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全文案例

刑事訴訟法全文案例

發布時間: 2025-05-06 22:35:09

㈠ 刑事訴訟法學案例分析(二)

劉林,某工廠職工,曾榮獲市好敏勞動模範稱號,為市人大代表。其妹劉紅,為其兄同一廠另一車間職工。劉紅在勞動中和同車間職工趙軍培養了深厚的感情,遂至戀愛訂親,私下山盟海誓,願永為愛侶。但其兄劉林因平時工作關系和趙軍曾結有私怨,當得知其妹和趙軍私訂終身,十分氣憤,便嚴令其妹不準與趙軍交往。同時劉林告訴劉紅,說自己有一友人之弟王某在某銀行工作,人品好、工作優越,經濟狀況更是非一般人能比,欲將某妹介紹給王某。劉紅一聽,一口拒絕,且繼續同趙軍商議,二個想選定日期登記結婚,且欲瞞住其兄。不巧被正路過二人身邊的另一個人金某聽去。金某和劉林系同一師傅所教之師兄弟,一聽此情,便去告訴劉林。劉林一聽,怒氣上涌,手執一要粗木棍趕到劉紅和趙軍二人交談處,將趙軍趕走,將其妹劉紅強行帶至家中,關在房裡不準出門,劉紅深感其兄的蠻橫無禮,又覺無法實現自己的愛情,十分絕望,劉紅本就是一個較偏執的女孩,一時想不開,便在房間里懸梁自盡。劉林發現其妹自盡身亡,驚怒交加,顧不上安排喪事,手持一把大型水果刀,到處尋找趙軍,欲殺趙軍給其妹償命。居委會幹部李大媽為防止再鬧出人命來,趕忙打電話向派出所報案,公安機關報,檢察機關立即派人趕到現場處理此案。請問:

(1)本案應由哪一機關受理?說明理由。

(2)本案經受理後應否對劉林採取強制措施?哪能,該如何去做?如不能,為什麼?

(3)本案應由哪一級法院進行第一審審理?為什麼?

答案:

(1)本案應由市公安局直接受理。本案是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犯罪,不屬於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的范圍,也不屬於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其他公務人員的職務或利用職務的犯罪,屬一般刑事案件,故應由市公安局直接受理。(2)本案經受理後應對劉林採取拘留強制措施的,但須報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批准,劉林暴力干涉婚姻,致其妹妹死亡,是罪該逮捕的現行犯,其犯罪時即被發現,而且劉林欲持刀行凶,具有危險性,公安局應予先行拘留。但因其是市人大代表,依法律規定,對其拘留在市人大閉會期間要報市人大常委會批准。

(3)該案應由市基層人民法院進行一審,因為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故該案由市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解題思路第(1)題考管轄。具體而言,為職能管轄,本題關鍵應區分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與暴力干涉婚姻自由引起被害人死亡的犯罪。其職能管轄權屬不同,前者是自訴案件,應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後者為普通刑事案件,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第(2)題考強制措施,本案嚌林的行為符合先行拘留的條件,但考生應注意介紹案情之初關於劉林身份的介紹。律考試題中關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年齡、精神狀態,身份等的介紹一般均在解題中有所體現,故考生只要不放過這一細節,便不難得出正確答案。第(3)題考級別管轄。該題涉及刑法中對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的量刑。該罪不同於故意殺人罪或過失致人死亡罪,其最高刑為有期徒刑7年,故不必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第(3)題考級別管轄。該題涉及刑法中對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的量刑。該罪不同於故意殺人罪或過失致人死亡罪,其最高刑為不期徒刑7年,故不必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法理詳解(1)《刑事訴訟法》第18條第1款規定:"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巡機關報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3款規定:"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刑訴解釋》第1條規定了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257條第1款規定的)為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而本案歷禪為觸犯《刑法》第257條第2款的規定,不屬於自訴案件,應由公安機關偵查。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是刑事案件的主要偵查機關,負責對法律另有規定以外的所有刑事案件的偵查。將大部分刑事案件劃歸公安機關偵查,可以充分發揮公安機關揭露和證實犯罪,保護人民、維護社會治安的作用。

