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橋華舍法律援助中心
㈠ 柯橋區法律援助熱線電話是多少
需要法律援助的,建議撥打12348。
「12348」是市、區縣司法局及法律援助中專心面向廣大市民群屬眾的法律咨詢專用電話,它接受解答群眾的法律咨詢,配合調處民間糾紛,及時反映群眾的法律需求信息,指導和接受法律援助申請,維護貧弱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維護社會穩定。
㈡ 關於單位職工住房最後歸宿問題能尋找法律援助嗎
我覺得單位職工位房歸宿問題在九十年代房改後就基本完成了。如果至今所住房子自已沒有該房屋房產證及土地證的話,恐怕這套房產權不屬於自已。
㈢ 法律援助
不知你要了解什麼
~~~~~~~~~~~~~~~~~~~~~~~········
當防衛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五個條件:
如果路上遇劫匪,在對方搶劫過程中將其砍死,屬於正當防衛。《刑法》 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一)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必須有不法侵害行為發生。
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是指存在著具有社會危害性和侵害緊迫性的不法侵害行為。就不法侵害的范圍而言,有人認為,指犯罪行為;有人認為包括違法和犯罪行為。我們認為後一種觀點正確。因為如果把不法侵害僅限於犯罪行為,實際上限制甚至剝奪了公民的正當防衛權利,不利於同犯罪作斗爭,與立法賦予公民正當防衛權利的宗旨不符。關於不法侵害的程度,有人認為對任何不法侵害都可以實行正當防衛;有的則認為只能對具有暴力性、破壞性、緊迫性的不法侵害實行正當防衛。
由此我們認為,下列幾中行為,均不能或不宜進行正當防衛:
1、對合法行為不能進行正當防衛,合法行為包括依照法律的行為、執行命令的行為、正當業務行為等;2、對正當防衛行為不能實行反防衛;3、對緊急避險行為不能實行正當防衛;4、對意外事件不能實行正當防衛;5、對防衛過當、緊急避險過當不宜進行正當防衛;6、對過失犯罪和不作為犯罪不能進行正當防衛。因為上述各種行為,有的是正當合法行為,有的是缺乏侵害緊迫性的行為,故不能成為正當防衛的起因。如果事實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為人誤認為存在不法侵害而對臆想中的侵害者進行防衛,則屬於假想防衛。對此種情形,應視行為人主觀上有無過失而予以不同的處理:如果主觀上有過失,並造成法律規定的損害後果,依過失犯罪論處;如果沒有過失,則應當按照意外事件處理,不予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二)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不法侵害行為正在進行。
「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時」是指不法侵害的實行行為已經開始,並且尚未結束的這一段時間。而不是尚未開始或者確已自動停止,或者已經實施終了的。否則,就是防衛不適時,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已經開始」,是指不法侵害人已經著手直接實施不法侵害行為,已經對法律所保護的權益構成了現實的威脅。它表現為已經逼近侵害對象、已經著手實行侵害、已經威脅到被害人的安全上。例如:某晚,王某與李某等人一起吃飯,席間,王某開玩笑將李某的隱私告訴大家。聽到眾人的嘲笑李某非常惱火,大罵王某,王某馬上向李某賠禮道歉,李某卻要求王某自打嘴巴,王某不從,兩人發生爭執欲大打出手,後被同桌人拉開。飯後,李某尾隨王某准備報復。當行至一黑暗處時,李某從地上拾起一塊磚頭,朝王某頭上猛砸兩下,此時王某已滿頭是血,後勉強起身逃跑,李某卻緊追不舍,並用磚頭將王某砸倒,其高舉磚頭又准備砸向王某,此時王某從腰間掏出隨身攜帶的水果刀,朝李某腹部刺了一刀,致李某當場失血過多致死。本案中,當王某的生命真正受到威脅時,才採取防衛措施,所以其行為屬正當防衛。
防衛不適時,分為以下兩種:
1、在不法侵害尚未開始就實施防衛,叫事前防衛;在不法侵害著手實施之前,由於合法權益尚未處於不法侵害的直接威脅或侵害之下,一般不允許實施防衛行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雖然不法侵害的實行行為尚未著手,但是由於這種不法侵害行為本身具有嚴重的危害性,並且其在預備階段已經表現出明顯的攻擊性,從而形成了防衛的緊迫感,這種情況下可以視為不法侵害行為已經開始,但一般情況下,對不法侵害的預備行為不能進行防衛行為,而只能做好一定的防範措施。
2、如果在不法侵害已經終止後,對侵害人進行防衛的,屬於事後防衛。以下幾種情形應視為不法侵害已經終止:一是不法侵害已經完結;二是不法侵害人自動中止侵害;三是不法侵害人已被人制服;四是不法侵害人已經喪失繼續侵害的能力。由於不法侵害行為已經結束,不存在使其停止的問題,因而事後防衛不是正當防衛行為,而是一種帶有報復性特點的私力救助行為。
