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有規定員工上下班時間嗎
① 勞動法對員工的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規定
勞動法對員工的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的規定如下:
1. 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
2. 每周應安排員工休息一天。
3. 若因生產特點無法實行8小時工作制,用人單位需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方可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4. 用人單位應在元旦、春節、勞動節、國慶節等法定節假日安排員工休假。
5. 因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用人單位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但每日延長不得超過一小時。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每日延長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6. 在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其他特殊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情況下,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延長工作時間不受上述第五點的限制。
超過8小時工作時間的工資計算方法如下:
1. 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月工資基數/全年月平均計薪日*300%*加班天數。
2. 休息日加班工資:月工資基數/全年月平均計薪日*200%*加班天數。
3. 工作日加班工資:月工資基數/全年月平均計薪日*150%*加班天數。
法律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法律的秩序意義:法律在構建社會秩序中起主要作用,形成和維護著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展。
2. 法律的自由意義:法律提供個人選擇的機會,明確行為模式,使個人自由得到國家強制力的保護。
3. 法律的正義意義:法律通過分配權利義務,懲罰違法犯罪,保障正義,恢復受害者的權益。
4. 法律的效率意義:法律在解決社會糾紛,平息社會矛盾,恢復社會常態,促進社會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5. 法律的利益意義:法律確認和保護利益,通過平衡沖突進行社會控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及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應遵守相關規定,保障員工的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確保員工的合法權益和生命健康。
② 勞動法對員工的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規定
勞動法規定的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具體如下:
1、每天工作不得超過8小時,每周工作不超過44小時;
2、用人單位每周要安排員工休息一天;
3、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8小時工作制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4、用人單位應該在元旦、春節、勞動節、國慶節等法定節假日安排員工休假;
5、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賀衡配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6、有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禪指,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情形,以攔陸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上述第5點的限制。 一、超過八小時如何計算工資: 1、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月工資基數/全年月平均計薪日*300%*加班天數; 2、休息日加班工資=月工資基數/全年月平均計薪日*200%*加班天數; 3、工作日加班工資=月工資基數/全年月平均計薪日*150%*加班天數。 二、工作超過八小時的規定 根據相關規定,國家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度,即勞動者每天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八小時,每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四十四小時。超出這個時間且不給加班費就是違法的。但是由於生產、工作等需要,用工單位在徵得工會同意的前提下須與勞動者協商延長工作時間,即加班。但是加班也不是無限制的延長工作時間,用工單位要根據勞動者的身體狀況適當延長一至三小時。 總而言之,勞動者每天正常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八小時,超出這個時間且不給加班費就是違法的。且在國家法定節假日期間加班用人單位應付給加班者三倍加班費。
法律的重要性如下:
1、法律對人的行為具有引導作用。對人的行為的指引有兩種形式:個別性指引和規范性指引;
2、法律作為一種行為准則,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合法與否的評判作用;
3、法律對人的行為具有教育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實景作用和示範作用;
4、通過法律,人們可以事前預計到自己或者他人的行為是合法還是違法,在法律上是有效還是無效,會有什麼法律後果等;
5、法律可以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來強制人們遵守法律;
6、法律的社會作用,是執法作為特殊的社會規范,為實現階級統治的社會目的而發揮的作用;
7、法律的社會作用大致包括兩個方面:意識政治職能,即維護階級統治;二是社會職能,即履行社會公共事物。
法律的意義如下:
1、法律的秩序意義。法律在構建社會秩序中起著主要作用,法律的形成保證著人類的生存,保證著社會的發展。在現代社會,國家意志在秩序形成中具有重大作用,這取決於人對理性能力的確信;
2、法律的自由意義。法律提供給個人選擇的機會,法律明確行為模式,讓行為人選擇有利於自己的模式。另外,法律將個人自由賦予法律的形式,成為法律權利,使自由得到國家強制力的保護。最後,法律通過劃定自由的界限,為普遍自由的實現提供前提。法律即使限制自由也是為了每個人更好地實現自由;
3、法律的正義意義。正義是法律的理想或價值目標,法律通過分配權利義務,懲罰違法犯罪以保障正義,補償受害者以恢復正義;
4、法律的效率意義。在當代,法律對生活的滲透無所不在,這使得法律的效率意義更加重要。在提倡兼顧平等與效率的同時,法律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效率的實現;
5、法律的利益意義。法律確認利益,通過平衡沖突進行社會控制,解決社會糾紛,平息社會矛盾,恢復社會常態,促進社會發展。
綜上所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及相關規定,員工的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應當得到充分保障。用人單位應當按照相關規定製定員工的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安排,並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和生命健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