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公司吊銷後的法律承擔

公司吊銷後的法律承擔

發布時間: 2021-02-04 05:26:16

『壹』 企業注銷和吊銷的法律後果是什麼

1、企業注銷

後果是公司法人資格終止,前提是進行依法清算,這個是公司法人的主動行為。企業注銷是因為企業經營不當,,被其它公司收購、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不續、或公司內部解散等情形,主動依法進行注銷處理。

2、企業吊銷

後果是公司公司法人資格終止,是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據國家工商行政法規對違法的企業法人作出的一種行政處罰。

《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規定「企業法人被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登記機關應當收繳其公章,並將其注銷登記情況告知其開戶銀行,其債權債務由主管部門或清算組織負責清理」。

逾期不成立的,債權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清算結束後,清算組應製作清算報告,報有關主管機關確認,並報送工商登記機關申請注銷登記,公告公司終止。

(1)公司吊銷後的法律承擔擴展閱讀

吊銷理由:

1、虛假注冊

即以各類虛假文件(含虛假注冊資本證明等)騙取注冊的情形。這幾乎是所有的吊銷營業執照類型所共同採用的理由。

無論是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公司以及其它各類企業,凡以虛假注冊或者欺騙手段騙取營業執照,並情節嚴重時,皆有可能被吊銷營業執照。

2、無故不開業或者停業

《公司法》第225條、《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62條皆規定:公司成立後無正當理由超過6個月未開業的,或者開業後自行停業連續6個月以上的,由公司登記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除《合夥企業登記管理辦法》未將此納入外,《個人獨資企業登記管理辦法》、《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皆將此明文規定為吊銷營業執照的事由。

3、不申請注銷

即已經破產或者解散清算結束後卻不辦理注銷登記的,對此名存實亡的企業,可以吊銷其營業執照。除《個人獨資企業登記管理辦法》未就此規定外,其它企業登記規定皆允許以此作為吊銷營業執照之由。

4、逃避年檢

企業年檢制度,意在年度審視企業經營狀況並就此備案公示,這是國家管理企業並維持企業經營秩序的必要手段,多數國家的企業法律皆有類似的制度。企業若是以虛假手段通過年檢或者乾脆不參加年檢,將有可能受到吊銷營業執照的處罰。

除《個人獨資企業登記管理辦法》外,其它企業登記規定皆以此作為吊銷營業執照之由。實踐掌握的標準是,當一企業連續兩年未參加年檢時,即可以被吊銷其營業執照。

5、濫用執照

執照頒發的對象是特定的,執照上面的內容亦是經過特定審視而特別加以記載的,且執照本身原則上不得作為謀利的手段。

任何偽造、塗改、出租、出借、轉讓營業執照的行為,皆實質破壞執照頒發的秩序,皆有可能引發營業執照之吊銷。這一點,幾乎所有的企業登記管理規定皆作了規定。

『貳』 公司營業執照被吊銷後能列為被告嗎

可以。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被吊銷後,其民事訟地位如何確定的復函》(2000年1月29日法經[2000]24號函)的規定,「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據國家工商行政法規對違法的企業法人作出的一種行政處罰。

2、《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條對上述最高人民法院的復函的精神進行了確認,該條第三款規定"清算期間,公司存續,但不得開展與清算無關的經營活動。

(2)公司吊銷後的法律承擔擴展閱讀:

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是一種具體行政行為,具有法律約束力。

經營主體(包括企業法人和非企業法人)違法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是違法主體受到的最為嚴厲的行政處罰,該處罰是行政執法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具有強制力。

行政行為的實質確定力要求實施該行為的行政主體不得任意改變自己所作的行政行為。吊銷營業執照行為是執法機關依法維護和分配公共利益的行為,如果該行政行為違法,或不符合公共利益,行政主體應先承擔法律責任,然後按法定程序改變。行政行為的形式確定力同時要求相對人不得任意請求改變該行政行為。

