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完善刑事訴訟法證人出席

完善刑事訴訟法證人出席

發布時間: 2022-03-25 22:52:38

Ⅰ 如何理解新刑訴法對證人出庭范圍的規定

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證人出庭作證對於調查核實證據、准確認定案件事實具有重要意義。刑事訴訟法修正案立足於我國現階段證人出庭率低的現狀,在已有法律規定的基礎上,合理地界定了證人出庭的范圍。准確理解並正確適用刑事訴訟法修正案有關證人出庭范圍的規定,有助於在確保證人出庭作證、提高庭審公正性的同時,兼顧司法成本和效率方面的要求。 合理限定證人出庭范圍的必要性現行刑事訴訟法沒有設定證人出庭的范圍,只是原則性地要求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41條規定了可以不出庭的證人范圍,其中第三項從反向規定了應當出庭的證人范圍,即「其證言對案件的審判不起直接決定作用的」,「經人民法院准許的,證人可以不出庭作證」。根據該規定,大量案件中都存在對審判起直接作用的證人,這些證人都應當出庭作證。有學者假定該標准之下的證人出庭率為100%,同時在實證研究中將需要證人出庭的案件限定為存在事實爭議的案件,結果顯示,試點中證人應出庭率僅為5.3%。這也顯示出,有關證人應當出庭范圍的法定標准與實踐標准(即以事實爭議為基礎的標准)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表明立法與司法實踐存在嚴重的脫節,有必要立足司法實際對法律作出必要的修改完善。針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刑事訴訟法修正案通過建立強制證人出庭作證、證人補償和保護制度,努力推動證人出庭作證。但立足現階段的司法國情和司法資源,並非所有的案件、案件中所有的證人都需要出庭作證。換言之,在審判過程中要求全部證人出庭既無必要,也不現實。這就需要合理確定出庭作證的證人的范圍。有學者指出,證人出庭范圍的設定,應當以案件是否存在爭議為必要條件,以法官職權運作為保障條件,以實現訴訟經濟與實體真實為雙重目標。還有學者提出了設定證人出庭范圍的參考因素:第一,證人能否出庭。如果證人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地點出庭,應當要求其必須出庭;第二,證言是否重要。如果系對案件有決定作用的關鍵性證據,除十分特殊的情況外,應當要求證人出庭;第三,證言所證實的事實是否有爭議。如果書面證言所證實的內容得到控辯雙方的認可,且控辯雙方對使用書面證言沒有異議,證人可以不出庭。實際上,「兩高三部」2010年頒布的《關於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在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已經初步確定了應當出庭作證的證人的范圍,該規定第15條第1款規定:「具有下列情形的證人,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出庭作證;經依法通知不出庭作證證人的書面證言經質證無法確認的,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一)人民檢察院、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該證人證言對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的;(二)人民法院認為其他應當出庭作證的。」可見,對出庭作證的證人范圍作出必要的限定,已經在理論界和實務界達成了共識。 新刑訴法對證人出庭范圍所作的修正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在「兩高三部」《關於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縮小了應當出庭作證的證人的范圍。根據修正案的規定,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且該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出庭作證。可見,只有兼具上述三項條件,證人才有必要出庭作證。對於修正案對證人出庭范圍所作的更為嚴格的限定,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是立法機關基於司法資源和訴訟實踐的考慮對證人應當出庭作證的范圍所設定的最低標准,因此,對於符合上述條件的證人,司法實踐部門必須確保其出庭作證。與此同時,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司法機關可以逐步擴大證人出庭的范圍,不斷提高證人的出庭作證率。根據修正案的規定,立足司法實踐,在具體個案中,在證人具備出庭作證能力的前提下,要求證人出庭作證,主要需要考慮以下三個因素:第一,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是否有重大影響。只有當證人證言對於案件的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時,才有必要要求證人出庭作證。具體言之,如果特定的證人證言關繫到能否對被告人定罪,或者關繫到特定的量刑情節尤其是不利於被告人的量刑情節能否認定,就符合了證人出庭的第一個條件。如果特定的證人證言只是證明一些輔助性的事實,或者只是作為佐證使用,通常就沒有出庭作證的必要。第二,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是否提出異議。如果證人的庭前證言並未遭到對方當事人的質疑,也就意味著該證言得到了控辯雙方的合意認可,此時證人就沒有必要出庭作證。在證人證言對案件的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的情況下,如果對方當事人對證人證言提出了異議,這里的異議主要是指對證言真實性的異議,就意味著可能存在解決爭議的必要,此時就符合了證人出庭的第二個條件。有必要指出的是,為了確保集中審理,法院應當在庭前准備程序中及時徵求控辯雙方對證人證言的意見,以便盡早明確是否存在爭議,並在庭前解決相關的問題,避免當事人在庭審過程中提出上述異議導致庭審中斷,影響審判的順利進行。第三,人民法院是否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證。修正案並未將證人出庭的控制權完全交由控辯雙方來決定,而是將之作為人民法院的職權范圍。在證人證言對案件的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且對方當事人對證人證言提出異議的情況下,人民法院經審查如果認為證人確有出庭作證的必要,就可以要求證人出庭作證。如果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盡管符合修正案規定的第一、二個條件,但基於現有證據以及證人的庭前證言本身,可以確定證人的庭前證言具有真實性,例如該證人證言所證實的內容得到客觀性證據或者其他證據的有力佐證,且證言的收集程序、方式符合法律規定,足以認定該證言是真實的,也可以駁回當事人的異議,不要求證人出庭作證。不難發現,修正案對證人出庭范圍所作的規定,既考慮了證人方面的標准,即對於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的證言;又考慮了案件方面的標准,即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異議的案件,符合司法實踐的要求,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上述規定有助於將有限的司法資源運用到存在爭議的案件之中,進一步優化司法資源配置,既確保證人在必要的情況下出庭作證,也能夠提高案件的審理質量和效率。

