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第171

民事訴訟法第171

發布時間: 2025-05-02 02:02:06

⑴ 曾經患有精神病,但現在好了,民事糾紛以前的病例可以做為證據嗎

《民事訴訟法》有詳細規定,有關條款如下:
第170條 申請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由其近親屬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向該公民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申請書應當寫明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事實和根據。
第171條 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必要時應當對被請求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進行鑒定。申請人已提供鑒定結論的,應當對鑒定結論進行審查。
第172條 人民法院審理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案件,應當由該公民的近親屬為代理人,但申請人除外。近親屬互相推諉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為代理人。該公民健康情況許可的,還應當詢問本人的意見。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申請有事實根據的,判決該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認定申請沒有事實根據的,應當判決予以駁回。
第173條 人民法院根據被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他的監護人的申請,證實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原因已經消除的,應當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
所以,我覺得應該不是醫院能證明的,得申請司法鑒定。我記得醫院能出具的是傷殘鑒定之類的。

⑵ 民事訴訟法171條第三款

⑶ 認定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需要什麼證明材料

一、 認定公民民事行為能力案件的概念

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是指人民法院根據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對不能正確辯認自己行為或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按照法定程序,認定並宣告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案件。

二、認定公民民事行為能力案件的審理程序

(一)申請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70條規定,申請人民法院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必須具備下列條件:第一,必須由利害關系人提出申請。利害關系人包括,該精神病患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 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或者與該精神病人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所在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人。第二,申請必須採用書面形式。申請書的內容應包括:申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住所,與被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關系;被申請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姓名、性別、年齡、住所,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事實和根據。如果有醫院出具的診斷證明或鑒定結論,也應當一並提交人民法院

根據《意見》第193條的規定,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的利害關系人提出該當事人患有精神病,要求宣告該當事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應由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由受訴人民法院按照特別程序立案審理,原訴終止。

(二)管轄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70條的規定,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由該公民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這樣規定便於人民法院就近調查該公民的健康狀況和日常表現,收集有關證據,作出正確的判決,以保護該公民的合法權益。

(三)鑒定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71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應當對被請求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進行醫學鑒定,以取得科學依據。申請人已提供鑒定結論的,應當對鑒定結論進行審查,如對鑒定結論有懷疑的,可以重新鑒定。

(四)審理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72條第1款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應由該公民的近親屬擔任代理人,但申請人除外,因為他可能與該公民有利害沖突。如果近親屬互相推諉,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為代理人。該公民健康狀況許可的,還應當詢問本人意見,以便進一步了解該公民的患病情況、精神狀態,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決。

(五)判決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72條第2款的規定,人民法院經過對案件的審理,認為該公民並未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申請沒有根據的,應當作出判決,駁回申請;認為該公民完全或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申請有事實根據的,應當作出判決,認定該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並為其指定監護人。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第198條的規定,被指定的監護人不服指定,應當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經審理,認為指定並無不當的,裁定駁回起訴;指定不當的,判決撤銷指定,同時另行指定監護人。判決書應當送達起訴人、原指定單位及判決指定的監護人。

三、認定公民民事行為能力判決的撤銷

公民被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後,如果經過治療病情痊癒,精神恢復正常,能夠判斷自己行為的後果,清醒地處理自己的事務,那麼,造成其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原因已經消除。在這種情況下,被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他的監護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請求。人民法院根據該公民本人或監護人的申請,經查證屬實後,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從法律上恢復該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同時撤銷對他的監護。判決一經宣告,立即發生法律效力

⑷ 民事訴訟法171條第一款至175款規定

第一百七十一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必要時應當對被請求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進行鑒定。申請人已提供鑒定結論的,應當對鑒定結論進行審查。

第一百七十二條人民法院審理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案件,應當由該公民的近親屬為代理人,但申請人除外。近親屬互相推諉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為代理人。該公民健康情況許可的,還應當詢問本人的意見。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申請有事實根據的,判決該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認定申請沒有事實根據的,應當判決予以駁回。

第一百七十三條人民法院根據被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他的監護人的申請,證實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原因已經消除的,應當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

第五節認定財產無主案件

第一百七十四條申請認定財產無主,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財產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申請書應當寫明財產的種類、數量以及要求認定財產無主的根據。

第一百七十五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核實,應當發出財產認領公告。公告滿一年無人認領的,判決認定財產無主,收歸國家或者集體所有。

⑸ 民事訴訟法第171條第1款

您好!最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版人民法院裁定的上訴案件的權處理,一律使用裁定。
2008年4月1日實施的修訂後的《民事訴訟法》第171條是:
第一百七十一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必要時應當對被請求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進行鑒定。申請人已提供鑒定結論的,應當對鑒定結論進行審查。
希望能幫到您

熱點內容
遴選涉外法律服務機構通知 發布:2025-05-02 07:25:47 瀏覽:428
中歐法律援助合作項目 發布:2025-05-02 07:16:34 瀏覽:655
杭州做律師 發布:2025-05-02 07:15:09 瀏覽:677
紀律處分條例任務包括 發布:2025-05-02 07:14:12 瀏覽:282
法官就是院長嗎 發布:2025-05-02 06:57:46 瀏覽:296
李炎權法院 發布:2025-05-02 06:55:10 瀏覽:962
財產刑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02 06:41:02 瀏覽:222
經濟法法律行為的特徵有哪些 發布:2025-05-02 06:29:55 瀏覽:347
尹田關於合同法的理解 發布:2025-05-02 05:52:57 瀏覽:16
行政法中是否承認類推解釋 發布:2025-05-02 05:50:12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