(三)正當防衛的對象條件:只能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施,不能對沒有實施不法侵害行為的第三者。
正當防衛的對象,只限於實施不法侵害的自然人,而不包括動物、財產和法人,更不能及於其他公民。不管不法侵害者是否具有責任能力,都不影響正當防衛的成立。對於未成年人以及精神病人的侵害,只要具有緊迫性,不管事前是否知道其為無責任能力人,都可以對其進行防衛反擊,但在防衛手段上應有所節制。對於動物的侵害,如果是作為犯罪工具被人驅使的,將動物打死打傷,屬於正當防衛。
實行正當防衛,其目的是為了排除和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權益,而不法侵害的行為只能來自侵害者。因此,防衛只能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行(共同犯罪除外),才能達到排除和制止不法侵害的目的。
(四)正當防衛的主觀條件:防衛意圖。
即行為人必須有正當的防衛意圖,指防衛人主觀上必須出於正當防衛的目的,即是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如不是出於上述目的,則不能成為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中防衛意圖的認定時常受以下幾種因素的干擾:
1、防衛挑撥。是指行為人出於侵害的目的,以故意挑釁、引誘等方法促使對方進行不法侵害,爾後借口防衛加害對方的行為。由下述案例解釋:
「李某與鄰居長期不和,雙方時有撕打行為。李某與妻子商量,要好好教訓一下鄰居。其妻子出主意說:先打人的無理,咱不能先動手,將來不好辦,想辦法讓對方先動手。此後,李某對鄰居多次挑釁。某日,李某故意將開水潑到了鄰家之妻的身上,致其胳膊被燙傷。鄰居氣憤之下,將甲的頭部打破。李某遂將該鄰居打倒在地,用棍猛擊其頭部,致其嚴重腦震盪。鄰居找到村委會要求李某賠償,但李某與其妻子堅稱是鄰居先動手的,他們是正當防衛,拒絕賠償。」
本案涉及到防衛挑撥與正當防衛的問題。防衛挑撥與正當防衛存在著根本的區別,正當防衛是為了保護本人、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而對不法侵害採取措施的正當行為,其主觀上具有防衛意圖。而防衛挑撥是故意誘發不法侵害,主觀上具有借機傷害對方的犯罪意圖而非防衛意圖。在本案中,甲某預先挑起被害人侵害自己,然後再借機教訓被害人。然後,甲某多次挑釁其鄰居,鄰居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將他頭部擊傷,甲某便借機故意實施傷害行為。因此,本案中李某的行為不是正當防衛行為,而是防衛挑撥,其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
2、相互進行的非法侵害行為。是指雙方都出於侵害對方的非法意圖而發生的相互侵害行為,如互相鬥毆。但是,在相互斗毆中,也可能出現正當防衛的前提條件,因而也可能進行正當防衛:一是在一般性斗毆中,一方突然使用殺傷力很強的凶器,另一方面臨生命的嚴重威脅。二是斗毆一方已經放棄侵害,例如宣布不再斗毆或者認輸、求饒、逃跑,而另一方繼續侵害,則已經放棄侵害的一方就具備了進行正當防衛的前提條件,他可以為了制止對方的進一步加害而採取必要的反擊措施,這種情況下的反擊可以成立正當防衛。
(五)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防衛行為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
新刑法第20條第2款放寬了防衛限度,所謂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是指從雙方行為性質、手段、強度的比較看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制止不法侵害行為而對不法侵害人所必須實行的侵害,造成不法侵害人重傷、死亡等不必要的嚴重後果。可見「明顯」和「重大損害」是防衛過當的構成要件。例如本案:某村民張某,平時膽大妄為,無惡不作,曾因盜竊、搶劫,等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8年。出獄後變本加厲,惹是生非,稱霸於鄰鄉、附近各村,幾乎無人敢惹。在家裡也是蠻不講理,對妻子百般虐待,妻子忍無可忍,只好回娘家。事後,張某到岳家找妻子,與岳父李某發生口角,張某拿菜刀朝岳父李某頭部就砍,頓時鮮血直流,李某被激怒,隨手從門後操起鋤頭自衛,張某棄刀就跑,因當時下雨路滑,張某出門不多遠就摔到在地,被趕上的李某幾下猛打,張某當場死亡。事後雖全村村民聯名寫信給當地政府機關,稱李某為民除害,望司法機關從輕處罰。但在本案中李某的行為確已超出了正當防衛限度,所以最終仍被處以有期徒刑三年。
