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審查簽字
Ⅰ 申請法律援助需要什麼資料
1.法律援助申請表,並寫明以下事項:
(1)申請人的基本情況。
(2)申請法律專援助的事實和理由。屬
(3)申請人的經濟狀況。
(4)申請人提供的證明、證據材料清單。
(5)申請人保證所提交的證明及證據材料屬實的聲明。
書寫有困難的申請人,可口頭提出申請,由接待人員按上述要求記入筆錄,申請人簽字或按指印確認。
2.居民身份證、戶籍證明或其他有效身份證明。
3.申請人住所地或戶籍所在地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或申請人所在單位勞資、人事部門出具的申請人及家庭成員經濟狀況證明。
4.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相關的證明及證據材料。
5.法律援助機構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自收到申請援助事項的全部材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作出是否予以法律援助的決定。
Ⅱ 為什麼委託律師之後還要法律援助簽字
我不知道你所說得「律師」是不是真的律師,社會上很多不具有律師資格的人充回斥律師市答場,建議一看,對方是否是律師事務所,二看對方有沒有律師執業證,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向對方索要一張名片,真正的律師名片上應當會註明執業證號。
以你的描述來看,該「律師」已違反《律師法》及《法律援助條例》等相關法律規定,可向當地司法局反映此事。
Ⅲ 申請法律援助的步驟
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內律師,為經濟困容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的條件可分為一般條件和特殊條件。
(一)一般條件
一般條件是對中國公民普遍適用的條件,它是指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並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的我國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二)特殊條件
特殊條件主要指刑事案件被控一方獲得法律援助應具備的特殊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2)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Ⅳ 法律援助申請和審查有哪些規定
一、法律援助的立法意義和目的
法律援助是對那些需要參與訴訟或者需要與有關國家機關交涉事項,但經濟上又非常困難,請不起代理人、辯護人的公民,由國家為其提供免費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公民,特別是困難的公民獲得法律援助,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一項公民權利。自20世紀中葉以來,已有14xxxx個國家和地區都相繼建立起了與本國實際相適應的法律援助制度,開展了行之有效的法律援助活動,使那些需要法律援助但經濟上又困難的公民,能夠獲得由國家為其提供減、免費用的法律服務。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自1994年開始在部分省、市進行試點,1996年起在全國各地逐步推開,對維護司法公正、調解和處理社會矛盾,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市是從2001年起步的。2003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85號公布了《法律援助條例》,條例於2003年9月1日起施行。其立法的意義和目的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保障公民獲得平等公正的法律保護。保障公民獲得平等公正的法律保護,是實現「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一憲法原則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條例立法的根本目的。公民有獲得法律援助的權利,從而公民有享受平等、公正的法律保護。保障公民享受平等、公正的法律保護,是法律援助制度所追求的直接目標,即保障公民不因經濟困難而失去平等、公正的法律保護。 2、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作為一項法律制度,其具體的實施工作亦需要法律、法規的規范和保障,這已是當今世界已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14xxxx個國家和地區的實踐以及我國法律援助立法前後的法律援助工作實踐所證明了的,法律援助的宗旨在於保障公民獲得法律援助的權利,並平等地實現公民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對於法律援助的對象和范圍、法律援助的申請與審查、法律援助的實施與程序、法律援助的管理體制以及法律責任等一系列可操作性規范,都需要以制度化的形式予以規范,從而保證公民平等地獲得應有的法律援助,也使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的活動按照一定的規范運作。從某種意義上講,《法律援助條例》立法的直接目的,就是要使法律援助制度的運作實施達到規范化、制度化、法律化,以確保法律援助制度的社會功能得到真實、有效的實現。
二、法律援助的適用范圍和應具備的條件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法律援助是一項政府主辦的事業,立法中確定法律援助的適用范圍是,既要借鑒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又要考慮我國國情;既要考慮所涉及的案件情況,又要考慮當事人經濟困難的程度;既要考慮能讓經濟困難的公民得到必要的法律援助,又要考慮國家財政的承受能力。適用范圍包括兩個方面:
1、對人的適用范圍,即「符合條例規定的公民」。其中包括三個方面的人員:一是有需要代理事項但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代理費用的公民;二是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公訴案件中的被告人;三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或者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被告人。
此外,根據我國加入或者簽定的有關國際公約和雙邊司法協助條約等的規定,在我國境內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只要符合本條例規定的,也可以獲得必要的法律援助。
2、對事項的適用范圍,即「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的事項。其中包括的事項有:一是需要咨詢、代理的事項,包括:依法請求國家賠償;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請求發給撫恤金或者救濟金;請求給付贍養費、教育費、撫養費;請求支付勞動報酬;主張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此外,還包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上述事項之外補充規定的法律援助事項。二是刑事訴訟中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或者沒有委託代理人但需要代理的事項,包括: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的代理事項;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的代理事項;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的代理事項。三是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指定辯護的事項。
上述范圍的人和事,都可以按照規定獲得無償的法律服務。
