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的功能
㈠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功能是什麼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功能在於解決行政爭議,保障公正及時的司法審判,保護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行政法體系的統一、協調與穩定,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
具體而言,該法確保人民法院能獨立、公正、及時地處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糾紛,保護各方權益。同時,它促使行政關系的適時調整,促進行政法體系的統一、協調與穩定。
在法律的制定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條指出,為確保司法公正,及時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依據憲法制定此法。
第二條指出,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如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權益,有權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這里的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所作出的行為。
第四條強調,法院應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外界干涉,設立行政審判庭,專門審理行政案件。
根據第五條,法院在審理案件時應基於事實,遵循法律原則。
最後,第六條指出,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時,應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
㈡ 如何理解行政訴訟的功能和作用
行政訴訟法的作用(一)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1.正確審理行政案件,是指人民法院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正確地適用法律,作出正確裁判。為了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審理行政案件,行政訴訟法主要從人民法院獨立行使行政審判權、審判原則、證據制度、行政訴訟強制措施。審判依據、兩審終審制及審判監督程序等方面作出規定。2.及時審理行政案件,是指人民法院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審理行政案件。為了防止行政案件久拖不決,行政訴訟法作了一系列的期限規定,如申請復議期限、復議期限、起訴期限、受理期限、審理期限等。這一系列法定期限之間又是相互銜接的。(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行政訴訟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1.明確規定了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行政訴訟法》第11條具體規定了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亦即公民、法人和其他受到司法保護的范圍。這一規定與該法制定以前的狀況相比較,大大擴大了司法保護的范圍。2.用專章規定了行政機關的行政侵權賠償責任,對申請賠償的程序、賠償責任以及賠償費用的來源等,都作了明確規定。3.規定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訴訟中的權利。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不受理起訴或駁回起訴,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風對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判決不服,可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具體行政行為,等等。(三)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1.維護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人民法院經過審理,認為行政機頭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合法的和公正的,應判決維持、駁回原告的起訴。這就維護了行政機關的威信,保證了行政效率,穩定了行政秩序。2.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由於種種原因,其具體行政行為侵害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由人民法除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判決撤銷、變更行政處理決定或者強制行政機關履行義務,起到司法權監督行政權的作用。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㈢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功能
1.行政糾紛解決功能;2.行政相對人權利保護功能;3.權力制衡功能;4.政策形成功能。行政訴訟制度作為一種訴訟制度,首先關注爭議的解決,但與其他兩大訴訟制度顯著不同,行政訴訟解決的是行政糾紛。 1.行政糾紛解決功能;
2.行政相對人權利保護功能;
3.權力制衡功能;
4.政策形成功能。
行政訴訟制度作為一種訴訟制度,首先關注爭議的解決,但與其他兩大訴訟制度顯著不同,行政訴訟解決的是行政糾紛。行政訴訟主要解決一般的公眾(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與政府之間的行政糾紛,解決公民權利同國家權力之間的沖突。作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其他訴訟不可替代的糾紛解決方式,他發揮著社會減壓閥和平衡器的重要作用。行政爭議解決功能是行政訴訟的基本功能。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