又如此案:一日,鄰居甲、乙因生活鎖事發生爭吵,進而發展成相互廝打,後被人拉開。乙感到在剛才的廝打中,自己吃了虧,太丟面子,遂回家拿出菜刀要砍殺甲。甲見狀趕忙逃走並躲了起來,直到天黑之後,才敢回家,不想乙仍不罷休,見甲回來,又持刀追了上來,眼看乙就要追上了,甲急忙從鄰居丙手中奪過鐵杴,朝乙頭部打去,導致乙當場倒地身亡。在此案中,甲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答案是肯定的。試想一下,在本案中,如果當乙回家取菜刀時,甲感到雖自己在剛才的廝打中佔了上風,但仍不夠解氣,遂也回家拿了把鐵杴,拿鐵杴的甲與拿菜刀的乙在打鬥的過程中,甲出手快了一步,將乙打死。甲的這種行為已經不屬於正當防衛。同樣的一鐵杴將乙打死,二者的性質卻截然不同。前一種情況下,甲的行為具備了正當防衛的主觀條件。甲已經放棄了侵害(躲避逃跑的行為足以證明),而乙仍窮追不舍,繼續加害,甲的行為就屬於正當防衛的范疇。
#################################
防衛過當,是指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對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損害。基本特徵表現為:首先,在客觀上具有防衛過當的行為,並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了重大的損害。其次,在主觀上對其過當結果具有罪過。
對於防衛過當的量刑,我們刑法典第20條第2款規定「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根據司法實踐經驗,在確定何種情況下減輕、減輕多少,在何種情況下免除處罰時,應當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1)防衛目的。為保護國家、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見義勇為而防衛過當,比之為保護自己合法利益而防衛過當的,對前者的處罰應更輕。
(2)過當程度。即所造成的重大的損害後果與必要限度的差別具匠心。輕微過當,則罪行輕微,處罰亦應輕微。嚴重過當,則罪行嚴重,處罰相對要重。
(3)罪過形式。疏忽大意的過失、過於自信的過失、間接故意,從前到後,減輕處罰的幅度乃至免除處罰的可能性應當是依次遞減的。
(4)權益性質。為保護重大權益而防衛過當,比之為保護較小權益而防衛過,
㈣ 申請法律援助需要什麼程序和請律師打官司,那個好一些
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版律師,為經濟困權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的條件可分為一般條件和特殊條件。
(一)一般條件
一般條件是對中國公民普遍適用的條件,它是指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並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的我國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二)特殊條件
特殊條件主要指刑事案件被控一方獲得法律援助應具備的特殊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2)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㈤ 緊急需要法律援助,
1、「看看這種情況法院會怎麼判?」:(
(1)關於孩子:法院會根據男女雙方的經濟情況、孩子的意見、孩子與哪一方生活時間長感情好為根據來判決孩子的撫養權。
根據你說的情況:男方雖然工資低,但有穩定的收入、孩子又長期與男方及家人共同生活,如果孩子自己願意與男方共同生活的,判歸男方撫養、讓女方支付撫養費的可能性很大。
(2)關於財產:一般是婚後的財產兩人平分,女方有外遇、長期不在家,男方可以要求少分給女方。
(3)如果有女方在外與他人同居的證據:可以在離婚時,向她索要精神損害賠償。
2、「男方不到場行嗎?到場後如不同意離婚可行嗎?」:
(1)男方不到場不行:離婚案件輕易不會缺席判決(只有在一方失蹤或是其他原因無法找到下落的情況下才可能在公告送達後缺席判決)。
(2)而且,男方不到場是下策:自己放棄了維護自己權益的權利。最好是出庭。
(3)出庭後:男方有權不同意離婚,一般情況下,男方堅決不同意離婚的,法院很可能判決不準離婚,但她可以在判決生效6個月後再次起訴,那時男方不同意,也很可能會判離了。
3、「每月讓女方付撫養費,可害怕女方一旦拿到離婚書,就又像以前一樣消失的無影無蹤該怎麼辦」:
(1)最好是能讓她一次性支付,但這需要她有一次性支付的條件、她同意。
(2)判決後她不給撫養費:可以申請強制執行,但沒有她財產的線索,也一樣無法執行,這問題不好解決。
4、需要說明的是:
(1)父母支付孩子的撫養費:是到18周歲,如果到18周歲後還在接受高中以下教育,可以繼續向母親索要撫養費;