具體有那些人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呢?(一)在民事、行政訴求中公民對下列需求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也就是說可以向設在縣級司法局、地、市級司法局的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2、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的;3、請求給付撫恤金、救濟金、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的;4、因公受傷請求賠償的;5、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追討侵權賠償的;6、無法履行勞動行為的民事權益的。(二)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1、犯罪嫌疑人在被偵察機關(公安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2、訴訟案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3、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
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具備那些條件?(一)有我市常住戶口或者暫住證的公民;(二)案件發生在本市並且依法由本市司法機關或者公證,仲裁機構受理的;(三)有事實證明的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援助的;(四)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者無完全能力支持法律服務費用的;經濟困難的持證參照我市最低生活保障費的規定執行。
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提交哪些材料?(一)身份證、戶籍證明、暫住證或者其它有效身份證明;(二)申請人所在村(居)民委員會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者工作單位出具的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經濟困難狀況證明;(三)與申請法律援助有關的案件證據材料;(四)法律援助機構認為需要提供的材料。
三、法律援助經費的來源和管理
法律援助經費,是指依法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用於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費用。法律援助經費的來源只要有兩種渠道:一是基於政府責任財政支持,即財政撥款,這是法律援助經費來源的主渠道和基礎。二是社會捐助,這是法律援助經費的補充渠道,包括以基金形式接受的捐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法律援助的或者對某些社會弱勢群體的捐助,法律服務組織的捐助。其經費管理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專款專用的原則。法律援助的宗旨在於保障貧困當事人能夠平等地實現合法權益,從這個意義上說,法律援助經費的性質類似於救濟款項。國家對救濟款項的使用和管理都有比其他經費的使用、管理更為嚴格的規定。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貧困當事人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保護,無論哪種渠道來源的法律援助經費,都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改變法律援助經費的用途和性質。貪污、挪用構成犯罪的,必須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監督的原則。這種監督是對法律援助經費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進行的檢查監督,是檢查監督法律援助經費使用的社會效益的重要手段。
3、接受司法行政部門檢查和經費的規劃。法援經費的使用由各級司法行政部門進行規劃、預算、結算,包括各類案件補助標準的審核。特別是市、縣(區)司法局每年對法援經費的使用至少要有兩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並報告上級司法行政部
門。
四、法律援助的申請方式和審查受理
1、申請方式
法律援助的申請方式有兩種:書面申請和口頭申請。這兩種申請方式中以書面申請為原則,口頭申請為例外。一般來說,公民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法律援助申請,應當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在特殊情況下,有些申請人不識字或者填寫申請表有困難,確實無法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時,才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條例之所以要求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有利於公民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有助於規范法律援助工作,便於法律援助機構順利進行審查,並及時順利地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2、對申請的審查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進行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不齊全的,可以要求申請人作出必要的補充或者說明,申請人未按要求作出補充或者說明的,視為撤消申請;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需要查證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理由。
作為政府責任,法律援助的施行是有條件的,因此,法律援助機構在收到法律援助 申請後必須進行審查。法律援助的審查是指擁有審查權的法律援助機構,按照法定法律援助條件、范圍等標准,對法律援助的申請進行審查。審查是法律援助程序中極為重要的環節,是將抽象的法律援助標准具體化的實際操作過程,集中表現了法律援助制度的權威性、統一性。
法律援助工作是我國法制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黨和國家為實現司法公平公正的重要舉措,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對外窗口,是建設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主要組成部分,希望到會的同志回去後多宣傳這一工作,積極參與這項工作,讓法律援助工作真正做到便民、利民。使老百姓真正體會到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公平公正,使老百姓感受到黨和國家對弱勢群體的關愛體貼,使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和諧社會就在我們前面。
Ⅳ 法律援助申請表,填寫好了需要到哪裡簽字
填寫好的法律援助申請表要到申請的律師事務所和司法局去簽字。
Ⅵ 申請法律援助的程序是怎樣的
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內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容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的條件可分為一般條件和特殊條件。
(一)一般條件
一般條件是對中國公民普遍適用的條件,它是指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並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的我國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二)特殊條件
特殊條件主要指刑事案件被控一方獲得法律援助應具備的特殊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2)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Ⅶ 法律援助受理 審查 審批屬於行政行為哪一類
法律援助屬於社會公益事業,不能完全定義為行政行為。行政行為的分類有很多種,如果非要給說屬於行政行為,我個人傾向於認為屬於具體行政行為、應請求的行政行為、授益的行政行為。
Ⅷ 刑事案件到法院去取傳票,當時因為不懂這些東西,簽字是說不需要法律援助,我按了手印,請問這種怎麼辦
可以的,刑事案件的法律援助貫穿全過程,再次提出申請即可
Ⅸ 申請了法律援助,現在取消了還用去1簽字嗎
要取消,律師那需要手續,最好配合