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我國訴訟法的時效性是怎麼規定的

我國訴訟法的時效性是怎麼規定的

發布時間: 2022-04-05 05:56:17

❶ 民事訴訟法規定民事訴訟時效是多久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版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權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第一百八十九條規定,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❷ 民事訴訟時效法律上是怎樣規定的

民事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經過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權利,依法律規定其申訴權便歸於消滅的制度。不同的案子訴訟時效期間是不一樣的。一般是三年,有的是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對訴訟時效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民法通則》規定,下列案件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提起民事訴訟的條件: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2、有明確的被告。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一) 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二) 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三)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 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❸ 民事訴訟的訴訟時效有何規定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第一百八十九條規定,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❹ 行政訴訟法什麼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限

行政訴訟法中訴訟時效的法律規定:當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但是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訴訟時效是六個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❺ 行政訴訟法實施細則關於訴訟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實施細則關於訴訟時效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❻ 試述我國民事訴訟法對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是怎麼更多的

關於訴訟時效起算點的認定,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在民事審判實踐中,通常有以下幾種訴訟時效起算點:
1、有約定履行期限的債權請求權,以期限屆滿之日作為訴訟時效的起算點。
2、沒有履行期限的債權請求權,以債權人主張權利時作為起算點;債權人給予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的,則以該期限屆滿之日作為訴訟時效的起算點。
3、沒有明確法定期限的債權請求權。它同前類型有共通之處,但原因明顯不同。這一般是指發生於某些無效民事行 為的債權請求權。無效民事行為是指欠缺民事法律行為的有 效要件,不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後果的民事行為。根據《民 法通則》第61 條之規定,因無效民事行為取得財產的,應返 還給對方,有過錯方應賠償對方由此遭受的損失。實務中,有 關無效民事行為的訴訟請求主要為兩類;一是返還財產;二 是賠償損失。由此,返還財產和賠償損失的請求皆適用訴訟 時效,其起算點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實務中眾說紛紜,但通 說認為應該以該民事行為被確認為無效之日作為訴訟時效的 起算點。
4、附條件的債權請求權,以該條件成就之日作為訴訟時效的起算點。
5、附期限的債權請求權,以該期限到達之日作為訴訟時效的起算點。
6、請求他人不作為的債權請求權,例如合同約定一方當事人保守秘密,以義務人一方違反不作為義務之日作為訴訟時效的起算點。
7、由於侵權行為而發生的賠償請求權,以受害人知道或 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作為訴訟時效的起算點。損 害事實發生時,受害人知道的,以損害事實發生之日作為訴 訟時效的起算點。損害事實發生後一段時間當事人才知道 的,以他知道之日作為訴訟時效的起算點。在人身損害賠償 案件審判中,侵害當時就可以發現受傷的,以侵害之日作為 訴訟時效的起算點。侵害當時沒有發現的,事後經過檢查確 診並證明是由該侵害所引起的,以傷勢確診之日作為訴訟時 效的起算點。
8、其他法律對訴訟時效起算點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 定。關於訴訟時效的起算點問題,不同法律有其特殊規定。比 如,我國《海商法》第258 條規定:「海上旅客運輸向承運人 要求賠償的2 年訴訟時效期間,分別依下列規定計算:有關 旅客人身傷害的請求權,自旅客離船或應當離船之日起算; 有關旅客死亡的請求權,發生在運輸期間的,自旅客應當離 船之日起算;因運輸期間的傷害而導致旅客離船後死亡的, 自旅客死亡之日起算,但是此期限自離船之日起不得超過3 年;有關行李滅失或者損壞的請求權,自旅客離船或者應當 離船之日起算。」《國家賠償法》第32 條規定:「賠償請求人 請求國家賠償的2 年訴訟時效期間,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 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算。」《民用航 空法》第135 條規定:「航空運輸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 民用航空器到達目的地點、應當到達目的地點或者運輸終止 之日起計算。」等等。

❼ 訴訟時效相關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你好,中國快律為您解答。一下為民訴中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

一、短期時效。短期時效指訴訟時效不滿兩年的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
二、長期訴訟時效。長期訴訟時效是指訴訟時效在兩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訴訟時效。
《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五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六條 「提起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條「有關船舶發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損害發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害的事故發生之日起六年。」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條「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因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
三、最長訴訟時效。最長訴訟時效為二十年。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根據這一規定,最長的訴訟時效的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效最長也是二十年,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時效具有強制性,任何時效都由法律、法規強制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對時效的延長、縮短、放棄等約定都是無效的。

