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全文2013年1月1日

民事訴訟法全文2013年1月1日

發布時間: 2025-05-02 05:43:44

1. 民事訴訟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嗎

民事實體法沒有溯及力,但民事訴訟法作為程序法具有溯及力。可以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猛扒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這一司法解釋。
民事實體法沒有溯及力,但民事訴訟法作為程序法具有溯及力。可以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這一司法解釋。
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 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但本規定另有規定的除外。
前款規定的案件,2013年1月1日前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
第二條 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管轄規定的,人民法院對該案件繼續審理。
第三條 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送達規定的,人民法院已經完成的送達,仍然有效。
第四條
在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中,人民法院對2013年1月1日前發生的妨害民事訴訟行為尚未處理的,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但下列情形應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
(一)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的情形;
(二)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情形在2013年1月1日以後仍在進行的。
第五條
2013年1月1日前,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請訴前保全措施的,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等法律,但人民法院2013年1月1日尚未作出保全裁定的,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確定解除保全措施的期限。
第六條
當事人對2013年1月1日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審查確定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期間,但該期間在2013年6月30日尚未屆滿的,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
前款規定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的,仍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歲敗是偽造的;
(三)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二年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以及發現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七條 人民法院對2013年1月1日前已經受理、2013年1月1日尚未審查完畢的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案件,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
第八條 本規定所稱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是指根據《決定》作相應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本規定所稱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是指《決定》施行之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以上是我為你做的介紹,關於「民事訴訟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嗎?」這一問題你是否清楚了解呢。我為你總結至此,在最高院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枝雀昌的規定中,可以看出,13年1月1日以後還沒有結案的就適用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但是,如果發生的是妨害民事訴訟行為還沒有處理的,則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修正)

(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根據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目錄
第一編 總則
第一章 任務、適用范圍和基本原則
第二章 管轄
第一節 級別管轄
第二節 地域管轄
第三節 移送管轄和指定管轄
第三章 審判組織
第四章 迴避
第五章 訴訟參加人
第一節 當事人
第二節 訴訟代理人
第六章 證據
第七章 期間、送達
第一節 期間
第二節 送達
第八章 調解
第九章 保全和先予執行
第十章 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
第十一章 訴訟費用
第二編 審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審普通程序
第一節 起訴和受理
第二節 審理前的准備
第三節 開庭審理
第四節 訴訟中止和終結
第五節 判決和裁定
第十三章 簡易程序
第十四章 第二審程序
第十五章 特別程序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選民資格案件
第三節 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
第四節 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
第五節 認定財產無主案件
第六節 確認調解協議案件
第七節 實現擔保物權案件
第十六章 審判監督程序
第十七章 督促程序
第十八章 公示催告程序
第三編 執行程序
第十九章 一般規定
第二十章 執行的申請和移送
第二十一章 執行措施
第二十二章 執行中止和終結
第四編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特別規定
第二十三章 一般原則
第二十四章 管轄
第二十五章 送達、期間
第二十六章 仲裁
第二十七章 司法協助

3. 20|3年|月1日起施行的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八條第七十九的規定

你好,這兩條是關於鑒定人出庭與專家證人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內法2013
第七十八條當事人對容鑒定意見有異議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支付鑒定費用的當事人可以要求返還鑒定費用。
第七十九條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或者專業問題提出意見。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79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人民法院在依照本版章程序審理案件的過程權中,發現本案屬於民事權益爭議的,應當裁定終結特別程序,並告知利害關系人可以另行起訴。

這是截止2018年,目前版本為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4)民事訴訟法全文2013年1月1日擴展閱讀:

修訂依據: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2012年08月31日發布,2013年01月01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8月31日修正版)

2、將第一百七十九條改為第二百條,第一款第五項修改為:「(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3、刪去第一款第七項。

4、將第二款作為第十三項,修改為:「(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

易法通解答:
《民事訴訟法》(2012年)
第二十四條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七條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當事人未提出管轄異議,並應訴答辯的,視為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但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第一款原文如下: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百二十七條規定

你好!
民事訴訟法只有284條!你找的應該是司法解釋327條吧: 第三百二十七條 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或者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第一審程式中未參加訴訟,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予以調解;調解不成的,發回重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九條審判人員必須認真稽核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
釋義:
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規定,是什麼意思

1、 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 新〈民事訴訟法〉第120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2、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120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二條規定

第一百三十二條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四條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全文如下):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二款

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人民法院裁定的上訴案件的處理,一律使用裁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八條的內容是什麼?

