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中的日期

民事訴訟法中的日期

發布時間: 2025-04-26 17:34:06

A. 民事訴訟法關於電子送達的日期

法律主觀:

第一百三十四條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八條規定,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的,委託法院應當出具委託函,並附需要送達的訴訟文書和送達回證,以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委託送達的,受委託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委託函及相關訴訟文書之日起十日內代為送達。第一百三十五條電子送達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移動通信等即時游兆收悉的特定系統作為送達媒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人民法院對應系統顯示發送成功的日期,但受送達人證明到達其特定系統的日期與人民法院對應系統顯示發送成功的日期不一致的,以受送達人證明到達其特定系統的日期為准。第一百三十六條受送達人同意採用電子方式送達的,應當在送達地址確認書中予以確認。第一百三十七條當事人在提起上訴、申請再審、申請執行時未書面變更送達地址的,其在第一審程序中確認的送達地址可以作為第二審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執行程序的送達地址。第一百三十八條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和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信息網路等媒體上刊登公告,發出公告日期以最後張貼或者刊登的日期為准。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當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期滿,即視為送達。人民法院在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的,應當採取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張貼過程。第一百三十九條公告送達應當說明公告送達的原因;公告送達起訴狀或者上訴狀副本的,應當說明起訴或者上訴要點,受送達人答辯期限及逾期不答辯的法律後果;公掘埋告送達傳票,應當說明出庭的時間和地點及逾期不出庭的法律後果;公告送達判決書、裁定書的,應當說明裁判主要內容,當事人有權上訴的,還應當說明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人民法院。第一百四十條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不適用公告送達。第一百四十一條人民法院在定期宣判時,當事人拒不簽收判決書、裁定書的,應視為送達,並在宣判筆錄中記明。

法律客觀:

一、民事訴訟法電子送達是什麼廣義的電子送達,包括電話、手機簡訊、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將訴訟文書發送給受送達人的行為。民事訴訟法所指的電子送達僅指人民法院利用信息技術通過電子郵件將訴訟文書發送到案件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專用郵箱的送達方式。二、電子送達的法律依據是什麼2013年1月1日修改的《民事訴訟法》首次從法律上確認了電子送達的合法地位。《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三、電子送達的法律效力如何電子送達方式與傳統送達方式具有同等法律神散租效力,電子郵件一經發送成功,訴訟文書即視為送達,產生法律效力。電子郵件到達郵箱時間即為送達時間,系統將會自動生成送達回證返回案件管理系統。注意:1.法院在發送郵件同時向受送達人手機號碼發送相關簡訊提示信息。在訴訟期間,如果停用或變更手機號碼的,應當及時通知法院,否則導致無法送達或者送達不及時後果自負。2.根據法律規定,電子送達必須經過受送達人的同意,但在實踐中適用電子送達優先原則。受送達人為非自然人或律師代理的應當採用電子送達方式,受送達人是自然人的不同意應有正當的理由,也可以採用傳統送達方式。設置「正當理由」這個「門坎」,主要是為防止不誠信當事人濫用訴訟權利拖延訴訟,如提交上訴狀遞交減免緩上訴費的申請,然後玩失蹤。3.電子送達以代理人的郵箱地址作為優先收件地址,同時必須填寫當事人本人的作為備選地址。當事人可以隨時申請變更代理人郵箱地址,也可以提出要求法院同時向兩個郵箱同時發送訴訟文書,和代理人一起同步了解案件進展情況。

B. 民事訴訟法中的日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法規定的送達日期七日是指自然日還是工作日 一般以工作日為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三十三條 行政機關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能夠當場答復的,應當當場予以答復。行政機關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需要延長答復期限的,應當經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同意並告知申請人,延長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0個工作日。

C. 法律上年、月、日、期間,的具體計算

期間的計算直接關系當事人訴訟權利的行使,不單純是技術性問題,應當予以重視。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把握期間的計算: 1.期間以時、日計算的,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1)期間以時計算的,開始的時不計算在內,而應從下一個小時算起。比如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接受當事人訴訟保全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在計算期間時,接受當事人申請的那一個小時不計算在48小時之內,即如果提出申請是在8點,應從9點開始期間的計算。 (2)期間以日計算的,開始的日不計算在內,應從第二日開始算起。比如根據民事訴訟法,對判決提起上訴的期間為15日,那麼宣判的當天或者判決書送達的當天不計算在15日內,即如果5月10日送達判決書,應當從11日開始期間的計算,5月25日上訴期間屆滿。 2.期間以月和年為計算單位的,期間屆滿的日期,自開始計算的日起順延。 比如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法人申請執行的期間為六個月,公民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一年。申請執行的期間為六個月時,如果3月31日提出執行申請,開始計算的日期為4月1日,屆滿之日為9月30日。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一年時,如果開始計算的日期為1991年3月29日,屆滿之日為1992年3月28日。 3.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節假日指法定節假日,比如星期日、國慶節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內部規定的放假或者休息日不在此限。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比如,期間本應在10月1日屆滿,但10月1日、2日為法定國慶假日,那麼10月3日為期間屆滿日。節假日如果不在期間的最後一日,而在期間的中間的,仍應計算在期間之內。比如,期間以10月3日為屆滿日,雖然中間有國慶節,但計算期間並不扣除10月1日、2日,仍以10月3日為屆滿日。 4.期間不包括在途期間,訴訟文書在期限屆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無論是法定期間還是指定期間,都不包括在途期間。比如,當事人接到一審法院判決書的第8日通過郵局寄出了上訴狀,交郵10天後,人民法院才接到上訴狀,這10天不計算在上訴期間內。也就是說,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訴書或者上訴狀,只要是在法定期間屆滿前交郵的,人民法院不論多長時間後才收到,都不算超過期間。法定期間屆滿前交郵,指期間屆滿日24點前交郵。比如判決在3月1日送達,只要在3月16日24點前寄出上訴狀,就沒有超過上訴期間。

