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釣魚執法行政法

釣魚執法行政法

發布時間: 2022-04-05 11:16:22

1. 釣魚執法違反了什麼法律

違反了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1.依法行政原則.
2.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3.越權無效原則.
4.信賴保護回原則.
採取釣魚的答方式進行執法,顯然違反了以上原則。行政機關利用職務便利違法行政,違反了以上基本原則,同時也觸犯了刑法涉嫌濫用職權罪。
濫用職權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濫用職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濫用職權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由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致使國家機關的某項具體工作遭到破壞,給國家、集體和人民利益造成嚴重損害,從而危害了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濫用職權罪侵犯的對象可以是公共財產或者公民的人身及其財產。

2. 釣魚執法是否犯法

「釣魚執法」是否違法
今天你違規了嗎?今天你被交警暗查超速了嗎?今天你在十字路口被:不按行進方向駛入導向車道,罰款了嗎?今天你在即停即走,拍照了嗎?很多不違規被罰的,你有木有?如果有就聯合起來告他,有QQ群的建個群,日照的社會零距離可能不敢報道,希望有知道生活幫的記下電話號嗎。聯合起來共同訴訟

釣魚執法
釣魚執法,英美叫執法圈套(entrapment),這是英美法系的專門概念,它和正當防衛等一樣,都是當事人無罪免責的理由。從法理上分析,當事人原本沒有違法意圖,在執法人員的引誘之下,才從事了違法活動,國家當然不應該懲罰這種行為。這種行為如果運用不當將致人犯罪,誘發嚴重社會問題。釣魚執法是政德摧毀道德的必然表現。

概念簡介 行政執法中的「釣魚執法」,與刑事偵查中的「誘惑偵查」,或者叫「誘惑取證」類似。

世界各國執法機關也都使用類似手段,比如警察扮演癮君子向毒販購買毒品。但「誘捕」有著嚴格的控制要求,第一,誘捕對象是犯罪嫌疑人;第二,已經掌握其部分證據;第三,誘捕時的事實不作為犯罪證據。也就是說,所設之套本身不能成為違法犯罪的證據。

大陸法系國家對此也有嚴格限制,日本法律禁止執法者為了取證,誘惑當事人產生違法意圖,因為這是國家公權侵犯了當事人的人格自律權。

產生原因執法經濟是釣魚執法產生的根本原因。在執法經濟的利益誘惑之下(比如查處毒品按數額獎勵、查處黑車和賣淫嫖娼、賭博等按罰沒款提成等等),我們的「釣魚執法」大有在行政執法和刑事偵查領域泛濫成災之勢。眼前發生的問題,不算最嚴重的。僅就查處黑車而言,2008年3月上海奉賢區一位「黑車」司機被所謂「女協查員」帶入「執法伏擊區」之後,當著執法人員的面在車內用刀捅死「女協查員」(2008年3月9日《東方早報》)。以前上海還發生過黑車司機為泄憤綁架所謂「倒鉤」的事件。

早些年,媒體還披露過在甘肅省,在短短一年時間里,三個不同公安機關的部分幹警與同一個毒販合作,分別製造了三起「販毒案」,導致兩人一審被判死刑、一人一審被判死緩的、令人即使在大白天也毛骨悚然的極端惡性案件。

個別執法部門和執法人員懷著極其骯臟的利益目的,用盡手段引誘守法公民「違法」,並把所設之套作為守法公民違法犯罪的證據,不僅破壞了法律的嚴肅與公正,破壞了社會對法治的信仰,而且嚴重敗壞社會風氣,撕裂了社會成員間基本的和諧與互信,使社會公德每況愈下,人們的善良、同情、友愛之心被迫穿上了重重自我保護的盔甲,使那些社會上的弱者再也得不到人們的同情和幫助。同時,還有可能隨時隨地陷公民於危險和不安、甚至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境地!

在執法經濟的利益驅動下,「釣魚執法」呈不斷向社會擴充「執法力量」之勢,提成機制讓有關部門公然在社會上「招聘」大量「鉤子」,也就是所謂的「協查員」乃至「有正義感的社會人士」。他們敗壞了「正義」和「正義感」的名聲,使社會誕生出大量不從事生產性、創造性勞動的寄生蟲,也使法律、公權力的公信陷於崩潰的危險邊緣。

個案維權有可能局部討回被放逐的公正,但撼動不了「釣魚執法」被權力濫用的根。要對「釣魚執法」斬草除根,必須先從源頭上宣判「執法經濟」的死刑,並且嚴格限制公權力機關以各種方式在社會上「聘用」各種社會人員。一方面,法律規定國家公務員非考勿進、非有編制勿進;另一方面,任何執法機關都是由納稅人供養,沒有任何理由像公司一樣「按業績提成」。

1996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雖然有這樣的規定,「任何行政部門都沒有權利私自處理罰沒款,都要上交國庫」,但各地財政一般會按40%到50%的比例將罰沒款返還給行政執法部門,有關部門再按照四六或五五的比例返還給各分支機構,此辦法被俗稱為「兩次五五分成」。這就等於是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與個人聯手設套盤剝司機。面對如此強勢對手,絕大多數司機除了乖乖挨罰,哪有半點回手之力?