❽ 行政訴訟時效法律是怎麼規定的

行政訴訟時效
行政訴訟時效是當事人能夠向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有效期限,超過了這一期限,則當事人喪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行政訴訟時效的規定,既是為了有效保護行政機關管理活動的效率,也是為了及時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如果對行政訴訟時效不作具體規定或者沒有訴訟時效的限制,其具體行政行為一直或較長時間處於可受追訴的不確定狀態,不僅在證據的取得上有一定困難,增加了案件處理的難度,而且不利於保障國家行政機關管理活動的開展,影響正常的行政管理程序。 一、有關國家對行政訴訟時效的規定。
關於行政訴訟時效,不同法系的國家對此有不同的規定。本文簡要介紹日本和美國關於行政訴訟時效的規定。
日本屬大陸法系,對行政訴訟的時效作了比較明確的規定。如日本的《行政案件訴訟法》規定,對撤銷訴訟,起訴的期間,一旦超過了該起訴期間,行政處分便在形式上得以確定。即撤銷訴訟必須在知道已作出處分或裁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起訴。如果從處分或裁決之日起,超過一年時,便不能再提起訴訟。由此可見,通過訴訟法規定,撤銷訴訟的起訴期間為應知道之日起三個月內,且該行為作出後若超過一年的,即使在應當知道三個月內提出,亦不受訴訟時效的保護。
美國屬於英美法系,判例是其重要的表現形式。在美國對行政訴訟時效期間實行成熟原則和窮盡行政救濟原則。成熟原則是行政程序必然發展到適宜由法院處理階段即已經達到成熟的程序,才能允許進入司法審查,它實施的關鍵是行政程序是否已經完成,行政機關是否作出能夠影響當事人法律地位的決定。而窮盡行政救濟原則是當事人沒有利用一切可能的行政救濟以前,不能申請法院裁決對他不利的行政決定。即行政救濟手段未適用,就不能直接提起行政訴訟。上述兩項原則相互補充,目的是為了避免司法程序不必要的和不合時宜的干預行政程序。
由此可見,日本在行政訴訟時效的規定上簡單、明了,即規定了知道某行為提出訴訟的期限和該行為作出後最長的起訴期限。而美國在行政訴訟時效的適用原則上,更有利於保護行政機關依法所享有的自由裁量權,增加行政系統內部的自我改進錯誤的機會。但當事人的訴權在一定條件下受到限制。
二、我國關於行政訴訟時效的規定
我國的行政訴訟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我國對行政訴訟時效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以下簡稱行訴法)中作了明確的規定,同時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若干解釋")中又作了補充規定。主要規定如下:
1、一般訴訟時效和法定訴訟時效的規定。行訴法第39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由此可見,行訴法規定的一般訴訟時效為三個月。法定訴訟時效即法律有規定的訴訟期限從其規定。目前我國行政法律所規定的行政起訴期限有5天、10天、15天、30天等不同期限的規定。
2、未告知訴權或起訴期限的訴訟時效規定。"若干解釋"第41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兩年。
3、不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最長逾期起訴的訴訟時效規定。"若干解釋"第42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算,但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從上述行訴法和"若干解釋"對行政訴訟時效不同情況的規定來看,有法定訴訟期限,三個月起訴期限,兩年、五年和二十年最長訴訟時效期限。
三、我國行政訴訟時效確認中的有關問題
行訴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規及司法解釋應與該法律相符合。就目前由最高院制定的"若干解釋"來看,對行政訴訟時效作了相應的補充規定,使我國行政訴訟時效的有關規定更加詳細、具體,但在行政訴訟時效的確認上仍存有一定理解上的偏差,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關於直接提起行政訴訟的時效規定。當事人對某具體行為不服,除需行政復議前置的以外,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其起訴期限應依照行訴法第39條的規定,應當在知道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該規定雖然僅明確了三個月的訴訟期間,但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有較長時間保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即三個月內訴訟時效的起算,是從當事人知道該具體行為已作出這一客觀事實。如果當事人在一定階段並不知道該具體行為已作出,那麼當事人一直保留從知道作出具體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起訴訟的權利。由此可見,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管理權的同時,必須依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將作出的具體行為明確告知當事人,以有效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加強對行政行為的監督和管理。
2、關於未告知訴權或法定期限不超過兩年的訴訟期規定。由於"若干解釋"第42條規定的比較抽象。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對這一類行政訴訟期限的起算方式有多種。
(1)從作出具體行為之日起2年內可以提起訴訟。
(2)從作出具體行為之日起2年零3個月內可以提起訴訟;
(3)從知道訴權或起訴期限之日起2年可以提起訴訟;
(4)從知道訴權或起訴期限之日起2年零3個月內可以提起訴訟;
(5)從知道或應當知道具體行為內之日起二年內可以提起訴訟;
(6)從知道或應當知道具體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可以提起訴訟。
上述六種起算方式中,筆者認為,第六種起算方式比較妥當。因為依法律法規的規定,應告知訴權或法定起訴期限而沒有告知的,只要當事人已經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為內容的,依照行訴法第39條的規定,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否則就有悖於行訴法的規定。因為行政機關依法不告知當事人訴權或起訴期限的,不僅未依法履行其法定職責,而且也違反了法定程序,人民法院可以就此作出裁判,糾正和督促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同時當事人也應該依行訴法的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及時行使訴權,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3、關於不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最長起訴期限的規定。
行訴法第39條規定的起訴期限是從知道作出具體行為之日起算。那麼如果當事人不知道具體行為的內容的,只能從其實際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算。那麼從作出具體行為到實際知道該具體行為的存在或內容,應該有多長時間呢?我國的行訴法沒有作出具體規定。如前所述日本的《行政案件訴訟法》對應撤銷訴訟的行政行為最長期限作出了規定,即從處分或裁決之日起,超過一年時,便不能再提起訴訟。對此,"若干解釋"第42條,參照民法通則有關規定,作了相應的補充規定。即起訴期限從知道或應當知道該具體行為內容之日起算,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由此可見,我國在行政訴訟最長起訴期限上,較之日本更加寬松。雖然這樣的規定,在最大限度內保護了當事人的訴權,但卻較難在實體上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這是因為從行政法律關系與民事法律關系性質來看,兩者有很大差別。行政法律關系中的雙方當事人是管理與被管理者的關系,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而民事法律關系中的雙方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是雙方共同意志的表現。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機關作出某種具體行為,是單方意志的表現。從行政管理行為的特性來看,它具有公定力、拘束力和強制力。因此,它應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如果將最長訴訟期限確定為20年,其時間跨度較長,人民法院不僅對行政機關在當時作出該具體行為時的證據難以確認,同時由於人員調動、機構變更、法律規范變更及法律關系的變化等情況的改變,即使人民法院對該具體行為在程序上是否合法、實體上是否正確予以確認,但當事人的實體權利也難以實現。
綜上所述,對我國行政訴訟時效最長期限的規定,既要尊重本國實際情況,又可參照日本、美國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和原則。本著既有效保障行政管理秩序,又能及時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精神,可積極推行行政救濟原則。即當事人在若干年後,才知道某種具體行為實際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照相應的法律、法規,申請行政救濟,即請求行政機關對該具體行為是否正確、合法進行確認,以利於行政機關及時糾正其錯誤的行為。