《行政許可法》第七十條規定,行政許可證件被依法吊銷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辦理有關行政許可的注銷手續。

《企業登記程序規定》第十八條要求:企業被依法撤銷設立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的,應當停止經營活動,依法組織清算。自清算結束之日起30日內,由清算組織依法申請注銷登記。

『叄』 公司吊銷後股東的責任有哪些

您好,公司吊銷後股東的責任包括:
一、法定的清算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公司因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第(五)項規定而解散的,應當在解散事由出現之日起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由股東組成。而《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條內容為「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一)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二)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解散;(三)因公司合並或者分立需要解散;(四)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五)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三條的規定予以解散」。據此,在公司被吊銷後,作為公司股東,有義務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在清算中履行下列職責:清理公司財產、處理與清算有關的公司未了解業務、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公司剩餘財產、代表公司參加訴訟等等。
二、賠償責任。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十八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和控股股東未在法定期限內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導致公司財產貶值、流失、毀損或者滅失,債權人主張其在造成損失的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在公司停止生產經營並被吊銷的情況下,未能及時清算、未及時清理債權、債務,導致公司財產貶值流失,包括租房協議未及時解除的租金損失等等。因此,作為股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三、連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條規定「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例如股東利用關聯關系從事生產經營、獲利後故意不進行年檢,導致公司被吊銷,上述行為明顯屬於「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給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肆』 關於被吊銷企業的法人代表所承擔的責任范圍(急)

1、首先看A公司是如何被吊銷的,如果僅僅是因為沒有辦理工商的例行手續(如年專審等),被工商局被屬動吊銷,那麼同樣作為B公司的法人是沒有任何關系的,不會使B公司受到牽連。如A公司因為違法經營或觸犯相關法律或條例,但為達到刑事或民事法律的起訴條件,被工商局主動吊銷,那麼B公司的經營活動理論上會受到監控,但是只要正常守法經營也不會有影響。如A公司原法人有經濟糾紛或其他法律責任在身,那麼他在B公司的資產會成為解決這些問題條件,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可能會對B公司採取監管手段,最終問題解決完畢時,如沒有造成B公司破產,則B公司可以繼續正常經營。
2、本著法不糾前就原則,沒有影響。

