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法定假日病假和事假規定
A. 新勞動法中對事假病假分別都是怎麼規定的還有沒有扣罰工資的說
我國《勞動法》沒抄有對事假、病假是否扣工資作出具體的規定。
員工因個人或家庭原因需要請假的可以請事假,事假為無薪假,事假以天或小時為計算單位。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第十條
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包括:
(一)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因病、工傷、產假、計劃生育假、婚喪假、事假、探親假、定期休假、停工學習、執行國家或社會義務等原因按計時工資標准或計時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資;
(二)附加工資、保留工資。
根據《勞動部關於印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
59.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B. 勞動法中事假及病假的規定是什麼
1、病假
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勞部發[1994]479號)等有關規定,患病或非因工負傷職工的病假假期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2、事假
員工因個人或家庭原因需要請假的可以請事假,事假為無薪假,事假以天或小時為計算單位。
員工請事假每天的扣薪標準是:月基本工資/20.92天;員工請事假每小時的扣薪標準是:月基本工資/20.92天/8小時。
(2)勞動法法定假日病假和事假規定擴展閱讀:
休息權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之一,病假是勞動者最基本的休息權,直接關繫到勞動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只要勞動者確有患病需停工治療休養的事實,其病休權就應當受到保護。
1.病休權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我國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權利。休息權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之一,病休權是勞動者最基本的休息權,直接關繫到勞動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只要勞動者確有患病需停工治療休養的事實,其病休權就應當受到保護。
在此,病假需要區別於事假。病假是勞動者被動休息以保證自身健康的權利,而事假則是勞動者可以主動選擇的休假。對於事假,單位可以擁有審批權;而對於病假,若勞動者患病確需休息,則單位必須讓勞動者休假。
我國對於勞動者病休權的保護還體現在醫療期制度上。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公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單位不得以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或者第四十一條為由與勞動者解除合同的期限。
病假與醫療期的關系是,勞動者休病假的開始就進入了醫療期,而醫療期的長短是因勞動者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而異的。
2.單位制定規章制度應合理、合法
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條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用人單位享有對勞動者的管理權,這是勞動關系的特性之一。
勞動者需要遵守單位的規章制度,對於嚴重違反單位規章制度的勞動者,用人單位享有與其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但前提是用人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必須合理、合法。
本案中,單位要求員工請病假需要提交書面申請,經人事主管簽字批准後方可休假。對此,筆者認為,病假一般是突發的情況,勞動者很難預估,並且病情發生後需要及時到醫院治療,單位此時要求勞動者履行如此繁瑣的請假程序是不合理的。
單位對勞動者享有人事管理權。在勞動者休病假的問題上,單位可以採取事後核查、假後審批的制度,對勞動者休病假的真實性進行復核,但不得用復雜的請假程序或者領導不審批為由,阻礙勞動者休病假。
3.勞動者需要履行通知義務
勞動者休病假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確有患病事實,通常勞動者會持有醫院開具的診斷證明或建休單。二是履行通知用人單位的義務。勞動者履行通知義務,便於用人單位及時了解勞動者的情況,行使其人事管理權,也有利於單位安排下一步生產工作,保證生產工作的順利進行。
本案中,勞動者通過發微信、打電話等方式已經通知了用人單位自己生病需要休假,完成了自己的通知義務。單位不能以病假未經審批為由拒絕勞動者休病假。
4.「假病假」的應對措施
在本案中,用人單位曾提出懷疑勞動者病假真實性的問題,但是由於沒有證據予以佐證,該觀點未得到法院採信。不可否認「假病假」「泡病假」「小病大養」的問題,在實踐中是長期存在的。
針對這些問題,單位並非束手無策,可以採取「單位陪同復核」「指定醫院復查」等措施復核病假的真實性,但絕不可憑臆測與勞動者解除合同。
單位陪同復核,針對員工持假診斷證明請病假的問題,單位可指定人事專員到員工治療的醫院進行復核,確認醫院是否對該員工進行過診斷,並且可以與主治醫生核實病情。
指定醫院復查,實踐中也曾出現員工協同主治醫生開出假診斷證明的問題。此情況多為員工系醫生家屬,具有開具假診斷證明的便利。在此情況下,單位可陪同員工到指定醫院進行復查,從而確定病假的真實性。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用人單位不得設置制度障礙拒絕員工休病假
C. 勞動法對事業單位事假,病假有什麼規定
病假規定
(一)機關工作人員患病應及時向主管領導請假,並遞交病假條,由主管領導簽字,報人事科備案。
(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患病應及時向單位領導請假,並遞交病假條,由單位領導簽字後,報辦公室主管人事同志備案。
(三)工作人員病假期間工資待遇:
1、病假在兩個月以內(不含公休節假日,下同)的,原工資照發。
2、病假超過兩個月不足6個月的,從第3個月起按下列標准發給病假期間工資:
(1)工作年限10年及以下的,發給本人基本工資的90%(按天計發,下同)
(2)工作年限11年及以上的,原工資照發。
3、病假超過6個月的,從第7個月起按下列標准發給病假期間工資:
(1)工作年限10年及以下的,發給本人基本工資的70%
(2)工作年限11年至20年的,發給本人基本工資的80%
(3)工作年限21年及以上的,發給本人基本工資的90%
4、上述工作人員中享受省部級及以上勞動模範待遇的人員,其病假在6個月以內的,原工資照發;病假超過6個月的,從第7個月起,其病假期間工資可在相應工作年限計發病假工資基礎上提高10%—15%,但最多不得超過本人原工資數額。
(3)勞動法法定假日病假和事假規定擴展閱讀:
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勞部發[1994]479號)等有關規定,任何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企業應該根據職工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一定的醫療期。
