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規分為強制性和
① 什麼是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強行法規又可以分為強制規定與禁止規定兩種,強制規定指命令當事人應為一定行為之法律規定;禁止規定指命令當事人不得為一定行為之法律規定。禁止規定可以再分為取締規定及效力規定,前者僅系取締違反之行為,對違反者加以制裁,以禁遏其行為,並不否認其行為私法上的效力,禁止性規定與強制性規定是不一樣的。 強制性規定是法律和行政法規要求人們必須為某種行為,而禁止性規定則是法律和行政法規要求人們不得為某種行為。而我國現有的強行法律規定中,並沒有嚴格區分強制性規定與禁止性規定,這是在司法實踐中值得引起注意的。
望採納。
② 民法典第十條規定屬於任意性規范嗎為什麼
民法典法律知識
民法典第十條屬於規則
2021-08-09 15:37
找法網官方整理
瀏覽 656
律師團隊編審
專業本地律師團隊 7x24小時在線解答
咨詢我
導讀:
《民法典》的出現是我國法律逐漸完善的標志,民法典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面,為人們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提供了指引。那民法典第十條屬於規則?民法典第十條的特點是什麼?解決民事糾紛的機制有哪些?接下來將由找法網小編為您介紹關於民法典第十條屬於規則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決相應的問題。
一、民法典第十條屬於規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本條規定,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等在處理民事糾紛時,首先應當依照法律。這里的法律是指廣義的法律,包括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也不排除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根據我國《立法法》第8條第9項規定,民事基本制度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規定。行政法規可以根據法律的規定或經法律的授權,針對特定領城的民事關系作出具體的細化規定。本條還規定,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不違背公序良俗的習慣。習慣是指在一定地域、行業范圍內長期為一般人確信並普遍遵守的民間習慣或者商業慣例。適用習慣受到兩個方面的限制:一是適用習慣的前提是法律沒有規定。所謂法律沒有規定就是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對特定民事糾紛未作出規定。二是所適用的習慣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因此,並非所有的習慣都可以用作處理民事糾紛的依據,只有不違背公序良俗的習慣才可以適用,當然適用習慣也不得違背法律的基本原則。
該條屬於法律適用規則,主要規定民法如何適用的問題。
二、民法典第十條的特點是什麼
1.民事糾紛主體之間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糾紛的內容是對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
3.民事糾紛的可處分性。分別於行政爭議和刑事爭議。
根據民事糾紛特點和內容,可將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一類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包括財產所有關系的民事糾紛和財產流轉關系的民事糾紛。另一類是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包括人格權關系民事糾紛和身份關系的民事糾紛。
三、解決民事糾紛的機制有哪些
民事糾紛的處理機制,是指緩解和消除民事糾紛的方法和制度。根據糾紛處理的制度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從以下三種形式來論述民事糾紛的處理
③ 什麼是「效力性強制性「規定什麼是「管理性強制性」規定有什麼區別
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明確規定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合同不成立的規范;或者是法律及行政法規雖然沒有明確規定違反這些禁止性規范後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但是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范後如果使合同繼續有效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規范。
管理性強制性規定,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違反此類規范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而且違反此類規范後如果使合同繼續有效也並不損害國家或者社會公共利益,而只是損害當事人的利益的規范。
對於二者區分方法,學者界討論不一,以下給出王利民教授的方法:
第一,法律、法規規定違反該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不成立的,為當然的效力性規定;
第二,法律、法規雖然沒有規定:違反其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不成立。但違反該規定若使合同繼續有效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這也屬於效力性規定;
第三,法律、法規沒有規定:違反其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不成立,雖然違反該規定,但若使合同繼續有效並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而只是損害當事人利益的,屬於取締性規定(管理性規定)。
(3)行政法規分為強制性和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規定,無效合同的種類應該包括如下幾種: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而訂立的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
《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14條確認,這里所謂的「強制性規定」僅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④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對於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而導致合同無效的認定標准:
1、必須是違反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
2、必須是違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3、必須是違反了強行性規定中的效力性規定
4、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既包括內容的違法,也包括形式的違法
