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財經法規行政法規

財經法規行政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4-14 13:45:12

『壹』 誰知道與會計有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呢

1)通用業務會計准則。主要解決各行業共同行業務如貨幣性資產、應收賬款等業回務的處理。

2)特殊答業務會計准則。主要解決如外幣業務、租賃業務等特殊業務的會計處理。

3)財務報表會計准則。規范企業主要會計報表編制方法和信息披露的准則。

每一具體會計准則一般包括引言(准則范圍)、定義(某准則涉及的概念)、一般確認原則、一般計量方法、一般報告原則、一般提示事項、附則(解釋權和生效日期)七個部分。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貳』 財經法規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大綱
第一章 會計法律制度
一、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會計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經過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關會計工作的法律。如1999年10月31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通過的《會計法》。
(2)會計行政法規:包括《總會計師條例》、《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准則》
(3)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包括《會計規章》《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代理記賬辦法》
會計規范性的文件是指:《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4)地方性會計法規:包括《黑龍江省會計管理條例》簡稱《會計條例》
二、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一)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
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
(二)會計制度的制定許可權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並公布。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有特殊要求的行業,依照《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具體辦法或者補充規定,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審核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可以依照《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軍隊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備案。
(三)會計人員的管理
(1)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從事會計工作3年以上經歷。
(2)財政部門負責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會計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管理、會計人員評優表彰獎懲,以及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等。
(四)單位內部的會計工作管理
三、會計核算
我國會計法律制度對會計核算的原則:
(1)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互相可比
(2)凡支出的效益以及僅於本年度(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應該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僅於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
(3)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 <謹慎性> 原則的要求。
(4)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那個遵循 <重要性> 原則的要求。在不影響真實和不誤導報告使用者的情況下可適當簡化處理。
四、會計監督
《會計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三位 指會計監督體系的結構包括三個層次:即單位內部的會計監督,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一體 指各層次監督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協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一)單位內部會計監督
1.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概念:內部監督制度是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是貫徹執行會計法律、法規、規章,保證會計工作有序進行,完善會計監督體系的重要措施。
2.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主體是: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象是:本單位的經濟活動
3.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1)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或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2)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程序應當明確;
(3)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
(4)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
4.單位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的基本結構:1、控制環境 2、會計系統 3、控製程序
不相容職務 控制的核心是:「內部牽制」。
(二)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
2.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主體:財政部門是《會計法》的執行主體,是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實施主體。
此外《會計法》規定除財政部門外,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劵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許可權,可以對有關單位的 會計資料 實施監督檢查。
3.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的對象和范圍
財政部門實施監督的對象是: 會計行為。
財政部門實施監督的范圍:
(1)是否依法設置會計賬簿;
(2)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
(3)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4)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會計從業資格。