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時,企業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也就是患病或非因工負傷職工的病假假期。
該規章對醫療期的期限作了具體規定。1951年政務院頒布的《勞動保險條例》和1953年原勞動部發布的《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1995年原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對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支付問題作了規定。
具體內容有:
(1)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2)除勞動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勞動者在醫療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內,勞動,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用人單位不得終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期限應自動延續至醫療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期滿為止。
(3)請長病假的職工在醫療期滿後,能從事原工作的,可以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醫療期滿後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辦理因病或非因工負傷退休退職手續,享受相應的退休退職待遇;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並按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和醫療補助費。
D. 新勞動法法定假日、病假及事假制度
法定假日請病假、事假不扣工資。
E. 勞動法對病假事假的規定有哪些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內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容15天。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 ①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②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③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④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⑤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F. 中國勞動法對事假和病假是如何規定的
1、病假
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勞部發[1994]479號)等有關規定,患病或非因工負傷職工的病假假期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2、事假
員工因個人或家庭原因需要請假的可以請事假,事假為無薪假,事假以天或小時為計算單位。
員工請事假每天的扣薪標準是:月基本工資/20.92天;員工請事假每小時的扣薪標準是:月基本工資/20.92天/8小時。
(6)勞動法法定假日病假和事假規定擴展閱讀:
1995年原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對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支付問題作的規定:
(1)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2)除勞動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勞動者在醫療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內,勞動,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用人單位不得終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期限應自動延續至醫療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期滿為止。
(3)請長病假的職工在醫療期滿後,能從事原工作的,可以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醫療期滿後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辦理因病或非因工負傷退休退職手續,享受相應的退休退職待遇;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並按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和醫療補助費。
(4)《勞動法》第四十八條中的「最低工資」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履行了正常勞動義務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單位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
最低工資不包括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住房和用人單位支付的伙食補貼,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下的津貼,國家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社會保險福利。
(5)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
患重病和絕症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症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G. 勞動法規定每月事假或者病假多少天
1、事假可以請多復少天,國家沒規制定,只要單位同意准假就行了。病假應當在規定的醫療期內都是可以的。
醫療期::(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3個月;五年以上的為6個月。(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6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9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為12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18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24個月。
2、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三條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應當是累計工作年限,但如果說你在另一單位工作一年以上,並工作至6月底,7月1日調至新單位,則你在新單位的年休假只能享受規定假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