『伍』 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的法律後果

為了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每年都要對一部分違法經營的企業(本文中僅指企業法人)予以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其數量是很大的。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後,債權人起訴要求清償債務時,訴訟主體該如何確定以及民事責任該如何承擔,是困擾司法實踐中審理民事、經濟案件時的一個難題。立法機關和最高法院對該問題又沒有作出過明確、詳細的相規定,從而造成司法實踐中各地法院做法不一,使法律的統一性和權威性受到損害。在此,筆者就對該問題作一初步的探討。 要解決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後訴訟主體的確定問題,首先要探討一下該類企業是否具有訴訟主體資格的的問題,關於該問題,理論和實踐中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36條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企業登記管理若干問題的執行意見》第10 條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其法人資格或經營資格終止的規定,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乃是企業獨立人格被全面永久地剝奪,企業自此消滅。法人資格在吊銷營業執照的同時已終止,不能不應再以適格的訴訟主體參與訴訟。因此,只能以其清算組的名義參與訴訟或以其股東的或開辦單位作為被告參加訴訟。 第二種觀點認為,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並不等於企業立即消滅,企業僅是停止清算范圍外的一切活動。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40條、第46條和《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20條、第33條的規定,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應當由企業上級主管部門或者企業自行組織清算組依法進行清算,清算程序結束並辦理了注銷登記後,企業法人才歸於消滅。因此,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至其清算程序結束被工商機關注銷前,該企業法人仍視為存續,其仍可以以自己名義起訴、應訴。最高人民法院法經(2000)23、24號函也肯定了這一點。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即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後至注銷登記前原則上具有訴訟主體資格,能夠以其名義參與訴訟,這是因為: (一)根據《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20條企業法人歇業、被撤銷、宣告破產或者其他原因終止經營,應當向登記主管機關辦理注銷登記的規定,企業法人的終止,法人資格的消滅應以辦理注銷登記為標志。公司從出生(設立)到死亡(終止),其標志是國家授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登記為准,即從開業登記開始,到注銷登記為止。在企業未辦理注銷登記之前,其主體資格依然存在。而吊銷營業執照只是我國《行政處罰法》規定的一種行政處罰措施,其法律後果只是使企業喪失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權利或資格,並不能產生企業終止的法律後果。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喪失的只是部分民事權利能力,不能再開展經營活動,其民事活動只限於清理債權、債務,如進行訴訟,自然可以企業的名義進行。 (二)根據我國《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和《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是可訴的行政行為,企業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的處罰不服,有權申請行政復議,也有權提起行政訴訟。由此可見,企業在被吊銷營業執照後訴訟主體資格是存在的,如果不存在,從何談起行政復議權和行政訴訟權?如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出的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因違法被撤銷,企業就會恢復生產經營資格,繼續開展生產經營。從此也可以看出,那種以為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就終止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 第一種觀點依據的《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企業登記管理若干問題的執行意見》的第10條規定,隱含著吊銷營業執照與注銷登記具有同樣的法律效果,這樣規定混淆了吊銷營業執照與注銷登記兩個概念的不同含義,是不正確的。吊銷營業執照解決的是對企業違法經營的處罰問題,而注銷登記解決的是企業的終止問題,二者不是同一概念,所以建議對該條規定做出修改,即規定吊銷營業執照只是取消企業的營業資格,其法人資格依然存在,只有在企業注銷之後,其法人資格才喪失,企業才依法終止,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公司仍可作為合格的原告或被告。 綜上,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被吊銷,並不等於企業法人立即消滅,其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依然存在,只是處於不完全、不充分的狀態,這與民法原理中的限制行為能力人具有相通之處。這時的企業仍可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活動,起訴、應訴。 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後具備訴訟主體資格應有一個前提,就是企業依法成立,具備法人的實體條件。如果法人申請登記時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取得企業登記,工商機關經審查不具備法人條件而吊銷企業營業執照的,因該企業自始不具備法人條件和法人資格,沒有合法成立,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因此也就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參加訴訟。 具體來說,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後,債權人起訴的,根據企業的不同情形,被告應按以下原則確定: (一)如果企業成立清算組負責清理債權債務,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民法通則的若干意見第60條的規定,應以清算組為被告。 (二)企業被工商機關注銷登記,但無清算組織負責清理債權債務,應以清算主體為被告。 (三)企業未辦理注銷登記,也無清算組負責清理債權債務,應區分不同情況確定被告。 1、企業仍開展經營活動或雖停止經營,但企業法人組成人員和管理人員仍正常工作,可以通知應訴的,應以該企業和清算主體為被告。 2、企業停止經營,人去樓空,各種財產不復存在,無法通知其應訴的,這種情況下,企業雖有訴訟主體資格,但在實際上無法參加訴訟,同時其也不具備履行債務的能力,應由清算主體來承擔相應責任,所以這時就應由清算主體作為被告參加訴訟。根據我國公司法和有關法律規定,企業的清算主體應是企業股東或有股東性質的開辦者和上級主管部門。 在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後,債權人起訴要求企業清償債務的,根據法人的獨立財產責任制特徵,在一般情況下,應由企業清償債務。但在企業停止經營,人去樓空,各種財產不復存在,而清算主體又不履行清算義務的情況下,企業的民事責任該如何承擔,則是審判實踐中的一道難題,爭議很大。一種觀點認為,法人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以自己的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債權人起訴的,只能判決企業承擔民事責任,不能追究股東或開辦者的責任。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不利於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也助長了一些企業借機逃廢債務和清算主體不盡清算義務的違法行為。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認為應當由清算主體對債權人的損失承擔過錯賠償責任。 (一)清算主體具有清算義務。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後,喪失了營業資格,清算主體應組織清算組織對企業清算,了結企業的債權債務和各項事務,並辦理注銷登記,使企業終止,這是清算主體理應負有的義務,我國法律雖未對此作出明確規定,但民法通則第四十條及第四十七條的規定,包含這個精神。清算組織不履行這個義務,即構成違法行為。 (二)清算人不履行清算義務給債權人造成損失,對債權人的損失具有主觀過錯。企業的清算分為破產清算和非破產清算。破產清算是指在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到期債務的情況下而進行了一種清算。這時就應適用破產法和民訴法關於破產程序的規定,由企業或債權人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後,債權人因對企業的經營狀況不了解,一般不會提出破產申請,而企業股東則對此情況是相當了解的,如果在被吊銷營業執照後企業不向法院申請破產,只能推定企業的財產足以清償到其債務。而清算主體在有能力、有條件的情況下不組織清算,從而造成企業財產流失,使債權人的債權無法得到清償,在主觀上具有明顯過錯,該行為與債權人受到損失具有直接因果關系。 綜合以上分析,在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清算主體不盡清算責任,造成企業財產流失,使債權人和債權無法得到清償的,即構成對債權人債權的侵害,應賠償債權人的損失。在這種侵權案件中,應實行過錯推定原則,由清算主體對企業財產流失與清算主體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以及清算主體不存在過錯承擔舉證責任,因為這種證據由清算主體保存,債權人通常難以取得,證據距離清算主體較近,故由清算主體承擔較為公平。如果清算主體不能舉證證明,則推定清算主體對債權人的損失存在過錯,判決清算主體對債權人的債權予以清償;如果清算主體能夠舉證證明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時尚存的財產的數量,則清算主體只在企業尚存財產范圍內對債權人進行清償。這種做法雖然加重了清算主體的責任,但有利於保護債權人的利益,促使清算主體在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後能積極進行清算,清償債務,對於倡導誠信經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這樣做在實踐中也便於操作,易於執行。清算主體不盡清算之責對債權人的賠償責任,性質上屬於侵權責任,人民法院在裁判中可依據民法通則關於法人終止應當清理債權債務的規定和關於侵權責任的規定。

