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部護士行政法
A. 我國現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是:
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比較完整的行政法典是:《唐六典》 麻,煩設;置,下最-佳.
B. 我國最早的行政法典是什麼
中國古代最早一部完整的行政法典
唐六典
C.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行政法典是什麼
《唐六典》全稱《大唐六典》,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質的法典。是我國現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
唐玄宗時官修,舊題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實為張說、張九齡等人編纂,成書於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是現存最早的一部會典,所載官制源流自唐初至開元止。六典之名出自周禮,原指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後世設六部即本於此。共三十卷﹐近三十萬字。開元十年(722)唐玄宗李隆基召起居舍人陸堅修《六典》﹐並親自製定理﹑教﹑禮﹑政﹑刑﹑事六條為編寫綱目﹐由麗正書院(後更名集賢院)總其事。在中書令張說﹑蕭嵩﹑張九齡等人的先後主持下﹐徐堅﹑韋述﹑劉鄭蘭﹑盧善經等十餘人參與修撰。開元二十六年撰成並注釋後﹐於次年由宰相李林甫奏呈皇帝。所以﹐書題為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
《唐六典》始撰時﹐准備仿照周禮六官安排體例﹐但實際上是以唐代諸司及各級官佐為綱目。首卷為三師﹑三公﹑尚書都省﹔以下依次分卷敘述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然後敘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內侍等五省﹐以及御史台﹑九寺﹑五監﹑十二衛和東宮官屬﹔末卷為地方職官﹐分敘三府﹑都督﹑都護﹑州縣等行政組織。
《唐六典》的正文記敘唐朝中央﹑地方各級官府的組織規模﹑官員編制(定員與品級)及其職權范圍。約佔全書三分之一的注文﹐或記職官沿革﹐或作細則說明﹐或附錄有關詔敕文書。正文所敘諸官司的職掌﹐多直接取自當時頒行的令﹑式﹐均屬第一手資料。注文所敘職官的沿革﹐多取自先代典籍。由於這些令式和典籍至今多有亡佚﹐所以《唐六典》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一向為學者所重視。《通典》﹑《舊唐書》﹑《新唐書》的作者都採用《唐六典》的材料﹐其職官部分基本上是依據《唐六典》撰成的。
《唐六典》最早的刻本是北宋元豐三年(1080)本﹐已佚。今存最古刊本為南宋紹興四年(1134)溫州刊刻殘本﹐僅存卷一至卷三第一頁﹐卷三﹑卷七至卷十五﹑卷二十八至卷三十﹐共計十五卷(內有缺頁)﹐分藏於北京圖書館﹑南京博物院﹑北京大學圖書館﹐現有中華書局影印本。明代有正德十年(1515)和嘉靖二十三年(1544)兩種刻本。清代有嘉慶五年(1800)掃葉山房本和光緒二十一年(1895)廣雅書局本。《唐六典》在國外流傳甚早﹐約在9世紀末成書的《日本見在書目》﹐即著錄有《唐六典》一書。日本現存古刻本有享保九年(1724)近衛家熙刻本和天保七年(1836)官刻本﹐以近衛本較好。1973年﹐日本廣池學園事業部影印《大唐六典》﹐系以近衛本為底本﹐吸收了玉井是博《南宋本大唐六典校勘記》的校勘成果﹐成為日刊《唐六典》的最佳版本。
唐六典詳目
三師:太師、太傅、太保。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省: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秘書省、殿中省、內侍省。
一台:御史台。
九寺:太常寺、光祿寺、衛尉寺、宗正寺、太僕寺、大理寺、鴻臚寺、司農寺、大府寺。
五監:國子監、少府監、軍器監、將作監、百工監、就谷監、庫谷監、太陰監、伊陽監、都水監。
十二衛: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左右羽林軍,諸衛折沖都尉府。
東宮官屬:太子三師、太子三少、太子詹事府、太子家令寺、太子率更寺、太子仆寺、太子左右衛率府、左右率府親府勛府翊府、太子左右司御率府、太子左右內率府。
地方職官:親王府、親事府、帳內府、親王國、公主邑司、三府都護州縣官吏。
D. 中國最早的行政法典是什麼
《唐六典》全稱《大唐六典》,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質的法典。是我國現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版典。權 唐玄宗時官修,舊題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實為張說、張九齡等人編纂,成書於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是現存最早的一部會典,所載官制源流自唐初至開元止。六典之名出自周禮,原指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後世設六部即本於此。
E. 我國第一部行政學著作《行政學的理論與實際》的作者是
我國第一部行政學著作《行政學的理論與實際》的作者是張金鑒。
當行政管理學在西方國家產生之後,中國學者很快就予以重視,加以引進和研究。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翻譯出版了美國學者所著的《行海要術》、《行政綱目》,日本學者蠟山政道所著的《行政管理學總論》、美濃部達吉所著的《行政法撮要》。
孫中山參考國外行政管理學的理論與實踐、結合中國傳統提出五權分立思想,中央與地方均權的思想,公開考試、擇優選官的思想等。同時,中國的一些高等院校也開始設立行政管理學課程。從30年代起,中國學者撰寫的行政管理學著作陸續問世。
其中最早、最系統的行政管理學專著是1935年出版的張金鑒所撰的《行政管理學之理論與實踐》。
(5)我國第一部護士行政法擴展閱讀:
張金鑒(1903—1989),字明誠,河南安陽人。畢生從事行政學教學與研究,成績卓著,被譽為「中國行政學之父」。
1935年,學成回國的張金鑒任國民政府中央組織部設計委員兼中央直屬江寧縣黨務指導委員會委員,不久即赴蘭州任西北日報社總編輯兼代社長。同年,受聘擔任河南大學教授兼訓育主任。
張金鑒在河南大學任教期間,主要講授行政學。1935年6月,由他撰寫的《行政學之理論與實際》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開中國行政學研究之先河,並被列為大學叢書。他以此著作為教材,為政治學系大三學生開設行政學課程,選修學生甚為踴躍。
講課時他並不照書宣講,而是補充大量的新知識、新材料。由於他學識廣博,講課認真負責,內容充實,條理清晰,勤於板書,便於筆記,因而深受學生歡迎。他對學生督策甚嚴,要求隨堂記筆記,期末對筆記進行評閱。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期中以撰寫研究報告代替課堂書面考試。
1989年10月22日,為行政學教育與研究奉獻了一生的張金鑒病逝於台灣。
F. 中國歷年來最早的一部法律是什麼
《周禮》是我國保存最早的系統完整的行政法法典,也是周朝統治者在總結夏商周歷朝統治經驗基礎上的具有集權制傾向的行政法典。影響了我國兩千多年的集權制社會的行政體制、原則、規范和基本制度,對世界行政制度的建立完善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其所確立的六官制度到後世逐漸衍化為六部制。是我國最早的憲法性文件的核心組成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於1949年9月29日頒布,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隨後起草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歷經四部,均以相應的年號作為區別。一般默認的憲法為最新版本,即八二憲法的2004年修正版。
共同綱領
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並且通過了起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1949年頒布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憲法,卻為憲法的訂立奠定了基礎。
五四憲法
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於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共4章106條。被稱為五四憲法。五四憲法是一部較為完善的憲法。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憲法,是在對建國前夕由全國政協制定的起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進行修改的基礎上制定的。
七五憲法
是一部有嚴重缺點、錯誤的憲法(可參閱文化大革命)。第二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於1975年1月17日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共30條,被稱為七五憲法。當時仍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所以帶有比較濃重的文革色彩。
七八憲法
第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於1978年3月5日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共4章60條。被稱為七八憲法。
八二憲法
我國當前現行憲法。1982年1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部憲法在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正式通過並頒布。並根據1988年4月1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進行了修正。
G. 我國行政法頒布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國家行政復管理的法律、法規制統稱為「行政法」,所以沒有一部具體叫「行政法」的法律。行政法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一千多部,在這里不可能一一列出。
H. 我國現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是什麼
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比較完整的行政法典是:《唐六典》
麻,煩設;置,下最-佳.
I. 什麼是我國行政法的基本法源
行政來法的涵義
1、含義:指源調整行政關系,規范和控制行政權的法律規范系統。
2、行政關系:指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因行使行政職權或接受法制監督而與外部國家機關、組織,個人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相互之間所發生的關系。作為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行政關系,主要指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發生的各種外部關系。
3、行政權:指憲法和行政組織法授予行政主體執行國家法律、政策,管理國家內政、外交事務的國家權力。
4、行政關系的基本內容:
行政管理關系行政法制監督關系:重要規定對行政主體行使職權行為的法制監督,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行政救濟關系內部行政關系:主要規定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調整內部行政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