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
1. 勞動法第二十三條「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補償數額怎樣算
按照雙方約定,沒有強制性規定
2. 新勞動法的競業限制
用人單位可以與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訂立保密協議,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二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與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它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保密事項,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進行限制區域、期限、經濟補償和違約金數額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約定,但禁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兩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法釋〔2013〕4號)規定,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但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且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按月支付經濟補償金。
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除競業限制約定並支付3個月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後,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按照約定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
3. 關於勞動法第二十三條「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是必須的
不給經濟補償 保密協議生效 但是競業限制協議無效 勞動者可以內到相同或類似行業容工作
無法達成一致那就是不簽競業限制協議 如果你簽了協議就表明雙方對補償問題已近達成共識
保密協議不需要進行經濟補償 競業限制協議才需要經濟補償
4. 勞動合同法,保密協議規定。
根據勞動法復第二十四制條「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中,一般業務員並不需簽訂競業協議,但可以簽訂保密協議。
簽訂保密協議的人員並不受保密時間的限制,一旦泄露企業機密需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簽訂競業協議人員限制時間最高為離職後兩年,在限制時間內原服務單位需給予一定補償。
請注意,保密協議和競業協議是兩個概念,但一般在簽訂競業協議時會附帶簽訂保密協議。
5. [勞動法]競業限制的補償金如何確定
網友「leng」的困惑: 我於近日主動辭職,解除勞動合同協議上面有以下兩條: 1、鑒於乙方在甲方2012年應休未休的帶薪年休假補償、競業限制補償等及其它福利,甲方支付乙方一次性經濟補償,計XXXXX元。競業限制補償金是一次給的,相當於我1/3到1/2的月工資。我的競業限制協議年限為2年,協議抬頭是和我簽訂勞動合同的集團下屬公司的抬頭。 2、鑒於乙方在甲方2011年的服務績效,甲方支付乙方經濟補償,計XXXXX元。而這筆錢實際是我去年年終獎未發的一部分。 [前程無憂特約勞動法顧問阿克答復:] 競業限制是一種對員工的義務。在競業限制期內,員工不能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 競業限制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競業限制期必須是員工離職後開始計算,這里的離職包括員工自己辭職,也包括因各類原因公司辭退員工。 (二)競業限制期最長不能超過2年。《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三)競業限制期內公司必須按月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用人單位……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四)不履行競業限制義務,員工要向公司支付違約金。《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第三款規定:「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具體的競業限制期限、經濟補償金額、違約金額都需要雙方在競業限制條款中約定。 所以,你的問題很清楚。競業限制的補償,必須按照你和公司的約定來計算,不能將其他名目的錢計算入內。如果沒有約定,則雙方可以在離職時補充約定。如果雙方達不成一致的,可以申請勞動仲裁,由仲裁合理確定。 更重要的一點是,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要求,公司必須按月支付給你競業限制經濟補償,而不是一次性支付。所以你們公司的做法是錯誤的。 至於將年終獎說成是經濟補償金,你只要可以提供你們公司發放年終獎的依據——如勞動合同條款、規章制度、集體合同等——你就可以額外獲得年終獎。 關於競業限制的實施范圍,依法應當是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以及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所謂的本單位,是指與你建立勞動關系,簽署競業限制協議的公司。即使你所在的公司是集團中的某一家公司,也不能將全部集團的業務作為競業限制范圍。所以,簡單分析,你只是不能去做橡膠生意的公司罷了。(完)
6. 關於勞動法競業限制條款的問題,求助各位大大。
1、單位不批準的,可以在遞交辭職書之日起滿30日時自行離職。
2、競業限制義務回要單位支付了經濟補償金才需要答執行的,否則無需執行。單位需要舉證已經支付了補償金的數額,並需事先明確支付的科目是補償金才行,後續才說明在工資里涵蓋補償金是無效的。而且競業限制義務法定不得超過2年。
7. 勞動法 競業限制 案例 求解、、、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十二四條規定:「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法律規定,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接觸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未按照約定給予補償的,該約定無效。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單位的高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包括合同約定)。
因此,結合本案,小明離職後有無超過二年,超過二年的,不用擔心。沒有超過兩年,勞動合同中有無約定經濟補償,沒有的,該條款由於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而自始無效。
8. 勞動法第二十三條規定是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應該是可以的,不管是按月支付還是一次性支付,只要按約定足額回支付就可以。
公司一次性答支付經濟補償,從另一方面考慮是弊大於利,如果一次性支付完了,之後勞動者並未遵守競業限制的約定,公司雖然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違約責任,但同時就要負舉證責任,舉證的難易不提,且事情到最後了想從勞動者手中拿到之前的支付的補償金,應該很不易吧,當然,只是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9. 勞動法規定競業限制年限最長不能超過多少年
您好,最長不得超過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專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屬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