D. 《民事訴訟法》規定,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 )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法律主觀:

通俗地說,訴訟時效是指法律規定你的某種權利必須在一定時間內行使,超過這個期間就不再受法律保護了。一、民事訴訟法上的期間是如何規定的新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期間種類和期間計算】第七十五條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一)期間概述期間,是指法院、訴訟參加人進行某種訴訟行為的期限。如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當事人不服地方法院一審判決的,從收到判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應提起上訴等規定,就屬於期間的規定。民事訴訟法規定期間的目的,在於保證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加人及時行使訴訟權利,履行訴訟義務,節省時間、人力和物力,使人民法院及時地進行審判,使當事人的民事爭議及時得到解決,保證訴訟行為的有效性,穩定民事訴訟關系。(二)期間的種類訴訟期間按照不同標准可以分為:法定期間和指定期間;不變期間和可變期間。以期間是法律規定還是法院指定為標准,可以將期間分為法定期間和指定期間。法定期間,是指由法律直接規定的期間。比如,立案的期間是七日,從人民法院接到訴狀或者口頭起訴之日起算;宣告公民失蹤的公告的期間為三個月;上訴期間,不服地方法院一審判決提起上訴的期間為十五日,不服地方法院一審裁定提起上訴的期間為十日;申請執行的期間為兩年等。指定期間,是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依職權確定的期間。比如,法院指定當事人補正起訴狀的欠缺的期間;法院在判決書中指定當事人履行義務的期間等。指定期間要明確具體,同時,既不能過長亦不能過短,過長會遲延訴訟的進行和案件的審結,過短會限制訴訟參加人行使訴訟權利。(三)期間的計算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日,不計算在期間內,而從下一個小時或者從次日起算。比如,人民法院採取訴訟中財產保全措施,在接受當事人的申請後,情況緊急的,應當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並開始執行。如果當事人提出申請是在某日的10時,那麼計算這一期間時,就應當從該日的11時開始起算,到第三日的10時止。人民法院必須在這個期間內作出裁定。又比如,當事人在2007年1月1日接到判決書,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他有權在十五日內提起上訴。接到判決書的當日不算,從第二天起算,上訴期間是1月2日到1月16日。超過這個期間,他就喪失了上訴權。期間以月計算,則不分大月、小月;以年計算的,不分平年、閏年。以月計算的,期間屆滿的日期,應當是屆滿那個月對應於開始月份的那一天;沒有對應於開始月份的那一天的,應當為屆滿那個月的最後一天。例如,在一起宣告失蹤的案件中,人民法院於2007年2月28日公告尋找下落不明人,公告期間為3個月,公告期屆滿日期在2007年5月28日。在該日期下落不明人還未出現的,人民法院就可以判決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蹤。二、民事訴訟法的節假日是怎麼規定的呢?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的節假日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上訴期限從第一審人民法院的裁判送達後次日起算。當事人各自接受裁判的,從各自的起算日開始;必要共同訴訟中的共同訴訟人的上訴期應以最後一個收到裁判的共同訴訟人的上訴期來計算;普通的共同訴訟中的共同訴訟人的上訴期限的計算,與一般訴訟中上訴期限的計算方法相同。當事人不服一審人民法院的判決或者裁定,可以在法定期間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當事人不服民事、行政判決的上訴期間為15日,裁定為10日;不服刑事判決的上訴期間為10日,裁定為5日。

E.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送達日期七日是指自然日還是工作日

法律分析
一般以工作日為准。期間,只有年、月、日、時的規定,沒有工作日的說法。比如,訴訟文書是郵寄的,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確定期滿前是否交郵,應當以郵局的郵戳為准,只要郵戳上的時間證明在期間屆滿前,當事人或者人民法院已將需郵寄的訴訟文書交付郵局,就不算過期。另考慮到目前許多法院不遵守期間的法律規定,或故意利用期間損害當事人的利益,建議當事人一定要在期間屆滿前2-3前將法律文書寄發或郵寄。期間,是指法院、訴訟參加人進行某種訴訟行為的期限。如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當事人不服地方法院一審判決的,從收到判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應提起上訴等規定,就屬於期間的規定。
法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 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F. 民事訴訟中「某日前」含當日嗎

一切法律術語「某日前」包含當日。

熱點內容
吉祥號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1 15:10:19 瀏覽:652
中國勞動法法條 發布:2025-05-01 14:44:21 瀏覽:270
泰安招聘律師 發布:2025-05-01 14:44:12 瀏覽:719
萬州法學科研 發布:2025-05-01 14:30:51 瀏覽:853
公路實施條例 發布:2025-05-01 14:30:04 瀏覽:578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條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01 14:15:56 瀏覽:589
共享單車買賣違反經濟法 發布:2025-05-01 14:15:50 瀏覽:445
嘉興市秀洲區人民法院立案庭電話 發布:2025-05-01 14:15:19 瀏覽:518
對黨政機關法律顧問的研究和建議 發布:2025-05-01 14:13:46 瀏覽:304
法官怒斥當事人 發布:2025-05-01 14:09:08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