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溯及力原則
1. <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相關行政法溯及力問題,能按從舊兼從輕的原則處理么或按新法
一,《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內議通過,容
2001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三號公布,
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是指對2002年9月1日發生的事情按以前的規定辦理,對2002年9月1日起發生的事情按現在條例的規定辦理.
以就是說,本條例無法律溯及力.
二,你在廣東,如認定你超生,需要交納「社會撫養費」應當按08年未婚生育一子,從出生日起60日內已補辦結婚證件.當時的《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處理。
引用法律規定;
《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的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2. 行政法適用的溯及力問題
《立抄法法》第八十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因此,理論上說,行政法有溯及既往的可能。不過成立的條件,除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還要有明確的「特別規定」。比如刑法第12條第1款的規定。
行政法沒有行政法法典,也就沒有統一規定過溯及力的問題,所以要判斷某些規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該法規是否有溯及力條款。否則,即使對相對人有利,也不能適用新規定。當然,行政機關自願適用新規定的除外,權當其自由裁量了。
所以本處罰很難適用新法。只能申訴下,希望能夠對你有所照顧。
以上屬個人看法。
3. 法不溯及既往原則作為法治原則的意義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項基本的法治原則。通俗地講,就是不能用今天的規定去約束昨天的行為。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過。法國民法典規定:法律僅僅適用於將來,沒有溯及力。在我國,「法無溯及力」同樣適用於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法具有指引作用,無論是確定的指引還是不確定的指引,都是為人們提供一個既定的行為模式,引導人們依法實施自己的行為。而新法頒布之前,並不存在新法提供的既定的行為模式,所以頒布後的新法就不能依據該模式對之前人們的行為去引導。換句話說,新法頒布前人們的行為,只能按照當時的法律來調整。另外,法還具有預測作用,即憑借法律的存在,人們可以預先估計相互間行為的法律後果。但是,未頒布的法,並不為人們預知,自然也就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因此,新法不具有溯及力。
誠然,「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已是多數法律通行的規則,但現實生活中,卻還存在著相反的做法。這使得一些需要法律保護的弱勢群體正為其未知的義務而承擔著不明的責任。南京某電子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位。該公司2003年4月至5月期間生產了醫療器械產品HYO3型臭氧消毒殺菌機,在當時特殊的非典時期,作出很大貢獻。然而葯監部門2005年5月卻對該期間生產的HYO3型臭氧消毒殺菌機以不符合注冊產品標准為由給予行政處罰。可事實上,該產品執行的標準是公司於2001年9月28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所取得的企業標准,而且法律允許其有效期至2004年9月。但處罰所適用的規定注冊產品標準的《醫療器械標准管理辦法》是在2002年5月出台生效,換句話說,葯監局以該公司當時並不存在的注冊產品標准不符合要求為由進行處罰,用2002年的新法約束2001年的行為。顯然,該處罰是錯誤的引用法律,違反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
法無溯及力的原則表現在國家不能用現在制定的法律指導人們過去的行為,更不能用現在的法律處罰人們過去從事的當時是合法而現在是違法的行為。以限制行政權力的擴張與濫用,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性,保護人們期待的信賴利益。否則,我們就會無法預測自己和他人行為的確定後果。在當權者的朝令夕改面前我們只能驚慌失措,淪為任人宰割的羔羊。
4. 行政法的溯及力問題!
按照「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按原規定執行,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5. 當同一位階的法律在某一問題上有不同規定,不能依據法溯及既往原則進行審判 求解釋
「法溯及既往」是指新的法律頒布後,對於頒布以前所發生的事件專和行為也發屬生效力。這是解決新舊法之間的效力問題,與法律位階的沖突無關。
法律位階的沖突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不同位階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之間的沖突。處於不同位階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由不同的權力機關制定,那麼適廂「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的原則,這也稱為效力等級原則,例如我國《立法法》在第78—80條就是以效力等級標准來確定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適用順序的。二是同一位階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之間的沖突。公認的規則有二,即特別法優先於一般法,新法優先於舊法。《立法法>第83條對這兩個規則進行了闡述:「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6. 行政法溯及力《立法法》84
《立法法》第八十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版溯及既往,但權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因此,理論上說,行政法有溯及既往的可能。不過成立的條件,除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還要有明確的「特別規定」。比如刑法第12條第1款的規定。
行政法沒有行政法法典,也就沒有統一規定過溯及力的問題,所以要判斷某些規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該法規是否有溯及力條款。否則,即使對相對人有利,也不能適用新規定。當然,行政機關自願適用新規定的除外,權當其自由裁量了。
所以本處罰很難適用新法。只能申訴下,希望能夠對你有所照顧。
以上屬個人看法。
7. 下列關於我國法的溯及力的表述,正確的是
你好
行政法按照「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按原規定執行,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更加嚴格。
行政法是比較特殊的,要注意。
這是對於行政權的控制與規范的要求
8. 關於行政法規溯及力的問題
《立法法抄》第八十四條襲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所以要判斷某些規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該法規是否有溯及力條款。否則,即使對相對人有利,也不能適用新規定。《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沒有溯及力條款,因此不能適用新條款。勞務人員難以要回押金
9. 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是什麼
法無溯及力的原抄則,表現在國家不能用當前制定的法律指導人們過去的行為,更不能用當前的法律處罰人們過去從事的當時是合法而當前是違法的行為。以限制國家權力的擴張與濫用,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性,保護人們期待的信賴利益。
法律具有指引、規范、調整作用,無論是確定的指引還是不確定的指引,都是為人們提供一個既定的行為模式,引導人們依法實施自己的行為。而新法頒布之前,並不存在新法提供的既定的行為模式,所以頒布後的新法就不能依據該模式對之前人們的行為去引導、規范或調整。換句話說,新法頒布前人們的行為,只能按照當時的法律來調整。
10. 什麼叫「法不溯及既往原則」
「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的具體含義如下:
1.從定義上來看:
(1)法律具有指導作用。無論是明確的指導還是無限期的指導,它都為人們提供了既定的行為模式,引導人們依法實施自己的行為。在頒布新法律之前,新法律沒有提供既定的行為模式。
(2)因此,頒布後的新法律不能根據模型指導前人的行為。換句話說,新法律頒布前人們的行為只能根據當時的法律進行調整。
(4)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則依新法處理。
4.上述諸種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既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又適應實際的需要,為絕大多數國家刑法所采,我國刑法亦采此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