一、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認定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就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強制性規范,或者說是法律規范中的強制性規范,是指無條件的、絕對必須遵守的規范,不允許當事人按照自行協議解決問題,只允許執行法律規定的條件。
與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相關的一個概念,是國家禁止性規定。所謂國家禁止性規定,既包括法律、行政法規上的禁止性規定,也包括國家政策上的禁止性規定。國家的禁止性規定,既為保障國家利益不受侵犯和損害,也同時包括組織、公民利益不受侵犯,因而與國家、公民利益息息相關。但是,對國家的禁止性規定中,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可以直接適用《合同法》的該條規定確認合同無效。而對於違反其他國家禁止性規定,但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的,可以適用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原則確認合同的效力。
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應確認為無效合同,這一規定本身並不含有具體禁止性的內容,其實際意義僅在於為不具有效力評價作用的民事強行法和傳統上的公法規范補充了效力評價功能,使這兩類法律規范在原有控制功能以外兼具有了評價內容違法的法律行為的作用。
二、在司法實踐中,對於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而導致合同無效的認定標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必須是違反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才能導致合同無效: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該格式條款無效:
(1)具有本法第一編第六章第三節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條規定的無效情形;
(2)提供格式條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限制對方主要權利;
(3)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排除對方主要權利。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但對此處所規定的「法律」並沒有作出嚴格的限制,在司法實踐中也常常對此作了擴大的解釋,即不僅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包括在內,還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以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都作為判斷合同效力的依據。導致許多合同因此而被確認無效,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損失,與法律鼓勵交易的原則是相違背的。
最高人民法院《合同法解釋》第4條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因此,此處的「法律」應當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並頒布的法律;「行政法規」則是指國務院制定並頒布的規章、命令、條例等行政規范。只有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才可能導致合同的無效。
在對待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效力的態度上,即使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合同法解釋》頒布以後,仍然有不同的認識。
2、必須是違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才能確認合同無效
《合同法》與以往的立法有所不同,將違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才規定為無效合同,其目的是為了嚴格區分強行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的適用。所謂任意性規范,是指當事人可以通過約定排除其適用的規范,即任意性規范賦予了當事人一定的意思自治,允許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由作出約定,對任意性規范由當事人通過約定加以排除是合法的,所以只有在違反強行性法規的情況下,才能導致合同無效。
強行法規又可以分為強制規定與禁止規定兩種,強制規定指命令當事人應為一定行為之法律規定;禁止規定指命令當事人不得為一定行為之法律規定。禁止規定可以再分為取締規定及效力規定,前者僅系取締違反之行為,對違反者加以制裁,以禁遏其行為,並不否認其行為私法上的效力,禁止性規定與強制性規定是不一樣的。 強制性規定是法律和行政法規要求人們必須為某種行為,而禁止性規定則是法律和行政法規要求人們不得為某種行為。而我國現有的強行法律規定中,並沒有嚴格區分強制性規定與禁止性規定,這是在司法實踐中值得引起注意的。
3、必須是違反了強行性規定中的效力性規定才會導致合同無效
從實踐來看,我國法律及行政法規規定了大量的強行性規范,但違反這些強行性規范是否都會導致合同無效?從這些強行性規范來看,有的只是規定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將會受到處罰,有的則明確規定違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規定不僅會受到處罰,還將導致合同無效。所以法律及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范也是有區分的。其中一種是效力規范,即法律及行政法規明確規定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合同不成立的規范;或者是法律及行政法規雖然沒有明確規定違反這些禁止性規范後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但是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范後如果使合同繼續有效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規范。除了效力規范外,另一種強行性規范則是取締性規范,即指法律及行政法規雖然沒有明確規定違反此類規范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而且違反此類規范後如果使合同繼續有效也並不損害國家或者社會公共利益,而只是損害當事人的利益的規范。只有違反了效力性的強行性規范的,合同才應確認無效。
4、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既包括內容的違法,也包括形式的違法
我國《合同法》對合同形式以不要式為原則,但是,在法律和行政法規對合同形式作出特別規定的情況下,違反法定形式,也可能發生合同無效或者不發生法律效力的後果。實質上此時對形式要件的規定已經轉化為對合同有效要件的規定。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強制性規定及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三、《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14條確認,這里所謂的「強制性規定」僅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強制性規定一般以三種情況出現:
1、強制性規定本身直接規定了違法行為的效力。
2、強制性規定本身沒有直接明確規定違法行為的效力,但引致或結合其他法律條文,其他法律條文明確規定了該違法行為效力。
3、強制性規定本身沒有直接明確規定違法行為的效力,也沒有引致到其他具體的法律條文中,更沒有其他法律條文對其效力予以明確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五十四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⑤ 根據法律效力的強弱程度,可將法律規范分為什麼
原題:抄
根據法律效力的強弱程度,襲可將法律規范分為( )。
A. 確定性規范和准用性規范
B. 委任性規范和准用性規范
C. 強行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
D. 授權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
正確答案:選擇C選項。
解析:
法律規范依據法律效力的強弱程度程度,可分為強制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
強制性規范是指必須依照法律適用、不能以個人意志予以變更和排除適用的規范。
任意性規范則允許主體變更、選擇適用或者排除該規范的適用。
⑥ 什麼是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
是指必須依照法律適用、不能以個人意志予以變更和排除適用的規范。主要分為義務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兩種形式。
法律規范依據權利、義務的剛性程度,可分為強制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所謂強制性規范是指必須依照法律適用、不能以個人意志予以變更和排除適用的規范。它是行為主體必須按行為指示作為或不作為的規則。它的特點是主體沒有自行選擇的餘地。
(6)行政法規分為強制性和擴展閱讀:
我國標准化法規定: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准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強制執行的標准屬於強制性標准。以下幾方面的技術要求均為強制性標准:
1、有關國家安全的技術要求;
2、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3、產品及產品生產、儲運和使用中的安全、衛生、環境保護要求及國家需要控制的工程建
設的其他要求;
4、工程建設的質量、安全、衛生、環境保護按要求及國家需要控制的工程建設的其他要求;
5、污染物排放限值和環境質量要求;
6、保護動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要求;
7、防止欺騙、保護消費者利益的要求;
8、國家需要控制的重要產品的技術要求。
⑦ 什麼是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法》第52條第5項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應確認無效。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含義
1、《最高法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2、《最高法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第五條,關於正確適用強制性規定,穩妥認定民商事合同效力規定:
「15、正確理解、識別和適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中的「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關繫到民商事合同的效力維護以及市場交易的安全和穩定。人民法院應當注意根據《合同法解釋(二)》第十四條之規定,注意區分效力性強制規定和管理性強制規定。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違反管理性強制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具體情形認定其效力。」
二、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分為「管理性」強制規定和「效力性」強制規定。
1、所謂「效力性」規定,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明確規定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合同不成立的規范,或者雖然法律及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違反這些禁止性規范後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但是如果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范的合同繼續履行,將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第三人重大利益的規范。
2、所謂「管理性」規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違反此類規范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違反此類規范繼續履行合同,將會受到國家行政制裁,但合同本身並不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以及第三人的利益,而只是破壞了國家對交易秩序的管理的規范。違反此類規范後,如果使合同繼續有效也並不損害國家或者社會公共利益,而只是損害當事人的利益的規范。
三、鼓勵交易是合同法的重要精神,因此,對認定合同無效需要謹慎。
1、適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判斷合同是否有效,只能依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而不能依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作判斷依據。
2、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又分為「管理性」強制規定和「效力性」強制規定。根據《最高法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規定,只有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才能認定合同無效。因此,在審查該類案件時,應結合立法精神綜合分析判斷。判斷中可把握三點,
(1)看合同行為本身是否屬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禁止性規定,並明確違反將歸於無效或合同不成立;
(2)在法律、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違反將使合同歸於無效或不成立時,就要看履行合同是否將使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第三人重大利益受到損害。如合同繼續履行,只損害當事人自身的利益,那麼就不能判決確認合同無效;
(3)合同的履行明顯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時,在接受國家行政管理制裁後,通過一定的行政審批手續,看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要求,比如,原來用地手續不全,後來也可以補辦手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