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公式
A. 學士論文案例分析怎麼寫,誰能提供格式的範文
我寫論文就用這些。。。
有個案例,你看可以用不?
根據案發時有效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分析如下:
一、環保局是主管的行政管理機關,有權依法責令焦化廠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有權作出罰款這一行政處罰決定;
環保局作為主管機關,亦有權依法根據果農請求,作出處理決定,要求焦化廠向果農賠償。依照行政法理論,這種決定是一種行政裁決。
二、根據「一」所述,本案環保局即使要對焦化廠進行罰款,也是在責令其限期改正後的事情,而不能直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見附件1第12條和第42條)。(當然,如果是焦化廠未經批准,擅自拆除或者閑置污染物防治設施,而造成的超標排放,環保局可以直接作出處罰決定,見附件1第39條第2項)
環保局受理果農的請求,所作出的也只能是一種裁決性的處理決定,而不該是行政處罰決定(見附件1第45條第2款)。環保局責令焦化廠向果農賠償,實質上不能當作行政處罰,因此,環保局的該處罰決定沒有法律依據,超越了職權(在行政法理論上,缺乏具體行政行為的職權要件)。
即使其作出的是處理決定,也應該適用1995年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而不能是1987的,因此,法律適用錯誤是毫無疑問的。
三、總之,環保局的處罰決定沒有法律依據,超越職權,確有錯誤,法院依照有關規定裁定不予執行是正確的(見附件2)。
四、在當時,環保局是可以通過自我糾正來解決問題的:自我撤銷原處罰決定後,依法作出要求焦化廠向果農賠償的處理決定,或者先責令焦化廠限期改正,再觀察是否採取行政處罰決定,這些都是可以的。
五、本案環保局看似只是混淆了行政決定的性質,造成了形式上的誤用,但在嚴格依法行政的要求下,不應當認為其合法。依照目前主流的法理學說,公權力行為在法無明確授權的情況下作出,即為違法。
附件:
1、大氣污染防治法(1995年8月29日 修正)
第十二條 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單位,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並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徵收的超標准排污費必須用於污染防治。對造成大氣嚴重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限期治理。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環境保護部門或者其他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二)未經環境保護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污染物防治設施,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
第四十二條 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按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
第四十五條 造成大氣污染危害的單位,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遭受損失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備註:該條款與1987年9月5日大氣污染防治法的第36條相同)
2、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實施日期:19910711 ;失效日期:20000310)
85、行政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時,應當提交申請執行書、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和其他必須提交的材料,如果人民法院發現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確有錯誤,經院長批准,不予執行,並將申請材料退回行政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