從這個利益鏈條中,我們看到,利益的始端和源頭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不給交通執法部門經費或所給經費很少,不足以維持部門生存,而是寄望於其創收;中端是執法部門,執法單位創收多少與單位和領導的績效考核掛鉤,創收得越多,單位提成和政府財政返回得就越多,領導和員工的獎金、福利等也就越多;末端是執法人員,單位又將創收任務分解給每一個執法人員,並與個人獎金、福利、考核、提職加薪等掛鉤。這樣就在地方政府、執法部門和執法人員之間結成了一個公權力與私利錯位糾纏的利益共同體,共同體及其成員的目標是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而且現在執法部門法治意淡薄,特權思想嚴重,想咋干就咋干。由於利益的驅動,更不把法律當回事,以致以罰代法屢禁不止。

實行方式[1]第一種方式我們可以稱作「顯露式」。就是當事人本身有違法或犯罪的企圖,且已經實施,但是尚未顯露出來。

第二種方式我們可以稱作「勾引式」。就是當事人本身沒有任何的違法或犯罪意圖,而執法部門採取行動勾引當事人產生違法、犯罪意圖。

第三種方式我們可稱為「陷害式」。就是當事人本身沒有任何的違法或犯罪意圖,而執法部門採取計劃陷害當事人,使當事人產生違法、犯罪意圖。

專家質疑「釣魚」執法的行為本身也被法學家們質疑,北京大學法學院行政法專家姜明安教授認為:行政執法要符合國務院2004年頒布的依法行政原則,合法、合理、程序適當、誠實守信、權責統一,不能採取預謀設圈套方式執法。人民大學法學教授楊建順認為,行政法強調取證的正當性、要求客觀、全面調查,調查取證的手段要注意合法。依據國家稅制要求,打黑車有其合理性,但打黑車採取「以惡治惡」方法不可取,「打擊時要將打擊黑車和『好意搭乘』嚴格區別開」。

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應松年教授質疑,對「非法運營」法律上無明確界定。而在西方國家,為節省能源,政府還推廣拼車行為。如果幫助路人也算「非法運營」,以後有病求救誰還敢停車。應松年教授認為「鉤子拔鑰匙」行為是一種強制行為,強制行為須有法律授權。他似乎在配合執法,但若無法律授權,那與搶劫有何區別?協管人員和鉤子似乎都參與了執法,需要明確執法主體。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教授認為群眾可以取證、錄音、舉報,但拔車鑰匙等採取行政強制措施行為一定要有合法的行政授權,不能隨意委託別人去做,更不能以市場方式,協助抓一個車給多少錢。

程序違法盡管執法者找出了諸多的理由以示執法的正當性,但卻掩蓋不了實質上和程序上的違法性,以及背後的利益驅動。回顧類似行為造成的結果,發現在「魚鉤」上晃盪著的,除了當事人,還有更大的「魚」——那就是法律、道德和人們的善良之心。滬上私家車車主張先生因為惻隱之心竟然引來「非法營運」的橫禍。張先生在上班途中,因路人「胃疼」,動了惻隱之心搭其上路,結果,「搭客」拔了他的鑰匙,車外七八個身著制服的人將張拖出車外,還被雙手反扣,卡住脖子,搜去駕駛證和行駛證。對方告訴張,他們是城市交通執法大隊的,要他交錢才能拿回車,在各種壓力下,最後張交了1萬元才取回車。近年來執法部門「釣魚」讓普通公民成為「違法者」而進行處罰的案件層出不窮,上海甚至發生過司機殺死「鉤子」的事。

