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行政法典是
❶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行政法典是
法律分析:最早出現於唐朝的《唐六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行政法典.後來的宋和元明清都有此類法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
第三條 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適用本法。發生或者即將發生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或者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行政機關採取應急措施或者臨時措施,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行政機關採取金融業審慎監管措施、進出境貨物強制性技術監控措施,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四條 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范圍、條件和程序。
第五條 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應當適當。採用非強制手段可以達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設定和實施行政強制
❷ 中國歷年來最早的一部法律是什麼
《周禮》是我國保存最早的系統完整的行政法法典,也是周朝統治者在總結夏商周歷朝統治經驗基礎上的具有集權制傾向的行政法典。影響了我國兩千多年的集權制社會的行政體制、原則、規范和基本制度,對世界行政制度的建立完善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其所確立的六官制度到後世逐漸衍化為六部制。是我國最早的憲法性文件的核心組成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於1949年9月29日頒布,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隨後起草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歷經四部,均以相應的年號作為區別。一般默認的憲法為最新版本,即八二憲法的2004年修正版。
共同綱領
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並且通過了起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1949年頒布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憲法,卻為憲法的訂立奠定了基礎。
五四憲法
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於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共4章106條。被稱為五四憲法。五四憲法是一部較為完善的憲法。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憲法,是在對建國前夕由全國政協制定的起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進行修改的基礎上制定的。
七五憲法
是一部有嚴重缺點、錯誤的憲法(可參閱文化大革命)。第二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於1975年1月17日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共30條,被稱為七五憲法。當時仍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所以帶有比較濃重的文革色彩。
七八憲法
第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於1978年3月5日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共4章60條。被稱為七八憲法。
八二憲法
我國當前現行憲法。1982年1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部憲法在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正式通過並頒布。並根據1988年4月1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進行了修正。
❸ 中國最早一部關於法律的書叫什麼
《周禮》是我國保存最早的系統完整的行政法法典,也是周朝統治者在總結夏商周歷朝統治經驗基礎上的具有集權制傾向的行政法典。影響了我國兩千多年的集權制社會的行源轎政體制、原則、規范和基本制度,對世界行政制度的建立完善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其所確立枯祥的六官制度到後世逐漸衍化為六部制。是我國最早的憲沒裂搏法性文件的核心組成部分。
❹ 什麼是《唐六典》
《六典》編制於開元時期,是繼《永徽律疏》之後唐朝立法的又一重要成就。
《唐六典》是唐玄宗時期制定的記載當時國家行政制度的重要文獻,是中國古代最早一部行政法典。《唐六典》的編纂始於開元十年,至開元二十六年才完成,因史無前例,所以編纂工作艱難,當時有許多知名學者參加,是唐玄宗時期的一項重要的立法活動。《唐六典》共三十卷,分為理、教、禮、政、刑、事六部分。主要內容是關於國家機構的設置、人員編制、職責,以及官員的選拔、任用、考核、獎懲、致性等方面的規定。凡唐時封建國家機關所職掌的各項工作,在六典中基本都涉及到了,所以六典的內容非常廣泛,可以稱之為唐朝行政法規大全。
《唐六典》是我國現存的一部最古老的行政法典,它的編纂在封建工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自《唐六典》編纂以後,行政法從刑律中分離出來自成一個法律部門,因而中國古代存在兩個法典,一個是刑法典,一個是行政法典。所以《唐六典》的產生,是我國封建法律制度完備化的一個重要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