(2)《刑事訴訟法》第61條規定:"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犯罪後即肢襪塵時被發覺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進事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罪重大嫌疑的。"刑事拘留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遇有法定的緊急情況下依法採取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對拘留條件作了修改,使之區別於逮捕。拘留是在情況緊急時採取的措施,無須也不太可能查清犯罪事實並判定能否判處不期徒刑以上的刑罰,另一方面,拘留的時間有嚴格的法律限制。故本題對劉林應採取拘留而非逮捕的強制措施。(3)《刑法》第257條規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刑事訴訟法》第20條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一)反革命案件、危害國家安全案件;(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三)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第19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除外。"這就是說,普通刑事案件的第一審,原則上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基層人民法院是人民法院組織系統中的基層組織、數量多、分布廣,離犯罪地近,最接近人民群眾,把絕大多數的普通刑事案件劃歸他們管轄,既有利於秘要時調查核實人民檢察院起訴案件的事實與證據,就地審判案件,使案件得到及時,正確的處理,又便於訴訟參與人參加訴訟活動,便於群眾旁聽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

來源:司法考試培訓網

㈡ 刑事訴訟法學作業案例

一、1、開具《詢問通知書》對所有在場人同進行詢問查證。
2、做好現場勘察,回提取相應的答物證,比如血衣,傷害所用的工具等應及時提取 。
3、對傷者的傷情進行傷情鑒定,並取得醫院的就診記錄作為證據。
4、在拘留後的三日內,向檢察院提起逮捕

二、1、對劉某某可以變更強制措施,但不得中止對案件的調查(具體查閱刑事訴訟法關於取保候審的條件)。但劉某系該案的主犯,依據刑法,可以判處十年以上有徒刑,根據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不適宜變更強制措施,應依法提起逮捕。

㈢ 刑事訴訟法九十五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收到申請後,應當在三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變更強制措施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並說明不同意的理由。

第九十六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規定的偵查羈押、審查起訴、一審、二審期限內辦結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需要繼續查證、審理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3)刑事訴訟法全文案例擴展閱讀:

案例:夫妻被捕孩子無管南通港閘檢方變更強制措施

夫妻雙雙因涉嫌開設賭場罪被羈押,留下兩個未成年子女無人照料。港閘檢方接到申請後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經綜合考量,最終對孩子的母親陸某變更強制措施。昨天,記者從港閘區檢察院獲悉,陸某目前已被取保候審。

陸某與其丈夫范某,今年6月7日因涉嫌開設賭場罪被市公安局港閘分局指定居所監視居住。7月4日,兩人被依法刑事拘留,8月6日被港閘區檢察院批准逮捕。

9月11日,港閘區檢察院受理了陸某委託律師提出的羈押必要性審查申請,經初審後決定立案,啟動了對陸某羈押必要性審查程序。案件承辦人審查了原案證據材料,對陸某進行了訊問,聽取了陸某居住地居委會的意見,徵求了辦案機關的意見後認為。

陸某涉嫌開設賭場罪,但她認罪、悔罪態度一直較好,該案事實清楚,證據已收集固定,陸某逃避偵查、起訴、審判的可能性、重新違法犯罪的可能性、影響訴訟的可能性較低,符合取保候審的條件。

此外,陸某有兩個未成年的孩子處於義務教育階段,陸某與丈夫范某同時被羈押,導致兩個未成年子女無人照顧,將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最終,經港閘區檢察院建議,辦案機關迅速為陸某變更了強制措施。

㈣ 指導案例【第26號】於景森故意傷害案

裁判摘要指出,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僅限於被害人因犯罪行為而遭受的物質損失,不包括非物質損失,並且這種物質損失必須是犯罪行為直接造成的。此觀點在1999年9月8日全國法院維護農村穩定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上由最高人民法院劉家琛副院長明確。根據《刑事訴訟法》第77條第1款,當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遭受物質損失時,有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實踐中,被害人遭受物質損失的情況多樣,取決於犯罪性質。

《刑法》第64條指出,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責令退賠。據此,被害人遭受物質損失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被告人侵犯了被害人(單位)的財產權,導致物質損失,此類犯罪包括但不限於殺人、傷害、故意毀壞財物、破壞生產經營以及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等。第二類是被告人非法佔有、處置導致的物質損失,涉及的犯罪行為如搶劫、盜竊、詐騙、侵佔、貪污、挪用等。對於第一類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被害人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賠償。對於第二類犯罪行為,應依據《刑法》第64條通過追繳贓款贓物、責令退賠等途徑解決。無法追繳、退贓時,則參照《刑法》第61條酌量犯罪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影響對被告人的判決。

在確定附帶民事訴訟賠償范圍時,應考慮以下三點:

1. 物質損失范圍:原則上,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全部物質損失,包括但不限於醫葯費、營養費、誤工費、就醫交通費、喪葬費、傷療補償費等以及因必需的陪伴產生的費用、住宿費、親屬奔喪費和所撫養人必要的生活費等。

