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事業單位適用於勞動法
㈠ 事業單位編制人員適用勞動法嗎
法律分析:事業單位編制人員應當首先適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有關問題仍無法解決的,可以適用勞動法的相關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第三條 中央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負責全國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工作。事業單位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所屬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
㈡ 學校里教師簽的合同是否適用勞動法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回人單位)和答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學校里教師如果不屬事業單位編制,而是聘用制的話適用勞動合同法。提出辭職要提前三十日書面通知,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另外根據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如果由此條規定的情形勞動者可以即時辭職而無需提前辭職。
㈢ 《勞動法》事業單位適用嗎
《勞抄動法》事業單位適襲用
《勞動法》規定:本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3)學校事業單位適用於勞動法擴展閱讀: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各國勞動法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內容:勞動就業法,勞動合同法,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勞動安全與衛生的程,女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制度,勞動紀律與獎懲制度,社會保險與勞動保險制度,職工培訓制度,工會和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制度,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以及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和檢査制度等。
勞動法最早屬於民法的范圍,十九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勞動法在各國的法律體系中日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逐漸脫離民法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㈣ 事業單位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
事業單位是適用勞動合同法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和員工建立勞動關系的時候,訂立、履行、變更和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都是適用勞動合同法的。而且用人單位從用工之日起和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需要和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也是體制內的在編人員,是體制內的絕大多數群體,但由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屬於公務員,因此不適用於公務員法,同時,事業單位人員又不屬於企業職工,企業職工由勞動法和勞動合同制調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要先按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規定進行調整,如不在規定范圍之內的,適用於《勞動法》、《勞動合同法》。
事業單位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
㈤ 事業單位可以參照勞動法嗎
法律分析:勞動法不適用於事業單位,但可以參照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㈥ 事業單位編制人員適用勞動法嗎
事業單位適用,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㈦ 《勞動法》適用於事業單位嗎
事業單位中的正式在編人員不適用《勞動法》,編外工作人員適用《勞動法》。
所以,事業單位只是勞務派遣工的用工單位,勞務派遣公司才是用人單位。
勞務派遣工和勞務派遣公司樹立勞動合同關系、構成勞動關系,契合《勞動法》第二條第一款的規則,二者之間適用《勞動法》。
能夠看到,合同工和勞務派遣工是不一樣的,一個是適用、一個是按照執行,一個的主體是事業單位,一個的主體是勞務派遣公司。
㈧ 事業單位編制人員適用勞動法嗎
事業單位編制人員適用勞動合同法。我國《勞動合同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㈨ 請問勞動法適用於事業單位(比如高校)嗎
根據有關司法解釋來的規定,源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之間因辭職、辭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發生的爭議,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 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之間因辭職、辭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發生的爭議,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處理。
第二條 當事人對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的人事爭議仲裁機構所作的人事爭議仲裁裁決不服,自收到仲裁裁決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另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人事爭議是指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之間因辭職、辭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發生的爭議。
㈩ 事業單位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
事業單位聘用的工作人員的管理是適用勞動合同法的,參照公務員管理的工作人內不適合勞動合同法。
事業單位是具容有公益性質,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組織,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和企業績效工資最主要不同點在於經費來源和保障。企業績效工資完全取決於企業盈利情況,根據企業的薪酬戰略及績效考核結果進行發放;
而事業單位則不同,事業單位根據單位不同類別,其績效工資的經費來源和保障有所不同,義務教育中小學績效工資經費來源主要由縣級財政保障,省級財政統籌,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及東部部分財力薄弱地區給予適當補助。
其他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所需經費,按單位類型不同,分別由財政和事業單位負擔,但事業單位的創收收入如何規定是今後需要解決的問題。公益型事業單位如果把主要精力用在創收或提供公共服務也高價收費,這就偏離了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性質,這些需要通過制度進行規范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