社會危害法治秩序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建立法治秩序的過程中,執法者的行為倍受公眾關注,也最有可能影響公眾的法治觀念。執法者嚴格、公正的執法行為,所樹立起的不僅是執法者的權威和形象,更是法律的權威和形象。當一個執法部門為了私利而「執法」時,特別是引誘守法者「違法」時,社會對法律就會產生強烈的質疑。而執法者所影響的也不僅僅是這一部門的形象,更影響了法律的形象,動搖了人們心中的法治觀念和信心。行政執法中的「釣魚」行為,不但會讓公眾在守法與違法的困惑之中,模糊守法與違法之間的界限,更是對社會道德釜底抽薪般的打擊。當「釣魚」成為常態,社會的信任危機也自然會加重,互助友愛的美德將在「釣魚」中失去生存的土壤。
執法者的「釣魚」,守法者固然是那條魚,法律、道德也同樣是那條魚。

從法治國家的經驗看,誘惑取證應受到嚴格限制,它絕不能由所謂的「協查員」,乃至「有正義感的社會人士」操作,因為他們往往對「執法」有利益訴求,傾向於「引誘」當事人。而這種「執法釣魚」撕裂了社會成員間樸素的情感,敗壞了公德,今後那些真的生病、臨產的路人可能再也得不到幫助。

它更會引發嚴重的沖突,比如,去年3月上海奉賢區一位「黑車」司機被所謂「女協查員」帶入「執法伏擊區」之後,當著執法人員的面在車內用刀捅死「女協查員」。以前上海還發生過黑車司機為泄憤綁架所謂「倒鉤」的事件。

現代行政法治里有所謂「比例原則」,即行政手段應該與行政目的相匹配,「非法營運」雖有危害,但其危害的惡劣程度遠低於暴力犯罪,因此,不能對其採用激進的「執法釣魚」手段,這一手段既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風險,又破壞了社會成員間的信任與互助,實在是害莫大焉。

行政執法不僅需要事實正義,也需要程序正義。加緊行政程序立法,將行政執法權牢牢限制在程序正義的籠子里,「釣魚式執法」才會真正退出歷史舞台。

3. 「釣魚執法」違何法

首先釣魚執法這個法指的是行政法,狹義理解就是交通管理法,釣魚執法的違法出在於其取證程序違法導致證據無效,行政證據應當具備三大特點,一:關鍵性,就是他與被證明事實有關聯,可以證明被證事實;二:合法性,就是證據本生是合法的,取得程序也要合法(註:我國刑事訴訟法未規定刑事案件證據的取得程序必須合法,所以刑事偵查的誘供不違法),三、真實性,就是證據是真實的,不是被虛構出來的。我想樓主應該知道釣魚執法的證據違反哪個性質了!

4. 釣魚執法是什麼意思

釣魚執法:從法理上分析,就是在當事人原本沒有違法意圖,在執法人員的引誘之下,才從事了違法活動。

釣魚執法,英美叫執法圈套(entrapment),這是英美法系的專門概念,它和正當防衛等一樣,都是當事人無罪免責的理由。

實行方式:

1、「顯露式」。就是當事人本身有違法或犯罪的企圖,且已經實施,但是尚未顯露出來。

2、「勾引式」。就是當事人本身沒有任何的違法或犯罪意圖,而執法部門採取行動勾引當事人產生違法、犯罪意圖。

3、「陷害式」。就是當事人本身沒有任何的違法或犯罪意圖,而執法部門採取計劃陷害當事人,使當事人產生違法、犯罪意圖。

(4)釣魚執法行政法擴展閱讀:

行政執法中的「釣魚執法」,應當是源於刑事偵查中的「設套抓捕」,即在掌握一定證據的同時,為了抓獲已知犯罪嫌疑人,而通過「誘惑」方式,以利引之,使其落網。「誘捕」有著嚴格的控制要求,一般有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誘捕對象是犯罪嫌疑人;

第二,已經掌握其部分證據;

第三,誘捕時的事實不作為犯罪證據。

但刑偵中的設套,是為了抓住已有犯罪嫌疑之行為人,而所設之套本身,也不能成為證據。但是,行政執法中的「釣魚」,卻是引誘守法公民「違法」,並把所設之套作為定性的證據。這種取證的方式本身顯然就是違法的。

「釣魚」執法的行為本身也被法學家們質疑,北京大學法學院行政法專家姜明安教授認為:行政執法要符合國務院2004年頒布的依法行政原則,合法、合理、程序適當、誠實守信、權責統一,不能採取預謀設圈套方式執法。

人民大學法學教授楊建順認為,行政法強調取證的正當性、要求客觀、全面調查,調查取證的手段要注意合法。依據國家稅制要求,打黑車有其合理性,但打黑車採取「以惡治惡」方法不可取,「打擊時要將打擊黑車和『好意搭乘』嚴格區別開」。

