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第79條第一款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79條第一款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3-26 01:05:24

A. 刑事訴訟法第79條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B.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條第一項之規定

1、刑事訴訟法第八十條第一項之規定:(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回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答發覺的。
2、此條法律規定的是刑事拘留的情形。
相關法律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條 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C.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條第一款之規定

第二百七十條 【侵佔罪】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3)刑事訴訟法第79條第一款規定擴展閱讀:

侵佔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於故意,即明知屬於他人交與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佔為己有。犯罪對象只限於三種財物:一是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二是他人的遺忘物,遺忘物不等於遺失物,也不同於遺棄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侵佔罪在中國刑法史上一直沒有明確的定義,就是在中國刑法第270條第一款的規定中也沒有使用「侵佔」一詞。因而在確定侵佔罪概念之前,有必要對「侵佔」一詞進行分析,因為「侵佔」是侵佔罪罪名中的關鍵詞,它代表了侵佔罪的主要內涵。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構成特徵:

1、侵害的客體是他人財物的所有權。本罪的犯罪對象為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和埋藏物。

2、客觀方面表現為將他人的交由自己代為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

3、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

4、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並且具有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目的。



D. 我想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條規定是怎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條是關於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刑事拘留的規定。刑事拘留時間一般為天,最長不得超過37天。

第八十條 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4)刑事訴訟法第79條第一款規定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中的拘留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在偵查過程中,遇到法定的緊急情況時,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採取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方法。

刑事拘留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拘留的對象是現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現行犯是指正在實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證據證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其二,具有法定的緊急情形之一。對於何謂緊急情形,刑事訴訟法第80條和第163條對於公安機關的拘留和人民檢察院的拘留作出了不同的規定。

民法院沒有刑事拘留權。法院擁有司法拘留的決定權,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 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除以上情形之外,在法院庭審過程中沖擊法庭的,或者有其他妨礙訴訟進行的行為,情節嚴重的,法院可以決定對其予以1000元以下的處罰,或者處以15日以下的拘留,不論何種拘留,均由公安機關執行不管是公安機關決定的拘留,人民檢察院決定的拘留,還是人民法院決定的司法拘留都一律由公安機關執行。

E.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 :

第一款: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第二款: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第三款: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5)刑事訴訟法第79條第一款規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的釋義:

第一款是關於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時限的規定。公安機關對於已經被拘留的現行犯和重大嫌疑分子,經過審查和進一步偵查後,認為有逮捕必要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寫出提請批准逮捕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審查批准。

這個時限在一般情況下是必須遵守的。考慮到有些案件重大、復雜,在三日以內難以對是否需要提請批准逮捕作出決定或者對案情爭議較大等「特殊情況」,法律允許公安機關將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的時限再延長一日至四日。

參考資料: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F. 如何理解刑訴法第79條第二款之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79條第二款說明了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會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會及時解除其強制性措施,也會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6)刑事訴訟法第79條第一款規定擴展閱讀

第七十七條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G.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第一款規定是

你好:下列條款(一)就是第一款。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 基層回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符合下答列條件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審判:
(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
(二)被告人承認自己所犯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的;
(三)被告人對適用簡易程序沒有異議的。
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建議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

H.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79條第1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79條第1款: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I. 刑事訴訟法強制措施第79條