『陸』 營業執照被吊銷法人承擔的後果

營業執照吊銷象徵著該主體喪失了經營資格,強制進行清算和注銷手續。

所以,營業回執照吊銷後,主答體注銷。

對於法定代表人,公司法規定:執行董事、董事長、經理擔任法定代表人。

公司法同時還規定,有下列情形的,不得擔任董事、監事、高管:

擔任被吊銷營業執照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並負有個人責任的,自營業執照被吊銷之日起未滿3年的。

所以,該法定代表人在公司法規定上,可能不得擔任其他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管,當然也不得擔任法定代表人。

(6)公司吊銷後的法律承擔擴展閱讀:

《企業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規定》:

第三十三條 企業法人被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登記主管機關應當收繳其公章,並將注銷登記情況告知其開戶銀行,其債權債務由主管部門或者清算組織負責清理。

企業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規定:

第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法定代表人,企業登記機關不予核准登記:

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並對該企業違法行為負有個人責任,自該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3年的;

利用應收繳的營業執照從事經營活動的,按無照經營論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企業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規定-網路

『柒』 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後如何承擔民事責任

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承擔民事責任:

1、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至其清算程序結束被工商部門注銷前,實體上仍應以自己的財產對外承擔民事責任;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法人自行籌集注冊資金,掛靠於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未實際投入自有資金)的。