2. 賠償范圍僅限於物質損失:非物質損失不在附帶民事賠償之列。

3. 賠償范圍應限於犯罪行為直接造成的物質損失,即直接損失。

㈤ 《刑事訴訟法》案例 要交論文 跪求

(1)本案中所搜集到的證據材料可以分別歸屬於法定證據種類:不屬於被害人的,以及警方在現場提取的都是物證。
(2)本案中41碼棕色皮涼鞋、一把帶血的警用匕首、5根毛發,賈某某的妻子證言、被害人陳述、DNA鑒定屬於間接證據;本人做出的有罪供述、屬於直接證據。
直接證據的證據資格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的證據規則。
本案應當採用這些直接證據材料。
(3)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明標準是「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本案已經達到有罪判決的證明標准。如果沒有直接證據,本案依據間接證據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並處以刑罰。
(4)本案應當處理:
一、故意殺人罪定義與認定
根據刑法第232條的規定,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應當立案。
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於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於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二、犯罪構成
1、故意殺人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後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3、故意殺人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夠獨立呼吸並能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的有機體,是人賴以存在的前提。
4、故意殺人罪犯罪客觀方面:
(1)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殺人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藉助一定的凶器,也可以是徒手殺人,但是如果使用放火、爆炸、投毒等危險方法殺害他人,危及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財產安全的,應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論處。對於教唆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或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去殺害他人的,對教唆犯應直接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2)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
(3)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
三、故意殺人罪量刑標准
犯故意殺人罪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情節較輕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㈥ 刑事訴訟法的一個案例分析

法院應當接受人民群眾的扭送,而不是只告訴群眾將人送到公安局;在接受扭送後應將崔專某移交到公屬安局;公安局認為應當拘留的,應經批准後採取拘留措施,同時,如果認為崔某符合法律規定的確需逮捕的,可以提請檢察院批准逮捕;情況緊急的,可以先將嫌疑人帶至公安機關,然後補辦拘留手續;公安機關的提請批准申請不獲批准時,如果不服,可以向檢察機關要求復議,但是必須立即在接到檢察機關的不批准逮捕決定時釋放嫌疑人;羈押的最長期限只適用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而崔某並不在此列;同時,檢察機關應在七日內做出批捕或者不批准逮捕決定,即應在5月23日前做出;法院無權直接決定批准逮捕嫌疑人,法警也無執行逮捕決定的權力。

㈦ 刑事訴訟法第234條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四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查封、扣押、凍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財物及其孳息,應當妥善保管,以供核查,並製作清單,隨案移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處理。

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對違禁品或者不宜長期保存的物品,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對作為證據使用的實物應當隨案移送,對不宜移送的,應當將其清單、照片或者其他證明文件隨案移送。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應當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作出處理。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生效以後,有關機關應當根據判決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進行處理。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贓款贓物及其孳息,除依法返還被害人的以外,一律上繳國庫。

司法工作人員貪污、挪用或者私自處理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處分。

(7)刑事訴訟法全文案例擴展閱讀:

案例:北京晨報:超額退贓怎麼辦

據日前一則新聞報道,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審理李某涉嫌受賄案時,發現檢方指控其受賄人民幣143萬元、港幣145萬元,不過他此前卻在紀委退贓了人民幣480多萬元、港幣202萬元,李某當庭供認不諱,但其多退了合計人民幣300多萬元。

法官問「那你退了這么多贓款,怎麼處理你有什麼意見」時,李某表示「最好還是別全部收了」。

在司法實踐中,當某一涉賄案件被立案偵查後,偵查機關會不遺餘力地去追贓,對涉案當事人所擁有的財物進行扣押凍結,那是名正言順,但這些當事人自己名下的財物往往有限,達不到偵查機關的追贓要求,於是偵查機關會動員涉案當事人的親友代為退贓。

這是偵查機關的職責所在,當一個大案被拿下又全額退贓,這對偵查人員來說是打了一個漂亮仗,好多人會因此邀功請賞。還有,當事人及其親友配合退贓也能從一定程度上說明,當事人是認罪的,這個手段也可用來鉗制當事人在法庭上翻供。

而一個刑事案件,除了偵查外,還要經過公訴部門的審查起訴,法院審理兩個程序,這相當於對偵查機關的初步結論進行層層把關,防止出錯。

案件經歷審查起訴或法院審理後,往往部分否決了偵查機關確定的涉案數額,導致某些指控不能被認定為犯罪,這樣一來,就存在如前面所提多退贓的現象。

涉案贓款、贓物應製作清單,隨案移送,最後由法院判決認定如何處理,《刑事訴訟法》第234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應當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作出處理。