❾ 試述我國民事訴訟法對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是怎麼規定的

訴訟要受訴訟時效的限制,起訴的時間超過一定的期間,在法院打官司就不會勝訴。《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 ⑴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⑵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⑶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⑷寄存財務被丟失或者損毀的,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
一般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但是規定的時效期間,起算點又是如何計算的呢
法律規定主要有以下幾種計算方法:
1、有約定履行期限的債權請求權,從期限屆滿之日的第二天開始起算。
2、沒有履行期限的債權請求權,從債權人主張權利時起算;債權人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的,則從該期限屆滿之日的第二天開始起算。
3、附條件的債權請求權,從條件成就時開始計算。
4、附期限的債權請求權,從期限到達時開始計算。
5、請求他人不作為的債權請求權,應當自義務人違反不作為義務時起算。
6、 因侵權行為而發生的賠償請求權,從受害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或損害發生時起計算,損害事實發生時,受害人知道的從損害時起算;損害事實發生後,受害人才知道的,從知道時起算;在人身損害賠償中,侵害當時即發現受傷的,從侵害當日起算;侵害當時未曾發現的,事後經檢查確診並證明是由該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

❿ 新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時效是怎麼規定的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屬,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第一百八十九條規定,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熱點內容
2017司考勞動法 發布:2025-07-18 05:37:29 瀏覽:262
新婚姻法離婚後債務糾紛 發布:2025-07-18 05:29:24 瀏覽:575
與法官叫囂 發布:2025-07-18 05:26:17 瀏覽:793
合同法分則課件 發布:2025-07-18 05:25:29 瀏覽:805
法律援助抗疫 發布:2025-07-18 05:25:27 瀏覽:456
勞動合同法22條立法意義 發布:2025-07-18 05:23:14 瀏覽:788
離婚協議書怎麼寫沒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18 05:21:04 瀏覽:871
債權人代位權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8 05:19:28 瀏覽:30
道德主義電車 發布:2025-07-18 05:16:28 瀏覽:514
女法官婚戀 發布:2025-07-18 05:16:21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