第一百二十八條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後,應當在三日內告知當事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節審理前的准備:
第一百二十五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傳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
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絡方
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絡方式。人民法院應
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傳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第一百二十六條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
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
第一百二十七條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
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
的,裁定駁回。
當事人未提出管轄異議,並應訴答辯的,視為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但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規
定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八條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後,應當在三日內告知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九條審判人員必須認真稽核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
第一百三十條人民法院派出人員進行調查時,應當向被調查人出示證件。
調查筆錄經被調查人校閱後,由被調查人、調查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一百三十一條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以委託外地人民法院調查。
委託調查,必須提出明確的專案和要求。受委託人民法院可以主動補充調查。
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書後,應當在三十日內完成調查。因故不能完成的,應當在上述期限內函告
委託人民法院。
第一百三十二條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第一百三十三條人民法院對受理的案件,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當事人沒有爭議,符合督促程式規定條件的,可以轉入督促程式;
(二)開庭前可以調解的,採取調解方式及時解決糾紛;
(三)根據案件情況,確定適用簡易程式或者普通程式;
(四)需要開庭審理的,通過要求當事人交換證據等方式,明確爭議焦點。

6. 請問民訴法第219條雙方為法人申請執行期限是否修訂為2年。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九條 申請執行的期限

2013年1月1日,新《民事訴訟法》生效後,申請執行期限均已規定為二年。原《民事訴訟法》專規定:雙方或者一方當屬事人是公民的為一年,雙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六個月。

一、新《民訴法》第二百三十九條

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二、原《民訴法》第二百一十九條

申請執行的期限,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一年,雙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六個月。

前款規定的期限,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

三、新舊規定的區別

新法將申請執行期限延長為2年,而且適用中止、中斷的規定,並且統一了自然人和法人的規定。勝訴的當事人,不必再提心吊膽了,生怕時間被錯過。而今修正後的民事訴訟法對申請執行期限的延長,更有利於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7. 2013年1月1日新的民事訴訟法新在哪裡

一、2013年生效的新民訴法,修改主要內容包括七個方面:
完善調解與訴訟相銜接的機回制答;進一步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完善當事人舉證制度;完善簡易程序;強化法律監督;完善審判監督程序;完善執行程序。
二、概括為以下19點。具體內容請參見正式修改稿
1設小額訴訟制度實行一審終審;
2首次對行為保全問題作出規定
3明確了訴訟代理人的范圍
4民事糾紛適宜調解的要先調解
5進一步完善開庭前的准備程序
6公眾可查閱生效判決書裁定書
7賦予當事人啟動鑒定程序權利
8當事雙方可約定適用簡易程序
9增加檢察建議的法律監督方式
10將民事執行活動納入法律監督
11部分案件可申請原審法院再審
12申請再審的時限縮短至六個月
13增加規定了公益訴訟制度
14證人費用由敗訴方當事人負擔
15增加專家出庭參與訴訟的規定
16明確二審程序開庭審理的條件
17與仲裁法的有關規定相互銜接
18增加對案外被侵害人救濟程序
19增加對惡意訴訟懲罰措施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是關於放棄訴訟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 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8)民事訴訟法全文2013年1月1日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 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人數尚未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公告,說明案件情況和訴訟請求,通知權利人在一定期間向人民法院登記。

向人民法院登記的權利人可以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推選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與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對參加登記的全體權利人發生效力。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在訴訟時效期間提起訴訟的,適用該判決、裁定。

9. 民事訴訟法關於電子送達的日期

法律主觀:

第一百三十四條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八條規定,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的,委託法院應當出具委託函,並附需要送達的訴訟文書和送達回證,以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委託送達的,受委託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委託函及相關訴訟文書之日起十日內代為送達。第一百三十五條電子送達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移動通信等即時游兆收悉的特定系統作為送達媒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人民法院對應系統顯示發送成功的日期,但受送達人證明到達其特定系統的日期與人民法院對應系統顯示發送成功的日期不一致的,以受送達人證明到達其特定系統的日期為准。第一百三十六條受送達人同意採用電子方式送達的,應當在送達地址確認書中予以確認。第一百三十七條當事人在提起上訴、申請再審、申請執行時未書面變更送達地址的,其在第一審程序中確認的送達地址可以作為第二審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執行程序的送達地址。第一百三十八條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和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信息網路等媒體上刊登公告,發出公告日期以最後張貼或者刊登的日期為准。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當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期滿,即視為送達。人民法院在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的,應當採取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張貼過程。第一百三十九條公告送達應當說明公告送達的原因;公告送達起訴狀或者上訴狀副本的,應當說明起訴或者上訴要點,受送達人答辯期限及逾期不答辯的法律後果;公掘埋告送達傳票,應當說明出庭的時間和地點及逾期不出庭的法律後果;公告送達判決書、裁定書的,應當說明裁判主要內容,當事人有權上訴的,還應當說明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人民法院。第一百四十條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不適用公告送達。第一百四十一條人民法院在定期宣判時,當事人拒不簽收判決書、裁定書的,應視為送達,並在宣判筆錄中記明。

法律客觀:

一、民事訴訟法電子送達是什麼廣義的電子送達,包括電話、手機簡訊、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將訴訟文書發送給受送達人的行為。民事訴訟法所指的電子送達僅指人民法院利用信息技術通過電子郵件將訴訟文書發送到案件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專用郵箱的送達方式。二、電子送達的法律依據是什麼2013年1月1日修改的《民事訴訟法》首次從法律上確認了電子送達的合法地位。《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三、電子送達的法律效力如何電子送達方式與傳統送達方式具有同等法律神散租效力,電子郵件一經發送成功,訴訟文書即視為送達,產生法律效力。電子郵件到達郵箱時間即為送達時間,系統將會自動生成送達回證返回案件管理系統。注意:1.法院在發送郵件同時向受送達人手機號碼發送相關簡訊提示信息。在訴訟期間,如果停用或變更手機號碼的,應當及時通知法院,否則導致無法送達或者送達不及時後果自負。2.根據法律規定,電子送達必須經過受送達人的同意,但在實踐中適用電子送達優先原則。受送達人為非自然人或律師代理的應當採用電子送達方式,受送達人是自然人的不同意應有正當的理由,也可以採用傳統送達方式。設置「正當理由」這個「門坎」,主要是為防止不誠信當事人濫用訴訟權利拖延訴訟,如提交上訴狀遞交減免緩上訴費的申請,然後玩失蹤。3.電子送達以代理人的郵箱地址作為優先收件地址,同時必須填寫當事人本人的作為備選地址。當事人可以隨時申請變更代理人郵箱地址,也可以提出要求法院同時向兩個郵箱同時發送訴訟文書,和代理人一起同步了解案件進展情況。

熱點內容
四川大學法律碩士擬錄取名單 發布:2025-05-02 16:22:39 瀏覽:552
法治護平安 發布:2025-05-02 16:16:11 瀏覽:709
民法考鍾 發布:2025-05-02 16:15:31 瀏覽:674
人民法院獎勵辦法 發布:2025-05-02 16:09:44 瀏覽:146
婚姻法有規定懷孕不能領結婚證嗎 發布:2025-05-02 16:05:10 瀏覽:859
成都金牛法院入額法官 發布:2025-05-02 16:05:08 瀏覽:793
義務教育法所稱的社會是指 發布:2025-05-02 15:57:25 瀏覽:739
最新中國婚姻法中英文版 發布:2025-05-02 15:50:17 瀏覽:139
勞動合同法第34條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02 15:25:19 瀏覽:946
法院天平一把 發布:2025-05-02 15:24:41 瀏覽: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