(2)但孩子上大學的費用:不能再向母親索要了,父親也從法律上說沒有再負擔孩子大學費用的義務(雖然從我國的通常情理上還是由父母負擔大學費用,但這得父母自願,不是法律要求的了)。
5、「到法院後法官是否考慮孩子爺爺和奶奶的因素?」:不會,法院判決孩子撫養權歸屬,只根據父母雙方的情況,不管孩子氣爺爺奶奶是否有條件,都不是法院考慮的因素。
㈥ 全家坐等回答!法律求助 人命案件相關問題 請求法律援助!
首先,對來孩子的家人說自聲節哀順變!
其次,對於上面你提的四個問題,先說簡單的,第2個,孩子已經19歲了,屬於法律意義上的完全民事責任行為能力人,又是在下班後,用人單位對孩子死亡並無過錯(過失和故意),故孩子死亡與用人單位無關。
第3個,孩子是在晚上去水庫游泳,晚上要求水庫監管方承擔責任,明顯不合理。
最後,如果要提起訴訟,第1個理由是站得住腳的,孩子在醉酒狀態下同伴們依然帶他去游泳,這就形成了一種法律上的照看義務,後因履行不當,導致孩子溺水,同伴們是存在過失的,可以主張人身損害賠償。
如果具體要訴訟,最好找當地律師代理,當地律師才熟悉當地業務,包括取證,賠償金額的確定等。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㈦ 法律援助中心的免費律師咨詢
每個地區都會設置法律援助中心,你可以到你們當地的司法局或司法所問問。只要你符合條件,就可以免費申請法律援助。
㈧ 法律援助中心接手的案子都會被移交給外面的律師事務所處理嗎
不一定,有可能委託給其他的律師事務所(這時律師事務所不得拒絕),也有可能由法援版中心自己的工作人權員當任辯護人或者訴訟代理人。
另外,我搞不明白了,你為什麼要申請法律援助?為什麼不自己請律師?不要捨不得那點錢,必竟訴訟和你利益是休戚相關的大事啊。
㈨ 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一般幹啥啊
法律援助中心一般是專門為需要律師服務但經濟困難無力聘請律師的弱勢群體及其法律規定必須有律師提供法律幫助而自己又沒有聘請律師的特定人員(如刑事案件中: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死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等人員)提供無償法律服務,而設立的一種專門的法律服務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是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監督及實施本地區法律援助工作的機構,統稱"法律援助中心",省市及各區、縣均應設立法律援助機構。暫未設立法律援助中心的區縣,由各區縣司法局指定職能部門代行法律援助中心職責。
法律援助中心是由出於人權保護和維護司法公正與平衡的目的而設立。
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部門設立的)是律師除律師事務所之外的法定執業機構。
(9)柯橋華舍法律援助中心擴展閱讀:
法律援助中心的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第三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四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地方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第五條
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六條
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
第七條
國家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
第八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
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有關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法律援助中心
㈩ 關於學校公物賠償,我需要幫助,有法律知識的朋友可以給我評論一下
你這來搬回來的櫃子是給同學源用的吧,然後老師叫你去搬吧,這應該屬於幫工關系,如果你不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一般由你同學賠償,就算你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也是你和你同學一起承擔。就那扇門撞壞一個小洞,按照侵權填平損失的原則,也就幾十塊錢可以修補好那個小洞。再和你老師好好商量下,說你是學生,沒那麼多錢;就算走法律程序,你也不用賠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