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企業違反勞動法怎麼處理

企業違反勞動法怎麼處理

發布時間: 2020-12-22 03:33:34

① 企業違反勞動法該怎麼樣

提起來的仲裁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完成勞動定額或規定的工內作任容務後,根
據實際需要安排勞動者在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應按以下標准支
付工資:(一)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日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
工作時間的,
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
勞動者工資;(二)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
能安排補休的,按照
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
勞動者工資;(三)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節日工作的
,按照不低於勞動合
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
實行計件工資的勞動者,在完成計件定額任務後,由用人單位安排延
長工作時間的,應根據上述規定的原則,分別按照不低於其本人法定工作
時間計件單價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資。
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其綜合計算工作時
間超過法定標准工作時間的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並應按本規定支
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
實行不定時工時制度的勞動者,不執行上述規定。
縱橫法律網
徐濤律師

② 如果以企業違反勞動法第38條規定,那我該怎麼寫,寫完以後怎麼辦

解除勞動合同是《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和第三十八條法律賦予勞動者的權利,你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要向用人單位申請,並由用人單位批准。解除勞動合同是你的決定,你只需要依法通知用人單位,並證明你書面通知到了,那麼你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就是符合《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就不會出現由你承擔《勞動合同法》第九十條規定的賠償責任。如果用人單位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所述的情況之一,你不僅無需提前30天,還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要求經濟補償。如果用人單位沒有侵犯你的合法權益,你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是沒有經濟補償的。只要沒有《勞動合同法》第25條的內容,約定由勞動者承擔的違約金都是不合法的。

遞交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或通知)後,批不批無所謂,關鍵是要有人簽收,做為依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證明,否則不良單位會說你是自動離職,沒有交過辭職報告,把一切責任推到你身上,也為不支付你近期的工資找到借口。你提前30天(試用期提前3天,下同)提交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或通知,如果沒人簽收,你就到郵局寄特快專遞,並在「內件品名」欄中填寫「解除勞動合同決定(或通知)」,保留好底單做為證據,外加勞動合同就夠了,如果用人單位不在工作的最後一天支付你的工資,可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並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的規定,要求支付工資及相關經濟補償。

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或通知內容最好明確以下內容:
1、本人因…………(如果用人單位侵犯了你的合法權益,該原因最好寫明,便於以後舉證),決定與公司解除勞動合同,最遲工作到某年某月某日;
2、請公司書面通知(該通知必須有公司印章,否則無效)本人於某年某月某日與某人交接工作,如未接到有效的書面通知,本人將視為公司無需本人交接,由此給公司造成的不便或損失,本人不承擔責任;
3、請於工作交接之日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九條之規定與本人結清工資和《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其他相關費用,並向本人出具《勞動合同法》第50條規定的解除勞動合同的證明,該證明的內容應符合《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4條的規定,否則本人保留申請仲裁或訴訟的權利。如公司無需本人交接,則於某年某月某日(最後一個工作日)某時(下班時間)前完成以上事宜。

解除勞動合同時的工資支付時間詳見《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九條,經濟補償金支付時間詳見《勞動合同法》第50條。如果不按時支付,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執行《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3、10條和《勞動合同法》第85條規定。

如果你認真看一下我以上回答中書名號《》中所涉及的內容,你才能充分理解我回答的意思。網上搜索這些內容都能找到全文的。

③ 公司違反勞動法,該怎麼辦

(1)被用人單位侵權的,可以到當地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投訴;
(2)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版議的,可以到當權地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結果不服的,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到勞動保障部門投訴或申請工傷認定、要求支付社會保險待遇等,如果勞動保障部門有關機構拖著不辦,或者對其處理結果不服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4)如果遇到一些復雜的官司,對法律問題搞不懂的時候,可以到當地工會、婦聯、共青團組織、當地新聞媒體、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門尋求幫助;
(5)如果想了解勞動保障政策,或者遇到具體問題需要咨詢的時候,可以撥打「12333」免費勞動保障政策咨詢熱線電話,工作人員會給您詳細的解答。

④ 公司違反勞動法,我該怎麼辦

首先你要明確你想要得到什麼,首先《勞動合同法》第19條規定了試用期的問題,如果是你想要內簽容訂勞動合同長期在這個公司工作的話,你可以參考這條的規定,如果你是想解除勞動關系索要工資,那麼你就去當地勞動監察大隊,讓他們幫你協商,如果不行,就去當地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但是證人證言需要有其他物證相映證。

⑤ 行政單位違反勞動法怎麼處理

行政機關招來用的簽訂勞自動合同的勞動者在用工主體上與企業一樣,在行政機關工作的合同制員工同樣受到勞動法的保護,行政機關違法法律規定侵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樣應進行賠償,發生爭議可向勞動爭議仲裁進行申訴,也可向勞動保障監察部門進行投訴。