筆者代理過的原國家葯監局醫療器械司司長郝某受賄案時,二審法院對於辯方提出沒收過多的問題,判決決定「酌予採納」,並認定「一審法院對部分扣押款物予以沒收缺乏法律依據」,「予以糾正」。如此看,前面所提李某案多退的贓款應該判決發還。

㈧ 1979年1月5日,某縣人民檢察院以被告人趙某犯交通肇事罪向縣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1、從你的書面陳述上看,本案程序上的錯誤有兩個。
一是在決定適用簡易程序時未經人民檢察院同意,正確的做法是根據人民檢察院的建議被動地採取簡易程序,或者決定適用簡易程序並且得到人民檢察院的同意;理由是《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四條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一)對依法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的公訴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人民檢察院建議或者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二)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三)被害人起訴的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二是未經合議庭評議,正確的做法是在被告人作完最後陳述後,由審判長宣布休庭,然後合議庭評議,然後製作判決書,然後宣判。理由是《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2、從你的書面陳述上看,本案程序上的錯誤有兩個。
一是對於自訴案件,被害人未主動向法院起訴的,法院不得直接受理。理由是刑事案件分為公訴和自訴兩種,公訴案件必須由人民檢察院代表國家向人民法院起訴。自訴案件可以由人民檢察院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不經過人民檢察院由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只要是刑事案件,無論公訴還是自訴,人民檢察院和被害人均未主動提起訴訟的,法院不得以職權審理。理由來自法學理論,具體條款散見與刑事法律法規,請自行查閱。
二是未同意被害人宋某的撤訴請求,正確做法是應當同意宋某的撤訴請求,將本案交民事審判庭審理。理由是,既然將本案認定為自訴案件,就應當按照法律的規定處理。理由是《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人民法院對自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自訴人在宣告判決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

㈨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29條的規定是什麼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29條的內容是: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犯罪現場,並且立即通知公安機關派員勘驗。

犯罪現場保護是犯罪案件發生地的公安基層保衛組織和治保人員,或所在基層組織,在公安機關的刑事偵察部門的偵察人員到來之前,對犯罪現場要及時進行認真地保護。

一個案件的發生、發現到報案、勘查現場,都有一段時間的間隔。在這段時間內往往由於事主清點失物、死者家屬撫屍痛哭,周圍群眾圍觀,氣候變化,採取緊急措施等原因,使現場的原始狀態遭到程度不同的破壞就會影響到辦案。

(9)刑事訴訟法全文案例擴展閱讀

案例:

2014年7月14日的晚上,百色市「110」在同一時間接到多名群眾的報警電話,稱在新興路華潤超市門口發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事故,一輛麵包車撞翻5名女中學生後不僅沒救人,還加大油門驅車逃離案發現場。

民警趕到事故現場時,看到兩名約14歲左右的姑娘躺在地上,身旁血跡斑斑,現場還有車輛散落物、制動印等痕跡,周圍則聚集不少圍觀群眾。

為保護案發現場和維護傷者的合法權益,兩組民警分頭開展偵破工作:一組負責保護事故現場並進行勘察取證,另一組則負責收集肇事車輛信息和車輛行駛軌跡等工作並同時進行布控。現場許多熱心群眾也積極地向事故處理民警提供事發經過、逃逸車輛信息、車輛行駛路線等。

在事故處理中隊民警、警務站民警及熱心群眾的緊密配合下,僅20分鍾肇事車輛和駕駛員就被俱獲。一身酒氣的司機下車後承認了自己的違法行為,隨後被民警帶去醫院進行抽血,作血液酒精含量檢驗。

㈩ 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

  1. 紀某、李某的行為可以按照我國刑法進行處理。

  2. 因為紀某、李某都是中國人。刑法第七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熱點內容
法律顧問工作情況 發布:2025-05-07 04:42:53 瀏覽:739
個人財產分配聲明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7 04:40:25 瀏覽:37
合同約定管轄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5-07 04:31:11 瀏覽:398
立法會議員何俊仁 發布:2025-05-07 04:24:30 瀏覽:452
台灣立法院長是怎麼產生的 發布:2025-05-07 04:22:29 瀏覽:43
想回司法局 發布:2025-05-07 04:19:26 瀏覽:482
王宏行政法 發布:2025-05-07 04:18:47 瀏覽:269
夏廣域律師 發布:2025-05-07 04:18:40 瀏覽:662
欠下招商銀行款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7 04:00:23 瀏覽:353
四十鋪法院 發布:2025-05-07 04:00:21 瀏覽: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