5. 釣魚執法違背了依法行政的哪些具體要求

(一)「釣魚」執法違背了合法行政的要求
合法行政要求政府執法必須依據明確法律法規規定,不得擅自超越法律規定的范圍、條件、標准、限度。「釣魚」執法的取證方式明顯有違於法律的規定和有關的司法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六條規定: 行政機關發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的, 必須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和收集有關證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十七條明確規定:「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證據材料」和「以利誘、欺詐、脅迫、暴力等不正當手段獲取的證據材料」不能作為定案依據。法律界有一句諺語叫「惡樹結惡果」,即通過違法程序獲得的證據也是非法的,不得作為證據使用。由此可知,「釣魚」執法通過引誘、欺騙的手段,騙取普通公民做出違法事實的證據,不可以作為定案的依據。正如行政法學家馬懷德所說:「其違法之處在於,非執法人員採用了引誘、欺詐、脅迫甚至暴力的方式取證,違反了執法取證的基本要求。事實上,通過這些方法獲取的證據是無效的,不能作為行政行為合法的證據。」
(二)「釣魚」執法違背了合理行政的要求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行為應兼顧行政目標和保護相對人的權益,如為實現行政目標可能對相對人權益造成某種不利影響時,應當使這種不利影響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內。在「釣魚」執法過程中,相對人本來沒有違法事實,而是被執法者故意設置的圈套欺騙,引誘才實施的違法行為,這種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本身就不大。但是,引誘相對人採取的「釣鉤」行為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社會危害性,它不僅擾亂社會秩序,而且還影響到人們的道德價值觀。執法機關在利用他人的善心,踐踏人對人的信任,達到「執罰」的目的。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關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是必要、適當的,並盡可能少地對社會產生危害性與副作用。顯然,「釣魚」執法所產生的社會危害性與副作用要遠遠大於它所保護的權益和打擊的非法利益,而且這個非法利益還是由執法者設圈套陷害而來的。
(三)「釣魚」執法違背了程序正當的要求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個社會沒有規則就很難建立。規則分為實體規則與程序規則,而程序規則又往往與公平、正義、秩序緊密相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季衛東教授在《法律程序的意義》一文中講到:「程序是國家與公民個人之間的紐帶」。一個國家往往通過對程序規則的制定來約束不正當行為的產生。針對行政程序,它應通過預設的立法程序法律化,使其具有可控制行政行為合法、正當運作的強制力量。行政行為的正當程序要求在對相對人作出不利的決定之前,必須事先告知決定的事實理由和依據,必須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釣魚」執法則省略了這些法定程序,通過誘騙的方式栽贓當事人,然後逼迫當事人簽署放棄陳述申辯的聲明,從而達到進行處罰的目的,這明顯違背了程序正當的要求。另外,國家公職人員面對作為當事人的受害者與「釣鉤」者,在沒有在核實的情況下就確信「釣鉤」者的言辭,這顯然也不合乎程序正當的基本要求。

6. 釣魚執法 到底合法不合法 需要懂法律的 專業人士給於絕對回答 我沒分但是真心的想大家給我一個答案 謝謝!

具體可參考網路:釣魚執法
首先,第一點:常規的釣魚執法違反了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即1依法行政原則2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3越權無效原則4信賴保護原則。
而且釣魚執法嚴重挑戰社會道德底線,嚴重危害到社會的安定和諧及公民的道德意識,也是我國法律嚴厲打擊的行為。
但釣魚執法並不是必定違法,有一種情況下,釣魚執法並不是執法目的而是執法手段,那就是在處理嚴重刑事案件時:如殺人,投毒,縱火,販毒等。在明確掌握犯罪嫌疑人犯罪證據可以定案的情況下,採取釣魚的方式,誘捕犯罪嫌疑人,以將犯罪嫌疑人繩之於法為目的,這種情況下,釣魚執法(也可以不稱之為釣魚執法)的行為並不違法
違法案例:上海張軍案就是典型的釣魚執法違法案件。張軍開車在路上遇到一名自稱胃病患者,好心帶其去醫院結果遭7,8名執法人員「執法」,最終被處以1萬元罰款。後張軍委託律師進行起訴,此案一直由CCTV曝光後,上海高層對釣魚執法高度重視,開始對各個執法口子展開釣魚執法治理,重點對運管部門進行查處。10多名相關工作人員被調查,70多名「魚餌」被抓。
不違法案例:雲南緝毒隊曾派出一名中隊長級卧底潛入某跨國販毒集團,並成功打入集團內部。在掌握大量其在金三角地區製造,在我國境內販賣毒品的違法犯罪事實後,由警隊一名女性警員假扮「買家」與該集團毒梟聯系,並約定在邊界(我國境內)某旅館交易。最終在該旅館警方成功抓捕4名毒販,其中有2名是長期從事該行業的大毒梟,隨後順藤摸瓜,徹底鏟除了該集團在雲南境內的販毒網路。
一般來說,釣魚執法顯然是違法的,但在特殊情況下,也被用於警方誘捕重大犯罪嫌疑人的手段。
1,犯罪嫌疑人主觀存在違法犯罪意識,且主動從事該違法犯罪行為。2,證據確鑿。3,警方釣魚的手法與犯罪嫌疑人違法受到處罰無關。