⑥ 公司的制度違反勞動法怎麼辦侵犯勞動者權益怎麼辦

分析:
這個問題要看公司是否實行的是標准工作制,如果是非標准工作制,要看工作時間是否符合法律規定(也可能綜合工時或者調休或者不定時工作制),如果兩者皆不是,那就要收集加班的證據,包括上下班打卡記錄、同事證明、簽到、工作內容等,證據確鑿,可以攜帶有關證據到當地的勞動局申請勞動仲裁要回個人加班所得,對仲裁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具體流程請參考網上的。

參考法律: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一條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准,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
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九條用人單位因違反國家規定,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拖欠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的,勞動者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勞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受理。
第二十八條 申請人申請勞動仲裁應當提交書面仲裁申請,並按照被申請人提交副本。
(一) 勞動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 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理由;
(三) 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書寫仲裁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勞動仲裁委員會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⑦ 違反勞動法怎麼處罰

《勞動法》第十二章對違反勞動法的法律責任作有規定。
附:勞動法 第十二章
第八十九條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可以處以罰款。
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第九十二條用人單位的勞動安全設施和勞動衛生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或者未向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和勞動保護設施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責令停產整頓;對事故隱患不採取措施,致使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勞動者生命和財產損失的,對責任人員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三條用人單位強令勞動者違章冒險作業,發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四條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第九十五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保護規定,侵害其合法權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對女職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六條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由公安機關對責任人員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罰款或者警告;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勞動者的。
第九十七條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無效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一百條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
第一百零一條用人單位無理阻撓勞動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行使監督檢查權,打擊報復舉報人員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零二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一百零三條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第一百零四條國家工作人員和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的工作人員挪用社會保險基金,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零五條違反本法規定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已規定處罰的,依照該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

⑧ 國企單位違反勞動法怎麼處理

您好!
國有企業同樣受勞動合同法規制,鐵路系統內部確實有鐵路運輸法院,但是根據法律規定以及司法實踐,鐵路法院並不受理勞動爭議案件。
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負責管轄本區域內發生的勞動爭議。」
勞動法第七十九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司法解釋(一)》第八條規定:「勞動爭議案件由用人單位所在地或者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民訴意見》第30規定「鐵路運輸合同糾紛及與鐵路運輸有關的侵權糾紛,由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另外,中共沈陽鐵路局綜治委2004年10月《鐵路職工法律基本知識問答》第21頁第63條第二自然段:「沈鐵兩級法院不予受理的案件有:行政案件、知識產權糾紛案件、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略。」
據此,鐵路運輸法院不具有勞動爭議案件管轄權。
另外,鐵路系統不存在勞動爭議仲裁委,而勞動爭議案件必須先經過仲裁。
所以,那位領導的說法是存在問題的,您可以依法提起勞動仲裁或勞動訴訟,維護自己的權利。
司法實踐中,也有法院管轄勞動爭議案件的先例,嚴格來講法院是無管轄權的,但是在中國,確實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如果鐵路法院強行管轄,你可以提出管轄權疑義。無論如何,不應該坐以待斃!!!

⑨ 公司違反勞動法個人怎麼維權

需冷靜處理,
首先,先與公司溝通協商解決,期間多留心眼,最好自己講協專商內容錄音,保留合同屬,對公司所公布的規章用手機拍照,盡可能多的收集一切自己與公司簽寫的紙質材料(尤其是合同)
第二,協商不成,即可先去當地勞動監察機構舉報,或撥電話12333舉報。不過一般各地都有調解委員會,也是本人可能去走個過程。(考慮到調節仍然不成功,如能成功最好,及保護了自己利益還最省事)
第三,到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仲裁申請仲裁,到這一步你之前收集的資料就要起作用了。去前建議自己去到法律咨詢部門多多咨詢,這樣心裡好有底。如果有條件也可聘請律師。一般勞動案件勞動者原告勝多負少。

所以發生侵權,切莫著急。先找到冷靜自己方法,收集證據,做好多手准備。相信法律,權益定能得到維護

熱點內容
新加坡公司股份代持的法律風險 發布:2025-05-14 22:40:41 瀏覽:256
同性婚姻法可能通過嗎 發布:2025-05-14 22:36:13 瀏覽:977
黨不是司法機關 發布:2025-05-14 22:34:07 瀏覽:536
新婚姻法的一夫一妻制 發布:2025-05-14 22:15:20 瀏覽:640
社會與法如何聯系方式 發布:2025-05-14 22:14:21 瀏覽:140
北京亞歐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14 21:47:07 瀏覽:394
孕期丈夫出軌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4 21:29:46 瀏覽:366
勞動法高溫停止作業規定 發布:2025-05-14 21:29:33 瀏覽:932
上海政法學院專升本招生簡章 發布:2025-05-14 21:28:05 瀏覽:497
新婚姻法心得體會2000 發布:2025-05-14 21:27:55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