第七十九條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釋義】本條是關於逮捕條件的規定。
2012年修改對本條作了以下幾處修改:一是將「社會危險性」細化規定為五種情形;二是對特殊案件應當直接予以逮捕的情形作了規定;三是針對實踐中對於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是否可以批准逮捕認識不一致的問題,對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措施,情節嚴重的,規定可以採取逮捕措施。
本條分為三款。第一款是關於一般逮捕條件的規定。根據本款的規定,逮捕應同時具備三個條件,才能依法逮捕:
第一,證據要件,即「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這里所說的「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一般是指同時具備下列情形:
(1)有證據證明發生了犯罪事實;
(2)有證據證明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
「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並不要求查清全部犯罪事實。其中「犯罪事實」既可以是單一犯罪行為的事實,也可以是數個犯罪行為中任何一個犯罪行為的事實。也就是說,只要有本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的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辯解、鑒定意見、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中的任何一種證據能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了犯罪行為,就達到了逮捕的證據要件,並不要求偵查人員把犯罪的所有證據都必須先拿到手,對主要犯罪事實都查清,達到「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程度。
第二,罪行要件,即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實施的犯罪行為有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刑罰的輕重,反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主觀惡性、社會危險性,也與其逃避或者妨礙訴訟的可能之間存在很大的正相關關系。用刑罰為條件可以有效衡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妨礙訴訟、逃避刑罰執行的可能性。一般來說,將較輕的犯罪排除在羈押范圍以外,對於法定刑較低或者可能判處較輕刑罰的犯罪,不採取羈押措施,有利於限制羈押措施的過多適用,也不會妨礙刑事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這就要求羈押措施要遵循比例性原則,即是否羈押以及羈押時間必須與所追究的犯罪行為的嚴重程度相適應。在羈押條件設計時,這一原則體現在對被適用者可能判處的刑罰的要求上,羈押並不針對所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必須是可能判處一定刑罰和刑期的罪犯。如果所犯罪行可能連徒刑都判不了,即表明所犯罪行的社會危害性較小,就無必要逮捕。因此本條規定了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實體要件。
第三,社會危險性要件。這里所說的社會危險性,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對社會造成危害的行為的可能。本款明確規定了五種社會危險性的情形:
(1)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羈押作為一種預防性措施,能保護公民免受極可能發生的重大犯罪的侵害,因此也確有必要。對於可能實施新的犯罪,一方面,從其已經實施的犯罪所體現的主觀惡性和犯罪習性進行考察,比如是否是慣犯、流竄犯等已經養成習性的罪犯,是否曾經被判處過刑罰,是否屬於累犯,被指控的犯罪是否屬於過失犯罪等各方面的因素確定。另一方面,如果有一定的證據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經開始策劃、預備實施某種犯罪的,也可以認定為可能實施新的犯罪。
(2)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行為,涉及國家的安全或者不特定多數人的人身、財產安全以及社會秩序和穩定等,對於具有這種現實危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採取強制措施時,應當慎重考慮。如果有一定的證據或者跡象表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正在積極策劃、組織或者進行准備,極有可能實施這類犯罪行為,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穩定,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就需要根據本條規定採取逮捕措施。對於只是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想法或者觀念,有較為充分的證據能夠表明不會實施危害社會危險的行為的,也可以不予逮捕。
(3)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即採取積極行動毀滅證據,包括銷毀已經存在的證據,製造假的證據或者對證據進行偽造、變造等改變證據本來特徵和信息;利用自己未被羈押的便利條件與其他同案犯建立攻守同盟、統一口徑;以口頭、書面或者以暴力、威脅、恫嚇、引誘、收買證人等形式對共同被告人、證人或者鑒定人施加不當影響,阻撓證人作證或者不如實作證,或者指使、威脅、賄賂他人採取這些方式阻撓證人作證或者不如實作證,從而影響對事實真相的查明,妨礙刑事偵查和審判等訴訟活動的。
(4)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接受舉報、控告等,是我國刑事訴訟中發現犯罪、查獲犯罪的一個重要方面,舉報人、控告人,包括被害人都是刑事訴訟中的重要證人,保護這些人不受打擊報復,不僅有利於鼓勵群眾同犯罪作斗爭,也有利於及時發現案件的真相。這里的打擊報復,包括採取暴力方法進行的傷害或者意圖傷害行為,也包括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進行威脅、恐嚇,對其人格、名譽進行的詆毀、攻擊,或者利用職權等進行的刁難、要挾、迫害等。

熱點內容
租車車主不承擔責任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5-07-25 22:23:59 瀏覽:311
信訪條例里 發布:2025-07-25 22:22:32 瀏覽:373
社會與法卧底林超華 發布:2025-07-25 21:50:10 瀏覽:19
民法物權王澤鑒pdf 發布:2025-07-25 21:41:01 瀏覽:812
關於防疫法律知識的手抄報圖片 發布:2025-07-25 21:20:11 瀏覽:401
cctv2016年2月16號早社會與法 發布:2025-07-25 21:19:56 瀏覽:241
羅馬法在西歐社會生活中完全消失 發布:2025-07-25 21:16:34 瀏覽:921
各國通常有統一的行政法典 發布:2025-07-25 21:04:11 瀏覽:648
民法訓誡 發布:2025-07-25 20:59:19 瀏覽:632
蕪湖法律援助中心在哪 發布:2025-07-25 20:56:42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