7. 釣魚執法是否具有合法性

不合法。釣魚執法是政德摧毀道德的必然表現。釣魚執法,英美叫執法圈套(entrapment),這是英美法系的專門概念,它和正當防衛等一樣,都是當事人無罪免責的理由。從法理上分析,當事人原本沒有違法意圖,在執法人員的引誘之下,才從事了違法活動,國家當然不應該懲罰這種行為。這種行為如果運用不當將致人犯罪,誘發嚴重社會問題。

8. 上海釣魚執法案件從行政法的角度有什麼看法

誘導犯罪再實施抓捕,在我國刑法領域是一種合法的偵查措施,比如假裝買家購買毒品,抓捕毒販。相對而言,行政執法中應該慎用,但如果真用這招倒也算不上違法。比如,一個人假裝打車,有黑車司機上來搭訕,談好交易價格後亮明身份,實施處罰。這就是釣魚執法的原型。而像上海幾個具體案例中,以生病等理由誘騙好心車主,然後偽造付款證據、證詞,進行處罰,則是一種明顯的違法犯罪行為,並不具備行政法上的合法性。

9. 「釣魚執法」合法嗎

你好,
「釣魚式執法」,是指為了打擊某種違法犯罪行為,由執法人員用「釣魚」的方式,對「違法者」加以處罰的一種執法方式。這種執法方式歷來受到人們的詬病。最近上海「釣魚式執法」事件,把這一執法形式推上了風口浪尖。「釣魚式執法」踐踏了什麼,值得我們深思。
「釣魚式執法」踐踏了法律尊嚴。我國憲法規定,我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是與「禮治」、「人治」相對立的,是「法律的統治」,是理性的法制,是以民主為基礎和前提的法制。真正的「法治」包含兩層含義:即一是法律本身是善良的法律(即「善法」),二是法律必須得以遵守,特別是執法者要遵守實體法和法律程序,嚴格執法。法律是人們的最高行動准側,在「釣魚式執法」中,行政執法機關本應嚴格執法,文明執法,打擊違法犯罪,維護正常社會秩序,而不是為了「背後利益」誘騙守法者「違法」,踐踏法律尊嚴。
「釣魚式執法」踐踏了政府形象。政府權力來源於人民,政府代表人民來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政府僅僅是社會的法律統治者(即法律執行者的角色),而作為公民之整體的人民,才是終極統治者(即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我們的國家是法治國家,我們的政府是誠信的政府,人民的政府。作為人民的受託者,政府在管理國家事務時,要以便民、利民、為民為最高宗旨,以誠信執政為最高原則。「釣魚式執法」讓守法者對政府誠信產生懷疑,踐踏了政府形象。
「釣魚式執法」踐踏了公民良心。「今後不管遇到臨產的孕婦,將死的老人,我再也不會送了」,這是多麼讓人辛酸的聲音?「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良心是構成道德的基礎,是否有良心,決定一個人的道德水平的高低,決定著社會的文明程度。「釣魚式執法」踐踏的不僅是法律的尊嚴,踐踏的更是善良公民的「良心」。正如媒體所言:「釣魚式執法」讓人不敢「善良」。

10. 請教網友就關於 由「釣魚執法」再反思依法行政 幫我擬一個標題,多謝了

「釣魚執法」的行政法思考

熱點內容
2017司考勞動法 發布:2025-07-18 05:37:29 瀏覽:262
新婚姻法離婚後債務糾紛 發布:2025-07-18 05:29:24 瀏覽:575
與法官叫囂 發布:2025-07-18 05:26:17 瀏覽:793
合同法分則課件 發布:2025-07-18 05:25:29 瀏覽:805
法律援助抗疫 發布:2025-07-18 05:25:27 瀏覽:456
勞動合同法22條立法意義 發布:2025-07-18 05:23:14 瀏覽:788
離婚協議書怎麼寫沒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18 05:21:04 瀏覽:871
債權人代位權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8 05:19:28 瀏覽:30
道德主義電車 發布:2025-07-18 05:16:28 瀏覽:514
女法官婚戀 發布:2025-07-18 05:16:21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