『叄』 江湖救急!!!財經法規 財務法規 會計法規有的很么區別

1、《財經法規》分為會計法規、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其他相關法律制度和會計職業道德四個部分,主要內容包括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會計核算的法律規定、會計監督的法律規定、違反《會計法》的法律責任、企業會計准則、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票據法律制度和會計職業道德。《財經法規》知識面廣,結構嚴謹,語言通俗易懂,注重法規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是一本符合高職高專教育特點的教材。 《財經法規》可作為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和財經管理類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社會人員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培訓和復習參考書。
2、財務法規是指規范企業財務活動、協調企業財務關系的法令文件。我國目前企業財務管理法規制度有企業財務通則、行業財務制度和企業內部財務制度等三個層次。其定義是: 國家立法和行政機關制定、頒布的有關企業、事業等單位在財務活動中必須遵守的各種法律、條例、規章制度等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它體現國家管理國民經濟的要求,具有強制性,是企業、事業等單位進行財務收支活動的准則和國家依法進行財政監督的准繩。 在中國,根據重要程度的不同,財務法規有些由財政部頒布,有些由國務院頒布,有些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頒布;在不與國家統一的財務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企業主管部門有權制定帶有補充性質的財務法規。財務法規的制定,必須服從國家的財經方針政策,並且要適應經濟建設事業不斷發展的需要,不斷完善和提高。中國財務法規的數量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關企業的財務法規,大體上包括以下幾類:成本管理
關於成本管理方面的法規。即為了加強對企業成本工作的領導和監督而頒發的一系列單行法規。這些法規作過多次修訂補充,其中比較重要的有:1953年財政部制定的《國營工業企業統一成本計算規程》,1959年國家計劃委員會、財政部制定的《關於加強成本計劃管理工作的幾項規定》,1963年財政部制定的《關於基本建設投資和各項費用劃分的規定》,1973年財政部制定的《國營工業交通企業若干費用開支辦法》和《關於加強國營工業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的若干規定》。在總結現行各項有關成本管理法規執行情況的基礎上,1984年國務院頒發了《國營企業成本管理條例》,對成本開支范圍、成本核算以及監督、制裁等作了全面的規定。
專項資金管理
關於專項資金管理方面的法規。為了促進企業管好、用好各項專門用途的資金而制定的,包括對折舊基金、更新改造基金、大修理基金、職工福利基金、生產發展基金等的管理的各種規定。國家在一些文件中,還規定了各類資金的提取、使用和管理制度。
企業加強財務管理
關於企業加強財務管理、實行經濟核算制方面的法規。為了督促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加強經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國家在許多文件中對此作過規定。如1961年制定的《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草案)》,對財務管理和經濟核算專門列了一章。1981年,財政部制定的《國營工交企業經濟核算工作試行辦法》,1982年國務院批轉財政部《關於加強國營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報告》,都是這方面的重要法規。
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
關於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方面的法規。即為了保證國營企業的固定資產、流動資金的完整和合理、節約使用,提高其使用效率而制定的單行法規。在固定資產方面,1979年財政部制定了《關於國營企業固定資產實行有償調撥的試行辦法》,1980年財政部、國家經濟委員會制定了《關於徵收國營工業交通企業固定資產佔用費的暫行辦法》。在流動資金需用量的核定上,大都是在歷次清產核資工作中作出專門規定,並且在歷年的財務收支計劃的編制辦法中加以補充。
調整國家與企業經濟利益
關於調整國家與企業經濟利益方面的法規。即為了對國營企業的利潤進行合理分配,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和職工三者之間的利益,調動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盈利水平而制定的一系列法規。如1978年財政部制定的《國營企業試行企業基金的規定》,1979年國務院頒發的《關於國營企業實行利潤留成的規定》(1980年作了部分修改),1983年國務院批轉的財政部《關於國營企業利改稅試行辦法》等。
3、會計法規(accounting statutes and regulations):國家管理會計工作的法律、條例、規則、章程、制度等的總稱。它是以會計理論為指導,將會計工作所應遵循的各項原則和方法,用法規的形式肯定下來,保證會計工作正常進行,以達到一定目標的經濟管理法規。其主要內容包括會計事務的處理以及有關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的規定。
中國會計法規的沿革:
(1)歷史
在中國歷代王朝的典章制度中,有許多涉及會計方面的規定。據《周禮》記載,西周時就有設置「司會」的官職和進行月計歲會的規定。秦朝的《效律》,唐朝的《唐律》,都有關於會計工作的規定。宋朝設置有「會計司」作為國家主管財會的機構。在《宋會要輯稿·食貨》中記載:「錢谷簿書,皆依法置造」。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時期,北洋政府曾於1914年頒布會計法,嗣後又頒布一些如《國有鐵路會計條例》等專業會計法規。國民黨政府於1931年成立主計處以後,陸續制定了一些會計法規,主要有《會計法》《會計師法》、《決演算法》《公有營業會計制度設計要點》等,同時在《公司法》、《所得稅法》等法規中,也有關於會計方面的規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會計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即在財政部內設置了管理全國會計制度的機構——會計制度處(1950年 9月改為會計制度司,1979年改為會計事務管理司),並確定會計立法應貫徹「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除重要的會計法規由國家立法機關和國務院(1954年以前為政務院)制定頒布外,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財政部制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和國務院各業務主管部門,在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訂本地區、本部門的會計制度或補充規定,報財政部審核批准或備案。各單位必須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處理會計事務。這樣,既滿足了國家管理宏觀經濟的需要,又適應各級機構管理經濟的需要。
(3)建國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和有關部門陸續制定了大量會計法規,並且不斷改進、充實和完善,已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會計法規體系。按其內容,可以分為三大類: 會計工作的基本法 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會計法》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1985年 1月21日通過,自1985年5月1日起施行,計6章31條,對會計工作的地位、作用和管理體制,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的職責,以及違反《會計法》的法律責任等都作了規定。 會計機構和人員的法規 包括對會計機構的設置,會計人員的配備、職責、技術職稱、任免和獎懲等方面的規定,如《會計人員職權條例》(1978)、《關於成立會計顧問處的暫行規定》(1980)、《會計幹部技術職稱暫行規定》(1981)等。
(4)法規
會計業務法規 :包括對會計業務所應遵守的基本規則、具體要求和方法等方面的規定,如《會計人員工作規則》(1984)、《會計檔案管理辦法》(1984)等。這類法規,按照專業的不同,又可分為:①預算會計法規。如《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1966)、《財政機關總預算會計制度》(1983)等②企業會計法規,包括企業通用的和各行業專用的會計業務法規。前者如《國營企業決算報告編送辦法》(1955);後者又可分為工業、農業、商業、鐵道、交通、郵電、施工等企業的會計制度。③建設單位會計法規。如《國營建設單位會計制度》(1983)。④農業生產隊會計法規。如《農村人民公社生產隊會計制度》(1978)。⑤金融機構會計法規。如《中國人民銀行會計基本制度》(1972)。⑥中外合營和對外經營單位會計法規。如《國營對外承包企業示範會計制度》(198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1985)等