Ⅱ 刑事訴訟中什麼情況下證人必須出庭

證人出庭並不是必須的,新刑事訴訟法對證人出庭作證制度予以了強制性規定,因而如若法院要求傳喚證人出庭,則一般其必須出庭。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且該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出庭作證。

人民警察就其執行職務時目擊的犯罪情況作為證人出庭作證,適用前款規定。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的,予以訓誡,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准,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

(2)完善刑事訴訟法證人出席擴展閱讀:

證人到庭後,審判人員應當先核實證人的身份,與當事人以及本案的關系,告知證人應當如實地提供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隱匿罪證應負的法律責任。證人作證前,應當在如實作證的保證書上簽名。

向證人發問,應當先由申請傳喚的一方進行,發問完畢後,對方經審判長准許,也可以發問。審判人員認為必要時,可以詢問證人。

詢問證人應當遵循以下規則:發問的內容應當與案件的事實相關;不得以誘導方式提問;不得威脅證人;不得損害證人的人格尊嚴。審判長對於向證人發問的內容與本案無關或者發問的方式不當的,應當制止。

對於控辯雙方認為對方發問的內容與本案無關或者發問的方式不當並提出異議的,審判長應當判明情況,予以支持或者駁回。向證人發問應當分別進行,證人不得旁聽本案的審理。

Ⅲ 刑事訴訟法證人出庭制度的新規定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
第五十九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第六十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第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六十二條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Ⅳ 刑事訴訟法證人出庭申請書

刑事訴訟法中證人強制出庭的條件:經人民法院通知,但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並且該證人不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的。因為對於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人民法院不得強制其到庭作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三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的,予以訓誡,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准,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處罰人對拘留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Ⅳ 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對證人保護制度是如何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六十四條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第六十五條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5)完善刑事訴訟法證人出席擴展閱讀:

實施案例:

西夏法院建成銀川市 首個「隱身」證人作證室

2018年11月28日,記者從銀川市西夏區法院獲悉,該院積極探索證人出庭作證保護機制,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建成銀川市首家「隱身」證人作證室,有效保護刑事案件庭審證人、鑒定人、偵察人員出庭作證時的身份信息安全,打消了出庭作證人員的疑惑和顧慮,有效促進和激勵了證人出庭作證。

證人作證室位於刑事法庭南側,與法庭一牆之隔,將證人與法庭在物理空間上完全隔開,證人可以通過作證室內的庭審現場視頻清晰地看到庭審全過程,並與審判人員、公訴人、辯護人及被告人進行「隔空對話」。

庭審現場除法官之外的其他人面前呈現的是經過馬賽克處理的證人圖像,經過人聲變音系統處理過的聲音。此舉使得證人在自身得到保護的同時,進一步還原案件真相,真正做到訴訟證據質證在法庭、案件事實查明在法庭。

除此之外,西夏法院通過細化規則提高證人出庭的可操作性,合理確定並逐步擴大應當出庭作證的證人、鑒定人、偵查人員范圍,要求關鍵證人「應出盡出」。在送達出庭通知書時耐心細致的進行解釋和說明,並根據規定給予人身保護,打消證人出庭的思想顧慮,緩解其緊張情緒。

今後,西夏法院將進一步完善證人出庭保護機制,促進證人保護機制的人性化、常態化運行,逐步提高證人出庭作證率,將庭審實質化改革工作推向深入。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華興時報-西夏法院建成銀川市 首個「隱身」證人作證室

熱點內容
刑法282 發布:2025-07-25 22:29:22 瀏覽:996
連帶責任需要法律明確規定 發布:2025-07-25 22:28:29 瀏覽:751
租車車主不承擔責任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5-07-25 22:23:59 瀏覽:311
信訪條例里 發布:2025-07-25 22:22:32 瀏覽:373
社會與法卧底林超華 發布:2025-07-25 21:50:10 瀏覽:19
民法物權王澤鑒pdf 發布:2025-07-25 21:41:01 瀏覽:812
關於防疫法律知識的手抄報圖片 發布:2025-07-25 21:20:11 瀏覽:401
cctv2016年2月16號早社會與法 發布:2025-07-25 21:19:56 瀏覽:241
羅馬法在西歐社會生活中完全消失 發布:2025-07-25 21:16:34 瀏覽:921
各國通常有統一的行政法典 發布:2025-07-25 21:04:11 瀏覽: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