞動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