『肆』 關於對幾種嚴重違反財經紀律行為的行政處分辦法(試行)

根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第一條為了糾正財政違法行為,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審計機關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對財政違法行為作出處理、處罰決定。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的派出機構,應當在規定職權范圍內,依法對財政違法行為作出處理、處罰決定;審計機關的派出機構,應當根據審計機關的授權,依法對財政違法行為作出處理、處罰決定。

根據需要,國務院可以依法調整財政部門及其派出機構(以下統稱財政部門)、審計機關及其派出機構(以下統稱審計機關)的職權范圍。

有財政違法行為的單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及有財政違法行為的個人,屬於國家公務員的,由監察機關及其派出機構(以下統稱監察機關)或者任免機關依照人事管理許可權,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條財政收入執收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國家財政收入管理規定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補收應當收取的財政收入,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

(一)違反規定設立財政收入項目;

(二)違反規定擅自改變財政收入項目的范圍、標准、對象和期限;

(三)對已明令取消、暫停執行或者降低標準的財政收入項目,仍然依照原定項目、標准徵收或者變換名稱徵收;

(四)緩收、不收財政收入;

(五)擅自將預算收入轉為預算外收入;

(六)其他違反國家財政收入管理規定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給予行政處分。

第九條單位和個人有下列違反國家有關投資建設項目規定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騙取的國家建設資金,沒收違法所得,核減或者停止撥付工程投資。

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屬於國家公務員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截留、挪用國家建設資金;

(二)以虛報、冒領、關聯交易等手段騙取國家建設資金;

(三)違反規定超概算投資;

(四)虛列投資完成額;

(五)其他違反國家投資建設項目有關規定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處理、處罰。

(4)財經法規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第十二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追回被挪用、騙取的有關資金,沒收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降級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取政府承貸或者擔保的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二)滯留政府承貸或者擔保的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三)截留、挪用政府承貸或者擔保的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四)其他違反規定使用、騙取政府承貸或者擔保的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的行為。

第十三條企業和個人有下列不繳或者少繳財政收入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收繳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不繳或者少繳財政收入10%以上30%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隱瞞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

(二)截留代收的財政收入;

(三)其他不繳或者少繳財政收入的行為。

屬於稅收方面的違法行為,依照有關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處罰。

『伍』 考財經法規主要要記哪些

一、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

1.會計的本質是一種管理工具。錯。是管理活動。

2.會計的基本職能:會計核算、會計監督。

3.廣義會計法:調整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4.會計關系:會計工作關系和會計管理關系的總稱。

5.狹義會計法:專指會計法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6.新《會計法》實行時間:2000年7月1日。

二、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內容

1.我國會計法規體系的四個層次:包括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地方性會計法規。

2.會計法律的制定機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3.《會計法》的地位:在會計法律體系中地位最高,是其他會計法規的依據,是會計工作的最高准則。

4.會計行政法規的制定機構:國務院。

5.財政部擬定後,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文件屬於會計規章。錯誤。屬於行政法規。

6.常見的會計行政法規:《總會計師條例》、《企業會計准則》、《企業財務報告條例》

7.《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的框架:總則、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准則、會計計量准則、財務會計報告、附則。共十一章五十條。

8.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范圍:包括會計規章、會計規范性文件。

9.會計規章的制定機構:財政部。

10.會計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機構:財政部、財政部與其他部門聯合。

11.會計規章與會計規范性文件的區別:會計規章必須按照《立法法》規定的程序進行。

12.地方性會計法規的制定機構:(1)地方省級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2)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市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

13.地方性會計法規的效力: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

第二節 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一、會計工作主管部門

1.我國會計工作主管部門:財政部門。

2.財政部門的分工原則:統一領導、分級管理。

3.會計工作只能由財政部統一領導。( )錯。其他部門也有部分監管權。例如稅務部門。

二、會計制度的制定許可權

1.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制定部門:財政部。

2.部門會計制度的制定許可權:由國務院有關部門依照《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指定具體辦法或者補充規定,報財政部審批。