只要其自有資金與注冊資金相符,籌集的注冊資金符合法律規定,並具備企業法人設立的其他條件的,應認定其具備法人資格,以其財產獨立對外承擔民事責任。

2、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參加訴訟的,如其不存在投資不足或非法轉移資產逃避債務等情形,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則作為企業清算人參加訴訟,應當承擔清算責任;如其存在投資不足或非法轉移資產逃避債務等違法情形。

開辦企業上級主管單位應當對投資不足或企業設立後抽逃資金的行為承擔責任。責任方式有注冊資金的全部清償責任,有自有資金與注冊資金差額范圍內的賠償責任,也有對善意債權人損失的連帶賠償責任。

(7)公司吊銷後的法律承擔擴展閱讀

不同類型的吊銷營業執照,可有不同的吊銷理由。依我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所列舉的吊銷理由為主線,結合《個人獨資企業登記管理辦法》、《合夥企業登記管理辦法》、《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等,我國吊銷營業執照的理由可歸納為以下主要方面:

1、虛假注冊。即以各類虛假文件(含虛假注冊資本證明等)騙取注冊的情形。這幾乎是所有的吊銷營業執照類型所共同採用的理由。

無論是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公司以及其它各類企業,凡以虛假注冊或者欺騙手段騙取營業執照,並情節嚴重時,皆有可能被吊銷營業執照。

2、無故不開業或者停業。《公司法》第225條、《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62條皆規定:公司成立後無正當理由超過6個月未開業的,或者開業後自行停業連續6個月以上的,由公司登記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除《合夥企業登記管理辦法》未將此納入外,《個人獨資企業登記管理辦法》、《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皆將此明文規定為吊銷營業執照的事由。

3、不申請注銷。即已經破產或者解散清算結束後卻不辦理注銷登記的,對此名存實亡的企業,可以吊銷其營業執照。除《個人獨資企業登記管理辦法》未就此規定外,其它企業登記規定皆允許以此作為吊銷營業執照之由。

4、逃避年檢。企業年檢制度,意在年度審視企業經營狀況並就此備案公示,這是國家管理企業並維持企業經營秩序的必要手段,多數國家的企業法律皆有類似的制度。企業若是以虛假手段通過年檢或者乾脆不參加年檢,將有可能受到吊銷營業執照的處罰。

除《個人獨資企業登記管理辦法》外,其它企業登記規定皆以此作為吊銷營業執照之由。實踐掌握的標準是,當一企業連續兩年未參加年檢時,即可以被吊銷其營業執照。

5、濫用執照。執照頒發的對象是特定的,執照上面的內容亦是經過特定審視而特別加以記載的,且執照本身原則上不得作為謀利的手段,任何偽造、塗改、出租、出借、轉讓營業執照的行為。

皆實質破壞執照頒發的秩序,皆有可能引發營業執照之吊銷。這一點,幾乎所有的企業登記管理規定皆作了規定。

6、非法經營。具體又可分為兩類情形:一為超越經營范圍的越權經營,這在《公司登記管理條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中均有規定;二為違反各類法律法規的經營,以此作為吊銷營業執照的理由,在多部法律法規中皆有各不相同的規定,因為具體非法經營的情形顯然是各不相同的。

熱點內容
勞動法91條內容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4 19:08:48 瀏覽:293
開福區法院院長 發布:2025-07-04 18:58:13 瀏覽:85
四川原石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04 18:54:41 瀏覽:910
托馬斯大法官 發布:2025-07-04 18:34:18 瀏覽:906
中國人民大學2014年出版的合同法 發布:2025-07-04 18:24:04 瀏覽:744
公司規章制度獎懲 發布:2025-07-04 18:24:01 瀏覽:617
合同法與民法總則適用 發布:2025-07-04 18:23:02 瀏覽:287
新編經濟法教程第四版真題 發布:2025-07-04 18:13:59 瀏覽:126
下列關於行政訴訟規章 發布:2025-07-04 18:05:55 瀏覽:613
司法標志服 發布:2025-07-04 18:05:07 瀏覽: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