3.部隊會計制度的制定許可權:由總後勤部依照《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指定具體辦法,報財政部備案。

『陸』 關於財經法規

《財經法規》分為會計法規、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其他相關法律制度和會計職回業道德四個部分答,主要內容包括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會計核算的法律規定、會計監督的法律規定、違反《會計法》的法律責任、企業會計准則、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票據法律制度和會計職業道德。《財經法規》知識面廣,結構嚴謹,語言通俗易懂,注重法規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是一本符合高職高專教育特點的教材。

『柒』 求問一下,會計財經法規包括什麼

財經法規的內容可以分為會計法規、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相關法律制度和會計職業道德這四個部分。要想通過會計從業證考試,必須多做題,把書本知識掌握透徹

『捌』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中出現的、涉及的全部法律 制度/法律法規有哪些

內容講解
第一節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掌握我國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一、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
會計法律制度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定的各種會計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包括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會計規章等。
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事務過程中以及國家在管理會計工作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稱為「會計關系」,處理上述各種經濟關系,就需要用會計法律制度來規范。
二、我國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1、會計法律
會計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它是會計法律制度中層次最高的法律規范,是制定其他會計法規的依據,也是指導會計工作的最高准則。
2、會計行政法規――國務院制定並發布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擬定並經國務院批准發布
制定依據是《會計法》。
國務院發布的有《總會計師條例》、《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
3、國家統一會計制度
(1)國家統一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制定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會計規章和會計規范性文件。
(2)會計部門規章:
會計部門規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的程序,由財政部制定,並由部門首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的制度辦法。
如:《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
(3)會計規范性文件
會計規范性文件是指主管全國會計工作的國務院財政部門以文件形式印發的制度辦法,其制定依據是會計法律和會計行政法規。包括:
《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等38項具體准則
《企業會計准則――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制度》
《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小企業會計制度》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4)地方性會計法規:
地方性會計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與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會計法規。也是我國會計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應用舉例】
1、在我國會計法律制度體系中,《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屬於()
A會計法律B會計行政法規C會計部門規章D會計規范性文件
【答案】B
【解析】《總會計師條例》、《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均屬於會計行政法規。
2、下列各項中,屬於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有()
A企業會計准則B會計檔案管理辦法C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D會計法
【答案】ABC
【解析】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包括會計部門規章和會計規范性文件,ABC均屬於國家統一會計制度。
3、下列各項中,屬於會計法律的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B總會計師條例
C會計基礎工作規范D企業會計制度
【答案】A
【解析】B屬於行政法規;CD屬於國家統一會計制度
4.下列各項中,屬於會計行政法規的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B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
C會計基礎工作規范D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
答案:D
解析:A屬於會計法律;BC屬於會計規范性文件
5、下列各項中,屬於會計法律制度的有()
A會計法B企業會計制度
C總會計師條例D單位內部會計核算流程
答案:ABC
解析:單位內部會計核算流程屬於單位內部控制。不屬於會計法律制度
6、國務院發布的《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的法律地位低於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答案】對
【解析】《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屬於行政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屬於會計法律,是最高層次的會計法律

『玖』 如何分清財經法規里的那些財政部制定的什麼准則規范性文件

1、會計規范性文件是指主管全國會計工作的行政部門即國務院財政部門以文版件形式印權發的制度辦法,例如:《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等38項具體准則、《企業會計准則——應用指南》、《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以及《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

2、相關知識:規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規章外,行政機關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並公開發布的針對不特定的多數人和特定事項,涉及或者影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在本行政區域或其管理范圍內具有普遍約束力,在一定時間內相對穩定、能夠反復適用的行政措施、決定、命令等行政規範文件的總稱。

『拾』 財經法規,財政法規,行政法規都有什麼關系,什麼意思

你考什麼試?

熱點內容
用人單位觸犯勞動法98條 發布:2025-07-13 10:28:25 瀏覽:23
新的婚姻民法典 發布:2025-07-13 10:19:31 瀏覽:166
東財經濟法概論的 發布:2025-07-13 10:03:49 瀏覽:574
新勞動法坑苦企業 發布:2025-07-13 09:55:33 瀏覽:795
行政法考點分布 發布:2025-07-13 09:47:50 瀏覽:129
河南鄲城律師 發布:2025-07-13 09:36:12 瀏覽:134
婚姻法第三十二第三款第五項 發布:2025-07-13 09:14:54 瀏覽:93
2019新婚姻法關於離婚 發布:2025-07-13 09:14:08 瀏覽:391
協議上只簽字的話又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13 08:50:09 瀏覽:463
明星應當如何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3 08:47:55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